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反思-学会购物

合集下载

生活实践:小学六年级学会购物教案

生活实践:小学六年级学会购物教案

生活实践:小学六年级学会购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并熟悉各种购物场所。

2.了解购物常识,能够合理的消费和节约。

3.提高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锻炼其购物技巧。

二、教学内容1.购物场所根据实际情况,讲解不同的购物场所。

如超市、商场、集市、便利店、药店等。

2.购物常识讲解各种商品价格,商品质量、保质期等相关知识。

提醒孩子们不要迷信品牌,正确对待打折货和滞销品。

同时教育孩子们如何遵守商场规矩,如何和售货员沟通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财物等。

3.购物技巧教导孩子们从购物前的准备到购物后的验收。

从最简单例子开始,帮助孩们学习计算、估算、比较、选择和识别商品。

根据不同的场合,演示如何正确的付款、打包以及保管商品。

三、教学方法1.直观学习通过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识别、了解和选择不同场所中的商品,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各种商品的认知和识别。

2.互动教学设置问题和活动,鼓励孩子们参与讨论、比较和选择商品。

通过互动学习,提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购物常识和技巧。

3.模拟操作通过给孩子们提供购物场景,让孩子们模拟购物的各个环节。

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强化购物技巧和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学习购物场所-首先要介绍城市中各个主要的购物场所,如超市、商场、集市、便利店、药店等。

-对比各大场所的优缺点,更好地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购物场所。

2.购物常识-首先了解商品的基本质量和保质期,以及如何判断商品的价格是否适合。

-谈论商品的品牌和质量,以便防止孩子们因为盲目追求品牌而付出过大的代价。

-给予孩子们购物安全常识,提醒他们保护自己在购物时所携带的财物。

3. 购物技巧-教给孩子们如何在购物前作出准备,包括简单的购物清单和预算计划。

-演示孩子们如何选择商品,如何评估商品的价值和质量。

-教导孩子们如何检查商品的质量、数量和售价是否准确,如何与售货员进行简单的沟通、购物、结算、打包和保管等。

五、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让孩子们了解了购物场所,掌握了购物常识和技巧,能够更好的进行购物,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六下合理购物教学反思

六下合理购物教学反思

六下合理购物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反思成分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

有人对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

这些图式使得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

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

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

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

它可能包含一些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

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反思及时性原则一节课过后要趁热打铁,及时的回忆、反思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思维闪光点,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灵感和感受,并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

持久性原则要系统、全面地积累经验并使之升华、凝结,必须以大量的课后反思为基础,这就需要老师们写教后记像医生写病例报告一样成为一种基本的职业习惯。

锲而不舍,在持之以恒中提升水平,把教师闪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链。

简约性原则课后反思要及时记录,但不是写长篇巨著,讲究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要突出重点,捕捉亮点,抓住要点,在言简意赅中有所收获,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

我想怎样创设“购物”这一情境,把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图书馆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气作为图书助理员想邀请我们三(6)班的同学一起去,但是有一个小小要求,需要做对他出的口算题,在这儿很自然的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我通过和淘气一起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画图(3)口算(4)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X4=48。

根据学生的___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学会了本节的新知。

看了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真的孩子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

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范本(2)一、教学目标分析购物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通过购物活动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次购物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优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购物呢?二、促销问题(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

板书:学会购物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师:一袋方便面1.5元,5袋一包的多少钱?24袋一箱的多少钱?师:三家商店都买这种方便面,他们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条件。

看图,说一说甲、乙、丙三个店的优惠条件各是什么?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

”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二)提出:不计算,判断买一袋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再讨论“买2袋、3袋呢?”“买几袋才能享受甲店的优惠条件?”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

同学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生:买 5 袋或 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买 5 袋方便面在哪个店合适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会购物》经典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货币知识,能够正确识别和计算货币。

2.培养学生独立购物、合理消费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货币的识别和计算,理解购物的基本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购物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购物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购物场景图片、货币图片等。

2.教学工具:计数器、购物清单等。

3.学生准备:购物袋、零钱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购物小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购物小票上的信息。

(2)学生分享自己购物时的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购物》。

2.货币的认识与计算(1)教师展示各种面值的货币,引导学生认识货币。

(2)讲解货币的换算关系,如1元=10角=100分。

(3)进行货币计算练习,如:5元+3元=?8角-2角=?3.购物场景模拟(1)教师出示购物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购物过程。

(2)学生分组讨论,模拟购物过程,包括挑选商品、询问价格、计算总价、付款等环节。

4.购物策略与技巧(1)教师讲解购物策略,如如何比较价格、如何选购性价比高的商品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购物经验和技巧。

5.独立购物实战(1)教师发放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按照清单上的物品和价格,计算出购物总价。

(2)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实战,模拟独立购物过程。

6.购物安全与礼仪(1)教师讲解购物安全知识,如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如何防止被盗等。

(2)教师讲解购物礼仪,如如何礼貌询问价格、如何与商家沟通等。

(1)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学生反思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购物计划,并模拟购物过程。

2.家长监督并评价学生的购物表现,填写评价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购物场景的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货币的识别和计算,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购物能力。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2篇)

数学购物教学反思案《购物》是教材P28-P29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

通过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进行教学时,我通过淘气搬新家,需要购置新的家具,淘气一家来到商场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12+12=24,24_2=48(3) 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_4=48.根据学生的___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1、提供现实的学习背景。

教学中创设“淘气搬新家”这样的生活背景,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计算、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运用数学又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简单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

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并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具体的计算问题时,口算、笔算或估算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

在本节课中,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应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技能,所以在此引导学生予以关注。

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讲解解题格式不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把算式列成了竖式。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不够严谨,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加以改正。

购物的教学反思15篇_2

购物的教学反思15篇_2

购物的教学反思15篇购物的教学反思1生活中,学生都有和妈妈一起去购物的经历。

只有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才能创设真实的情景,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学习知识,加深体验。

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

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很多,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太关注这些内容。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呢?我决定让每一位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的一样小食品来研究。

因为研究的小食品是实实在在的,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所以学生探究得格外认真。

边观察边记录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高兴地喊着“我找到了”“我又发现了……”为什么学生会如此投入,如此兴致盎然,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我把学生经历的真生活带入了课堂。

二是让学生们亲自历经了知识获取的过程。

再如“寻找消费窍门”环节中,我出示的“季节性降价、打折、活动促销”等图片都是特意从本地的大型超市、商场拍摄的。

因为这些购物场所是学生特别熟悉的,所以当他们置身这一“购物环境”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觉,自然会勾起他们已有的购物体验。

抛砖引玉之后,我没有浅尝辄止,而是用“在和妈妈购物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别的省钱窍门吗?”再次把学生引入社会的大课堂,让他们畅所欲言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从而体现“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的理念。

二、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学生是充满童趣的,所以“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式:1、游戏式:在找到了“包装袋上的主要信息”后,我设计了小游戏“你来说,我来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中逐步加深了对“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和质量安全标志”的了解。

2、竞赛式: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

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点拨“包装袋上的其他标志”时,我采用了“认一认,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提升了学生对“绿色食品标志”、“中国名牌标志”、“国家免检标志”的感性认识。

《学会购物》数学教案设计

《学会购物》数学教案设计

学会购物数学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 了解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 掌握购物中常见的计算方法,如加减乘除; -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 使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 运用逻辑思维分析购物中的数学关系。

3.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购物过程中的数学运算,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购物场景,如超市购物,向学生介绍购物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帮助学生明确购物需要付款的概念,并引出购物中的数学运算。

步骤二:讲解数学运算在购物中的应用(15分钟)通过示例和练习,讲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在购物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如何计算商品价格、打折优惠和找零等问题。

步骤三:购物问题的解决(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购物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这些问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和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购物问题。

步骤四:学生实践购物游戏(30分钟)设计一个购物游戏让学生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老师的提示,选择商品、计算价格、计算找零等。

在游戏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讨论购物中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5. 教学资源•超市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示例和练习的题目材料•购物游戏的材料•计算器6. 教学评估•在讲解数学运算在购物中的应用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进行及时评估。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购物问题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在购物游戏结束后,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学会购物
1.购物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是经常遇到的,这节课正是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促销策略融入教材,通过几个情境的展示以及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从而择优选择。

于是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活动情境,将死板的数字赋予贴近学生生活的含义,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各个商店的优惠策略,主动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问题冲突中,处于兴奋、愉悦、渴求的心理状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2.课堂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观察、分析,学会应用,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

在解决问题中,对学生进行拓展引导,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在多种方法中进行选择,体会对比择优的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