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危害人体的光学生物学原理
蓝光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蓝光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导语:现代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高科技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会产生蓝光,蓝光是一种具有强烈能量的短波光线,工作和生活中长时间用眼睛盯
现代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高科技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会产生蓝光,蓝光是一种具有强烈能量的短波光线,工作和生活中长时间用眼睛盯着电脑、手机等都会因为蓝光的辐射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和威胁,造成视疲劳,时间长了还会给我们的双眼和视力带来很多害处,比如以下几点。
首先,蓝光会引起眩光。
由于短波长光线具有相对较高的能量,当遇到空气中的细小的粒子乱射率较高,这是引起眩光的主要原因。
视网膜病变和眼术后(准分子手术、白内障手术)患者对光非常敏感,会感觉到异常的刺眼,那也是短波蓝光使然。
其次,蓝光会导致视觉疲劳。
可见光线在眼内聚焦后焦点不同,两焦点之间会形成焦点距离差。
这是形成视物模糊的主要原因。
长时间视觉疲劳会引发其他疲劳症状。
蓝光的射入会加剧焦点距离差和视觉模糊度。
是因为蓝光经过聚焦后,焦点没有落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了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
增大了光线在眼内聚焦的焦点距离差。
再有,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
蓝光诱发致盲眼病。
最后,蓝光同时也很容易诱发青少年眼底视网膜的病变,另外,由于晶状体的黄化发育,蓝光射入眼睛的程度和数量还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7到19岁时,蓝光射入眼底视网膜约为85%,比其他年龄段的成人要多的多,就此来说,蓝光对眼睛存在最大风险和最大伤害的时期就是青少年时期。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蓝光消毒原理

蓝光实际上就是紫外光,主要是通过对微生物(细菌、病毒、芽孢等病原体) 的辐射损伤和破坏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紫外线对核酸的作用可导致键和链的断裂、股间交联和形成光化产物等,从而改变了DNA 的生物活性,使微生物自身不能复制,这种紫外线损伤也是致死性损伤。
所谓的蓝光是指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
该波长内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
但是蓝光并不都是有害蓝光,真正有害的是400到440以内的蓝光,而480到500纳米之间的蓝光有一种调整生物节律的作用,睡眠、情绪、记忆力等都与之相关,对人体反而是有益的。
而且短波蓝光是不是一定会对人眼产生伤害,这与照射强度与照射时间有关,当照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持续两个小时以上,才有可能对视网膜产生损害。
而洗衣机的紫外线光。
这种光由紫外线杀菌灯发出,它实际上是属于一种低压汞灯。
低压汞灯是利用较低汞蒸汽压(<10-2Pa)被激化而发出紫外光,其发光谱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253.7nm波长;另一条是185nm波长,这两条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紫外线。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方法,它不向水中增加任何物质,没有副作用,这是它优于氯化消毒的地方。
蓝光伤害视力的原理

蓝光伤害视力的原理
蓝光伤害视力的原理是由于蓝光中的高能量光波对眼睛的光敏细胞和视网膜细胞造成损害。
蓝光属于可见光谱中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光线。
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蓝光下,会造成眼睛的眼睛疲劳和视觉紧张。
此外,过度暴露于蓝光会导致氧化应激,增加自由基产生,损害视网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蓝光对眼睛造成的伤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视疲劳:长时间暴露在电脑、手机、电视等蓝光辐射源中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包括眼睛干涩、疲劳、痛痒等。
2. 视网膜损伤:过度暴露于蓝光会导致视网膜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视网膜中的感光结构,长期可能导致黄斑病变等视网膜疾病。
3. 睡眠质量下降:夜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蓝光直接照射到眼睛,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干扰睡眠激素的正常产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因此,为了保护视力,可以选择合适的防蓝光眼镜、减少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注意用眼卫生、适当调整用眼时间等方式来减少对眼睛的蓝光伤害。
镜头膜反射蓝光的原理

镜头膜反射蓝光的原理您好,镜头膜反射蓝光的原理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阐述:
一、蓝光的来源及危害
1. 太阳光中富含蓝光成分,电子产品屏幕也会发出蓝光。
2. 蓝光波长短,损伤视网膜细胞,长期过量照射易损害视力。
二、镜头膜的组成
1. 镜头膜含有多层不同的光学涂层。
2. 主要包括陶材层,增强机械性能。
3. 也含有减反射涂层,减少表面反射。
4. 关键是选择性反射蓝光的滤光层。
三、镜头膜的光学原理
1. 光学涂层中含有的氧化铟等会产生选择性光学吸收。
2. 通过调整膜层厚度与材料,可调节蓝光反射峰值波长。
3. 使蓝光高度反射backrefout 微,其他光线基本透过。
4. 外部蓝光被反射散掉,眼睛受到的蓝光大大减少。
5. 不影响眼睛对其他颜色光线的透射接受。
四、优化防蓝光效果
1. 采用多层镀膜设计可以提高选择反射效果。
2. 提高镜片质量,减少其他杂散光的影响。
3. 增加镜片曲率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蓝光聚焦作用。
4. 通过镜片盖边处理,减少边缘光线散射损耗。
综上所述,这就是镜片膜反射蓝光的相关原理。
合理使用可以有效过滤部分蓝光,减轻视觉疲劳。
防蓝光原理

防蓝光原理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蓝光辐射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蓝光辐射不仅来自于太阳和照明设备,还来自于电子产品的显示屏。
长时间接触蓝光辐射对眼睛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护眼睛免受蓝光辐射的伤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防蓝光原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蓝光辐射以及防护原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蓝光的特性。
蓝光是指波长在380纳米到500纳米之间的
可见光,它具有高能量、高穿透力和强刺激性的特点。
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会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甚至眼部疾病。
因此,防蓝光的原理就是通过屏幕上的滤光片或镜片来减少蓝光的透过,从而减少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
其次,防蓝光原理是基于滤光片的工作原理。
滤光片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材料,
它可以选择性地吸收或透过特定波长的光线。
在电子产品的显示屏上加装滤光片,可以有效地减少蓝光的透过,降低对眼睛的刺激。
另外,一些镜片也具有防蓝光功能,它们可以在眼镜上起到过滤蓝光的作用,保护眼睛不受蓝光伤害。
最后,防蓝光原理的实现需要结合技术和材料。
目前市面上的防蓝光产品多采
用玻璃或塑料材料,并在其表面涂覆特殊的滤光膜,通过光学原理来实现对蓝光的过滤。
此外,一些电子产品厂商也在屏幕上加装了防蓝光的滤光片,以减少用户长时间使用产品对眼睛的伤害。
综上所述,防蓝光原理是通过滤光片或镜片来减少蓝光的透过,从而保护眼睛
不受蓝光辐射的伤害。
随着人们对眼睛健康的重视,防蓝光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防蓝光原理,选择适合的防蓝光产品,保护眼睛健康。
蓝光究竟有多大危害

蓝光究竟有多大危害,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有所了解。
相关行业人员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来简要地了解蓝光的评价方法和试验测试!LED蓝光的评价方法分析光源的蓝光危害可以用蓝光加权辐亮度、蓝光加权辐照度和曝辐时间来表征。
根据光生物安全标准IEC62471和GB/T20145,光源的蓝光达到一定的剂量就会对视网膜产生危害。
光源不同波长的光谱辐亮度与蓝光危害加权函数相乘,然后对波长积分,可得蓝光加权辐亮度。
为了防止长期受到蓝光辐射而产生视网膜光化学损伤,蓝光加权辐亮度的曝辐限值需要满足如下条件:(单位J.m-2.Sr-1)(t≤10^4s) (1)其中LB为蓝光加权辐亮度(W·m-2·Sr-1),Lλ为光谱辐亮度(W·m–2·Sr–1·nm–1),B(λ)为蓝光危害加权函数,其取值情况如下表所示:?λ为波长带宽(nm),t为辐射持续时间。
当眼睛注视光源的时间t≤10^4s,LB与时间t的乘积不应该超过106J·m–2·Sr–1,这用于评估蓝光加权辐亮度很大的光源对于人眼视网膜的短时间照射所引起的危害。
当眼睛长时间注视光源(t>10^4s),限制LB≤100W·m–2·Sr–1,用于评估蓝光加权辐亮度较小的光源由于长时间照射所引起的视网膜伤害。
视网膜受辐照面积会影响曝辐限值的计算。
该面积可以和表观光源的对边角α联系起来。
静止眼睛的视网膜能分辨的最小角度。
αmin=0.0017rad。
当t>0.25s,由于人眼存在频率为几Hz的快速眼动,导致点光源的图像散布于视网膜上的一个区域,所形成的角度被定义为有效对边角αeff。
当t>100s时,快速眼动使小光源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区域进一步增大。
因此测量蓝光加权辐亮度时,当t<100s,αeff=0.011rad;t>10000s,αeff=0.1rad;100<t<10000s,αeff=0.0011rad,对于对边角α<0.011rad的小光源,可根据辐亮度和视网膜有效对边角,推导出基于光谱辐照度的蓝光加权辐照度的曝辐限值:(单位J·m-2)(t≤100s)式中EB为蓝光加权辐照度(W·m–2),Eλ(λ,t)为光谱辐照度(W·m–2·nm –1).标准规定EB在照度为500lx处测量,这个照度是普通照明应用的典型值。
450nm蓝光的生物效应

450nm蓝光的生物效应
450nm蓝光具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效应。
首先,这种波长的光线对人类的生理节奏有显著影响,能够调节昼夜节律,使人们保持清醒状态。
蓝光被视网膜上的特定色素吸收,进而影响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这是一种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激素。
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其次,蓝光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接触蓝光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因为它能够刺激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如血清素和多巴胺。
这些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和幸福感有关。
然而,重要的是要平衡蓝光的益处与潜在风险。
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可能对视网膜造成伤害,因为蓝光具有较高的能量,可能对眼细胞造成氧化应激。
为了减轻这些潜在风险,可以考虑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例如佩戴含有过滤蓝光功能的眼镜,或在夜间使用不发射蓝光的电子设备。
此外,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或那些患有眼疾的人,长时间暴露于蓝光可能增加患眼病的风险。
因此,对这些人群应特别注意减少长时间接触高强度蓝光。
总的来说,450nm蓝光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挥其生物效应,改善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然而,人们也应当注意防范其潜在风险,特别是在长时间暴露于蓝光的情况下。
为了保持健康,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合理选用含有蓝光防护功能的设备,避免夜间使用电子设备等措施。
防蓝光的物理原理

防蓝光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减少或过滤掉从显示屏幕中发出的蓝光辐射,以减少其对人眼的伤害。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防蓝光技术及其物理原理:1.偏振滤光片:偏振滤光片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能够选择性地阻挡某一方向上的光线,一般被用来过滤掉蓝光并降低其辐射量。
偏振滤光片的原理是根据光的偏振性质,将一部分蓝色光进行滤过,达到降低蓝光辐射的效果。
2.光学膜材料:一些特殊的光学膜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光的传播速度和相位来对蓝光进行衰减。
这些材料一般会添加特定的添加剂或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以实现对蓝光的选择性吸收和衰减。
3.荧光粉:荧光粉能够将部分蓝光转换为其他颜色的光,如黄色或橙色。
这些荧光粉被涂覆在显示屏幕的表面上,当蓝光照射到荧光粉上时,会发生光学转换,从而降低蓝光的辐射量。
总的来说,防蓝光技术通过选择性地吸收、过滤或转换蓝光,从而减少其对人眼的伤害。
这些技术在显示器、眼镜等产品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产生的视觉疲劳和潜在的健康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光危害人体的原理摘要:在LED越来越普及的新时代,LED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然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却深受LED蓝光的影响,而对于普通的使用者甚至某些生产厂商对LED蓝光几乎处在无知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LED蓝光危害人体的光学原理,生物学原理两方面带你对蓝光有一个更真实、深刻的了解。
一、目前市场上LED照明产品在防蓝光方面的现状LED在倡导怀抱节能的今天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不管是灯具还是手机,显示屏等等都和LED息息相关。
然而,LED照明光源产生的蓝光危害却没有得到重视,很多人甚至都不了解蓝光危害的重要性,蓝光危害会成为今后的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警惕与重视。
人的视力损伤是最不可以接受的损伤,尤其到老年后,视力问题是非常困扰的问题,由蓝光危害引起的黄斑病变已经成为LED照明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黄斑部病变导致的失明排名第一,超过白内障,是造成视力不良的最主要因素,在大量使用LED照明的今天,LED照明的蓝光危害更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目前,LED照明引起的人眼健康还没有在这个行业得到警示,大量的高色温产品与低价劣质产品充满市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LED 光源的制造者与使用者并不了解LED照明产生的蓝光危害,当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危害到了的时候才开始关注蓝光问题,那才是最悲哀的。
二、蓝光危害人体的原理了解蓝光危害人体的原理,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LED 蓝光的光学原理,以及LED蓝光危害人体的生物学原理。
2.1 LED蓝光的光学原理2.1.1白光包含的主要成分LED常用的LED灯具都是发出白光的,太阳光是我们最常见的白光,通过棱镜对太阳光进行分解,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光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形成的,如下图1所示,太阳光主要成分是由红光、绿光、蓝光。
图1 太阳光分解那么,把蓝光,红光,绿光混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到白光。
如下图2所示,人造照明光源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合成白光的。
实际上,白光除了红光、绿光、蓝光之外,还需要包含其他成分的单色光,这样,混合的白光才会对被照明的物体提供真实的色彩还原,我们称之为白光的显色性能(这里我们不作讨论)。
图2 三基色混合得到白光2.1.2.白光色温与蓝光的关系衡量白光光色的指标是色温,单位是K(开尔文),那么什么是色温呢?色温是照明光学中用于定义光源颜色的一个物理量。
即把某个黑体加热到一个温度,其发射的光的颜色与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这个黑体加热的温度称之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通常,LED照明白光的色温范围是:2700K-7000K,把白光中的蓝光成分提高,白光的色温就提高,把白光中的蓝光成分降低并且把红光成分提高,白光的色温就降低,人造光源的色温与其他光源近似的关系如下图3:图3 人造光源色温与其他光源近似关系2.1.3色温与LED白光的光谱之间的关系对白光的成分分析采用的是光谱分析法,白光的光谱分析是把白光的各种单色光的成分用波长与波长对应的辐射功率组成的二维图表示,图3是不同色温的LED白光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色温越高,蓝光量比越大。
图3 不同色温的LED白光光谱图2.1.4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分布我们把人眼能够看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400-750nm,在可见光范围里,不同波长的光的颜色也不同,我们看到的光,实际上是人眼的视觉细胞感应到的光子,不同波长的光子在视觉细胞感应的颜色不同,更为确切的说是感应的光子能量不同,波长与光子能量的分布图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可见光范围里,蓝光(波长400-500nm)光子携带的能量最多,称之为高能量光,紫外线光子的能量高于蓝光,人眼的视觉细胞感应不到紫外线,紫外线也称为不可见光,与荧光灯不同,LED照明光源不会产生紫外线。
图5 波长与光子能量的分布图综上所述,LED蓝光危害实际上就是LED白光中波长在400~500nm的高能量蓝光(可见光)对人眼的伤害。
那么这种高能量蓝光又是怎样作用于人眼并产生危害的呢?2.2 LED蓝光危害人眼的生物学原理2.2.1人眼结构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眼的结构与人眼的视觉功能。
人眼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人眼的结构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的物体,实际上是看到物体的反射光,光线进入人眼的路径是:光线沿着视轴,通过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到达视网膜,视网膜的视轴终点有一个浅漏斗状小凹陷区,叫做黄斑中心凹,中心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分布着丰富的视觉细胞,眼睛所看到的物体投影在黄斑中心凹的,黄斑是由于该区域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
2.2.2 视觉细胞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即是通过上图视网膜黄斑区上的视觉细胞(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感知物体的。
人眼看到的物体的倒立图像投影在视网膜黄斑区上,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在视网膜后存在视觉细胞,视觉细胞的作用是感应进入人眼光线的光子,在视轴的终点的黄斑中心凹里含有丰富的视觉细胞,是视觉感应的区域,图7是视觉细胞组织图。
图7 视觉细胞组织图图中黄绿色的条形细胞称为柱状细胞,图中蓝色圆锥状的细胞称为锥状细胞,这两种细胞构成人眼的视觉细胞,锥状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中央凹处,人眼看到的物体就是通过这两种细胞对光的感应实现的,柱状细胞与锥状细胞把感应到的光信号传递至神经细胞进行混合,再由神经纤维传递到大脑,形成视觉图像。
人眼约有1亿2千万个柱状细胞和8百万个锥状细胞。
视觉细胞死亡后不可再生,所以,人眼的视觉细胞是人体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视觉细胞随着人的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少,这就是老年人视力逐渐衰退的原因。
当柱状细胞受损,就会得夜盲症,当锥状细胞受损,就会得色盲症。
柱状细胞只感应低照明环境下的暗视觉(亮度值小于每平方米0.001cd),柱状细胞只能感应光的明暗,不能感应光的色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夜晚灯光很暗的时候,人眼只能够看到的物体黑和灰色,而看不到色彩,如下图所示:图8 柱状细胞感光效果锥状细胞是在正常照明下产生的明视觉(亮度值大于每平方米3cd),锥状细胞感应的是光的色彩,在明亮的环境里,主要是锥状细胞提供视觉功能,这就是我们在明亮的环境能够看到彩色世界,锥状细胞是人类最常工作的视觉细胞。
锥状细胞又分为3种,分别是感应红光的锥状细胞、感应绿光的锥状细胞和感应蓝光的锥状细胞,如下图所示:图9 锥状细胞感光效果感应蓝光的锥状细胞对波长为440-450nm最为敏感;与白光LED 芯片的发光波长接近,这也是LED照明光源存在蓝光危害的原因。
这3种锥状细胞数量比大约是40:20:1(红:绿:蓝),感应蓝光的锥状细胞数量最少,最珍贵。
3种锥状细胞分别感应进入人眼的光线里包含的红绿蓝光的强弱,形成彩色信号,在大脑产生彩色图像,因为锥状细胞是在较明亮的环境才工作,也称之为明视觉。
2.2.3视觉细胞的营养与代谢由人眼结构图(图7),我们看到柱状细胞与锥状细胞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连,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负责向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提供营养物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可以吞噬并消化柱状细胞与锥状细胞的代谢物质。
当光线到达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黄斑里含的叶黄素会吸收适量的蓝光,光线的射入会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就是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一种氧,正常条件下,自由基会被人体内的抗氧化物质GSH-P和SOD 所吸收并随血液代谢,使得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能正常地向柱状细胞与锥状细胞提供营养。
那么什么是自由基呢?它又会造成哪些伤害呢?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形象地说,自由基是生命细胞的“杀手”。
准确地说,自由基是指某个原子或由一组原子组成的分子因失去电子,即成了未配对的极不稳定分子。
这种尚未配对极不稳定的分子极具掠夺性。
它很想从它周围分子中抢夺一个电子使之稳定。
而被抢走电子的那个分子也即刻成了不稳定的分子,便转身去抢另一个分子的电子。
其结果便成了一种很象多米诺骨牌的链式反应。
这种链式反应便导致细胞中生化结构的改变,细胞膜系统的破坏,DNA(遗传物质)的变异,最终是细胞生命的崩溃和细胞死亡。
自由基主要以四种方式存在于我们体内,即过氧化物自由基、氢氧化物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和单氧自由基。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会通过体内抗氧化物消除自由基,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
2.2.4视网膜黄斑病变正常人的眼睛的黄斑随年龄增长会发生老化,老化的黄斑会引起视力逐渐下降,看物体模糊,需要更多照明光才能分辨细节,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如果长期在含蓝光成分较多的照明环境里工作与生活,过量的高能蓝光进入人眼,就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体内抗氧化物质就不能完全消除过量的自由基,过量的自由基会加速视网膜黄斑部氧化,未被黄斑吸收的蓝光也会直接损伤视觉细胞。
过量的自由基还会氧化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无法正常向视觉细胞提供营养与代谢,导致视觉细胞营养供应不良,最终导致黄斑部主要的视觉细胞死亡,视觉细胞的死亡是不可再生的。
由于黄斑区主要为锥状细胞,高能量蓝光对色素起损害作用,是导致视网膜黄斑部锥状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即产生黄斑区病变(AMD),蓝光危害产生的黄斑部病变(如图10所示),会导致视力快速减弱,视物变形,物体线条弯曲,视觉中央出现黑影或模糊区域,如果出现血性黄斑部病变就会永久失明。
图10 视网膜黄斑病变白光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蓝光含量的光强度高低和蓝光在视网膜停留时间长短。
由于儿童的视网膜黄斑对蓝光的吸收能力弱,儿童视网膜接收到的蓝光辐射量是成年人的2倍左右,所以蓝光辐射对儿童视力健康影响最大,是最需要保护的群体。
三、LED照明产生的蓝光危害无论太阳光和人造光源的白光,白光中的蓝光成分达到一定的强度时,白光中的蓝光成分会影响人的视觉健康,由于LED白光是由发出蓝光的芯片与黄色荧光粉混合而成,LED的蓝光危害问题尤为突出,当LED白光色温达到7000K以上时,LED的蓝光危害是所有人造光源中最为突出的,LED照明光源的蓝光危害是公众健康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引发不可恢复的视力损伤。
对于儿童用灯与青少年阅读用灯,蓝光危害问题更是要高度重视。
白光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蓝光含量的光强度高低和蓝光在视网膜停留时间长短,合理控制照明的亮度,照明时间,照明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光源功率都是有效减少蓝光危害的手段。
四、蓝光危害造成黄斑病变的自我检测方法通过下面的方法,可以初步检测一下是否已经出现锥状细胞的损伤与黄斑病变,如果检测出异常视觉问题,请尽快去专业医院进行检查。
1、锥状细胞损伤测试:即需要做一个色盲测试,蓝光危害最初可能会引发微弱的色盲,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色盲是天生的。
色盲的分类有以下几种(图11),人眼先天几乎不会产生蓝色色盲,蓝色色盲的出现,几乎是光线引发。
图11 各种色盲与正常视觉对比当你看到的蓝色接近灰色,你的锥状细胞损伤已经很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