中职旅游地理京畿要地,华夏寻根教案

合集下载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京畿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2.精通京畿地区的主要景点、特色美食和当地文化表演;3.进修如何规划一次完美的京畿之旅。

导学重点:1.了解京畿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历史文化;2.精通京畿地区著名景点和特色美食;3.进修如何科学规划一次幸福的观光。

导学难点:1.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和精通京畿地区的丰富旅游资源;2.如何合理规划一次完美的京畿之旅。

导学内容:1.京畿地区梗概京畿地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京畿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2.京畿地区主要景点a.北京:故宫、天安门、长城、颐和园等;b.天津:意式风情街、五大道、津湾广场等;c.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坡峰岭长城、扁都口水镜关等;d.山西:平遥古城、壶口瀑布、乔家大院等。

3.京畿地区特色美食a.北京烤鸭:香嫩可口,是北京的特色美食之一;b.天津狗不理包子:馅料鲜美,皮薄馅大,为当地著名的小吃;c.河北冀菜:清淡鲜香,营养丰富;d.山西刀削面:面条细薄,耐嚼有味,是当地的传统面食之一。

4.京畿地区文化表演a.京剧: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艺术魅力;b.天津鼓楼戏:擂鼓唱戏,威势恢宏,是当地的传统表演形式;c.河北燕赵大鼓:激昂豪气,表现了山洋人的豪爽和豁达;d.山西评剧:山西地方戏曲,演唱表演结合,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5.规划一次完美的京畿之旅a.依据个人爱好和偏好选择景点和美食;b.合理打算行程,确保旅游顺畅;c.保持开放心态,体验当地文化和风情;d.注意安全和旅途中的人身财产安全。

导学活动:1.查阅资料,了解京畿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2.分组谈论,分享京畿地区的主要景点和特色美食;3.设计一份观光日程表,规划一次完美的京畿之旅;4.展示当地文化表演,感受京畿地区的奇特魅力;5.总结导学内容,分享对京畿地区的了解和体会。

项目三 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 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河北省

项目三 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 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河北省
6.白洋淀景区(5A景区)
同学们,看过孙犁先生的《荷花淀》吗?
同学们,看过电影《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吗?
(出示《荷花淀》图片,播放这两部电影的片断)
今天我们就走进白洋淀,揭开神秘的面纱
白洋淀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保定市境内的安新县
面 积
面积366 km2
内部布局
被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5万亩荷花分割成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其中,白洋淀面积最大,故以命名
教学用具
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图片教学法
2.讨论法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配合音乐展示图片,欣赏风光。
激发学生积极性,导入新课。
新授
项目三 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 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河北省
一、概况
播放河北省的风光介绍,学生欣赏,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河北省
地理位置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海岸线长达487 km。
出示地图,多媒体展示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地理分布,学生识图,总结。
1.石家庄(省会)
出示地图,指出其地理位置,教师提出问题,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石家庄
地理位置
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简称"石"。
地位
河北最大的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华北地区最大的商业贸易市场流通中心,中国北方重要物流中心,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因毛泽东在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又被誉为“新中国的摇篮”。

项目三 华北旅游区(1)

项目三 华北旅游区(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区域概况和旅游资源特征;
难点:主要旅游线路设计
教学用具
与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法
2.对比分析教学法
3. 合作探究法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中国地大物博,为了更好的促进旅游发展,分为八大旅游区
展示地图,找出华北旅游区包括哪些地区?
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教师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执教课题
项目三 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一 区域概况
活动二 旅游资源特征




知识
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区域概况
2.熟悉华北旅游区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
3.掌握旅游资源特征
能力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分布,进行旅游线路设计
能熟练地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导游讲解
情感
新授
项目三 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一 区域概况
一、地貌类型种类齐全,自然景观丰富
课前分组,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知识。
1.本区地貌特征
种类齐全,复杂多样,从西到东,分布着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平原、海洋等地貌结构,横跨我国的地势的第二和第三阶梯。
2.主要的地貌区域
冀北山地、太行山地、秦晋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山东丘陵和华北平原等。
小结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八达岭、十三陵、盘山、避暑山庄、北戴河、野三坡、苍岩山、嶂石岩、黄河壶口瀑布、骊山、华山、宝鸡、天台山、五台山、恒山、北武当山、五老峰、洛阳龙门、嵩山、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泰山、青岛崂山、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等。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项目背景华北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华夏文化的源头。

本次作业设计将以华北旅游区为主题,通过对京畿重地的深入探索,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沉淀。

二、作业目标1. 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2. 学习解读历史文化遗迹,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作业内容1. 地理位置介绍:介绍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风景。

2. 历史文化遗迹探索:选取几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长城、颐和园、故宫等,让学生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了解其历史、建筑风格和文化意义。

3. 景点体验与感悟:让学生选择一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一篇游记或感悟体会,分享自己的游览感受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 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华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设计一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意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舞蹈表演等。

5. 作业展示与分享:学生完成作业后,可在班级或学校举办作业展示活动,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并邀请家长和其他年级的学生参与。

四、作业评估评分标准:1. 完成度:完成作业内容是否齐全、准确;2. 创新性:是否能够融入个性化的观点和见解;3. 表达能力:文字表达是否流畅、清晰;4. 作业质量:综合评价作业的整体质量和深度。

五、作业时间安排第一周:地理位置介绍和历史文化遗迹探索;第二周:景点体验与感悟;第三周: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第四周:作业展示与分享。

六、结语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次作业,收获知识,增长见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2. 了解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景点;3. 能够描述并比较华北地区的不同旅游景点特色。

导学内容:1. 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2. 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景点;3.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旅游景点介绍。

导学步骤:一、导入华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塞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华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重要景点。

二、进修1. 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

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发展。

华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河、山西大同等。

2. 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重要景点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浩繁历史文化遗迹。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天津是中国的港口城市,也有着奇特的历史和文化景观。

河北省是中国的重要文化名省,有着许多闻名的旅游景点,如山海关、承德避暑山庄等。

3.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旅游景点介绍- 北京: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等;- 天津:五大道、意式风情街、海河风光带等;- 河北:山海关、承德避暑山庄、古北水镇等。

三、讨论1. 你对华北地区的旅游资源有什么了解?2. 你最想去哪个华北地区的旅游景点?为什么?四、总结华北地区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目标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希望大家有机缘去华北地区旅游,感受其奇特的魅力。

五、作业请同砚们选择一个华北地区的旅游景点,写一篇游记,分享你的旅游经历和感受。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认识京畿地区的重要性;2. 了解华北地区闻名景点的特点和历史故事;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学生对历史地理知识的进修。

导学内容:1. 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京畿地区的历史渊源;3. 华北地区闻名景点的介绍及历史故事。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华北地区包括哪些省份?2. 你知道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这些地方有什么闻名景点吗?3. 你知道京畿地区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第二步:进修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讲解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介绍其气候、地形、资源等情况,并引导学生了解华北地区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第三步:了解京畿地区的历史渊源讲解京畿地区的历史渊源,介绍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塞位,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

第四步:介绍华北地区闻名景点及历史故事1. 北京:故宫、长城、颐和园等;2. 天津:五大道、津门故里、海河等;3.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秦皇岛、石家庄等;4. 山西:太原、平遥古城、五台山等。

通过介绍这些闻名景点的特点和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华北地区的丰富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

第五步: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化对华北地区历史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进学生对历史地理知识的进修。

导学案结束。

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对华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历史地理知识的进修和理解。

愿学生在未来的进修中能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教案标题: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旅游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色。

3. 中国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各地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同,如何提高他们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地图、图片和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参考资料和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去过哪些中国旅游景点?对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多少?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包括但不限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

2. 分类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一个中国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并简单介绍该景点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2. 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中国旅游景点,深入研究该景点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并撰写一份短文进行分享。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中国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提问和讨论,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拓展延伸部分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学习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深入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特点和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中国旅游地理》

《京畿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项目背景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聚集地,拥有浩繁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事迹。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北旅游区是国内外游客倾慕的旅游胜地之一。

为了更好地宣扬和推广华北旅游资源,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京畿重地、华夏寻根》的主题,设计一次全面深度的旅游体验项目。

二、项目内容1. 活动一: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

同砚们将在导游的指挥下,参观紫禁城、钟表馆、珍宝馆等多个展览区,了解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珍品。

2. 活动二:旅游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壮丽的保卫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同砚们将前去八达岭长城,感受长城的宏伟壮丽,了解长城的历史渊源和保卫工作。

3. 活动三:参观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故里林之一,以其奇特的建筑风格和秀丽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同砚们将在导游的指挥下,旅游颐和园的各个景点,了解园林文化的魅力。

4. 活动四:品尝京味小吃北京是中国的美食之都,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小吃。

同砚们将品尝到烤鸭、炸酱面、豆汁等地道的京味小吃,感受北京的美食文化。

5. 活动五:参观天坛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处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同砚们将参观圜丘、祈年殿等景点,了解中国古代祭天文化的风采。

三、项目目标1. 增强同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识,提高文化自大心。

2. 拓展同砚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3. 培育同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觉,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和传承。

四、项目实施1. 活动时间:2天1夜2. 活感人数:30人3. 活动费用:每人2000元4. 项目卖力人:XXX老师五、项目评估1. 活动结束后,进行同砚问卷调查,了解同砚对活动的反馈和建议。

2. 老师团队进行总结和评估,完善下一次活动方案。

六、项目总结通过本次《京畿重地、华夏寻根》的旅游体验项目,同砚们将深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奇特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旅游地理京畿要地,华夏寻根教案篇一:
中职旅游地理京畿要地,华夏寻根教案
教案主题:介绍中国北京市的地理特征,探究华夏寻根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北京市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

2. 理解华夏寻根的概念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
1. 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北京市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

3. 北京市的历史和文化概述。

4. 华夏寻根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

2. 小组讨论。

3. 实地考察。

教学评价:
1. 知识评价。

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北京市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

2. 能力评价。

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文化意识。

3. 行为评价。

学生可以北京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实地考察,并写一篇探究报告。

拓展内容:
1. 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文化特色,例如故宫、长城等。

2.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例如春节、中秋节等。

3.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例如佛教、道教等。

4.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分布和自然灾害,例如地震、台风等。

5.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经济和文化发展都非常出色。

通过本教案的开展,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背景,并探究华夏寻根的意义。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文化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
教案主题:中职旅游地理京畿要地,华夏寻根
教学目标:
1. 理解京畿之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

2. 掌握华夏寻根的概念和意义。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1. 京畿之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

2. 华夏寻根的概念和意义。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第一课时:京畿之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京畿之地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2. 讲解京畿之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

a. 介绍京畿之地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b. 讲述京畿之地的地理位置,包括平原、河流、山脉、湖泊等因素。

c. 阐述京畿之地的重要性,它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3. 拓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资源等方式,了解京畿之地的更多相关信息。

第二课时:华夏寻根的概念和意义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华夏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2. 讲解华夏寻根的概念和意义。

a. 介绍华夏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b. 阐述华夏寻根的意义,即通过了解华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拓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络资源等方式,了解华夏的更多相关信息。

第三课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1. 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如古代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

2. 让学生观看中国古代文化的视频或图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3.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探讨华夏寻根的意义和价值。

4.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作品,如诗歌、散文、书法等,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阐述对华夏寻根的认识和理解。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判断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 文化素养:观察学生的文化作品展示,判断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