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计划
附贵州省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方案.-.201491716143

附件1:贵州省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方案为推进全省农民培训工作,加快培育职业农民队伍,结合省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紧紧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目标,依托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积极开展示范培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努力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同时,着力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引导职业农民参与“三绿一红”等农产品重点品牌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1、立足产业,需求导向。
重点支持粮油、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水果、甘蔗、食用菌、特色渔业、特色杂粮等产业职业农民培育,向省级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倾斜。
项目县立足2至3个主导产业,发挥市场引导机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开展全产业链培养,通过宣传引导、政策吸引和利益驱动,让农民在发展产业中得实惠。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政府统筹规划,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任务,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共同参与。
3、稳步推进、注重实效。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农民、退伍军人、农村“两后生”和大学生农村创业者等为重点,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指导扶持相结合,稳步推进,重在实际、实用和实效。
(三)工作任务一是探索建立培育制度。
实行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强化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训,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并配套创设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二是开展示范培育。
2014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分四个层次推进。
具体为:部级整体推进示范市1个(六盘水市),部级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县36个,一般项目县33个(名单见附件)。
培训资金和任务向示范市、示范县聚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七、政策支持与保障
1.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农业、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政策资源,为培训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经费保障:合理使用培训经费,确保培训质量。
3.跟踪服务:建立培训学员档案,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后续服务。
八、实施步骤
1.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4.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培训对象与内容
1.培训对象:年满18-55周岁,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农业从业经历的农民。
2.培训内容:
(1)农业基础知识:作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等。
(2)农业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与储运技术、农业机械化等。
第2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一、前言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培养一支具备现代化农业知识、技能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方案旨在系统性地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培训目标
1.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增强农民的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第1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方案旨在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强农民创业创新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对象与内容
1.培训对象:年龄在18-55周岁之间,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农业从业经验的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一、前言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而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然而,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
在此情况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当务之急。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广阔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和市场化经营能力,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对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增强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具体培训目标包括:1. 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对象应该具备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包括土壤科学、植物育种、植物保护、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提高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对象应该了解市场需求,学会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农产品营销,掌握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技巧。
3. 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培训对象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学会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应用。
4. 提高对环保的意识:培训对象应该了解环保政策和生产标准,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培训对象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与合作社、企业和政府机构合作,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三、培训内容本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具体包括:1.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包括土壤科学、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机械化作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农产品市场营销: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包装、销售渠道拓展、网络营销等实用技能。
3. 农业经营管理:包括农业生产成本核算、经营计划编制、财务管理、园区规划等管理知识。
4.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科研项目申报、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重要技能。
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计划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但现实中,新型职业农民在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计划,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二、培训目标1. 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2.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 推广新型农业科技成果,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4.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合作化经营的发展。
三、培训内容1. 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土壤肥料施用、植物保护、农业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培训玉米、小麦、水稻、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以及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细化种植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2. 畜牧养殖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家禽养殖、牛羊猪养殖、养殖环境管理、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培训畜禽养殖的科学喂养、疾病防治、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技术,推广适宜当地的畜禽养殖品种和技术。
3. 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产品加工工艺、加工设备使用、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培训农产品的初加工、加工保鲜、加工质检等技术,推广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产品开发的技术和经验。
4. 农业经营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经营规划、市场营销、资金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培训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5. 农村合作组织与服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合作化经营、社会组织管...。
2014年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工作思路及要点

2014年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工作思路及要点一、工作思路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加快“转型、创新、融合、提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立足产业、结合实际,农民主体、需求导向,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发育和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加快建立“三类协同、三位一体、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推进高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转型:推动阳光工程全面转型升级,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由培训转向培育,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
农业教育培训对象转向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后继者,重点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转向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培训模式转向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的培养模式。
——创新:方法创新,重点抓2个整省推进、一批整市推进和300个重点县,给予宽松政策和重点扶持,培育“生产经营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专业技能型(农业企业、合作社雇工)和社会服务型(农机手、植保员、农村经纪人、信息员等)”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探索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三位一体”和初、中、高“三级贯通”的培育制度体系;模式创新,因地制宜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管理创新,分级管理、分层负责,重点开展省级绩效考评,将资金分配与绩效考评结果挂钩。
手段创新,重点推进职业农民培育手段信息化,建立智慧农民云平台。
——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与新型经营主体融合,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接;实现部内相关农民培训资源的融合,重点围绕农业产业需求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主体作用,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高校、职业院校、社会主体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与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上下联动,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一、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成为了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为了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纷纷推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二、培训内容
1. 农业技术培训
通过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农业专家,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防疫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
2. 产业发展培训
针对农民想要发展的产业,如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开展相关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帮助农民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
3. 职业素养培训
培训农民的职业道德素养、管理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培训形式
1. 线下培训
组织专家到农村地区开展现场指导和授课,让农民能够亲身体验和学习到实用技能。
2. 线上培训
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方便农民进行学习。
3. 实践培训
组织农民参与实际项目或农业合作社,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农民的实际技能和经验。
四、培训效果评估
1. 指标评估
通过考核农民的产出、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等指标来评估培训效果。
2. 反馈调研
定期进行培训后的跟踪调研,收集农民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培训方案。
五、未来展望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素质,还能促
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希望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以上是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的文档内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启发和
帮助。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计划范文

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计划范文一、前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人才队伍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文将提出一项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计划,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培训目标1. 帮助农民熟悉和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培养农民的管理能力,提升其农业经营水平。
3. 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
4.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乡村振兴。
三、培训内容1.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现代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培训- 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施肥、植保、灌溉等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养殖管理技术培训2. 农业管理知识培训- 农业市场营销知识培训- 农业生产计划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 农业财务管理知识培训- 农业政策法规培训3. 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乡村文化教育培训-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培训- 健康和安全意识培训-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训四、培训方式1. 专业机构培训:由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或其他专业机构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授课。
2. 农民培训学校:建设农民培训学校,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课程。
3. 线上学习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远程培训课程。
五、培训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内容围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培训实效。
2. 小班授课:采用小班授课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和互动效果。
3. 实地实训:通过走出校园,到农田实地进行技术实训,让学员直接接触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员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培训管理1. 招生管理:组织宣传和招生工作,确保招收到具有一定基础的农民学员。
2. 培训教材管理:编写和收集相关的培训教材,并进行统一发放管理。
3. 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培训师资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计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计划一、背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和市场需求,具有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农民。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种田、养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管理熟练、创业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二、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一批能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具有农业科学知识和农业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
具体包括:1. 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2. 掌握农产品的市场营销知识,了解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种植养殖品种和规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3. 掌握农业现代化生产管理知识,能够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养殖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 掌握农村经济组织与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创业和管理能力,能够带领农户进行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
三、培训内容为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开展如下内容的培训:1.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包括现代农业种植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培训;2. 农产品市场营销知识培训: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市场需求预测、农产品定价策略等知识的培训;3. 农业生产管理培训:包括农作物种植结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养殖品种选择等知识的培训;4. 农村经济组织与管理知识培训:包括合作社组建与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四、培训对象本次培训的对象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包括农村农民、农村青年大学生和处于农村的在职人员。
要求受训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有农业生产的经验者优先。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于xx年xx月在xx市举办,为期一个月。
培训地点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或者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培训中心。
六、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训班将每天进行8小时的教学,包括理论讲座、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西湖农场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培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现代小麦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经营技能,能够从事现代小麦、大豆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培训对象
重点面向从事现代小麦、大豆产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骨干,以及拟扩大小麦产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承包农户,有志在现代小麦、大豆产业务农创业的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农村新生劳动力等。
三、培训时间及人数
2014年10月15日—11月18日,培训种植大户人数30人。
四、培训方式
集中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培训相结合。
分步实施见附表。
五、培训内容
职业道德
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道德与岗位要求
基础知识
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知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识、创业指导知识、农业物联网知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
专业知识
小麦生产技术、大豆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农机农艺结合技术。
(4)实习操作
1、小麦原种繁育技术
主要实操内容:
小麦原种生产流程、小麦单选穗方法、穗行种(挂藏室)贮藏条件和要求、穗行圃种植要点、穗系圃种植要点、大田原种生产要点。
2、测土配方施肥
主要实操内容:
土壤化验方法、田间土壤选点与取样、配方施肥原理、基肥与追肥使用量计算、基肥施用方法、追肥施用方法、根外施肥。
3、保护地栽培形式及日常管理
主要实操内容:
本地保护栽培主要类型(连棚大棚、大拱棚、中拱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各种类型结构特点及茬口安排、日常管理要点。
4、小麦主要病害危害与识别
主要实操内容:
苗期病害及药剂拌种、种传病害危害与识别、土传病害危害与识别、白粉病危害与识别、锈病危害与识别、赤霉病危害与识别。
5、小麦主要虫害危害与识别
主要实操内容:
小麦药剂拌种方法、地下害虫危害特点与识别、蚜虫危害特点与识别、小麦粘虫危害特点与识别、小麦吸浆虫危害特点与识别。
6、麦田主要杂草危害与识别
主要实操内容:
猪秧秧危害与识别播娘蒿危害与识别、巢菜危害与识别、荠菜危害与识别、婆婆纳危害与识别、水花生危害与识别、芦苇危害与识别、燕麦危害与识别、看麦娘危害与识别。
7、大豆主要病虫草害危害与识别
主要实操内容:
大豆病害:大豆兔丝子危害与识别、大豆霜霉病危害与识别、大豆锈病危害与识别。
大豆虫害:大豆根腐病危害与识别、大豆蛴螬危害与识别、大豆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甜菜夜蛾) 危害与识别、大豆荚螟危害与识别、大豆食心虫危害与识别、大豆秆蝇危害
与识别、大豆二条叶甲危害与识别。
大豆田杂草危害与识别:禾本科杂草危害与识别、双子叶杂草危害与识别。
8、大豆全程机械生产化操作要点
主要实操内容:
大豆种子精(清)选、耕整机械及使用要点、前茬秸秆处理方法、大豆抢播要点、大豆土壤封闭(化除)要点。
六、师资配备
高效农业高级农艺师王忠红、农业中心高级农艺师陈传琳、农业中心农艺师余承保、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戚胜芳。
七、培训地点
寿西湖农场技工学校。
八、组织领导
组长:王苏平
组织成员:余启先、高良元、丁传友
资料成员:康多全、魏娜
授课老师:王忠红、陈传琳、戚胜芳、余承保
附表:
分步实施
培训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2天理论课时,3天实操课时。
第一阶段:10月16日-10月22日进行,理论:10月16日-10月17日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知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常识,创业指导知识、农业物联网知识。
实操:10月19日-10月22日小麦原种繁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保护地栽培形式及日常管理。
第二阶段:10月23日-11月6日进行,理论:10月23日-10月28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安徽省农业政策法规选编、小麦生产技术。
实操:11月1日-11月6日小麦主要病害危害与识别、小麦主要虫害危害与识别、麦田主要杂草危害与识别。
第三阶段:11月8日-11月18日进行,理论:11月8日-11月12日大豆生产技术、农产品营销、农机农艺结合技术。
实操:11月13日-11月18日大豆主要病虫草害危害与识、大豆机
械全程生产化操作要点、农药配制及植保机械正确使用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