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合集下载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课件
重阳节:拄杖登山,遍插茱萸少一人。
示例:
清明节:哀思悼亡,清明时节人断肠。 杏花村里酒飘香。
端午节:龙舟竞发,一缕英魂万年传。 汨罗江畔吊屈平。
中秋节:把酒赏月,千里共婵娟。 时时刻刻思故乡。
民族文化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你所知道的民族 都有什么节日?
蒙古族的“马奶节”和祭敖包
回族的“开斋节”
朝鲜族的“敬老节”
高一八班姓氏分布图
人数
7
6
5
4

3

2


1
0


司马 梁

张1 刘










韩 姓武 氏 田






小组探究
1.简单介绍你们小组的姓氏; 2.确定要讲的姓氏并说明原因; 3.这个姓氏的来源是怎样的; 4.历史上有哪些与你们同姓的名人
五分钟
以担任的官衔为姓氏:
司马、上官
以居住地为姓氏:
56个星座, 56枝花, 56族兄弟姐妹 是一家 56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谢谢大家
谢谢
再见
谢谢大家,再会!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PPT教学课件
1.了解姓氏源流进行文化寻根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姓氏文化
共23813个姓氏 仍在使用: 7000多个
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
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 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 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 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在中国十三多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 胆”的越 王勾践的后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姓氏
上古有姓有氏,姓字的不少古姓从女旁(姜、姚、嬴……),这暗示先民曾经历 母权社会
姓是一种族号,是用来别婚姻的(《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氏是姓的分支,是用来明贵贱的。氏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受封国名为氏;可 以居地为氏;可以官职为氏;可以职业为氏;可以祖先字可谥号为氏。
•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司徒司空 百家姓终
古代妇女称姓比称名更重要:
– 未嫁者姓前加排行:孟姜、叔姬……
– 出嫁后可以在姓前冠以①所出国名或氏②配偶受封国名③配偶氏或邑名④配 偶或本人谥号
历史上明确记载姓氏是从周代开始的。由于同姓者越来越多, 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便产生了氏。氏的本义为 “支”、“歧”,“所以别子孙所出也”。
温别庄晏 柴瞿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欧殳沃利 蔚越菱隆 师巩厍聂 晃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益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我国一些主要姓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目前 我国的姓氏大约有3000个左右。
名、字
名: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字: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选来宾取字。 名、字关系: – 同义近义:屈原,名平;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 明;颜回,字子渊…… – 反义:曾点;字皙。 – 来源于典故:赵云,字子龙;于谦,字廷益。 古代尊对卑称名,卑自称名,卑对尊或平辈称字。 名、字连称,可按(姓)字名顺序:百里孟明视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创新·实用)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精品·创新·实用)
册封为姓氏
受到封爵或册封是很值得荣耀的, 所以后人便把官爵或者册封的称呼 拿来作姓氏
史、军、司徒、司马、公、侯、帅、 尉等
姓氏的发展
7.以技艺为姓氏
有些从事某一专门技艺的家族,干 脆就以自己的职业为姓氏
算卦的姓卜;杀猪宰羊的姓屠 唱戏的姓优(古时称唱戏的艺人为倡优、 优伶) 以职业为姓的如管乐器的姓乐; 做买卖的姓商,还有陶、巫、施等
有的氏族迁徙到新的居住地后,便以所居之 地为姓氏。郑大夫子产居住在东里,其子孙于 是以“东里”为姓氏 ;又如春秋时齐国公族大 夫分别居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 郭、北郭为姓。东门、南宫、欧阳等也是如此 得来的。
城、池、关、东郭等
姓氏的发展
4.以祖父的祖号或庙号或字为姓氏
周代的制度规定,诸侯国君的玄孙不得再 称公孙,而应以其祖父的字为姓氏;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 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 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 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 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答案示例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 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 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 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 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 上伟大的诗人屈原。
传统节日之四:七夕
旧时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 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 拜双星,并乞巧。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 汉代已经盛行。
还有一种游戏节目是七位姑娘互相邀约,结伴 在七夕之夜的园庭,各以巾帕遮目,然后仰首向天, 面对牛郎织女星,根据所看到的景象预卜自己的终 身大事。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目标】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由关注到热爱自己的家乡。

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教学难点】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设想】一、课前学习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

利用家庭藏书和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二、课堂学习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本地的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

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步骤】一.分析姓氏源流1、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泉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义愤地在岳王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可见秦涧泉对自己姓的尴尬。

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子的第十三代传人。

从对比中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让学生讲,老师尽量表扬)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课文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课文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文一、姓氏的起源。

1. 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 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所以很多古老的姓氏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姜、姒、嬴等。

这些姓氏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例如,姬姓是黄帝的姓,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许多姓氏都是由姬姓衍生而来的。

2. 以国名为姓。

- 周朝实行分封制,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名称。

当这些诸侯国灭亡后,国民就以国名为姓。

齐、鲁、宋、卫等姓。

齐国是周朝的重要诸侯国,齐国灭亡后,其后人有的就以齐为姓。

3. 以官职为姓。

- 古代有各种官职,当官职世袭或者后人以祖先的官职为荣耀时,就以官职为姓。

像司马,在古代是掌管军事的官职,司马相如就是姓司马。

司徒是管理土地和民众教化的官职,后人也有以司徒为姓的。

4. 以居住地为姓。

- 如果一个家族居住在某个地方,就可能以这个地方的名称为姓。

东门、西门、东郭、南郭等姓。

居住在城东门附近的人可能就姓东门,这种姓氏反映了家族的居住方位。

5. 以祖先的字或名为姓。

- 孔子名丘,字仲尼,他的后代有以孔为姓的。

另外,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等,都是以祖先的字为姓的家族。

6. 少数民族改姓。

-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的姓氏也逐渐汉化。

例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鲜卑族的很多姓氏都改成了汉姓。

如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等。

这一举措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汉族姓氏的来源。

二、姓氏的文化内涵。

1. 家族传承的标志。

- 姓氏是家族传承的重要标志,它将同宗同族的人联系在一起。

通过姓氏,人们可以追溯自己的家族渊源,了解家族的迁徙历程和发展脉络。

在一些家族的族谱中,详细记载了家族成员的姓名、辈分、出生年月、生平事迹等信息,这些族谱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反映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 姓氏的分布和传承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在中国古代,姓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些名门望族的姓氏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他们往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传统。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4、古代尊对卑称名,卑自称名,卑对尊或平 辈称字名。与字往往互为表里,
试着按照以上A、B种方式给自己取个字。
以国名封地为姓氏 梁以居住地为姓氏

以数字为姓氏
以职业为姓氏
因避讳避祸改 姓

我来寻根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 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 灭商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 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 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 舒国的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另一支 是出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
城、池、关等
6.以官职为姓氏
古代的有司马、司徒、帅、尉等,担 当这些职务的人的后代就以此为姓
史、军、公、侯等
7.以祖先的族号、庙号、谥号,名 或字为姓氏 。
如尧的族号是唐,他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 周朝文王、武王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孔子的姓源自其先祖的名字孔父嘉(嘉是他 的名,而孔父则是他的表字)
熊 马 以图腾传说为姓氏
以官职为姓氏
蔡、宋、陈、吴、 以国名封地为姓氏 杨、周、郑、赵、以排行为姓氏

以居住地为姓氏
以职业为姓氏
王李 帅
以数字为姓氏
伍 、万
因避讳避祸改 姓

推测我班部分同学姓氏的来源
熊、石 王、 李 蔡、陈、杨、 周、梁、 刘 、徐 郭 冯
熊 石 以图腾传说为姓氏
以官职为姓氏
蔡、陈、杨、周、
夏、商、周、秦、鲁、宋、卫、蔡、韩、齐、赵等
4.以封地为姓氏
战国时著名的法家商鞅,卫国人,公孙氏,名 鞅。本叫公孙鞅或卫鞅,他曾因功被封于 商,号商君,故称为商鞅。
陈、崔、卢、范等
5.以居住地为姓氏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 氏 源 流

文 化 寻 根
引言
在中华文化这条源远 流长的河流中, 流长的河流中,姓氏 和年节风俗不可磨灭。 和年节风俗不可磨灭。 文化的源流淌进每一 个中国的血液里, 个中国的血液里,影 响着并永远影响着一 代又一代的人。 代又一代的人。今天 就让我们追其源头, 就让我们追其源头, 一起唤醒我们内心的 中华情” “中华情”。
姓氏的演变
4.盛氏中华 4.盛氏中华 中国姓氏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始 终延续和发展着。 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 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 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 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 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 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历 史悠久的姓氏文化和传统独特的中 国谱牒学, 国谱牒学,目前不但在社会科学中 得到了发展, 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生命科学中也 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得到了重视和应用,并已经形成了 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的研究领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通过 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 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来探 讨人群的遗传结构、 讨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间的 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亲缘关系、以及人群迁移等。
例举) 百家姓的由来(例举)
相传古代有一个部族首领受封罗国。 罗 相传古代有一个部族首领受封罗国。国 人以国为姓,称罗氏。 人以国为姓,称罗氏。后另有唐代西突厥可汗河 清代爱新觉罗氏的后代改姓罗。可见, 清代爱新觉罗氏的后代改姓罗。可见,罗氏时一 个汉族与少数民族共用的“大家庭” 个汉族与少数民族共用的“大家庭”姓。罗姓时 唐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 15个开基大姓之一 唐至五代迁入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造夫从华山一带得到8 赵 造夫从华山一带得到8匹千里马辣的 车子来到昆仑山上, 车子来到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 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 他。这时东南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 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 行千里,及时赶回镐京,发兵打败了徐偃王。 由于造父在这次平叛中立了头功, 由于造父在这次平叛中立了头功,周穆王就 赐给他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从此, )。从此 赐给他赵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从此, 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 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命氏,称为赵氏。造 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 父就是普天下赵姓的始祖。赵姓氏唐朝至五 代南迁到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 15个开基大姓之一 代南迁到石城的15个开基大姓之一,也是赣 南客家大姓之一。 南客家大姓之一。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我的课件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我的课件

慕容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西晋时,慕容 廆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称鲜卑大单于,他 的儿子慕容皝后来建立前燕国,从此正式以慕 容为姓.
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在北方先后建立了 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国,前后历时七十 多年.
我要复国 称帝
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 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 后代姓痛 .
明代太 监马三保在 靖难之变中, 为燕王朱棣 立下战功.
你知道班上同学 有几种姓氏
你知道中国有 多少种姓氏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
家姓》是北宋960年的时 候写的,原收集中文姓氏 411个,后增加到504个.其 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最新出版的《中国姓
氏大辞典》共收录23813 个汉字姓氏,目前仍在使用 的姓氏超过7000个.
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
公室统计出中国最新姓氏 人口数目的排名,列出了前 100名.
传统节日之一:春节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晚餐最 为丰盛,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 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年轻 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 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 放鞭炮,穿新衣.早点吃蒸糕,中饭吃汤圆俗称圆 宵或饺子,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 子、唱花灯.
二、文化源流例谈
1、龙文化 :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
龙是中国先民的一种图腾.在甲骨文里,龙字有几十 种写法.最早记录龙的书是《易经》,有飞龙在天龙 跃于渊的记载.
2、节日文化 :节日是怎么产生的 作为一 种文化现象 ,节日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基本的 条件:特定的风俗活动内容和历法的出现.比 如中秋赏月是由原始的祭月、拜月活动演变 而来.寒食清明源自古代对火的禁忌习俗,这 在《周礼》中就有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 于国中.若再上溯,则与古时对火的崇拜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fa238b3b-6eae-11ec-a4c2-7cb59b590d7d篇一:《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姓氏起源与文化根源》教案【教学目标】1.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现象。

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从情感的角度,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要点]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形成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方法。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教学困难]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假设]一、课前学习1.根据姓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让每个小组找到他们姓氏和姓氏的历史名人氏的由来。

2.群体间比较,初步总结不同姓氏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研究利用家庭书籍和学校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你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二、课堂学习1.教师介绍一些有关当地节日和习俗的基本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

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步骤]一.分析姓氏源流1.新课程导入: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泉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他义愤填膺地在岳王庙前写了一首诗:“自宋朝以来,人们以称回为耻。

当我来到坟墓时,我以称秦为耻。

”由此可见,秦剑泉是对的己姓的尴尬。

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儿子的第13代。

从比较中问学生为什么?可以看出姓氏对我们很重要。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

学生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尽量让学生发言,老师表扬)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 40%的人口,约4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十姓是谢、贺、许、宋、申、罗、韩、邓、梁、叶。

它占中国人口的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

加起来,它也占总人口的10%。

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2.日常生活中姓氏太多了,你有没有想过姓氏是怎么来的?在今天的生活中,通常子随父姓,那么在古代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你没能不能举一个例子?清楚:书中也有这样的例子。

在古代,有个姓赵的人因为继承了父亲的头衔而去世改姓周阳,可见我们有的姓是因为封地的缘由而来。

① 这些姓氏是怎么产生的?②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到底有多少个姓氏?清楚:?(百并不只是确切的百),但更多。

一本关于百姓的小册子最早出现在宋代。

后来,它在明清时期不断被修改。

如今,有4000多种,常用的有19种。

那么,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进化,它现在是什么样子?好的,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姓氏文化。

)?我们来看看姓氏这两个字。

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

正如《通志氏族略》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

《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

也就是说在炎黄之前人是没有姓名的,到炎黄时期出现了姓名,那时候人首先出现的是名后来才有姓,而且名和姓是不相连的(比如介绍我班的一位同学小明,王氏)把名和姓连起来是战国秦汉时期,比如刘邦、陈胜、吴广。

二、姓氏的起源与意义1、图腾演变为姓图腾的名字通常与祖先的名字相同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

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

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

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

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2.母系氏族制度的特色产物大家看一下“姓”这个字,拆下来就是女生,可见姓是因为生而得。

因此在母氏氏族在那个时期,人们用姓氏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既然我们已经澄清了姓氏,那么这个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首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谁知道“是”是什么意思?你可以试着猜。

(学生们畅所欲言)明确:“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

这时出现了同源于姓氏的分支,但当时并非每个人都有姓氏。

只有贵族才有姓氏。

由此可见,“姓”是用来区分“高”和“低”的。

根据考古资料,在西周的青铜铭文中,很明显,姓氏不到30个,但大多数来自女性,如姜、瑶、司、冀、佤、婢女、孕妇、妃子、郝、英等。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古老的姓氏。

你发现了什么规则吗?)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中国的姓氏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被用作血缘家庭的称谓。

姓氏从属于姓氏。

夏、商、周时期,姓氏被用作区分贵族之间不同血缘关系的系统。

自秦汉以来,姓氏一直没有区别地组合在一起。

3、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水浒传》中一个人物“西门庆”,他姓西门,为什么姓西门呢?他家住在西门这个地方。

大家想想东郭先生为何姓东郭?可见有按居住地而得姓。

4.现在,如果你给学生一个神圣的职责,给一个人一个姓氏。

这个人杀猪、鸡、鸭,你认为什么样的姓氏适合他?(自由讨论,姓氏“屠”)很明显,这是姓氏来源的另一种方法,根据职业取姓。

让我们想想,根据他们的职业,是否还有其他姓氏?(巫术、占卜、陶器等)5、大家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其他获得姓氏的方法。

(国名、自己祖先的字等。

)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

主要来源于封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

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

如赵、西门、郑、苏等。

② 以古姓为氏,如任、凤、子等。

③.以先人名或字命氏。

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④ . 以兄弟为姓氏。

比如叔叔,钟,叔叔,季等等。

⑤.以职官名称命氏。

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⑥ 他以专业技能为生。

比如吴、屠、游、卜等。

⑦.以祖上谥号为氏。

如戴、召等。

⑧ 在古代,少数民族和汉族非常融合,姓氏取自汉字中的一个单词。

例如,拓跋家改为袁家、赤露家改为朱家、关二甲家改为关家、牛虎家改为牛家等。

⑨.因赐姓、避讳改姓氏。

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

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⑩ 他改姓以避免报复。

例如,端木自贡的后代将姓氏从邱改为穆,牛娃将姓氏从邱改为监狱。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

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6.探究性思维?、根据材料,确定探究方向。

1.根据第四次人口谱调查统计,三明市有33个民族,459个姓氏,有100多个姓氏,人口众多。

在三明市人口众多的100多个姓氏中,陈、林、邓、王、李、黄、吴、张等姓氏的人口最多。

大田县有153个姓氏,包括林、陈、吴、郑、张五个姓氏。

2、据大田县内部分姓氏族谱记载,大田人多为河南省迁入,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刚强,忠厚好客。

历代人才辈出,至清末,进士38人、举人59人。

其中有誉满京城的明代礼部尚书田一俊(号钟峰),任内曾上疏《大田盐法议》,以解故里吃盐难;与郭奇逢(鹤峰)、廖宪(盘峰)三者文章气节相砥砺,著称“三峰”才子。

县里的人甚至登陆,研究恒星纬度,写天文年鉴;肖一怀是《天文地理图》的作者。

有许多著名的医生。

清朝的吴腾汉经过福州治疗当地的“天花”,受到诸侯和林则徐的重视;叶端的一剂药治好了以吕岛闻名的厦门海防支部李章林的家人。

明代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县长谢廷勋主修第一部《大田县志》。

3、从战国末年开始,中原汉人有过四次大规模迁徒入闽(包括进入闽中西部的三明境域)的记录。

第一次汉族人入闽是在战国周显王扃年间(约公元前339~329年)。

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遂释齐而伐楚。

楚威王兴兵而讨之,大败越,杀王无,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北破齐于徐州。

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

或为君。

滨於江南海上,朝服于楚。

”越王室一部率残部逃入浙江省南部与福建省北部、东部,开辟新领地,在战国晚期建立了闽越国。

第二次汉人大举入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灾害频繁。

中原许多汉族难民纷纷南下,逃入东南一隅的福建一带避乱。

逃避战乱的中原士族和难民纷纷选择交通闭塞的福建各地作为逃难避所。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便有江左衣冠右族陈、林、郑、黄、詹、邱、何、胡八姓入闽。

大批中原难民蜂拥而至。

以至,三明境域的建宁县有句传言:“未有建宁,先有何姓。

”第三次汉族人大举入闽是在唐高宗时期。

唐朝总章第二年(669年),朝廷命令河南固始人陈征担任岭南行军总经理,带领部队征集和镇压大潮中的“怒吼乱”。

陈征父子带领8000多名官兵及家属(包括58个汉族姓氏)从福建与广州交汇处的梁丘泮沱岭进入福建境内。

唐景龙第三年(715年)用了47年的时间。

陈俊正镇压“辽满”叛乱后,留在福建。

“男孩和女人一直是朋友,58个家庭结了婚。

”他的后代遍布福建省。

第四次汉族人大举入闽是在唐光启元年(885年)。

河南光州剌史王绪率3万官兵(共36个汉族姓氏)南下,经粤北、潮阳绕道入闽南。

(但据《闽国史事编年王潮篇》载:“宗权发兵攻绪。

绪窘,乃率光、寿兵五千,并携吏民南奔。

”可见王绪离开河南光州时仅五千官兵,其队伍在入闽途中有很大发展。

)后,王绪为部属所杀;王潮、王审知继续率大军征战闽地,唐景福二年(893年)攻占福州。

到目前为止,三明的人口已经增长到近50万,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的生活区。

___________姓氏源流考?、既然姓氏来源如此之多,你自己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没有与你同名的名人?我在课前安排同学做这项工作。

我想请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姓氏。

(言论自由)小结:不管我们的姓氏是什么,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祖先身上的精神流传百世,把他们优秀传统发扬广大。

同时百家姓又是普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身上的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点来打开探究中国文化的大门。

?、通过追溯源头,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许多姓氏起源于一些古老的姓氏,如应姓、姬姓、桂姓、子姓等。

请思考:为什么中国姓氏有相同的词根?明确:相传黄帝的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为12“姓”:姬、、酉、祁、己、腾、箴、荀、任、僖、儇、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