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养殖过程中,病害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病害不仅会导致养殖效益降低,还会造成养殖环境污染以及水产动植物的生活质量下降。

养殖户需要掌握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包括鱼类感染性疾病、贝类病害、虾类病害等。

鱼类感染性疾病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鱼类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鱼类之间的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水中传播以及食物传播等。

常见的鱼类感染性疾病包括鱼病灰白霉病、脂鳍细菌病、细菌性颤藻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鱼类的免疫力下降,造成养殖效益的降低。

贝类病害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贝类病害主要包括软体动物感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软体动物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水中传播以及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感染传播。

常见的贝类感染性疾病包括软组织炎症、贝类溶细胞菌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贝类死亡率升高,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虾类病害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虾类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寄生虫感染等。

常见的虾类病害包括白斑病、白头病、软壳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虾类生长缓慢,寿命缩短,甚至死亡。

虾类养殖户需要注意水质的监测以及虾类的饲养管理,以预防和控制虾类病害的发生。

针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养殖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废物,保持水体的流动和换气,避免水体污染。

加强饲料管理,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和饲养方式,确保水产动植物的营养需求。

养殖户还可以加强疫苗预防以及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的动物,减少病害的传播。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对养殖效益和水产动植物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殖户需要了解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和饲料管理,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疫苗预防,以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然而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和问题。

为了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病害之一是水华。

水华是由一些悬浮在水中的细菌和藻类引起的一种现象,会导致水体变得浑浊,并对水产养殖造成危害。

为了预防水华的发生,可以加强水质监测,规范投喂量,避免过度施肥等。

藻类污染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

藻类的过度生长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

为了预防藻类污染,可以采取适当的水体流动措施,鼓励天敌生物的生长等方法。

溶解氧不足、水温过高以及水质污染也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害,我们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如定期清理养殖场地,合理投喂,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等。

防治水产养殖病害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2. 正文2.1 病害一:水华水华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病害,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在养殖水体中大量繁殖形成的。

水华的产生会导致水体变绿、变浑,甚至产生难闻的腥味,严重影响养殖水质。

水华中的藻类还会消耗水中氧气,导致养殖物体缺氧甚至死亡。

要防治水华,首先要加强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中藻类数量异常的情况。

可以通过投放专门的水质处理剂来抑制藻类的生长,减少水华的发生。

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促进藻类繁殖。

定期清理养殖水体周围的杂草、残渣等,减少藻类生长的条件,也是有效防治水华的方法。

预防水华的关键是保持养殖水质清洁、适度投喂,以及定期清理养殖环境。

只有保持水质清洁,减少水中营养物质过多,才能有效防止水华的发生,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

2.2 病害二:藻类污染藻类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指水中大量藻类生长过快,导致水体浑浊、富营养化。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然而疾病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掌握水产养殖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是养殖户必备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常见病害之一是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通常是由病原菌引起的,常见的病例有溶藻菌病、创伤感染等。

为预防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养殖户应该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注意水质和饲料的卫生状况,并定期进行池塘或养殖设备的消毒。

另一个常见的病害是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通常由感染了外寄生虫的病鱼引起,常见的病例有鳃蚕病、鳃膜吸虫病等。

为预防寄生虫感染,养殖户应该注意鱼苗的来源和品质,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

病原真菌的感染也是水产养殖常见的问题,常见的病害有白斑病、霉菌病等。

病原真菌的繁殖通常受到水质的影响,因此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病原真菌感染的关键。

还可以使用一些防真菌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病毒性疾病在水产养殖中也经常发生,常见的有疱疹病、水生细小病等。

由于病毒的传播很容易,所以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养殖户可以定期检查养殖水体和养殖设备,及时清理死鱼和排泄物,加强鱼体的免疫力,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养殖户还应该留意水温的变化和饵料的选择。

适宜的水温可以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免疫力的提高,而适宜的饵料可以提供养分和抗氧化物质,增加鱼体的抵抗力。

预防是水产养殖中控制疾病的关键。

养殖户应该养成定期检查水质、养殖设备和鱼体健康状况的习惯,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定期给鱼类进行预防性的治疗,以提高其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如果发现养殖中有疾病的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避免病害扩散和经济损失。

水产养殖的常见病害包括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病原真菌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

养殖户应该根据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治疗,以保证水产养殖的良好效益。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

几种水产品养殖常见病害的防治技术一、鱼类养殖1.白斑病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会导致鱼类体表出现白色圆形病斑,严重时会死亡。

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消毒:在引进新的鱼苗、鱼饵或者更换设备的时候,应该对容器、用具和水系进行彻底消毒。

•维持清洁:鱼塘、饲养设备等应该经常被清洗。

清洗时,应该彻底将淤泥、水草等杂物清理出来。

•加强管理:在鱼塘中增加水草,调节水质,定期检查鱼病状况。

2.鱼霉病鱼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对于细菌特别敏感的鲤鱼等常见养殖鱼类极易发生。

预防鱼霉病的方法包括:•消毒:新引进的水源、设备和工具需要进行消毒,并且要注意对集体保持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水源:建议每个鱼塘每天更换10%的水,避免水质恶化。

•病鱼及时处置:病鱼必须隔离或者及时移走。

3.鱼类鳃丝蚓病鳃丝蚓病是鱼类病原体感染鱼体后,在鱼鳃内滋生并产生丝状体,形成蚓皮等鳃丝状物的疾病。

预防鳃丝蚓病的方法:•加强消毒:引进水源和饲料都要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清洗水产设施。

•加强疫苗接种:周密准备疫苗,在病灶出现前开始疫苗接种。

•加强水源质检:在引进水源时要对水源进行必要的检测,避免鱼类生长环境被异物污染。

二、虾类养殖1.白斑病虾的白斑病是由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囊泡状病斑堆积能引起半死不活的反应,病情严重的话可以导致虾类死亡。

预防白斑病的方法包括:•控制弱虾:弱虾是病菌容易侵入的地方,所以在虾苗引进前应该先将虾池清理干净。

•保护虾苗:虾苗要放在清洁安全的水源中养殖,同时要保证虾池的良好建设条件。

加强虾类的饮食护理。

•分离病虾:发现感染,要及时将病虾分离出来,避免疾病的扩散。

2.高膜病高膜病是虾类病原体感染后,在虾的体表上产生红色粘液体且非常黏稠的一种病症。

预防高膜病的方法包括:•提高环境卫生:要经常清理虾池内的异物,清除虾池底部淤泥和死物,定期清洗虾池设备和饲料盆以【避免杂物混入。

•对水质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虾池水温、酸碱度、盐度、溶氧浓度以及其他因素,保持虾类养成环境健康与平衡。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诊断与检测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诊断与检测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诊断与检测技术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然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不可避免。

病害的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检测技术对于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以及目前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技术。

一、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害1. 鱼类病害鱼类病害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常见的鱼类病害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感染等。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鱼类生长迟缓、器官损伤以及死亡。

2. 虾类病害虾类病害同样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常见的虾类病害包括白斑病、黄头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虾体发育异常、免疫功能下降。

3. 螃蟹病害螃蟹养殖也常常受到各种病害困扰。

常见的螃蟹病害包括软甲病、绿蟹综合症等。

这些疾病会使螃蟹腿部变软、免疫力下降,甚至导致死亡。

二、病害的诊断技术病害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十分重要。

以下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病害诊断技术。

1. 临床症状观察法通过观察水产动物的临床症状,比如行为异常、食欲减退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病害。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对于一些病害的早期诊断不够准确。

2. 病原体分离法通过从患病的动物体内分离出病原体,进一步鉴定病原体种类。

这种方法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病害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的存在与类型。

病原体的DNA可以通过PCR 扩增并进行特异性检测,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三、病害的检测技术及早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是保障水产养殖健康发展的关键。

以下是目前常用的病害检测技术。

1.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病动物的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来确定动物是否感染了某种病原体。

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可以提前判断动物是否受到了病毒或细菌的感染。

2. 细胞学检测细胞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病动物体内的细胞变化来诊断病害的。

可以通过细胞培养、镜检等方法进行细胞学检测。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1. 白病白病是一个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病原体是线虫。

此病原体在水体中具有高度抵抗力,并且能传播很远距离。

患病的水产动物腹部和鳃部会出现白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鱼体会产生浮肿、松弛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维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呼吸道病害呼吸道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不良、饲料不当等原因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鳃部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防治措施主要是改善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并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合理饲养。

3. 皮肤病害皮肤病害是水产动物常见的病害之一。

常见的病因有细菌、寄生虫等。

患病的水产动物会出现皮肤溃疡、褪色、脱鳞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及时清除饲养箱内的杂物,保持水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4. 眼病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光线不足等引起的。

患病的水产动物眼睛出现肿胀、混浊等症状。

防治措施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足够的光照,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水产养殖常见的病害,除了以上介绍的防治措施之外,还需要养殖户加强日常管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并合理饲养和使用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要及时处理疫情,避免病害的蔓延。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是养殖户需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预防意识,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是指人工方式在水中培育和繁殖水生生物的活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是一个常见问题,会给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
1. 病因: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腐败病、溶藻杆菌病、红皮病等。

2. 防治措施:
a.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

b.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投喂,避免过量喂养。

c. 注重消毒,定期清洗养殖设备和池塘,使用消毒剂进行杀菌。

d. 强化养殖管理,观察养殖动物的行为和食欲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寄生虫病害
1. 病因: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有水蚤、水母寄生虫、鳃膜虫等。

2. 防治措施:
a. 保持适宜的水质和养殖环境,避免霉菌的滋生。

b. 注重饲料管理,避免过量投喂。

c. 使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甲氧苄啉、呋喃西林等。

d. 防止感染传播,及时隔离患病个体,避免病害扩散。

四、病毒性病害
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病害是一项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养殖者需要掌握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应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发出更安全、高效的防治病害的药物和工具,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而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病害成为常见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病害类型鱼类疫病鱼类疫病是水产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会导致鱼类生长迟缓、死亡等问题。

常见病害有鱼型瘟疫、白点病、红斑病等。

虾蟹病虾蟹病是指对虾、蟹等贝类生物的病害,常见的病害有非特异性细菌病害、白壳病、黄体病等。

虾蟹病害严重时会导致虾蟹集体死亡,影响产量。

藻类病害藻类病害是指水体中的藻类受到疾病侵染而受损的现象,常见的病害有苗藻病、赤潮等。

藻类病害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效果。

防治措施疫苗接种部分鱼类疫病可以通过接种有效的疫苗进行防治。

接种疫苗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不同鱼类疫苗的接种程序和时机都会有所不同。

流水养殖采用流水养殖方式可以减少水体的病原物以及鱼类病原体的传播,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在流水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的消毒和净化,以保证水质的良好。

采用生态养殖方式采用生态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水体环境,减少水质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同时,生态养殖方式也可以促进水生态环境中生物链的形成,减少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达到预防病害的效果。

提高生物免疫力在水产养殖中,鱼类等水生生物免疫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

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增加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强水生生物抵抗能力等方式来提高生物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病害的效果。

病害防控药物对于病害发生后,可以采用防控药物进行处理。

但需要注意,防控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病害种类进行选择,并根据药物使用说明书中的指导方法进行使用。

结束语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流水养殖、生态养殖方式、提高生物免疫力、病害防控药物等。

了解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可以在水产养殖中保障养殖效益和生产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草鱼、青鱼 、团头鲂 • 春、夏、秋季 • 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病灶部位鳞片松动和脱落 • 避免受伤,鱼种用5-8ppm漂白粉浸洗20-30分钟;
磺胺嘧啶:拌饵,100mg/kg鱼。内服5天
赤皮病
打印病(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 鲢、鳙、大口鲶等 • 一年四季,尤以夏秋季发病率高 • 肛门附近两侧或尾柄的圆形或椭圆形出血性红斑,
竖鳞病(鲤)
烂尾病(嗜水气单胞菌)
• 草鱼、大口鲶 • 春季 • 尾柄皮肤变白,粗糙、蛀蚀、充血、断裂、腐烂、
肌肉红肿、露出骨骼
• 同赤皮病
烂尾病
烂尾病
烂尾病
细菌性烂鳃病(柱状纤维粘细菌)
• 多数养殖鱼类 • 终年 • 体色发黑、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鳃上污
泥、粘液多,成鱼尚有“开天窗”的症状。
3) H2S的转化:H2S HS- + H +、 HS- S2- + H + 4) H2S的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S底泥无氧分解产生H2S; b. 水体或底泥中硫酸盐或含S有机质丰富,还原产生 c. 水体偏酸:HS -和S 2-等硫化物转化产生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5) 水体H2S的消除方法
鳞片脱落、表皮腐烂、露出骨骼
• 20ppm生石灰改良水质;漂白粉1ppm或三氯异氰尿
酸0.4ppm遍洒
打印病(加州鲈)
打印病
体表溃疡病(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 罗非鱼等 • 20-30℃ • 体表斑块状出血,鳞片松动、脱落、溃烂、露出肌肉,病灶形状不规
则,无特定部位彻底清塘;
• 治疗:鱼种用5-8ppm漂白粉浸洗20-30分钟;磺胺嘧啶:拌饵,
殖吸虫、锚头蚤有特效;可杀死鱼体上三代虫、指环虫、 车轮虫、斜管虫。避光、有机质。
• 3、硫酸铜溶液:8ppm,15度水温以下,20-30分,可杀死鱼体上的鳃
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小瓜虫等。
• 4、漂白粉与硫酸铜混合溶液:10、8 ppm,15度水温以下;可预防细
菌性鱼病和部分虫病。
• 5、食盐水: 3-5%食盐水,10-15度水温,浸洗10-15分钟, 可杀死鱼体上的车轮虫、斜管虫、杯体虫及细菌、霉菌。
7.NH3-N
1) NH3-N存在的形式:
a. NH3 (游离态):毒性大 b. NH4 +(离子态):毒性小 c. 两种形式的转化: NH3+H2O OH- + NH4 +
2) NH3的来源:
a. 环境严重缺氧:含N有机物分解产生NH3 ; b. 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之一
3) 防治:
a. 增氧; b. 降低pH值; c. 生物处理(光合菌)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4.酸碱度(pH值)
1) 定义:pH= -lg aH+ 2) 水产养殖动物适应性:弱碱性,过高or过低均
不利生长
如斑节对虾:最适?耐受:7-9, ≤7:蜕皮受阻; ≤4:无法生长
a. pH过低:CO2升高、DO降低;加速腐生菌繁殖, 不利生长; H2S毒性?; NH3- N 毒性?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2盐度(S)
就海水养殖动物而言,养殖水体的盐度是制约其生存 与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石斑鱼的生存盐度为11-41; 斑节对虾的最适繁殖盐度为28-33;最适养成盐度为10-20; 生存盐度为2-45
3. 溶解氧(DO)
1) 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
A.来自浮游植物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状态下的主要来源) B.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其数量多少与以下因素有关: a.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DO越多; b.与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越大,DO越多。
棘头虫:如真鲷的长吻棘头虫 寄生蛭类:如鱼蛭 寄生甲壳类:如鱼虱、锚头蚤等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非正常的环境因素
1. 水温(T水) 1)不同的水生生物对水温的要求不同:如罗非鱼在13 ℃以下死亡;
四大家鱼在-1 ℃以下才死亡;斑节对虾的生存温度为15-35 ℃等
2)水温与病害发生直接相关:
Q. 自然水体何时DO最高(低)?可采用哪些措施增氧?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2)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
A. 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 B. 水体与底质中有机物的分解耗氧。
3) 水体中溶解氧与生物的关系:
A. DO过低,引起养殖生物的窒息死亡; B. DO过高,引起养殖的幼小生物产生气泡病。
• 渔病的预防:包括水质调节、优质饵料的充分供给、生态
环境的改良、人工免疫等,是一个综合性的预防过程。
• 渔药使用:外用、内用。 • 常用鱼体消毒药液 药浴 • 1、漂白粉溶液:10 -20ppm,10-15度水温,20-30分,预防
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
• 2、高锰酸钾溶液:20 ppm,10-20度水温,20-30分,对单
a. 升高水体的pH b. 曝气氧化法:使含S物质氧化成氧化物
(充氧) 水体DO升高后H2S的溶解度降低 c. 底质耕耘法:使底质含S有机质氧化分解 d. 化学固定法:使H2S生成无毒的沉淀
如:加入含Fe2+的底质改良剂: Fe2+ + S 2- = FeS(沉淀)
e. 生物处理法:加光合细菌等。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细菌性败血症(鲫鱼肝肿、鳃贫血)
细菌性败血症(鲫鱼肌肉充血)
细 菌 性 败 血 症
细菌性败血症(鲢体表、肠道 充血)
细菌性败血症
3.霉菌和藻类病
水霉病
• 各种养殖鱼类 • 终年,以2-5月甚 • 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象旧的棉絮状 • 2-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可预防;新洁尔灭5ppm
• 定期用生石灰水15-20ppm预防;漂白粉泼洒;复方
新诺明内服(每千克鱼20-50毫克)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肠炎(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 草鱼、罗非鱼 • 4-10月 • 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肠
道发紫红色,肠空。
• 控制养殖水体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
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病鱼严重贫血,鳃常呈 “白鳃”
• 防治方法:
外泼药:漂白粉0.6ppm,或三氯异氰尿酸0.3-0.4ppm
内服药:每100kg鱼每天用40ml碘液拌料投喂,连喂4天;每 100kg鱼用0.5kg大黄、板蓝根再加0.5kg食盐拌料投喂,连7天。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
草鱼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出血病
痘疮病
• 感染动物:鲤鱼、鲫鱼 • 流行季节:冬季、春季 • 主要症状:病鱼体表有小斑点,变厚、增大,严
重时连成片,粗糙
• 防治方法:预防,检疫,改养其它种类,升温、
稀养
痘疮病
痘疮病
2. 细菌病
赤皮病(荧光假单胞菌)
100mg/kg鱼。内服5天
鲤白云病(恶臭假单胞菌)
• 集约化养鲤 • 10-14℃ • 体表小斑状白色粘液物,呈白色薄膜,头部、背
部、鳍条明显,蛀鳍、松鳞
• 漂白粉挂袋
白云病
白云病
疖疮病(疖疮型点状气单胞菌)
• 鲤、草鱼 • 终年可见,以5-9月甚 • 背部皮下肌肉组织隆起、充血发红、鳞片松动脱落,
卵甲藻病(鲤)
4. 寄生虫病
卵鞭虫病(打粉病)
• 草鱼、鲢、鳙 • 高温期 • 鱼体有许多小白点,好似裹了一层粉。 • 生石灰清塘;调pH;硫酸铜全池泼洒、浸洗。
4) 水体缺氧的防治方法:
A. 用脒基硫脲:50-100mg/Kg鱼注射或50-200mg/升水喷洒体表; B. 用双氧水(H2O2) C. 用鱼浮灵:效果好,但成本高,有效时间短; D. 用增氧机:每晚12时充氧到天亮效果好(why?) E. 用微流水或换注新水增氧; F. 在冬天,在冰层上打洞可防止因水体结冰而引起的水体缺氧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三) 营养不良
1. 具体表现形式:
1) 饵料的数量不足: 2) 饵料的营养成分不全:蛋白含量不够;某些维生 素、必需氨基酸或矿物质的缺乏等
2. 危害:
生长发育不良、身体瘦弱、免疫力下降、致病甚至 死亡
3. 防治:
a. 增加饵料数量; b. 提高饵料质量
疾病发生与控制:疾病发生的原因
内服磺胺嘧啶(每千克鱼80-20)
• 多数淡水鱼 • 9-36℃,6-7月急性暴发 • 颌部、口腔、鳃盖、体侧、鳍条出血,眼眶充血突出;肌
肉充血成红色,腹腔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半透明。
• 预防为主,漂白粉1ppm、强氯精0.3ppm泼洒,复方新诺明
1克,连3天
• 池塘泼洒 • 1、生石灰:20ppm全池泼洒,与施肥、含氯消毒剂、杀虫剂隔5天使
用。PH大于8少用。
• 2、三氯异氰尿酸:0。2-0。5ppm全池泼洒,连续2-3天,对鱼、虾、
蟹细菌性疾病、水霉病有效。
• 3、二氧化氯:
一、鱼病的流行季节、主要病症及防治方 法
1. 病毒病
草鱼出血病
• 感染动物:草鱼 • 流行情况:水温20-33℃ • 主要症状:病鱼体色发黑,体表及内脏各器官组织都不同程度地
泼洒
水霉病(鲫鱼)
水霉病(鳗)
• 多种鱼类
鳃霉病
• 5-7月
• 鳃呈苍白色,有时有点状充血或出血现象,继而腐

• 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新;20ppm生石灰泼洒
卵甲藻病
• 22-32℃,以春、秋季甚 • 背鳍、背部、尾鳍出现白点,继而蔓延全身,像裹
了一层米粉
• 10-20ppm生石灰泼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