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通路(坡道扶手)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 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无障碍通道规范

无障碍设施规范说明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水平长度(m)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 X ,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 X 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的墙面宽度。
6)乘轮椅者开启的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和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的下方宜安装高的护门板。
7)大、中型公共建筑通过一辆轮椅的走道净宽度不应小于。
无障碍通路(坡道扶手)

無障礙通路(坡道—扶手)
1.設置規定:高低差﹥20cm之坡道,兩側皆應設置連續性扶手
2.扶手高度:設單道扶手者,地面至扶手上緣高度為75cm;設雙道扶手者,地
面至扶手上緣高度分別為85cm、65cm
無障礙通路(扶手)
1.扶手形狀:可為圓形、橢圓形,圓形直徑為
2.8~4cm,其他形狀者,外緣週邊
長為9~13cm
2.表面:扶手表面及靠近之牆壁應平整,不得有突出物或勾狀物
3.與壁面距離:應與壁面保留3~5cm之間隔
4.高度:單層扶手之上緣與地板面之距離應為75cm;雙層扶手之上緣與地板面
之距離應分別為85cm、65cm;若用於小學,高度則各降低10cm 5.端部處理:端部應作防勾撞處理,並視需要設置可供視障者辨識之資訊或點字。
无障碍通道规范

无障碍设施规范说明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与升降平台1)建筑得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得地面有高低差与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得坡道,在坡道与两级台阶以上得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得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与螺旋形.按照地面得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与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与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得深度不应小于1、50m.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得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得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得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得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得限定每段坡道得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得规定.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得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30、007)在坡道两侧与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得地面上筑起50mm得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得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与作成礓礤式得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得地段。
升降平台得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X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与启动按钮.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得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X 2、00m 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得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得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与推拉门,其次就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与力度大得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得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得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得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得墙面宽度.6)乘轮椅者开启得门扇,应安装视线观察玻璃与横执把手及关门拉手,在门扇得下方宜安装高0、35m得护门板。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

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包容性设计的重视,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无障碍坡道作为连接建筑物和道路之间的重要通道,其设计和使用对于身体有限或行动不便的人们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无障碍坡道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
1. 坡道路径规划无障碍坡道的路径规划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行动便利性和安全使用。
坡道应能够顺应地形变化,避免或降低斜坡、台阶等阻碍。
根据坡道的使用场所不同,如建筑、道路、公共交通站点等,路径规划应符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交通规范。
2. 坡道尺寸坡道的尺寸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行动便利性和坡道的安全使用。
根据国际标准,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为1.20米,最大坡度不宜超过1:12(8.33%),最长连续直坡的长度应不超过5米。
此外,坡道上的横向坡度应控制在2%以内,以提供稳定的行走环境。
3. 坡道材料选择在选择无障碍坡道的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抗滑性、耐磨性、耐候性等特点。
地面材料应保持干燥,并且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以防止用户滑倒。
同时,应选择耐久性较好的材料,能够经受日常使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4. 坡道扶手设计为了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无障碍坡道通常配备扶手。
扶手应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安装在坡道两侧,并在坡道的开始和结束处延伸一定长度。
扶手的高度一般为0.85米至0.95米,并且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抓握性。
5. 坡道标识和警示为了提醒用户注意坡道的存在和使用规范,应在坡道的进入口和出口处设置相应的标识和警示。
标识应使用明显可见的图标和文字,以帮助用户正确使用坡道并确保安全。
6. 坡道照明为了确保用户在夜间使用坡道时的安全性,坡道应当设置适当的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建筑和电气安全规范,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亮度,确保用户能够清晰地辨认坡道的路径和周围环境。
7. 坡道维护和保养无障碍坡道的维护和保养对于其长期可用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与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与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与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与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与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与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 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 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 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 1/12 1/16 1/20容许高度(m) 0、75 1、00 1、50水平长度(m) 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与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与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与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与推拉门,其次就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与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 的墙面宽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無障礙通路(坡道—扶手)
1.設置規定:高低差﹥20cm之坡道,兩側皆應設置連續性扶手
2.扶手高度:設單道扶手者,地面至扶手上緣高度為75cm;設雙道扶手者,地
面至扶手上緣高度分別為85cm、65cm
無障礙通路(扶手)
1.扶手形狀:可為圓形、橢圓形,圓形直徑為
2.8~4cm,其他形狀者,外緣週邊
長為9~13cm
2.表面:扶手表面及靠近之牆壁應平整,不得有突出物或勾狀物
3.與壁面距離:應與壁面保留3~5cm之間隔
4.高度:單層扶手之上緣與地板面之距離應為75cm;雙層扶手之上緣與地板面
之距離應分別為85cm、65cm;若用於小學,高度則各降低10cm 5.端部處理:端部應作防勾撞處理,並視需要設置可供視障者辨識之資訊或點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