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让我们寻根第三课时教案 苏教
2019年最新-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课件-《让我们寻根》|苏教版 (共26张PPT)-精选文档

• 韩国10老人寻根陈家祠
2002年12月3日,祖籍广东的韩国陈氏宗亲会的10名会 员,在白发苍苍的会长陈邦植教授带领下来到广州荔湾区的 陈家祠堂寻根问祖。他们是我国明朝抗倭名将陈璘将军的后 裔。
这10名会员几乎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他们不会说中文, 来到陈家祠堂后,他们个个神情肃穆,在祠堂里慢慢地绕了 一圈,还特别在尧舜帝的香炉前恭敬的上了香,并鞠了两个 躬。第二天他们一行又来到陈璘的祖籍韶关翁源县龙田村祭
营旗交给两位分别来自缅甸和意大利 树同高学的千们华丈以,寻裔落根学叶为归题生根展。,来故了在土讨这中论有。面着旗每一帜个下华夏,子来孙不自绝世的根。
界41个国家和地这区些旅的居海3外0的0华0人多为什名么华要千裔青 少年将在此后的里2迢0迢天的他回内们来的寻在感根受中?吗你?国能体各会到地展 开寻根之旅。
•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我国 古代两个非常著名的部落首 领。传说炎帝姓姜,原居姜 水流域,后来向东发展到中 原地区。他教老百姓发展农 业,因此被后人称作“神农 氏”。黄帝姓姬,号轩辕氏。 他一生下来就十分聪明,当 了首领后,他教人们盖房子、 种稻谷、养家畜,一直被当
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 之间,有个黄陵县。那里有 一座华夏族始祖皇帝的陵墓。 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民众 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祭奠敬 拜,表达对黄帝的景仰之情。
第二次,经过自己家时,儿子 已经会叫爸爸了,妻子在门口见
为什么是母亲河
• 长江、黄河是中国的两大河 流,它们也是世界著名的大 河。在远古的时候,长江流 域和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土 地肥沃、水源充足、动植物 多,这些都为中华民族的生 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中华民族的童年时 代,有着许多美丽 动人的神话传说, 我们从这些美丽的 神话传说中,可以 窥见我们祖先的生 存状态和生活痕迹。
《让我们来寻根》说课稿

《让我们来寻根》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让我们来寻根》,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设计理念、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七大块来来来实行说课。
一、说教材《让我们来寻根》是苏教版课标教材《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第一课,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和其他三课紧密相连。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古化石了解了人类从元谋人到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进化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炎黄二帝的相关事迹。
二、说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团队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知道先民们的生活情景,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了解“炎黄子孙”这个名称的由来。
情感目标:通过“当小解说员”、“穿越时空体验先民的生活”、“学炎帝尝草药”、“祭拜祖先”、“歌唱《龙的传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整理、处理信息的水平说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知道先民们的生活情景,了解“炎黄子孙”这个名称的由来。
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说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主要要体现生活性和活动性。
实施有效的活动化教学,是实现这个课程目标的要求。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团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设计出突显实效性、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后活动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生活。
四、说设计理念历史类品德课,除了历史事件和看法之外,还要有什么?当然就是价值的引导,情感的激发,否则就是历史课,而不是品德课了。
所以,我们还要让孩子们入情!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从枯燥历史知识中脱离出来,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对自己的祖国有着一种深厚的、真挚的感情。
我们采用活动化教学,用活动把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也使学生的兴趣盎然,有效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2015秋五年级品社上册《让我们寻根》课件3 苏教版

改 变 世 界 的 四 大 发 明
意 境 深 远 的 水 墨 山 水 画
惟 妙 惟 肖 的 敦 煌 飞 天 壁 画
历 史 悠 久 的 国 粹 京 剧
传 颂 千 古 的 唐 诗 宋 词
我们的根扎在每一寸国土之 中,扎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 化宝库中,扎在中华民族绚丽多 姿的自然风光中,扎在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中……
先民的生活
你知道原始人是怎样发明人工取火的吗?
•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 的,不仅植物果实生吃,打来的野兽也是连 毛带血就吃。在自然界,火山爆发、雷鸣电 闪,都能引起森林着火。原始人看到火就怕 得要命。后来,他们吃到森林失火后烧熟的 野兽,感到味道很香。经过多次试验,他们 终于学会了把自然界的野火作为火种保存起 来的方法。再后来,原始人在制作工具时发 现,用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往另一块木头上钻, 能钻出火星来,石头间的碰撞也可以产生火 花,从而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技巧。火的发明 使人类脱离了愚昧的野蛮时代,是人类发展 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个 黄陵县。那里有一座华夏族始祖皇帝的 陵墓。每年清明时节,各地的民众和海 外赤子纷纷前往祭奠敬拜,表达对黄帝 的景仰之情。
假如我们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到他们内 心是怎么想的吗?如果把他们请到我们 的课堂。想和他们交流吗?
2002年12月3日,祖籍(jí )广东 的韩国陈氏宗亲会的10名会员,在 白发苍苍的会长陈邦植教授的带领 下来到荔湾区的陈家祠堂寻根问祖。 他们是我国明朝抗倭(wō)名将陈璘 将军的后裔(yì )。 这10名会员几乎都是五六十岁 的老人,他们不会说中文。来到陈 家祠堂后,他们个个神情肃穆,在 祠堂里慢慢地绕了一圈,还特别在 尧舜帝的香炉前恭敬地上了香,并 鞠了两个躬。第二天他们一行又来 到陈璘将军的祖籍祭祖,然后返回 韩国。
《让我们来寻根》教学设计(改)

《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11课南宁市五一路小学覃艳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让我们来寻根》是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
本单元共设置了四课,本课和其他三课联系紧密,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对历史了解不多,对人类发展史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如何让学生了解若干万年前的历史与文化是本课的难点。
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收集整理资料,能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据此,我让学生通过专题网站了解维系中华民族的根,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课,我利用专题网站给学生提供大量有关“人类起源”、“炎黄子孙”、“赤子寻根”、“落叶归根”等信息,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并以信息技术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程整合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环境分析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尝试基于网络环境,以主题网站的形式来进行品德教学的新模式。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初步了解人类的演进过程,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人类的演进过程,懂得炎黄子孙这一说法的由来。
难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二)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生话“根”,引发情思。
我让学生用篆体的“根”字组词,并说出根的作用,引导学生体会植物有根,人类也有自己的根,从而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让我们来寻根》(2)走近传说,诱发情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让我们来寻根》教学课件

劳动创造了人类
劳动创造了华夏民族
炎帝
黄帝
元谋人
距今约 170万年
北京人
距今约 50万年
山顶洞人
距今约 年
南京人
距今约 30万年
云南元谋人
距今约 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古猿人脑容量平均415毫 升,北京人脑容量平均1059 毫升,而现代人脑容量平均 1400毫升。
近30000000年 近30万个世纪
直立行走是古猿迈向人 类的第一步,是人与动物最 大的区别。
我国古代有燧人氏“钻木 取火”的传说,正是掌握取火 方法的反映。
古人在打制石器时,两石对 击冒出火花;或在砍砸树木时, 较长时间的摩擦生热而引起燃 烧,这样就导致了人工取火方 法的发明。
火的发明使人类脱离了愚 昧的野蛮时代!
我国北方黄土地带,原始农业首先从栽培 栗开始,栗是从一种叫狗尾草的一年生草本 植物培育而来。栗是我国先民最早栽培成功 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半坡遗址的一个陶罐里,发现有白菜或芥 (gài)菜的种子;河姆渡发现一个保存较好 的葫芦。
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晒干后焚毁, 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整地后 即可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成为刀耕火种。
生食—熟食 没有工具—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害怕火—保存火—使用火—发明火 住山洞—搭草房—建木屋 衣不遮体—兽皮裹身
吃些什么? 怎么吃的? 怎样获取食物?
活动要求: 1、认真学习书中p78-79提供的资料。 2、在组长的带领下,展开讨论。
在徐家窑遗址出土的石球 (又称球形投掷器)有一千多 件,重八十至二十千克左右, 球面敲打得匀称滚圆。丁村人 使用的石球多用石灰岩打成, 重500至1300千克,是重要 的狩猎工具。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第一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本课教学目标:1.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4.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5.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6.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4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课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同是炎黄子孙。
1.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2.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3.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4.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讨论后交流。
b.指名表述。
5.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
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二、寻根的故事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件回家看看了。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_苏教版-word文档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实录-让我们来寻根苏教版教学过程:一、追根溯源。
1.师生话“根”,引发情思。
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许多带根的词语,能说一说根的作用吗?生:有了根,一片树木可以长得更加繁茂、肥沃。
师:对,根可以延续生命。
还有吗?生:根可以提供养分。
生:有了根,树叶会长得更加翠绿。
师:对,根可以壮大枝干。
还有谁说?生:根可以吸收土壤里的水份。
2.走近传说,诱发情感。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根可以延续生命。
因为有了根,一棵树可以壮大一片森林,一朵花可以茂盛一座花园。
树有树根,花有花根。
咱们人类也有自己的根。
我们的根到底在哪呢?这节课让咱们来追根溯源。
(板书:追根)关于这个问题古代的人们作出了许多猜想。
可知道传说中咱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是谁吗?生:盘古。
师:四年级,我们曾经学过《开天辟地》这篇课文,讲的就是盘古的故事。
下面咱们共同进入盘古开辟的天地。
(生欣赏课件《开天辟地》。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盘古开天辟地的气势。
师:盘古真不愧是大力神。
生:盘古为了开辟天地,最后牺牲了。
师:是啊,了不起的精神。
……师:神话是美丽的,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岂止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生:嫦娥奔月生:女娲补天生:后羿射日生:西游记生:八仙过海生:女娲造人师:女娲造人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能讲一讲吗?(生讲《女娲造人》的故事。
)3.考古发现,了解起源。
师:讲的多好,多生动啊!美丽而动人的神话,只是想象,并不意味着科学。
想了解人类真正的演进过程和先民们的生活吗?生:想。
师:好,咱们一同走进历史博物馆,瞧,博物馆的大门打开了。
(生看课件——人类的起源和先民的生活。
)师:看完这段介绍中,知道了什么?生: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师:你真会观察。
还有谁想说?生:人是由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演进而来的。
师:人类演进的过程可漫长了,得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
生:原始人原来不会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甚至连毛带血吃。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们来寻根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来寻根教案第11我们来寻根本教学目标:通过“寻根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歌曲欣赏”等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民间文化。
3通过本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进化过程,看到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轨迹;引导学生知道先民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考古的兴趣。
4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情感和态度:通过寻根活动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遗产,激发起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粗略了解,引发学生对民族文明传承的责任心与忧患意识。
6通过阅读、欣赏、交流、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得到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并从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能力的发展。
教学时间:4时一、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
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前调查研究,资料查询。
二、教学过程:第1时一、同是炎黄子孙。
从姓氏说起,你的姓氏从哪里来?引出“修谱热”2为什么说“八百年前是一家”?3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谁知道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我们的共同特征: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你认为还有哪些共同特征?4播放海内外人士拜祭黄帝陵记实录像。
A讨论后交流。
B指名表述。
播放歌曲、激发情感:播放《龙的传人》作为背景音乐,导出“寻根热”一样的天,一样的情。
世界各国的华人华侨和我们一样都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情。
他们有的“少小离家老大还”还有的“少小离家老大不还”,客死他乡。
但是,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和家乡的人民。
在埋骨他乡许多年后,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拜托自己的儿孙常回家看看,帮他们捧回一把故乡的泥土,播撒在自己的坟头,以了心愿。
这不能不让人想起那首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勿忘搞乃翁。
”[点评:从姓氏谈起,激发学生寻根的热情,感知与感受同为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感。
]二、寻根的故事过渡谈话:如今经济发达了,海外游子们也有条回家看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寻根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一定了解。
2 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中的一员而骄傲。
3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感受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4 能够树立从小为民族振兴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
1 大禹治水的录象资料。
2 推荐学生查阅图书:〈中国历史的童年〉(上、中、下)〈中国历史的故事〉〈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3 歌曲: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4 推荐学生查阅相应的网站:华夏人文地理网站、国际在线华夏文化网站、中国历史在线网站。
教学过程:
一了解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
1 同学们。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被称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那么,你知道炎黄子孙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吗?小组学生进行交流,指名学生进行汇报。
2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中是怎样向我们进行介绍的?学生自由阅读相关的内容。
指名学生汇报: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一些什么内容?
二听录音,情感体悟,激发民族自豪感
1 同学们对于“炎黄子孙”这一名称的由来有了一定的了解,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地方听人们说这个称呼比较多呢?
每当在电视上,在课本上,在收音机旁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涌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 现在让我们来听一首歌,这首歌是张明敏所唱,非常的感人,想听吗?指名学生反馈: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些什么,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可是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用歌词来说,就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其实,这首歌也是代表了无数的旅居海外的华人的心声,他们和我们虽然不在一处,可我们却提高拥有着什么?
3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很多的海外赤子和我们一样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的根。
自由看图,阅读兔旁边的介绍。
指名反馈:此刻,你想说一些什么?
三看录像,体会华夏祖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品质
1 除了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以外,我们中华民族的童年时代还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段资料就介绍了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指名反馈:录像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 指名学生介绍自己所收集到的有关大禹的资料。
小组交流: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你对这件事情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将自己的看法写下来。
3 指名学生反馈: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咱们华夏的祖先身上有着一种什么样的品质?(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祖先的身上就有着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的品格,这种优秀的品格世代相传,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宝贵的财富。
四交流故事,制作小报,拓展知识
1 在远古时代,像炎帝、黄帝和大禹这样的人还有着很多,我相信,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阅读课外的书籍,一定都有着不少的收获呢,现在大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所寻找到的故事。
2 小组内的同学相互配合,将所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一份小报。
老师巡回帮助,辅导。
3 各组展示自己的小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五总结活动,延伸教育
1 同学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中的一员,我们的血脉中也有着祖先的血脉,我们该怎么做才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一神圣的名称呢?学生讨论。
指名多位学生交流反馈。
2 同学们,只有从小发愤图强,勤奋学习,我们长大才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为民族的发展,国家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唱〈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并且把它永记心头,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好吗?
3 师生共同跟唱歌曲。
4 拓展:将各小组制作的小报贴在学校宣传栏里,大家共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