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反思第1篇】《金色花》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我很喜欢它。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养仙人掌的经过:开始,我在阳台上养了一些花草,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

它那丑陋的样子是我忍不住大笑。

然而,过了不久,仙人掌竟然开出了一场漂亮的金色花,于是,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惭愧。

赞扬了仙人掌的坚强,表达了对仙人掌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平时,我们班的一些男生总喜欢挑别人的毛病或者总是嘲笑别人。

我也很曾耐心地教育过他们,但效果不太理想。

为此,我也很为难。

我想,这篇课文不是很好的教育材料吗?于是,在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曾无顾忌地狂笑过仙人掌的丑陋,现在却身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知道:仙人掌不论生存条件多么艰苦,它都能顽强地生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

从而,知道了,我们不能看不起别人,更不能嘲笑别人,因为那样只能显示出我们的庸俗与浅薄;那些受人嘲笑的同学,也不要在意,你们总有一天会像仙人掌一样开出金色的花朵。

这节课,学生不但学到了语文知识,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正所谓文道统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学反思第2篇】本文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诗,重点是品读课文,把握文中深挚的母子之情。

在教学中,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一样,但是过程是不一样的。

54班的投影坏了,因此上课只用了学案,按照学案按部就班,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虽然也有合作,也有探讨和展示,但是总觉得比较死板,气氛比较沉闷。

刚好两节语文课是一、三节,第二节课的时候重新思考了一下方案。

我把课文中的一些字词换掉了,结尾的对话也掉转了语序,然后再课件上展示出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改的好,还是原文好,请说明理由。

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把学案上的问题都解决了。

学生感觉时间过的很快,在课堂上也很愉快,因此,我觉得在55班的课是比较成功的。

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金色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金色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各种朗读方式(听读、自由读、表演读、配乐齐读)朗读诗歌,使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体验大文豪泰戈尔的纯真情怀,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使学生把握散文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体味的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难点】:体验大文豪泰戈尔的纯真情怀,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竞争合作、主动愉悦教学法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创设情境(PPT展示金色花有没图片,配乐,自动播放)1、介绍:这种金黄色的小碎花大家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它就是印度的圣花——金色花。

金色花在大自然中散发着金色的光芒,温暖而璀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在文学大师泰戈尔的笔下,金色花又将散发出什么样的光芒!(板书:金色花泰戈尔)2、学生介绍对泰戈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代表配乐朗读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语速适中、读出情感(穿插识字环节)2、师:听读同学认真听读,注意字的写法,思考:文中“我”通过什么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爱?(朗读结束)生:文中“我”通过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为母亲做了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3、自由读,思考:我变成金丝花后到底为母亲做了什么事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师:找事件时怎样能够找准事件,不漏掉事件?生:分段妈妈工作时祈祷时读书时拿灯去牛棚时我陪伴妈妈散发香气将影子投在书页上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4、学生读出找到的四件事。

要求把找到的事件读出来,抓关键词,读出情感,体味情感。

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

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四人小组组内朗读课文,思考讨论:“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为母亲做这些事情?生: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设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从一个孩子的假想写起,以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

在教学时,营造一个让学生感受爱的氛围,再通过多读、多品、多思、多谈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爱的美好、圣洁。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运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学会正确表达。

情感态度:体验人间挚爱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如何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四、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一幅老师自己和孩子的照片,请学生观察照片,理解人物的身份和心理,给照片拟一个小标题。

由照片中的母子情深这样一个主题引出课文《金色花》。

(二)整体感知1、介绍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诗人,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2、教师范读课文(教师的配乐朗读一定要有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孩子与母亲这样一个嬉戏的世界中)要求学生想像老师朗读的画面,感受其中的情节。

教师朗读课文过渡:真希望老师刚刚能把大家带入到一个孩子的游乐世界中,下面,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自助餐,想不想一起品尝一番3、聊一聊如果你刚才在朗读中看到了些什么,请你运用画笔将一点一滴的感受画下来。

如果你怕画不好,请你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将感受说出来。

如果你还担心说不好,那就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段课文。

A四人小组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聊一聊,聊出自己宝贵的想法。

B集体讨论。

4、内容归纳要求学生完成表格——《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归纳: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到书页上,当妈妈拿灯去车棚,我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小结:我看到了一个---------的孩子(可爱善良、孝顺父母)我看到了一个---------的妈妈(宽容慈祥、疼爱孩子)过渡:这是一对多么可爱的母子啊,我真想听听他们对话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第1篇】我在妈妈新买的一个带有文字的花瓶插上了我亲手种下的金色花,它玉宇芬芳,浑身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它的这股香味让人闻着感觉舒心,它金色的花瓣里藏着一个只属于它的故事,它像一个年方十八的花季少女,独自绽放它的美丽,让它令我神往陶醉。

我愿化作一朵金色花,时常候在妈妈的身旁。

在黑暗的最后一丝凉意除尽后,一点微亮的曙光从东方拔地而起,一点一滴的占据整片天空,光明照亮了整个龙的世界,我就在光的召唤下偷偷醒来,藏进了桌边的金色花苞里我在一旁偷着乐,想要趁我的妈妈起床后为一家人准备早餐时,我唤来了软硬不吃的风姑姑,不久前我向她苦苦哀求跟随她去安抚妈妈的额头,风姑姑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只能说是个秘密,其时我是想细数妈妈头上的皱纹,那是岁月留给她的痕迹,像那有刻痕的光阴年轮。

风姑姑仿佛知晓了我的心事,卫微笑地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等她还来不及梳理她那凌乱的头发,我便悄悄跟着风姑姑起升飞跃,安静地停留在我妈妈的额头,爬进她的皱纹里,探听她的心事。

我知道早晨7点是她喊我起床的时间,于是乎我急忙变回了自己,躲在被子里,假装酣睡,听到妈妈柔和的声音,“起床了孩子”,故意装作没听见,继续装睡,好让妈妈不察觉我在偷偷地她,叫不醒我她也不会生气,因为今天是周日,是我任性妄为的日子。

她不会在我身上浪费太多时间,没声音了,我猜测妈妈肯定走了,我又悄悄跑到楼下,将金色花绽放,等待妈妈的来临。

妈妈真的来了,只见她手里拿着一本《格林童话》,我使劲跑到花瓣的最高点,想与妈妈心有灵犀,日已近黄昏,我慢慢凭借阳的余辉,将自己投入妈妈所读的那一故事上久久伫立。

黑暗逐渐降临,不好快跑,不要让妈妈发现我。

我在妈妈专心致志读书时,跟随金色花的香气,现身在妈妈的身后,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她才发觉我正在他的身后,“孩子,你去哪了,怎么现在回来”,我神秘一笑,“保密“,妈妈是知道我的性格的,我就是这样。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之《金色花》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二首之《金色花》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散文诗二首之《金色花》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散文诗二首中的其中一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诗中由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想——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本课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

学习本课,首先要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1、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3、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说学情小学刚升入中学,这个阶段是孩子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忽略父母对他们的默默关怀和深深的爱,更不知道如何去关爱自己的父母。

因此,学习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五、说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

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浓浓的母爱。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出示幻灯片,简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依据:新课标指出:要了解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

检查生字词。

(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如果学生读不好,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象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范读、自由朗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2)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以及欣赏感悟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生答:“记得。

”“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大家背)“恩,很好。

那大家还记得这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吗”“深深的母爱。

”“对,母爱。

母亲是离我们最近的人。

母爱像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像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像一股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也是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二、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它在宗教中也是美好的化身。

三、知识积累,解决生字词:匿(nì)笑:偷偷地笑嗅(xiù):用鼻子闻。

动词。

罗摩衍(yǎn)那:印度的一部叙事诗。

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mù)浴(yù):洗澡,洗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金色花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想:在本文之前,我们已经对诗歌的品读有所了解。

《金色花》一文语言生动、活泼,学生很感兴趣。

我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品读,揣摩情感、语气,从而引入对该课的教学。

同时让学生以讨论、合作的方式把握诗的内容,理解文中优美句子。

让学生不仅能感悟出诗中浓浓的亲情,也能产生情感的共鸣,在生活中默默地关爱父母。

教材分析:《金色花》是一首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的代表作。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由此发生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中可以从三个方面落实这些内容:(1)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让学生把握诗的情感。

(2)品析句子: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前提下,细细品读诗中意蕴深刻的句子。

(3)把握主题:对最后两段的分析,把握全诗的主题,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进入中学后学了很几篇诗歌,但是大多都由老师引导分析,听受较多,希望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感悟,找到朗读方法,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诗的情感和内容。

并且在佳句赏析方面一直是学生感到吃力的地方,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加以落实,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的学生总认为父母的关爱与付出是应该的,不能从内心去理解父母,更不要谈回报,本堂课也想让学生能在思想与情感中得到启发。

课题:24、诗两首——《金色花》时间:20xx年12月15日课型:讲读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反复朗读本诗,把握诗的情感,并整体感悟全诗内容。

2、学生品读诗中佳句,仔细分析诗歌,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朗读训练,通过分析句子,体悟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教学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生活幸福的,是无私的母爱给了你呵护,是伟大的母爱给了你前进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2、采用品析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和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3、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领会至爱亲情,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难点:理解借助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感情的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1、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录制朗读音像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反复朗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相结合教具学具:多媒体以及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教科书、课堂笔记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导语,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散文诗《金色花》(板书课题),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2、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明确学习方向3、检查预习情况,引入新科学习。

下面我们来展示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成果吧:(教师播放学生朗读录音,学生观看视频听读)教师点评:为我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鼓掌。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理解会更加深入,朗诵会更加动听。

有没有信心?二、自主学习、整理理解课文内容。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自己的课前预习,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把握情况。

(1)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学生思考后,自由回答,(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教师板书:[孩子妈妈](2)在朗读中,你一定有许多喜欢的句子,打开课本,在你喜欢的句子上写出喜欢的理由,并读出这个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与的理解一下句子以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①、我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笑嘻嘻”“跳舞”等词,生动传达出“我”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担心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不仅抒发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坏”子看出了母亲找到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的心理,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3、要想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引导学生思考揣摩,进行朗读指导,帮助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重要语句的含义以及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和心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我相应的语速和语调。

明确:舒缓、深情、轻松、愉悦4、请带着你的理解,小组同学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文章吧。

学生自由大胆的表情朗读。

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验和再现诗文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品读—意境之美1、同学们,下面我们学习第4节到结尾这一部分,围绕几个问题,小组交流学习吧。

哪个组率先完成,组长举手。

(学生自由表达)2、教师用课件出示学习问题: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9自然段的几个画面。

②、这些画面中,妈妈做了什么事情?表现了妈妈的什么性格特点?孩子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孩子的什么特点?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是孩子真的坏吗?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文概括这几个画面吧。

(明确:给妈妈送去芳香、为妈妈投下影子、给妈妈带去惊喜。

)从这些画面中,你看到了妈妈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性格特点?孩子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特点?3、引导学生研讨品读课文。

(1)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板书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

润湿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板书【美丽/圣洁】(2)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板书【沉静/安详/温柔】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福,体贴、孝顺】妈妈)(3)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

”语气(撒娇。

得意。

俏皮。

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完成板书:【特点】老师小结: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

4、延伸阅读,深化教育。

其实,我们的古诗词:《游子吟》中,早就留下了这样温馨的感人至深的画面。

学生集体背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却能够表达出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苏轼《读孟郊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出示PPT课件)四、拓展延伸,悟—情感之美。

1、教师启发:表达母爱的文章有很多,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让孩子要变成金色花来表达母爱呢?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之后,教师引导明确:因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变成金色花就是意味着自己给予母亲的爱是圣洁而美丽的,正可以表达自己回报母爱的心愿。

2、表达方法的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出示PPT课件。

讲述借物抒情的表达手法。

明确: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物和情之间有某种类似(精神) 如:诗人可借梅、莲、松、竹等表达特定的情感。

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读起来意味深长、生动形象。

3、拓展阅读,加深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的运用。

同学们,老师也准备了一首汪国真的诗:《要我怎样感谢你》的其中两节,请大声朗读。

教师出示PPT课件学生集体大声朗读:“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教师讲析强调:作者借助“一缕春风”“一簇浪花”,这些具体的事物,表达出真挚的感谢之情。

4、体验迁移,巩固训练。

教师启发:生活中,我们和妈妈之间的温馨场面也有不少: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具体的事物来大胆地写出你对妈妈的爱吧,之后分享给大家。

出示PPT课件练习要求与提示。

例如:妈妈,我想变成…(凉风、清茶、阳光、雨伞、……) 当你……的时候,我……,当你……的时候,我……,当你……的时候,写作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假如我变成了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学生按照要求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及时点评鼓励。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分享。

五、了解作者,回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散文诗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出示PPT课件图片),讲解作者泰戈尔简要事迹。

这位大师的对我国已故作家冰心影响很大。

请看:出示PPT课件上的人物图片和文字。

“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朗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请刘云舒同学大声读冰心这首表达母爱的诗:《纸船—寄母亲》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教师点拨:通过"叠纸船"“抛纸船”等画面,寄托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同时,也通过纸船这一具体的事物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多少年來, 千千万万儿童、千千万万母亲为这首小诗所感动。

同学们,金色花这首诗,通过孩子变成金色花这一奇妙的想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天真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美丽的妈妈,在每一个温馨幸福的画面中,我们感受着母爱的强大力量。

(出示PPT课件): 有一份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母亲。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幸福和感动,再一次朗诵这首散文诗,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六、检测练习,作业布置:(一)、基本内容掌握1、《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国名)作家、诗人泰戈尔(姓名)。

本文选自《泰戈尔诗选》。

2、文章写了几个优美的画面?用简洁语言概括。

A、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B、母亲读书时,给母亲投影;C、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3、文中体现作者想象句子是: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在文中划出)4、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旨及感情。

全文借助金色花口吻,通过描绘精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爱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5、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 D )A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 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 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二)、能力提升与情感体验。

品读赏析课文,理解下面句子在课文中的不同感情,做批注,再把不同感情读出来。

1、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要读出调皮、得意、骄傲的口吻。

2、“孩子,你在哪里?”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应读出母亲和我怎样的感情呢?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担心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和我的调皮可爱。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怎样的感情呢?这句话不仅表现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坏”子看出了母亲找到“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

所以要读出母亲嗔怪、担忧、焦虑、欣喜的感情4、“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应读出怎样的感情呢?这句话写出了我的调皮、可爱、天真的心理,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所以要读出调皮,撒娇的感情。

5、我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笑嘻嘻”“跳舞”等词,生动传达出“我”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