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化学(1)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如__焰_色__试__验__属__于__物__理__变__化__。______ (2)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错因:__原__子__核__内__部__的__变__化__属__于__核__变__化__。_____ (3)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错因:__如__N_a_H__C_O_3_和__N__aH__S_O_4_反__应__只__生__成__N__a2_S_O__4一__种__新__盐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5)混合物和纯净物 ①纯净物:由 12 __同__种__物__质____组成。
②混合物:由 13 _两__种__或__两__种__以__上__的__物__质_____组成。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14 __有___固定的熔、沸点 15 _无___固定的熔、沸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转换
1.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01 _颜__色__、02状__态___、03 _气__味__、光泽、密度、04 _熔__点__、
05 _沸__点__、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 06 _还__原__性__、酸碱性、金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角度二 物质的分类 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 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1讲

第三单元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1讲钠及其化合物复习目标1.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考点一钠及其氧化物1.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是一种0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02柔软,是03热和04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比水的05小,比煤油的06大,熔点07低。
2.钠的化学性质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知钠具有很强的01还原性:(1)钠与非金属单质(如O2、S、Cl2等)反应O2:024Na+O2===2Na2O(常温)△Na2O2(加热)032Na+O2=====S:042Na+S===Na2S(研磨爆炸)△2NaClCl2:052Na+Cl2=====(2)钠与水反应①化学方程式为062Na+2H2O===2NaOH+H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操作现象原理或解释向一个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07小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反应08放热,钠的熔点较09低钠小球在水面上迅速到处游动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产生的10气体推动小球游动与水反应伴有“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有11碱性物质生成(3)钠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122Na +2H +===2Na ++H 2↑。
(4)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一般考虑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 再与该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与CuSO 4溶液反应:13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
与FeCl 3溶液反应:146Na +6H 2O +2FeCl 3===2Fe(OH)3↓+6NaCl +3H 2↑。
(5)与含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发生置换反应①与乙醇反应:152CH 3CH 2OH +2Na ―→2CH 3CH 2ONa +H 2↑。
②与丙酸反应:2CH 3CH 2COOH +2Na ―→2CH 3CH 2COONa +H 2↑。
人教版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绝对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化学 第一册第一章 卤素第一节 氯气1、NaCl 2Cl Na 22−−→−+点燃2、22CuCl Cl Cu −−→−+点燃3、32FeCl 2Cl 3Fe 2−−→−+点燃4、HCl 2Cl H 22−−−−→−+点燃(光照)5、32PCl 2Cl 3P 2−−→−+点燃6、523PCl Cl PCl →+7、HClO HCl O H Cl 22+→+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11、↑++−→−+∆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14、↑+→+HCl NaHS O S O H NaCl 442(浓) 15、↑+−→−+∆HCl S O Na NaCl NaHS O 42416、↑+−→−+∆HCl 2S O Na S O H NaCl 2424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1、O H Cu H CuO 22+−→−+∆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极稀) 24、4243324S 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 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极稀)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37、2Br Ag 2AgBr 2+−−→−光照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第一节 摩尔 38、22CO O C →+ 39、↑+→+22H MgCl HCl 2Mg第二节 气体摩尔体积40、22H ZnCl HCl 2Zn +→+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41、O H 2SO Na SO H NaOH 224242+→+ 第四节 反应热42、kJ 5.393CO O C 22+−−→−+(气)(气)(固)点燃 43、kJ 6.483O H 2O H 2222+→+(气)(气)(气) 44、kJ 6.571O H 2O H 2222+→+(液)(气)(气) 45、kJ 3.131H CO O H C 22-+−→−+∆(气)(气)(气)(固) 第三章 硫 硫酸第一节 硫46、S Cu S Cu 22−→−+∆47、FeS S Fe −→−+∆48、S H H S 22−→−+∆49、2CS C S −−→−+高温 50、22S O O S −−→−+点燃51、O H 3S O K S K 2KOH 6S 32422++−→−+∆第二节 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52、↓+−→−∆S H S H 2253、2222S O 2O H 2(O 3S H 2+−−→−+点燃足) 54、↓+−−→−+S 2O H 2(O S H 2222点燃不足) 55、↓+−−→−+S 3O H 2S O S H 2222点燃56、HBr 2S Br S H 22+↓→+57、↑+→+S H FeCl HCl 2FeS 2258、4224S O H CuS S H CuS O +↓→+ 59、HAc 2PbS S H PbAc 22+↓→+ 60、O H NaHS NaOH S H 22+→+ 61、O H S Na NaOH NaHS 22+→+62、O H 2S Na NaOH 2S H 222+→+(60、61结合) 63、HCl 2FeCl 2S FeCl 2S H 232++↓→+ 64、↑+→+S H FeS O FeS S O H 2442(稀) 65、3222S O H O H S O ⇔+66、3O V 22SO 2O SO 252∆−−→←+ 67、4223S O H O H S O →+68、↑++→+22424232S O O H S O Na S O H S O Na 69、O H S O Na NaOH 2S O 2322+→+ 70、32CaSO CaO SO →+71、O H CaS O OH Ca 2S O 2322+↓→+)( 72、23232HS O Ca O H CaS O S O )(→++ 73、O H 2S 3S H 2S O 222+↓→+74、42222SO H HCl 2O H 2Cl SO +→++ 75、42222SO H HBr 2O H 2Br SO +→++ 76、42424422SO H 2SO K MnSO KMnO 2O H 2SO 5++→++第三节 硫酸的工业制法77、↑+−−→−+23222S O 8O Fe 2O 11FeS 4高温78、3O V 22SO 2O SO 252∆−−→←+ 79、4232S O H S O O H →+第四节 硫酸 硫酸盐80、O H 2S O 2CO S O H 2C 22242+↑+↑−→−+∆(浓) 81、O H 2S O 3S O H 2S 2242+↑−→−+∆(浓) 82、O H 2S O PO H S O H P 224342+↑+−→−+∆(浓) 83、O H 2S O S S O H S H 22422++−→−+∆(浓) 84、O H 2S O CuS O S O H 2Cu 22442+↑+−→−+∆(浓) 85、HCl 2BaS O S O H BaCl 4422+↓→+ 86、NaCl 2BaS O S O Na BaCl 4422+↓→+ 87、NaCl 2BaCO CO Na BaCl 3322+↓→+ 88、↑++→+2223CO O H BaCl HCl 2BaCO89、↑++→+222333CO O H NO Ba HNO 2BaCO )( 90、↑++→+2223232CO O H S Na S O H CO Na 91、42232S O H 2O S O H 2→+92、42232S O Na 2O S O Na 2→+ 93、423CaSO 2O CaSO 2→+94、O H 6SO 3S O Fe S O H 6Fe 22234242+↑+−→−+∆)((浓) 95、O H S O Na S O Br S O H 2NaBr 22422242++↑+−→−+∆(浓) 96、↑+−→−+∆HCl 2S O Na S O H NaCl 24242(浓) 97、O H 11C 12O H C 2SO H 11221142+−−−→−浓第四章 碱金属第一节 钠98、O Na 2O Na 422→+ 99、222O Na O Na 2→+ 100、NaCl 2Cl Na 22−−→−+点燃101、S Na S Na 22−−→−+研磨102、↑+→+22H NaOH 2O H 2Na 2103、↑++→++242242H S O Na OH Cu CuS O O H 2Na 2)( 第二节 钠的氧化物104、NaOH 2O H O Na 22→+105、↑+→+2222O NaOH 4O H 2O Na 2 106、3222CO Na CO O Na →+107、232222O CO Na 2CO 2O Na 2+→+ 108、O H NaCl 2HCl 2O Na 22+→+109、↑++→+2222O O H 2NaCl 4HCl 4O Na 110、O H CO NaCl 2HCl 2CO Na 2232+↑+→+ 111、O H CO NaCl HCl NaHCO 223+↑+→+112、O H CO CO Na NaHCO 222323+↑+−→−∆113、O H CO Na NaOH NaHCO 2323+−→−+∆114、O H 2CO Na CaCO OH Ca NaHCO 2232323++↓→+(少量))( 115、O H NaOH CaCO OH Ca NaHCO 2323++↓→+(足量))( 116、NaCl 2BaCO BaCl CO Na 3232+↓→+ 117、NaCl2CaCO CaCl CO Na 3232+↓→+118、O H 2CO 2CaCl HCl 2HCO Ca 22223+↑+→+)(119、O H 2CO Na CaCO NaOH 2HCO Ca 232323++↓→+)( 120、O H S O NaCl HCl NaHS O 223+↑+→+ 第三节 碱金属元素121、O Li 2O Li 422−−→−+点燃 122、22KO O K −−→−+点燃123、MX 2X M 22→+(M 表示氧族元素,X 代表卤族元素)124、MH 2H M 22→+125、↑+→+22H MOH 2O H 2M 2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本章内容、性质特殊,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均融在其他章节中。
高考化学人教版必修一一轮复习(原卷版)

人教版必修一一、单选题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B.“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形容的霾尘中有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D.“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不是碱性氧化物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伴随化学变化③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Fe(OH)3、FeCl3、HNO3都不能用化合反应制备⑤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A.②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23gNa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为大于N A小于2N AB.1mol甲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5N AC.标准状况下22.4L C6H6充分燃烧消耗氧气7.5 N AD.0.2mol/L的Na2SO4溶液中含Na+ 数为0.4N A4.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c(H+)水= 1x10-13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Fe2+K+SO42-NO3-B.Mg2+NH4+SO42-Cl-C.Ba2+Na+MnO4-SO42-D.Na+K+SO42-NO3-5.做实验时不小心粘了一些高锰酸钾,皮肤上的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的稀溶液洗涤马上可以复原,其离子方程式为:MnO4- +C2O +H+ →CO2 ↑+Mn2++ ,关于此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C2OB.该反应右边方框内的产物是OH-C.配平该反应式后,H+的化学计量数是16D.该反应电子转移总数是5e-6.500 mL 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0.6 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c(K+)为0.2 mol·L-1B.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2 mol电子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D.电解后溶液中c(H+)为0.2 mol·L-17.关于反应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向浓度都为0.1mol/L的FeCl3和CuCl2加入铁粉,溶质CuCl2首先与铁粉反应B.向过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KAl(SO4)2溶液,开始没有白色沉淀生成C.向浓度都为0.1mol/L 的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通入CO2气体,NaOH首先反应D.向浓度为0.1mol/L的FeCl3溶液中,加入质量相同、颗粒大小相同的铁和铜,铜单质首先参加反应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的还原性,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A装置中FeCl3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可以说明SO2有还原性B.B装置中蓝色退去,说明还原性:SO2>I-C.C装置中吸收尾气有可能倒吸D.A、B装置中发生的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相等。
人教版 高考化学复习 阶段滚动检测1

阶段滚动检测 (一)(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0·廊坊模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这样描述苦酒:“乌梅苦酒法:乌梅去核,一升许肉,以五升苦酒渍数日,曝干,捣作屑。
欲食,辄投水中,即成醋尔。
”下列有关苦酒主要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苦酒的主要溶质是非电解质B.苦酒的主要溶质是强电解质C.苦酒的主要溶质是弱电解质D.苦酒的溶液中只存在分子,不存在离子【解析】选C。
根据题意分析苦酒即成醋尔,说明苦酒的成分是乙酸。
A.苦酒的主要溶质是乙酸,属于弱电解质,故A、B错误,C正确;D.苦酒的溶质属于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所以既有电解质分子CH3COOH,又有H+和CH3COO-,故D错误。
2.(2020·大连模拟)将3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关于稀释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OH-浓度为0.03 mol·L-1B.该溶液中含Na+个数为0.015N AC.向原溶液中加入470 mL蒸馏水即可D.该溶液中含有氧原子个数大于0.015N A【解析】选C。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30 mL×0.5 mol·L-1=500 mL×c,c=0.03 mol·L-1,A正确;稀释前后Na+物质的量不变,为0.015 mol,B正确;应在500 mL容量瓶中定容配制,C错误;溶液中水分子也含有氧原子,D正确。
3.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往NaOH饱和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加热煮沸制备氢氧化铁胶体B.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大小在1~100 nmC.氢氧化铁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D.往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电解质溶液可发生聚沉现象【解析】选A。
往NaOH饱和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得到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A项错误;胶体的胶粒大小在1~100 nm,这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B项正确;胶体可发生丁达尔效应,可借助此性质区分胶体与溶液,C项正确;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电,滴加电解质溶液可发生聚沉现象,D项正确。
高考总复习 化学1-2-2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第二课时 物质的量浓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用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来
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符号: cB . (3)单位: mol/L. (4)数学表达式:
(5)说明:(1)公式中V代表 溶液
溶剂 的体积.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体积,②密度,③溶质和溶 剂的质量比,④溶质的摩尔质量,要根据溶质的溶解度计 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上述条件中必不可少的是( )
A.②④
C.①②③
B.①④
D.①②③④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解析:给出溶质的溶解度,既可知 100 g H2O 中溶解 nB 溶质的质量, 也可知溶液的质量为(100+S)g, cB= V 知, 由 只要知道溶液的密度②和溶质的摩尔质量④,即可计算该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选择 A.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⑤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温度下确定的,因而不 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同时移动容量瓶,手应握
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以免瓶内溶液受热而发生体积变
化,使溶液的浓度不准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2.误差分析 n m 根据公式 c=V=MV来分析,弄清实验操作是“m” 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以配制 NaOH 溶 液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
)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解 析 : 溶 液 的 密 度 为 q g/mL , 溶 质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ma+nb 1000q× m+n-p ma+nb ,据推导公式得 c= ,即:M= M m+n-p 1000qma+nb . cm+n-p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3讲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2.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性、还原性的比较方法。
考点一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例如,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中,氧化剂是13MnO 2,还原剂是14HCl ,氧化产物是15Cl 2。
盐酸表现的性质是16还原性和酸性。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1)05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6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或离子、过氧化物等。
氧化剂卤素单质X2HClO O2HNO3常见还原产物X-01Cl-或Cl2O2-、O2-2等02NO或NO2氧化剂浓硫酸MnO-4(H+)Fe3+Cr2O2-7常见还原产物03SO204Mn2+Fe2+或Fe Cr3+(2)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某些活泼的金属单质、某些非金属单质、变价元素中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或离子等。
还原剂Al H2SO2SO2-3H2S I-Fe2+氧化产物Al3+H+SO3或SO2-405SO2-4S或SO2I206Fe3+(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变价元素中间价态的化合物或离子。
如: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氧化产物还原产物Fe2+07Fe3+08FeSO2-309SO2-410SH2O211O212H2O其中,Fe2+、SO2-3主要表现13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14氧化性。
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时,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错因:化合价的升降可出现在同一种元素中。
(2)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错因:反应物也可不发生化合价变化,例:Cl 2+H 2O HCl +HClO 中的H 2O 。
(3)Na 2O 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Na 2O 2只作氧化剂。
2020届高三人教版化学总复习课件教师用 规范答题模板1 沉淀洗涤题目的规范答题

第 1章
从实验学化学
3.沉淀洗涤的答题模板 注洗涤液(沿玻璃棒向漏斗中注入洗涤液) ↓ 标准(使洗涤液完全浸没沉淀或晶体) ↓ 重复(待洗涤液流尽后,重复操作 2~3 次)
第 1章
从实验学化学
4.沉淀是否洗净的答题模板 取样(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 ↓
+ 加试剂[加入××试剂(必要时可加热,如检验 NH4 )]
第 1章
从实验学化学
提供的试剂:饱和 Na2CO3 溶液、饱和 K2CO3 溶液、NaOH 溶 液、BaCl2 溶液、Ba(NO3)2 溶液、75%乙醇、四氯化碳。 选择最适合的试剂洗涤除去 NaCl 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 KCl, 洗涤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滤液 ――→
③
过滤
Zn
――→ 滤液――→ ――→ 滤饼 ――→ZnO 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 产物是 MnO2。
第 1章
从实验学化学
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1章
从实验学化学
解析:洗涤是为了除去沉淀表面的杂质,冰水洗涤是为了减少 沉淀的溶解损失。
答案:除去杂质,减少草酸铁晶体的溶解损失
第 1章
从实验学化学
2.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粗食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反应物淀粉遇碘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 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其水解过程为:
• 2.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及结论 • (1)步骤
• (2)实现现象及结论:
—OH、—CHO
• ②葡萄糖的化学性质
• A.能与H2加成生成己六醇. • B.能发生银镜反应.
• C.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 D.发酵成醇.
• 由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 E.生理氧化: • C6H12O6(s)+6O2(g)―→6CO2(g)+6H2O(l) • (葡萄糖)
• ②硬脂酸甘油酯发生皂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油脂的氢化 • 油酸甘油酯氢化的化学方程式:
• 2.糖类
• (1)葡萄糖与果糖
• ①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最简式为
.
• 结构简式:
• 官能团是
C6H. 12O6
CH2O
CH2OH—CHOH—CHOH—CHOH—CHOH —CHO或CH2OH(CHOH)4CHO
• 答案:B
• 2.区别植物油和矿物油的正确方法是 ( ) • A.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 B.加NaOH溶液,煮沸 • C.加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 • D.加溴水,振荡
• 解析:植物油中烃基部分含有碳碳双键,矿物油为烃,有些也含有不饱和烃(如裂 化汽油),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褪色,A、D不正确;植物油和矿物油与新制C u(OH)2悬浊液均不反应,C不正确;植物油加NaOH溶液,煮沸时发生水解反应后溶液 不分层,而矿物油与NaOH不反应且互不相溶,液体分层,故B正确.
• 解析:植物油是一种不饱和油脂,能和Br2发生加成反应,所以A不正确.淀粉属于 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单糖(葡萄糖),B正确;葡萄糖属于多羟基醛,能发生 氧化反应,但它是单糖,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不正确.在加热、酸、碱、重金 属盐、紫外线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而凝固,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不能再 使它们恢复成为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变性后就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且失去了它 们的生理上的作用,D不正确.
,但二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 B.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高反应分的子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6H10O5)n
• 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 ②淀粉特性:遇碘呈现 .
• 3.蛋白质和核酸 • (1)α氨基酸
蓝色
• ①概念:羧酸分子中与羧基相连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通式为
• ②官能团
• A.氨基(—NH2):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盐. • B.羧基(—COOH):与碱反应生成盐.
• (4)核酸
• ①分类
• 核酸是一类含 (DNA)和
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核酸分为 (RNA).
• ②作用
磷
• 核酸在生物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命现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 1.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 确的是 ( )
•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无色晶体,溶于水, 有甜味
麦芽糖 C12H22O11 .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
无
有
产物
主要来源 二者关系
C6H12O6+C6H12O6 葡萄糖 果糖.
C6H12O6葡萄糖
甘蔗、甜菜
农产品(大米、玉米)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或同分异构体) .
• (3)淀粉与纤维素
• ①相似点
• 为
• 使蛋白质变性的化学因素有 乙醇、丙酮等.
、三氯乙酸、
• •
EF. .颜 灼色烧反 :应 灼: 烧具 蛋有 白苯 质环 有结 烧构焦的羽蛋毛白的质气遇味浓.HNO强3显 酸、强.碱、金属盐
黄色
• (3)酶 • ①酶是一类蛋白质,性质与蛋白质相似. • ②酶是一种高效生物催化剂,其催化作用有以下特点: • A.高度的专一性. • B.高效的催化作用. • C.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 1.油脂 • (1)油脂的结构与物理性质
• ①油脂的结构为
.
• ②油脂的物理性质
• 在油脂中,不饱和烃基的含量越 • B.溶解性:油脂的密度比水小,
,则其熔点越低. 溶于水,易溶于苯、CCl4等有机溶剂.
高
难
• (2)油脂的化学性质 • ①硬脂酸甘油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蛋白质 • ①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 A.蛋白质的成分里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 • B.蛋白质是由不同氨基酸按不同排列顺序相互结合而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 C.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未缩合的羧基(—COOH)和氨基(—NH2). • D.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
• ②蛋白质的性质
• A.两性:因为有—NH2和—COOH.
• 答案:B
• 3.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物质是 ( )
• ①硫酸钾 ②甲醛 ③氯化钾 ④硝酸汞 ⑤氯化铵 ⑥氢氧化钠
• A.②④⑥
B.①③⑤
• C.①②③
D.④⑤⑥
• 解析:重金属盐、甲醛、氢氧化钠、HNO3、丙酮、乙醇等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 答案:A
知识热点
• 1.原理 • (1)淀粉在20% H2SO4的作用下,加热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最
• B.水解:在酸、碱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质水解为肽类化合物,天然蛋白质最终水
解产物为
.
• C.盐析:少量Na2SO4、(NH4)2SO4可促进蛋白质的溶解,浓的上述无机盐溶液可降低
蛋白质的溶解度,而使蛋白质析出,称为
.
α氨基酸
盐析
• D.变性:使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 外线照射、超声波等.
、加压、加搅拌热、振荡、紫
• ③葡萄糖的用途 • 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制造业,还可用于医药工业.
• ΔH=-2804 kJ/mol
• ④果糖
• 果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结构简式:
•
葡萄糖互为
.
,与
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同分异构体
• (2)蔗糖与麦芽糖
分子式
物理性质
是否含醛 基
蔗糖 C12H22O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