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砚涛_山东大学法学院_研究生导师_创新助手_人物报告_2016-01-03

合集下载

论行政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以原告与第三人资格界分为中心

论行政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以原告与第三人资格界分为中心

论行政诉讼中的利害关系——以原告与第三人资格界分为中

柳砚涛
【期刊名称】《政法论丛》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我国行政诉讼原告与第三人资格标准均包括“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界限难以厘清.修改后《行政诉讼法》进一步将二者统一表述为“利害关系”,更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界限模糊性.原告与第三人之间存在“身份互易”与“身份排斥”两种关系模式.尽管同为“利害关系”标准,但对原告和第三人存在不同的法律内涵与要求.应有条件地承认间接的、可能的、事实的、民事的等利害关系的可诉性.
【总页数】11页(P38-48)
【作者】柳砚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74
【相关文献】
1.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和第三人资格标准之界分 [J], 尹丛丛
2.行政诉讼第三人与原告的关系:兼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 [J], 刘东亮
3.浅谈我国行政诉讼中原告主体资格--以行政协议诉讼为中心 [J], 李新萍;
4.行政诉讼中原告“利害关系”的司法审查新标准——以“保护规范理论”的规范
化适用为中心 [J], 丁国民; 马芝钦
5.行政诉讼中原告“利害关系”的司法审查新标准——以“保护规范理论”的规范化适用为中心 [J], 丁国民; 马芝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法治行政语境下法的特征解读

法治行政语境下法的特征解读

作者: 柳砚涛;原浩洋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东岳论丛
页码: 151-160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4期
主题词: 法治行政;行政法制;条文法;理念法;开放性;评价标准;执行方式
摘要:法治行政语境下的法不仅靠“制定”,而且靠“养成”;不仅因“确认”、“认可”而有效,而且因“确信”而有效;不仅表现为“条文法”,而且更加注重“理念法”;不仅是“强制规范”,也可以是“弱强制规范”和“合意规范”;不仅由“代表制定”,而且可以“合意形成”和“参与制定”;不仅“权力生法”,而且“权利生法”。

当下行政合法性判断应采用合法、法定、适用法律、法规的复合评价标准体系,并以“违反法律”取代“适用法律、法规”作为行政诉讼判决理由。

法的执行方式应涵盖依法、参照、引用、不抵触、援引等多种样态。

论行政诉讼的证据要求

论行政诉讼的证据要求

论行政诉讼的证据要求
柳砚涛
【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本文借鉴刑事及民事诉讼证据理论,对行政诉讼证据的基本要求作了初
浅的探讨。

认为证据有客观事实、证据形式和定案证据三个阶段,科学化、法制化的证据制度,要求真实性和合法性是证据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运行所必须达到的结果。

证据的合法性是证据具有可采性的必要条件。

证据的充分性是一个内容丰富、判断标准极其复杂的范畴。

【总页数】7页(P53-58,83)
【作者】柳砚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2.1
【相关文献】
1.行政诉讼证据规则通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J], 孔祥俊
2.行政诉讼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兼谈新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第三款之补阙 [J], 王鲲
3.行政诉讼证据的失衡特征研究——对行政诉讼中当事人证据收集能力偏移的根源考察 [J], 易萍;胡思博
4.从行政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谈行政执法中的取证问题 [J], 王国平;王勇
5.行政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以公安行政诉讼为视角 [J], 孙廷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涉地行政赔偿案件化解机制研究

涉地行政赔偿案件化解机制研究

作者: 柳砚涛;孙骥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山东社会科学
页码: 138-14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8期
主题词: 涉地案件;行政赔偿;化解机制
摘要:涉地行政赔偿案件种类多,差异性大,利益关系复杂,对这类案件的化解一直是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涉地行政赔偿案件的多样性成因,可以发现当前的机制难以有效化解纠纷。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国家赔偿联动机制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事前预防与事后救济并重的多元化化解机制。

预防性机制侧重于通过一系列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涉地行政赔偿案件的发生;救济性机制则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讲求纠纷化解的实际效果。

通过建立多渠道、多角度的化解机制,有利于真正做刮定纷止争,构建和谐的涉地法律秩序。

论依法行政的规范选择

论依法行政的规范选择

On the Selection of Norms of Administration by Law 作者: 柳砚涛[1]
作者机构: [1]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法学论坛
页码: 141-14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损益行为;授益行为;抽象职责;规范选择
摘要:法律对于行政的控制是通过具体法律规范实施的,不同利益属性的行政行为对法律规范类型的需求不同。

损益行政行为必须有根据规范并予以“适用”;任何行政行为均不得违背
规制规范;不违背规制规范不能成为损益行政行为的唯一法律依据;职责行为不需要根据规
范,法定职责之“法”可为“理念法”;从平等性和权利义务对应性考虑,某些情况下授益行
为也需要具体的根据规范。

chain-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chain-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

第六届法学院学生科研立项(SRTP)作品名单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第五届SRTP作品立项中期检查学院统计表3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4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5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马丽萍(民法学)1、论尸体的法律保护2、论添附制度的立法完善3、论诉讼时效的后果4、论隐私权的新发展5、论公众人物隐私权6、遗失物制度研究7、侵权责任法的定位8、私法中物的概念的扩张9、论法律行为的构成10、试论物权行为理论11、民法基础理论问题合理性的逻辑分析——以所有权划分为例12、论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13、论诚实信用原则14、论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15、论监护制度16、论未成年人民事责任能力17、论胎儿利益保护18、论善意取得制度19、论非法人团体的法律地位6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20、论物权变动的模式21、论一物二卖的救济与预防22、论一般人格权焦宝乾(法律方法)1、司法审判中的道德话语研究/判决中的道德话语研究2、消费者概念的法律解释3、对能动司法的批判反思——以中国法律体系形成为背景4、能动司法背景下的法官造法及其批判5、中国法律体系形成后法律方法的时代使命6、“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7、法律隐喻研究8、法律叙事研究9、网络舆论与法院独立审判研究10、裁判要旨/裁判摘要研究张传新(法理学、法律方法)1、法官思维模式调查研究2、律师思维模式调查研究3、法律当事人的思维模式及其对法治评价的相关性研究4、影响法官法律忠诚度的职业调查5、关于我国法治满意度的社会调查研究7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6、影响我国法治进程的社会因素调查研究孙卓华1.网络信息化时代“帕金森综合症”研究2.从某一理论(政治学或行政学)视角对某地区电子政务状况的研究3.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校园文化研究4.从某一理论(政治学或行政学)视角对政府微博的研究5.对在校大学生结婚态度的调查研究孙克(文化学与社会学)1、威海(或其他区域)城市文化软实力研究2、文化消费视角下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3、威海(或其他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现状研究4、特色文化开发与威海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建设研究5、威海(或其他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风格定位研究6 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2012年单位上报调研课题1.解决农民工诉讼难的研究(区法院)2.关于包扶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党史委)3.关于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调研(组织部、干部教育监督科)4.关于完善公共文化体系方面的调研(文广新局)5.关于我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区残联)6.关于平安环翠建设方面的调研(司法局、政法委)7.关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典型调研(司法局、检查院)8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8.对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的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计生局)9.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调研(党校)10.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方面的调研(团委)11.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调研(羊亭镇)9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法的不可直接对抗性之辩

法的不可直接对抗性之辩

Defense on the Indirect Opposability of Law 作者: 柳砚涛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6-11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法;不可直接对抗性;理由;约束对象
摘要:法的不可直接对抗性意味着法一旦生效,就必须被遵守,任何机关、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根据自己的判断,以任何理由拒绝服从。

否定法的可直接对抗性是"法律至上"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法秩序得以维系的根本保障。

但是,否定法的可直接对抗性必须以法规范的司法审查、违宪审查以及无效行政行为防卫权为制度前提。

肯定法的可直接对抗性不仅在理论上存在可直接对抗的规范选择以及对抗方式上是积极作为还是消极不作为的选择困难,而且会带来秩序危机。

一味地肯定或者否定法的不可直接对抗性都是不明智的。

有条件地承认法的可直接对抗性,不断扩大抵抗权的享有主体范围,将是一种合乎理性、顺应社会和民意的必然趋势。

反思行政诉讼中法官的调取证据权

反思行政诉讼中法官的调取证据权

反思行政诉讼中法官的调取证据权
李运超;柳砚涛
【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5)003
【摘要】我国行政诉讼法赋予了人民法院依申请和依职权两种情形进行调查取证的权力以及对所取得证据进行认证的权力,这同时造成了人民法院的定位不明、权能混乱,甚至有违宪法实施、一般法理和诉讼价值的相关理念.但是面对超职权主义的审判模式对司法的深刻影响又不能简单地对其一废了之,那么在条件尚不成熟之时进行证据规则完善、取证认证相分离,选择司法改良、遵循和谐司法道路是解决此问题的阶段性建议.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李运超;柳砚涛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济
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5.4
【相关文献】
1.行政诉讼证据的失衡特征研究——对行政诉讼中当事人证据收集能力偏移的根源考察 [J], 易萍;胡思博
2.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 [J], 徐阳
3.论行政诉讼中的法官释明权 [J], 王琦琦
4.行政诉讼中法院依职权调取证据制度之反思 [J], 张志凡
5.浅析民事诉讼中法官对证据证明力判断的自由裁量权 [J], 赵雅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图表目录
图表 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表 .............................................................................. 1 图表 2 文献总体产出饼图 .................................................................................. 2 图表 3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2 图表 4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3 图表 5 人物发表期刊论文刊分布图 .................................................................. 3 图表 6 各年度指导学位论文数量 ...................................................................... 6 图表 7 所导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饼状图 ...................................................... 7 图表 8 中文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8 图表 11 学术引用指标 ......................................................................................... 9 图表 12 高被引论文 ............................................................................................ 9 图表 15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 11 图表 17 人物相关关键词词频 .......................................................................... 12
创新助手报告 —人物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微信公众号:INFOSOFT_STADS 电子邮件:stads@ 官方网站: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
2016-01-03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II 一、人物简介........................................................................................................ 1 二、人物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类型产出总量表/图 ....................................................................... 1 三、人物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 2 3.1.1 中文期刊论文年度发文量 .........................................................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表 ................................................................. 3 3.1.3 所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所分布刊情况 ......................................... 3 3.1.4 最近发表中文期刊论文情况 ..................................................... 3 3.1.5 近十年研究热点推荐 ................................................................. 4 3.2 学位论文 ................................................................................................ 6 3.2.1 学位论文年度指导数量 ............................................................. 6 3.2.2 所导硕博论文数量饼状图 ......................................................... 7 3.2.3 所导学位论文 ............................................................................. 7 3.3 中文会议论文 ........................................................................................ 8 3.3.1 会议论文年度发文量 ................................................................. 8 3.3.2 所发表的中文会议论文 ............................................................. 8 四、学术网络........................................................................................................ 9 4.1 学术引用指标 ........................................................................................ 9 4.2 高被引论文 ............................................................................................ 9 五、 人物科研合作关系.................................................................................... 11 六、人物相关关键词.......................................................................................... 12 附录一 联系方式................................................................................................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