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合集下载

基于DSP单相在线式UPS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单相在线式UPS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DSP单相在线式UPS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化生活的不断发展,电力供应已经成为现代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电力质量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于不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负载波动较大的用户,一旦出现电力暂时中断及波形畸变等问题,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而单相在线式UPS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

单相在线式UPS通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再将直流电转换为稳定的交流电,以确保在不稳定的电力供应和负载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维持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质量。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基于DSP的单相在线式UPS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进一步探索其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为解决电力供应中的各种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主要围绕基于DSP的单相在线式UPS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展开研究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分析单相在线式UPS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深入了解其实现方式和特点;(2)介绍DSP技术在单相在线式UPS中的应用,分析其实现原理和优势;(3)提出基于DSP的单相在线式UPS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总结出基于DSP的单相在线式UPS的优缺点。

3. 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预期能够得出以下成果:(1)详细解析基于DSP的单相在线式UPS的实现方式和原理,深入了解其优点和不足之处;(2)探索基于DSP的单相在线式UPS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提供实践性的设计方案和仿真实验数据;(3)总结出基于DSP的单相在线式UPS的优缺点,为未来UPS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解决电力供应中的各种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硬件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硬件设计一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现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事业的发展而带动起来的信息产业,对UPS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UPS发展到今天,几乎囊括了当代所有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他不再是电源的一个可有可无的后备装置,而成为了Internet上不可缺少的元件。

虽然目前UPS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带负载的能力大多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对于整个逆变器来讲,其采用不同的电路拓扑结构的逆变器使得UPS的整机性能和稳定性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所用的UPS大多是国外的产品,进口产品品种齐全,功能完善,但是用户在使用和维修等方面有许多不便,而且价格昂贵。

最近几年,虽然国内UPS生产厂家不但增多,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产品还是以传统模拟式为主,所以期待着高性能的国产UPS电源的出现。

今年来,IT、MOTOROLA、ADI等公司相继推出了适用于UPS控制的DSP芯片,且功能越来越完善,性能也越来越优越,这些芯片的出现,使得UPS的控制技术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及系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DPS的控制器为UPS设计提供了一个改进的、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同时DSP控制技术可以满足先进的电源拓扑电路的工作需求,随着用户对电源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线式UPS产品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此时改进UPS工作状态不再是设备的工作模式,而是从集成化的角度来替代由电容、电阻和二极管等基本器件组成的模拟电路设计方案,也就是应用DSP技术来改善在线式UPS 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集成化程度更高,系统控制更精确,升级更加方便,DSP高速的处理速度,也使得数字PID控制、无差拍控制、重复控制、模糊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控制等先进的控制方法得以实现。

UPS正朝着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远程监控花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DSP产品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更加可靠、稳定、安全、小型化与完善的UPS产品将不断地开发出来。

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UPS(不间断电源)是一种电力设备,它通过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装置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再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用于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力波动、电力中断、电力噪声和电力故障的损害,确保设备正常稳定运行。

在一个UPS系统中,数字化控制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件,它负责监测电力输入信号和电池电量,并根据需要调整输出电力信号,确保设备始终稳定。

然而,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数字控制器和电源模块之间的通信受到其物理位置和电缆长度的限制,这就可能导致数据错误,数据延迟和计算机通信故障等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UPS系统的兴起,有效地解决了传统UPS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数字化UPS控制器通过与电源模块的嵌入式通信技术,监测电力输入和输出信号的精准度和实时性都得到了提高,有效地防止了因通信故障而引起的UPS系统故障。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潜在优势,并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并构建一个虚拟模型来说明其运行方式,以及它与传统UPS系统的区别。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其与传统UPS系统的不同之处。

2.仿真模拟法:通过建立一个基于MATLAB环境下的虚拟模型,模拟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与传统UPS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四、研究内容和进度安排1.文献阅读和分析(3周):收集整理历年有关数字化UPS系统的相关资料,了解数字化UPS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分析其优缺点。

2.系统仿真和模拟(5周):基于MATLAB环境,建立一个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与传统UPS系统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包括精度、响应时间、能效和容错性等方面的比较。

3.实验验证及数据分析(4周):通过实际测试得到在线式数字化UPS系统的实验数据,并采用图表分析方法对数据加以呈现和分析。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方案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方案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电力供应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简称UPS)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是一种常见的UPS类型,它能够在电网电源中断时提供稳定的交流电源输出,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针对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目标:在进行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目标。

通常的设计目标包括:输出电压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转换效率高、体积小巧、成本低廉等。

二、基本原理: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基本原理是将输入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然后再将直流电源转换为输出交流电源。

其主要由输入滤波器、整流器、电池组、逆变器和输出滤波器等部分组成。

1. 输入滤波器:输入滤波器用于滤除输入电源中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保证后续电路的正常工作。

2. 整流器:整流器将输入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并通过充电电路为电池组充电。

整流器的设计应考虑到转换效率和功率因数的问题。

3. 电池组:电池组是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电网电源中断时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

电池组的选择应考虑到容量、工作温度范围和寿命等因素。

4. 逆变器: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为输出的交流电源,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波形质量。

逆变器的设计应考虑到转换效率和输出电压稳定性等因素。

5. 输出滤波器:输出滤波器用于滤除逆变器输出的高频噪声和干扰,保证输出电源的质量。

三、具体设计方案:基于以上基本原理,下面给出一种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具体设计方案。

1. 输入滤波器:采用LC滤波器结构,通过合理的选取电感和电容参数,实现对输入电源的滤波和干扰抑制。

2. 整流器:采用交流整流桥式整流电路,通过控制整流桥的导通和截止,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

为了提高转换效率,可以采用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简称PFC)技术。

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

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

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作者:张秀郑爽史国庆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22期摘要:设计了一款输出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设计中采用正弦波单相逆变电源控制芯片U3990F6-50作为主控芯片;采用Boost升压电路对输入电压升压,使逆变之前的电压维持在40V以上,使电压和负载调整率大大提高了;采用恒压恒流的形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电路具有过流保护,电池欠压报警及保护等功能。

关键字:恒压恒流;SPWM;正弦波失真度1前言在很多领域里需要安全的低压供电电源,可以通过变压器将市电转换成用户所需要的安全电压,但市电是不稳定的。

为了提高供电的质量,并在市电停电时提供不间断供电电源,在某些领域是很有必要的。

2 电路整体结构和预期达到的指标2.1 本设计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不间断电源由变压器、AC/DC切换电路、蓄电池充电电路、Boost升压电路、SPWM单元、驱动电路、逆变单元、逆变电流检测电路、输出电压检测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等组成。

2.2本设计预期达到的指标为:交流输入:29~43V;输出电压:24V;输出额定功率:80W;输出频率50Hz;效率:η≥80%;输出正弦波失真度:小于5%;电压调整滤和负载调整滤:均小于2%;具有输出短路保护、电池欠压保护等功能;3 电路设计3.1 输入整流滤波与AC/DC切换电路输入整流滤波与AC/DC切换电路如图2所示,T1是输入变压器,变比为AC220/AC36,B1是整流桥,继电器K1用来进行市电和蓄电池切换,C1、C2和C3是输入滤波电容,当有市电输入时继电器K1吸合,开关切换到市电,负载由市电供电。

当市电停止时继电器K1放开,开关切换到蓄电池,负载由蓄电池供电。

在切换过程中,由于输入滤波电容的储能作用,且容量较大,保证在切换过程中负载不间断供电。

3.2Boost升压电路要保证交流输出幅度维持在24V,逆变之前的直流电压至少为24×1.4=33.6V,但蓄电池工作电压范围的下限为29V,如果逆变前的电压不做处理,会使电压调整率降到很低。

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

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

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作者:谭庆吉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06期摘要:设计在市电正常时先将交流电整流、滤波为直流,再逆变为交流。

本设计采用正弦波单相逆变电源控制芯片U3990F6-50作为主控芯片;设计由九个单元构成:主电路单元、主控制单元、反馈单元、辅助电源单元、充电单元、功能保护单元、驱动单元、显示单元、Boost升压电路单元。

当输入电压过低时,用Boost升压电路对输入电压升压,使逆变之前的电压维持在40V以上,使电压和负载调整率大大提高了。

关键词:不间断电源(UPS);正弦脉宽调制;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中图分类号:TN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一、设计方案论证方案一:采用DSP作为核心控制器,主电路采用半桥逆变。

这种方案控制部分功能强大,可同时控制逆变主电路和各个分支电路。

但半桥逆变电压利用率低,要求输入电压很高。

而且DSP控制的成本较高,程序复杂,给设计增加了难度.方案二:SPWM逆变器SPWM型变换器是给逆变器固定的直流电压,通过开关元件有规律的导通和关断,得到由宽度不同的脉冲组成的电压波形,削弱和消除某些高次谐波,得到具有较大基波分量的正弦输出电压。

方案三:采用U3988作为控制核心,逆变主电路采用全桥逆变。

这样可以做到硬件电路简单,电路可靠性增强,设计周期变短。

这样输入电压不用提到很高就可输出要求的电压。

方案四:采用SA866控制芯片,SA866所有的运行参数,包括载波频率、波形、最小脉冲宽度、死区脉宽等都是通过外接的EEPROM编程,由于数字电路在高频电路中会受到严重干扰,因此SA866在应用上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方案五:采用多重移相叠加阶梯波合成逆变器阶梯波合成逆变器的输出波形为阶梯波,其阶高按正弦规律变化。

这种阶梯波中的谐波含量比方波显著减少,如阶梯波数为18的阶梯波总谐波含量为基波的9.48%。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方案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方案

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方案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UPS)是一种常见的电源设备,它可以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在电网供电中断或电压波动时起到保护作用。

本文将从设计方案的角度出发,介绍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的工作原理、主要构成和设计要点。

一、工作原理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采用了双变换器拓扑结构,主要由输入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和电池组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当电网供电正常时,输入变压器将电网电压调整为适合整流器的电压,并将电能传输给整流器。

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电池组为逆变器提供直流电源。

2.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输出变压器将电能传输给负载设备。

3. 同时,逆变器还会将一部分电能通过电池组充电,以备电网断电时使用。

二、主要构成1. 输入变压器:将电网电压变换为适合整流器的电压。

2. 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为逆变器提供直流电源。

3.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为负载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4. 输出变压器: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变换为适合负载设备的电压。

5. 电池组:为逆变器提供直流电源,并在电网断电时为负载设备提供持续的电力供应。

三、设计要点1. 输出功率容量选择:根据负载设备的功率需求确定UPS的输出功率容量,以确保UPS能够稳定供电。

2. 电池容量选择:根据负载设备的工作时间要求和电网恢复时间确定电池容量,以保证UPS在电网断电时能够持续供电。

3. 逆变器输出电压稳定性: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对负载设备的正常工作至关重要,设计时要考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电路设计,以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4. 整流器效率和功率因数:整流器的效率和功率因数直接影响UPS 的能耗和对电网的影响,设计时要选择高效率和高功率因数的整流器,以减少能耗和对电网的污染。

5. 保护功能设计:UPS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等功能,设计时要考虑这些保护功能的实现方式和逻辑。

2011年全国电赛--电源类预测题集(值得一做)解读

2011年全国电赛--电源类预测题集(值得一做)解读

iyg2011年全国电赛中电源类题目预测:1、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PFC+逆变DC-AC)2、LED照明用恒流电源变换器---------(PFC+恒流电路,康铜丝端反馈-电流反馈)3、直流电子负载---------------------(恒压、恒流、BUCK-BOOST)4、程控DC/DC升压电源--------------(恒压DC-DC+程控预值,纹波抑制、效率、负载调整率和电压调整率)5、高效数控恒流电源----------------(程控预值)6、高功率因数电源------------------(PFC+过流保护+功率因数测量-干扰消除)7、功率因数监测与补偿实验系统8、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逆变DC-AC,欠压过流保护,并网中的频率、MPPT、相位跟踪技术、传感器隔离检测技术、逆变效率提高方法)(09年全国A题)希望细心的读者能够从这些出题规律中找到今年的命题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

在8月24号竞赛元器件及设备清单公布以后,出题方向也许会更加明了,那时就有更明确的目的了。

当然,享受电子设计的过程比取得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不是吗?1、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D题)--2010年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D题一.任务设计并制作输出电压为24V AC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结构框图如图D-1所示。

二.要求: 2.1 基本要求(1)在交流供电U 1=36VAC 和直流供电U 3=36VDC 两种情况下,保证输出电压U 2=24VAC ,且保证其频率为50±1Hz,额定输出电流1A ; (2)切断交流电源后,在输出满载情况下工作时间不少于30秒钟; (3)交流供电时,电源达到以下要求:1)电压调整率:满载条件下,U 1从29VAC 增加至43VAC ,U 2变化不超过5%;2)负载调整率:U 1=36VAC 、U 2=24VAC ,从空载到满载,U 2变化不超过5%;(4)蓄电池供电时,满载条件下,效率η不低于65%(2233U I U I η=); (5)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电能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同时对电能质量以及供电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代社会中,电能是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其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银行、证券、通信、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办公自动化、医疗、甚至物业管理等各行业中,供电故障将有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随着Internet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数据安全成为各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供电故障对数据的安全性无疑是致命的。

使用不间断电源(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确保关键用电设备的安全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了新型的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以来。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展开对UPS的研究、生产、应用工作。

发展至今,己研究制造出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各式UPS,由从前的简单用途(开始只给计算机供电)发展到今天几乎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科研、国防、航天、通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银行证券、商贸销售、交通运输等等。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UPS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形成了许多著名的专业UPS研究生产厂商。

如来自欧洲的梅兰日兰,来自美国的爱克赛、APC等。

于此同时,作为UPS消费大国的中国,不论是大功率UPS市场还是小功率UPS市场,我国的国产UPS市场占有率都小于50%,甚至30%都不到。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优秀品牌(例如:四通UPS)在UPS市场异军突起,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凭借在技术上的不断追求和本土化的生产服务优势,逐渐成为中小功率UPS市场的主力军。

洋品牌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同时价格也较为昂贵,在中大功率UPS市场(10KVA以上)上,洋品牌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优势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与国外相对成熟繁荣的现状相比,我国在UPS研究与生产领域都还处于弱势阶段,因此提高我国自主生产的UPS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UPS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设计是一种基于C8051F330单片机控制的电压源型逆变电路的24V交流单相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系统。

系统由电源模块,DC-AC逆变模块,充电和辅助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保护模块五个部分组成。

电源模块主要是将220VAC市电转换为36VAC并整流成直流电和市电与蓄电池的切换:当系统接于220V交流电源时,蓄电池不工作;当系统与220V交流电源断开时,蓄电池开始工作。

DC-AC逆变模块是将经整流的市电或蓄电池逆变成交流电输出。

充电和辅助电源模块是在工作于220V交流电时给蓄电池充电,并给控制模块提供电源。

控制模块是检测输出电压的大小反馈给单片机从而调整SPWM波的调制比控制输出稳定的电源。

保护模块包括欠压保护,过冲保护和短路保护。

其基本要求有:
(1)在交流供电U1=36VAC和直流供电U3=36VDC两种情况下,保证输出电压
U2=24VAC,且保证其频率为50±1Hz,额定输出电流1A;
(2)切断交流电源后,在输出满载情况下工作时间不少于30秒钟;
(3)交流供电时,电源达到以下要求:
1)电压调整率:满载条件下,U1从29VAC增加至43VAC,U2变化不超过2%;
2)负载调整率:U1=36VAC、U2=24VAC,从空载到满载,U2变化不超过5%;
(4)蓄电池供电时,满载条件下,效率不低于80%;
(5)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6)满载条件下,输出为正弦波,失真度不大于5%。

(7)具有给蓄电池充电功能,充电电流不小于0.1A,充电电路对蓄电池不能过充。

(8)具有欠压保护功能:当蓄电池的放电电压≤33V时整机自动保护停止工作。

基于这些要求本设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市电与蓄电池的及时切换;
(2)蓄电池的充电;
(3)电源电压的稳定性;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课题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

硬件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源切换电路,DC-AC逆变电路,蓄电池充电电路,辅助电源电路,SPWM波发生电路,检测反馈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

电源切换电路:
主要是市电与蓄电池的切换。

常见的切换方式有利用交流继电器切换和利用无触点自动切换电路切换。

DC-AC逆变电路: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装置。

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的不同,逆变器可以分为两种:直流侧是电压源的称为电压型逆变电路,直流侧是电流源的称为电流型逆变电路。

蓄电池和市电的性质类似于电压源,所以采用电压型逆变电路。

蓄电池充电电路:
蓄电池的充电方式主要有恒压和恒流两种。

恒压充电是一种两极间的电压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方式,其优点是随着蓄电池的荷电状态的变化,自动调整充电电流,如果规定的电压恒定值适宜,就能保证蓄电池的完全充电。

恒流充电是一种电流维持在恒定值的充电,多采用恒流或分阶段恒流充电。

此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蓄电池的容量确定充电电流值,直接计算充电量并确定充电完成的时间。

但根据设计的要求,充电电流不小于0.1A,所以采用恒流充电方式。

SPWM波发生电路:
本设计采用C8051F330单片机控制,所以可以由单片机控制产生SPWM波。

检测反馈控制电路:
检测电路的重点是一个峰值检测电路,可以采用AD采样由软件方式来得到峰值。

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中的欠压保护,过冲保护和短路保护,都可经AD采样后由软件方式来对电路进行保护。

系统硬件框图1所示:
图1 系统硬件框图
软件部分:
系统软件主要包括两个模块:一个模块用于检测峰值,另一个模块用于控制系统工作,并调节稳定输出电压。

两个软件模块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