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是怎么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压缩制冷原理

压缩制冷原理
《压缩制冷原理》
一、简介
压缩制冷原理是指利用化学反应物质(如氟利昂气体或氯氟烷)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压缩—膨胀—压缩—膨胀的物理现象,从而实现制冷的技术原理。
它是最常用的制冷技术原理。
二、原理
压缩制冷原理是指利用某一特定化学工质作为制冷介质,当经过一系列压缩、膨胀、压缩、膨胀的物理现象时,介质会释放出大量热量,即释放热制冷效应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1、压缩:当压缩机将冷却剂经过压缩后,冷却剂的温度和压力都会上升,从而达到升压的效果;
2、膨胀:当冷却剂经过压缩后,压力升高,温度也升高,在加入膨胀器后,温度会降低,压力也会降低,从而实现膨胀效应;
3、冷凝:当冷却剂经过膨胀后,压力降低,流量也减少,温度降低到接近室温,流体可以经历冷凝,此时大量热量被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4、回流:冷凝后的冷却剂回流到压缩机,经过另一个周期的压缩、膨胀、冷凝、回流的过程,达到制冷的效果。
三、优缺点
压缩制冷原理的优点是制冷效率高,制冷速度快,能够达到低温和低湿度,运行可靠、维修简单、安全可靠,能够达到高效的制冷效
果,在大多数环境中都可以安全使用。
缺点是制冷介质的温度升高易使介质受到污染,也易受到热损失,介质的耗量大,运行成本高,有的制冷介质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也有的制冷介质有毒,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冰箱的4个核心制冷原理

冰箱的4个核心制冷原理冰箱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电器设备,主要用于储存和保鲜食物。
它的作用是通过制冷原理将食物的温度降低,延长其保存时间。
冰箱的制冷原理主要包括压缩机循环制冷原理、吸收式制冷原理、压力/磁性制冷原理和热电制冷原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4个核心制冷原理。
1. 压缩机循环制冷原理压缩机循环制冷原理是冰箱中最常见的制冷原理。
该原理的基本过程是:1)压缩机:压缩机通过电机带动,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一般为氨)吸入,然后通过压缩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2)冷凝器: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冷凝器,与较低温度的外部空气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外界,使气体冷却并变为高压液体。
3)膨胀阀: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由于液体的压力突然降低,因此液体快速蒸发,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4)蒸发器:蒸发器是冰箱中的冷冻室,制冷剂从膨胀阀蒸发器进入,吸热凝结,使冷冻室内温度下降。
2. 吸收式制冷原理吸收式制冷原理是一种利用热能驱动的制冷原理,常用于燃气冰箱等场合。
其基本过程包括:1)蒸发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从而使冰箱内部温度下降。
2)挥发器:制冷剂从蒸发器中挥发,形成蒸汽。
3)吸收器:蒸汽进入吸收器,与吸收剂(一般为水)发生吸收反应,生成吸收剂溶液。
4)冷凝器:吸收剂溶液在冷凝器中与冷却水接触,通过热交换使溶液冷却,产生冷凝剂溶液。
5)蒸发器:冷凝剂溶液通过蒸发器,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3. 压力/磁性制冷原理压力/磁性制冷原理是一种较新的制冷技术,主要利用压力与磁性材料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制冷过程。
其基本原理包括:1)压力:通过调节气体的压力变化,使气体在加压和减压的过程中吸收和释放热量。
2)磁性材料:一些特殊的磁性材料在受到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温度变化,即磁致制冷效应。
4. 热电制冷原理热电制冷原理是一种能直接将电能转化为冷量的制冷技术,主要利用热电材料的热电效应实现制冷。
其基本原理包括:1)热电材料: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把热量和电能相互转换的材料,其工作原理基于塞贝克效应和庞雪效应。
用空调压缩机制冷的原理

用空调压缩机制冷的原理
空调压缩机是空调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主要用于制冷。
空调压缩机通过循环压缩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使蒸发器中的空气温度降低。
那么,空调压缩机的制冷原理是什么呢?
首先,空调压缩机使用的制冷剂是一种物质,其被称为制冷剂。
空调压缩机的作用是将制冷剂从低温低压状态压缩到高温高压状态,从而使制冷剂的热量增加。
当空调压缩机开始工作时,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此时制冷剂处于低温低压状态,从而吸收蒸发器中的热量使蒸发器的温度下降。
随后,制冷剂流经压缩机,在压缩机内受到高压和高温,从而使制冷剂的热量增加。
当制冷剂被压缩到高温高压状态后,它进入到冷凝器中,制冷剂在该部位放出热量,从而使空气的温度升高。
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剂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空气,这使得外部空气变得热,并将剩余的热量带回到压缩机。
在制冷剂通过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循环中,它从一个状态转换为另一个状态。
从而,在整个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将热量从一个位置传递到另一个位置。
总的来说,空调压缩机制冷的原理是将制冷剂从低温低压状态压缩到高温高压状态,从而使制冷剂的热量增加。
在通过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循环中,制冷剂将热
量从空气中吸收并将热量带回到压缩机以供后续循环使用。
由此,制冷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蒸发器的温度,并将制冷剂的热量释放到外界空气中,从而在楼宇中实现制冷。
压缩式制冷机工作原理

压缩式制冷机工作原理
压缩式制冷机利用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物理过程来实现制冷。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 压缩:制冷剂进入压缩机,通过机械压缩使其压力和温度升高。
2. 冷凝:高压高温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外界冷却介质(如空气或水)使其温度下降,导致制冷剂冷却并转化为高压液体。
3. 膨胀:高压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或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压力急剧降低,从而使制冷剂蒸发和吸收周围热量,从而降低温度。
4. 蒸发: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为低温蒸汽,吸收周围的热量,使蒸发器内部温度降低。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不断循环,制冷机可以持续地将热量从低温区域转移到高温区域,实现制冷效果。
制冷机的压缩机和冷凝器通常位于室外,而蒸发器常常位于室内,这使得室内温度降低。
压缩机制冷原理

压缩机制冷原理
压缩机制冷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其原理基于压缩机对制冷剂的循环压缩和膨胀过程。
首先,制冷剂以低压和低温的状态进入压缩机。
在压缩机内部,制冷剂被一个或多个活塞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
这个过程是通过机械能输入来完成的。
随后,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冷凝器。
冷凝器是一个散热器,通过与外界空气接触,将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使其从气态变为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剂释放出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
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的作用是限制制冷剂流动的速度,并使其压力迅速降低。
在膨胀阀通过的狭缝中,制冷剂会发生闪蒸现象,使其温度和压力大幅降低。
最后,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利用蒸发器内部空气的热量吸收能力,从而将蒸发器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制冷剂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并由蒸汽吸附剂将热量吸收到制冷剂内部。
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过程不断重复。
通过不断的压缩和膨胀,压缩机可以将制冷剂的温度提高和降低,从而实现对空气或物体的冷却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压缩机制冷原理中并未提及标题。
这是为了避免重复以及更加准确地进行描述。
空调压缩机制冷的工作原理

空调压缩机制冷的工作原理空调压缩机是空调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了解空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对于维护和保养空调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调压缩机制冷的工作原理。
一、蒸发器1.1 蒸发器是空调系统中的第一部分,它负责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
1.2 蒸发器内部充满制冷剂气体,当气体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并变成低压气体。
1.3 低压气体经过蒸发器后,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准备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
二、压缩机2.1 压缩机是空调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它负责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2.2 压缩机内部有一个活塞,当活塞运动时,会将气体压缩并推送到冷凝器中。
2.3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发动机,通过压缩气体来增加气体的温度和压力。
三、冷凝器3.1 冷凝器是空调系统中的第三部分,它负责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却成高温高压的液体。
3.2 冷凝器内部通风散热片,当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时,会散发热量并冷却成液体。
3.3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汽车的散热器,通过散热片将高温气体冷却成液体。
四、膨胀阀4.1 膨胀阀是空调系统中的第四部分,它负责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和压力。
4.2 膨胀阀内部有一个小孔,当高压液体通过小孔时,会迅速膨胀并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
4.3 膨胀阀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水龙头,通过控制流量来调节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五、回到蒸发器5.1 经过膨胀阀膨胀后的低温低压气体会重新进入蒸发器,循环进行制冷过程。
5.2 蒸发器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后,制冷剂再次变成低温低压的气体,准备再次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
5.3 这样循环往复,空调系统就能持续制冷,为室内提供舒适的温度。
总结:空调压缩机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循环过程,通过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四个部分的协作,将制冷剂气体循环压缩、冷却、膨胀,最终实现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
深入了解空调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

制冷压缩机工作原理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通过压缩工质气体来实现制冷循环,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在制冷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蒸汽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几个基本过程。
下面将对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基于蒸汽压缩循环。
当制冷压缩机启动时,它会吸入低温低压的蒸汽,然后通过压缩工作质使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
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功率,因此制冷压缩机通常会配备电机或者发动机来提供动力。
接着,高温高压的蒸汽会进入冷凝器,通过冷却换热的方式将其冷却成高压液体。
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压缩机释放掉了大量的热量,使得蒸汽的温度和压力得以降低。
冷凝后的高压液体会通过管道输送到膨胀阀处。
然后,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的作用迅速膨胀成低温低压的液体,这一过程会造成液体的温度急剧下降。
低温低压的液体进入蒸发器后,会吸收外界的热量,从而蒸发成低温低压的蒸汽。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制冷压缩机不断地将低温低压的蒸汽吸入,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通过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实现制冷循环。
在这一过程中,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控制,制冷压缩机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制冷效果。
不同类型的制冷压缩机在工作原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蒸汽压缩循环原理是相通的。
总的来说,制冷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蒸汽压缩循环的,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实现制冷循环。
制冷压缩机在工作原理上有着严谨的逻辑和科学的基础,它为现代社会的制冷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压缩机制冷工作原理

压缩机制冷工作原理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件,用于提供制冷循环中所需的压力差。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压缩低温低压制冷剂,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通过传热工质(通常是空气或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排出系统,从而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1. 制冷循环基本原理制冷循环是制冷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常用的制冷循环包括蒸汽压缩循环和吸收循环。
其中,蒸汽压缩循环是应用最广泛的制冷循环,大多数家用冰箱、空调以及商业冷冻设备都采用这种循环。
蒸汽压缩循环由四个基本组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
这些组件通过输送制冷剂,使其发生相态变化、吸收和释放热量,从而实现制冷。
制冷循环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1. 压缩: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汽抽吸入腔体,然后通过机械压缩,使其温度和压力升高。
因为理想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所以通过增加制冷剂的压力可以提高其温度。
2. 冷凝: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从压缩机中排出后,会进入冷凝器。
冷凝器通常采用管道或片状换热器,通过与外界的传热工质进行热交换,使制冷剂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其转化为高压液体。
3. 膨胀: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低压区域,由于阀门的突然变窄,压力降低,制冷剂液体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蒸汽。
此时,制冷剂从液态到气态的相变过程吸收了大量的热量。
4. 蒸发:蒸发器是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之一,制冷剂蒸汽在蒸发器中与冷负荷(空气或水等)进行热交换。
在这些交换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会进一步降低,然后吸热并达到所需的制冷效果。
蒸发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往复。
2.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在制冷系统中,压缩机起到提高制冷剂温度和压力的关键作用。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常见的压缩机可分为往复式压缩机和旋转式压缩机。
2.1 往复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由活塞、气缸和阀门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吸气过程:活塞向下运动,增大气缸内的体积,形成一个负压区域,制冷剂低温低压蒸汽由进气阀吸入气缸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机是怎么制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冰箱,正好由这四要件加上箱体组成,箱体就好像冷库。
不过电冰箱上的③节流阀在技术上由相同作用的毛细管替代。
首先讲讲什么叫制冷。
制冷两字只能说是技术上的术语,严格讲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那国的科学家能制造出“冷”来。
那到底什么是冷,例:在寒冬腊月,气温降到-5℃,我们说今天天气真冷,可东北人说不冷;在大伏天,气温在+32℃时,我们会说不算热,但气温突然降到+25℃,我们会说太冷了;这冷是随着人的常识来定的,在物理学中没有冷的定义。
在工程中冷是跟着生产需要而定的。
如老总问,冷库打冷了吗?你说打冷了,这个冷是指-18℃;老总问,水果库温度稳定吗?你说很稳定,这回答的含义是水果库温度稳定在±0℃了,这是我们这个行业对冷的定义。
但是我们还是把这种利用机械设备把降温对象降到所需温度的方法叫制冷,这就是术语。
什么叫制冷,比如我们将装有一公斤20℃冷水的水壶放到一块烧到500℃的铁板上,没有多久水就开了,如果不拿开水壶,不多久水就干了。
大家和说钢板在对水加热,反过来也可以说水在对钢板降温。
而且,降了多少度,都可计算出来,因为一公斤水从20℃升到100℃,它需要外界提供它80大卡热量,水从100℃到烧干,它需要外界提供539大卡热量,也就是说一公斤20℃冷水烧到干,要外界提供619大卡热量。
如果按制冷的角度它从外界或钢板中提取了619大卡热量而变成了水蒸汽,使钢板降温了,这就是制冷,是利用水对钢板制冷。
如果将水倒在钢板上,那就更直观了。
在上述的制冷过程中,如果钢板的大小一定,并排除外界空气的降温因素,那么钢板降了多少度,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
在这里所述及到的‘热量’、‘温度’、‘大卡’、‘℃’等物理量,我想学过物理的人都能理解。
初中物理就讲到,热量总是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绝不可能反过来进行。
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热量后,它的温度也会降低一些。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制冷系统,将商品中和空气中的热量向比商品温度更低的制冷剂传递,达到降低商品温度的目的。
我们的制冷系统与锅炉的制热系统在热力学上来讲是完全一样的,它们的热传导公式也完全一样,我们先以锅炉作比拟,进一步讲讲制冷剂在制冷时的作用。
上面讲的烧水壶也可算是一只锅炉,不过水烧开了,我们就灌热水瓶了,如果我们在壶嘴上套根管子,通到浴室,那就可以洗桑拿了,水壶就成小锅炉了。
要注意的是这时水壶中的水永远是100℃,水壶出口处的蒸汽温度也是100℃,为什么不是110℃,不是90℃?这是因为在一个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是100℃,这是水的物理性能所决定了的。
在青藏高原,大气压力较低,水70℃左右就开了,没有高压锅就只能吃夹生饭,而在高压锅里,温度可达到110℃,因为高压锅排气阀的重量,刚好使锅内压力保持在1Kg/CM2表压力(实际是2个大气压)。
一般小型锅炉可烧4Kg/CM2表压力蒸汽,蒸汽温度也接近140℃,锅炉中的水温也与蒸汽温度一样也是140℃。
煤气炉的火头温度可达1000℃左右,火头将热量传递给水,使水的温度上升直达沸点,一公斤水从沸点到烧干(全部变成蒸汽),将从煤气火头中带走的热量与上面所讲水壶给钢板降温是一样的,接近壶底的火焰是一个降温过程。
锅炉中的煤燃烧温度在1200℃左右,没有锅炉中水的降温,锅炉中的排管将被烧塌。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在这里的水就是制冷剂。
反过来水蒸汽进了浴室马上凝结成小水珠(雾气),放出热量使浴室内温度上升,同样一公斤水烧成的一公斤蒸汽,汽在浴室里放出539大卡热量后全部变成水,在蒸汽变成水的时候,小水珠的温度是100℃,这是一个冷凝过程。
当然小水珠会继续放出热量而降低温度,等水珠变成水滴落到地上或附在墙壁上时,只有30℃左右了,这就不是冷凝过程了,而只是普通降温过程。
同样将锅炉蒸汽通到室内热水汀(室内供热排管)中,热水汀对蒸汽来说就成了冷凝器,如果供应的蒸汽压力是1Kg/CM2表压力(实际是2个大气压),热水汀表面温度就是110℃,热水汀向室内空气散发热量,使室内温度上升,而蒸汽就在热水汀内冷凝成水,如果向室内散发了539大卡热量,热水汀内就冷凝下来1公斤水。
按制冷角度来讲,这整个过程就是煤燃烧的热量被水吸收而沸腾,成为蒸汽,蒸汽带着吸收来的热量来到热水汀,热水汀的表面向空气散发了热量,蒸汽失去热量后又从新冷凝成蒸馏水,这水可通过设备回到锅炉继续使用。
现在回到制冷的四大要件:①压缩机,与空气压缩机原理一样;②冷凝器,可以理解为热水汀或做酒业的蒸馏器(锡锅);③蒸发器,可以理解为上面所讲的水壶或锅炉;④节流阀,可以理解为从楼上高位的热水汀到锅炉之间,加一只阀,开小一点,让蒸馏下来的水流进锅炉继续使用,不让热水汀中的水流光了使锅炉中的蒸汽反冲回热水汀,这一点与我们制冷不同,因为整个系统是均压的,而制冷系统冷凝部分是高压的,节流阀是控制制冷剂合理分配给蒸发器,让蒸发器处于正常的制冷工作状态。
在电冰箱上制冷的四大要件是:①压缩机,藏在冰箱后面,圆头圆脑的家伙;②冷凝器,就是在冰箱后面的散热片;③蒸发器,在初期的单门冰箱中的冻结框,可以看得很清楚,拆开无霜冰箱的内衬也能看到冷风机一样的翅片管;④节流阀,在冰箱后面有一段绕成螺旋状的细铜管,那就是毛细管。
冰箱的外壳就相当与冷库外体。
在制冷行业中,制冷剂可以是水、氨、F12、F22、F502、液氮等等。
空调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就是以水作为制冷剂使用。
电冰箱中使用的是F12,在大冷库的制冷系统中用的是液态氨(不是氨水),液态氨的性质在氨的物理性能表上可以查到,它在一个大气压下的蒸发温度是-33.3℃。
如果将液氨从常温的钢瓶中放出,一出钢瓶它立即变为-33.3℃的液氨(因为外界是一个大气压),如果流到水泥地上,水泥地的温度立刻使它沸腾,这是水泥地的热量传给了液氨,使液氨蒸发成汽态氨,水泥地的局部也很快降到-30℃左右,如果流到水泥地上的液氨正好是一公斤,要使液氨全部蒸发光,他必需从水泥地上吸收326大卡热量,吸收多少,蒸发多少,吸不足326大卡热量,就一定有液氨残留下来。
如果将液氨放在一个金属盆里,再将金属盆底接触水面,水的热量立刻传给液氨,液氨受热沸腾,水也很快结冰;如果将盆悬挂在空中,盆底周围的空气立即因热量传给了液氨而失去热量而降温,降了温的空气在下降,周围热空气立即来补充,在盆下面可以看到带着雾的冷空气在缓缓降下。
这个盆就是‘蒸发器’。
至于蒸馏器,有人看过,有人没看过,但是大家都看过茶缸盖凝结水的现象,或者农村吊酒的锡锅,原理是一样的。
缸盖里面是热腾腾的水蒸汽,缸盖外是冷空气,水蒸汽通过缸盖将热量传递给了冷空气,失去了一定热量的水蒸汽,在缸盖里表面凝结成水,这就是冷凝器的原理,上面讲的热水汀也是同样原理。
现在讲库房里的制冷进行过程:液态氨在蒸发器(排管)中如果处于0.3Kg/CM2表压力状态(应该是0.03Mpa表压力,出于习惯的方便,还是用Kg/CM2),它的沸腾温度应该是-28℃;而蒸发器外是-18℃的冷库,如果有高于-18℃的商品进库,商品中的热量很快传给了空气,使空气温度上升到比如-15℃,-15℃的空气又将从商品中传来的热量传给了-28℃的液氨,液氨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会上升,而是沸腾蒸发为气体(氨蒸汽),这样空气来来回回的传送,商品中的热量逐步减少,温度逐步降低,最后降到-18℃,制冷就可以结束了,这是蒸发器的工作任务,库内空气向蒸发器传递多少热量,蒸发器内的液氨就蒸发掉相应的重量。
当然除了商品中的热量外,还有外界气温中的热量通过围护结构传进来的热量,开门时空气带进的热量,使库温不时的上升,所以需要定时开机降温。
但是如果没有压缩机的参与,蒸发器的工作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液氨受热蒸发成为氨蒸汽,氨蒸汽逐步挤占蒸发器的空间,蒸发器中的压力也就逐步升高,压力升高,液氨的沸腾温度就会上升,最后压力升到1Kg/CM2表压力时,温度也上升到-18℃左右,液氨与冷库的温度相同,由于温度平衡,热量就无法向液氨传递了,制冷也就停止了。
压缩机的任务就是要把蒸发器中产生的氨蒸汽抽走,使蒸发器中的压力一直保持在我们生产需要的0.3Kg/CM2表压力状态。
这时候蒸发器中的压力叫蒸发压力,蒸发器中的液氨温度叫蒸发温度。
压缩机抽出的氨蒸汽并不是排到大气中去的,而是排到冷凝器中,氨蒸汽被压缩到冷凝器后,冷凝器的压力会逐步升高,而后就是冷凝器的任务了。
我们知道氨蒸汽是带着冷库中的热量的,氨蒸汽被压缩机从蒸发器抽出,而后压缩到冷凝器中,那么压缩机就完成了输送热量的任务。
现在氨蒸汽被聚集在冷凝器中(带着大量冷库中的热量),压力不断升高,温度也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比如说压力升高到表压力14Kg/CM2,温度也就对应升到+39℃,如果在冷凝器管外供给+34℃的冷却水,那冷凝器中的氨蒸汽就会向水传送出热量,每向冷却水送出264大卡热量,冷凝器中就有一公斤重的氨蒸汽凝结成液态氨,并让出原来氨蒸汽占领的大部分空间来。
如果热量没有出路,那冷凝器中的压力就继续升高,到冷凝器爆炸或跳安全阀为止。
但是实际上压缩机的排出温度,在表压力14公斤/平方公分时,不是+39℃,而是+100℃以上。
这是因为电动机带动压缩机的活塞对氨蒸汽进行压缩时做的功,转换成热量的缘故,也即热功当量,这可以在我们给自行车打气时,打气筒底部和皮管会发烫的原理是一样的。
压缩机对氨蒸汽做了1KW的功,就对氨蒸汽附加了860大卡的热量,这一部分热量是显热,它加热了氨蒸汽,使氨蒸汽温度上升,这种热量传送给冷却水后,不会被冷却水冷凝成液氨,只会降低温度,只有当氨蒸汽温度降到+39℃时,才进行真正的冷凝工作,在冷凝工作连续进行时,只要压力不变,温度也不会改变。
这时的温度叫冷凝温度,这时的压力叫冷凝压力。
这就是冷凝器的工作任务。
冷凝器中冷凝下来的液氨,可以送到蒸发器中继续使用,但必需用节流阀进行控制,要不冷凝器中的来不及冷凝的氨蒸汽会窜到蒸发器中,那就乱套了。
节流阀必需调节到蒸发器中有确当的液氨补充,这就是节流阀的工作任务。
总结一下:首先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了制冷对象的热量,蒸发成氨蒸汽;氨蒸汽包含着吸收来的热量被压缩机抽送到冷凝器,并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蒸汽,这时候氨蒸汽中又加进了电动机的热功当量所附加的热量;冷凝器中的氨蒸汽,将热量传送给温度较低的冷却水,失去热量的氨蒸汽被冷凝成为液态氨;节流阀将冷凝下来的液氨再有节制的补充给蒸发器,使蒸发器能够连续地工作;整个工作过程就是将低于-18℃的制冷对象中的热量,强制送到+30多℃的冷却水中去,使制冷对象失去热量,温度降到我们所需要的-18℃;而冷却水吸收了热量后,又通过水蒸汽的蒸发,将热量传送给了大气,或者说是风将热量吹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