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历年中考试题汇编整理(2008-2018)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景+赏析+常考题型)(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背景+赏析+常考题型)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风格豪迈潇洒,达到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有《李太白文集》。
二、故事背景《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深感不平和悲伤,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王昌龄的同情和关切。
三、课文翻译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注释: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闻:听说。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译文:树上柳絮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
原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译文: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让它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你的身边。
四.古诗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新唐书。
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集一、选择题1.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A2. 在这首诗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指的是什么?A. 王昌龄的官职B. 王昌龄的别称C. 王昌龄的诗歌D. 王昌龄的剑答案:A3. “我寄愁心与明月”中的“愁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对朋友的思念B. 对自己的忧伤C. 对生活的无奈D. 对未来的迷茫答案:A4. “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夜郎”在古代是指哪个地区?A. 今天的贵州省B. 今天的云南省C. 今天的广西省D. 今天的广东省答案:A5. 李白在诗中提到“子规啼”,子规是下列哪种鸟的别称?A. 杜鹃B. 黄鹂C. 布谷鸟D. 鹊答案:A6.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的“杨花”实际上是指什么?A. 杨树叶B. 柳絮C. 桃花D. 杏花答案:B7. “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五溪”位于哪个省份?A. 湖南省B. 湖北省C. 广东省D. 广西省答案:A8. 李白在诗中将自己的情感寄托给“明月”,这种手法在文学创作中通常被称为什么?A. 比喻B. 拟人C. 象征D. 托物言志答案:D9.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体现了哪种文学风格?A. 唐宋八大家B. 江西诗派C. 唐代边塞诗D. 盛唐山水诗答案:C10.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以下哪项不是诗中表达情感的方式?A. 通过自然景象描绘B. 通过直接抒情C. 通过历史典故D. 通过托物言志答案:C二、填空题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谪而作,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_______(填“春季”或“秋季”)的景象。
答案:春季2. 诗中“闻道龙标过五溪”表明王昌龄被贬至边远的地区,其中“五溪”指的是古代位于_______(填“湖南”或“湖北”)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2.下列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伴陪着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夜郎国,以见其偏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十分同情和关切,于是写下这首怀念友人的诗。
B.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人景。
C.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愁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D.诗歌想象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景,杨花飘落,子规啼叫。
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B.第二句便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C.后两句议论,人隔两地,心情难达,而明月在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
D.“夜郎”古夜郎国,在现在贵州西北部及云南、四川省部分地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经典考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经典考题35题编题者:无为县六店初级中学李本学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贬官)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手法,抒发了。
(寓情于景离别的忧伤)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悲苦哀怨)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又含有。
(暮春飘零之感,羁旅之苦)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表达了。
(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
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9.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拟人。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1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杨花,子规)12.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悲苦哀怨的心情。
1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
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6.《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案】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阅读答案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②,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风直到夜郎西⑤。
[注释]①闻:听说。
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左迁:古人习惯上称降职为左迁。
龙标:今湖南黔阳,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
遥:远远地。
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③五溪:今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
④与:给。
⑤风:一作“君”。
夜郎:今湖南沅陵。
[解说]在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诗人惊闻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湖南龙标。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心,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七年级语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测试题(含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测试题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下列对这首诗题目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听说,听闻。
B.左迁:贬官,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C.龙标:唐代地名。
D.王昌龄:晚唐著名边塞诗人。
答案:D解题思路:王昌龄、李白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2.“杨花落尽子规啼”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下列对其作用、意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取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
B.取季节意义,表明了事情发生的时令大概是在秋末冬初。
C.取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未卜。
D.取象征意义,子规叫声哀切,犹如盼子回归,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答案:B解题思路:“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发生在暮春,而不是秋末冬初。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杨花”“子规”两个意向,写景兼点时令,运用了比兴手法,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将明月人格化,想象丰富。
C.友人遭受贬谪,诗人听闻之后写下此诗,希望能分担友人的愁苦,给他带来一些慰藉。
D.这首诗是李白为王昌龄送行时,离别之际写给他的赠别诗。
答案:D解题思路:李白在被“赐金放还”后,便离京漫游,此时身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对创作背景的认识。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知心人,能够把自己的忧愁和怀念带给友人。
把景物人格化,达到借景抒情的效果。
以下诗词没有将景物人格化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中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专题训练

2021年12月13日初中语文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9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135分)1. 古文阅读。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陈太丘与友期行()③传不习乎()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联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尊右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言事,后两句抒情。
C.朗读“闻道龙标过五溪”时,要重读“过五溪”,“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读时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诗歌后两句想象奇特,将明月人格化。
李白和王昌龄一样,都是不得志,所以把“愁心”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2)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太丘舍去/待君久不至,已去B.下车引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D.君与家君期日中/与儿女讲论文义(3)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有阅读题答案(精选3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有阅读题答案(精选3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有阅读题答案篇18.(1)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分)(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2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作者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赏析本诗的后两句。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有阅读题答案篇21.杨花,子规(如果答“扬花纷纷”“子规悲鸣”类的答案只可得1分。
2.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感情。
(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或两点以上可得2分)3.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深地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4.明月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形象巧妙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5. 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6. 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有阅读题答案篇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历年中考试题汇编整理(2008-2018)
内容总览
一、选择题
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题
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题
四、综合赏析题
五、拓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第二句中“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其实是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李白对友人的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D.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题
1.首句中写出了杨花,子规等意象。
2.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含飘零之感,子规有伤别之意。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伤感哀怨之情。
3.诗人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了暮春时令,点明主旨,营造悲凉、伤感的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别离,表达了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哀怨之情。
4.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离别气氛。
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
答:子归鸟叫声凄凉,有“不如归去”之意,古人用来作为悲情之鸟,李白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悲惨命运的忧虑,对朋友的挽留不舍之情。
6.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答:暮春。
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以看出,“杨花落尽”是暮春的景象,“子规啼”是暮春的气象。
7.“闻道”“过五溪”有和表达效果?
“闻道”表现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注,可见友情深厚,“过五溪”说明朋友贬谪之远,包含深切的同情忧虑。
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题
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思念牵挂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答:修辞及表达情感角度:拟人。
将月亮人格化,赋予了明月以人的情感色彩。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同情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
3.这首诗中“子规”一词,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同情关怀牵挂。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因为月照中天,普天同照、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同时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四、综合赏析题
1.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悲凉感伤气氛。
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关心、同情、思念牵挂之情。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答:杨花、子规、明月、风(两个即可)
3.指出各句诗的表达方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闻道龙标过五溪(记叙)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情)
五、拓展
写出表达朋友深情厚谊的诗句n句并体验赏析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5.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