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区运输下山防突专项设计及措施

合集下载

防突细则(2019年版)

防突细则(2019年版)

防突细则(2019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防治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工作(以下简称防突工作),预防煤矿事故,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突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或者经鉴定、认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第四条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防突管理制度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突出矿井应当建立突出预警机制,逐步实现突出预兆、瓦斯和地质异常、采掘影响等多元信息的综合预警、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理。

第五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依据本细则,结合矿井开采条件,制定、实施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区域防突措施;(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工作面防突措施;(三)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四)安全防护措施。

突出矿井应当加强区域和局部(以下简称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控,确保质量可靠、过程可溯。

第六条防突工作必须坚持“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先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按照“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的要求,实现“先抽后建、先抽后掘、先抽后采、预抽达标”。

突出煤层必须采取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否则严禁采掘活动。

在采掘生产和综合防突措施实施过程中,发现有喷孔、顶钻等明显突出预兆或者发生突出的区域,必须采取或者继续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第七条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分析查找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2020年(交通运输)运输巷综合防突专项设计

2020年(交通运输)运输巷综合防突专项设计

(交通运输)运输巷综合防突专项设计盘县洒基兴镇煤业有限公司荣祥矿井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编制:总工程师:矿长:编制日期:2015年5月18日目录说明: (2)一、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 (2)(一)工作面基本参数 (2)(二)C3煤层赋存条件 (3)二、C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4)三、防突措施 (5)(一)区域防突措施 (5)(二)局部防突措施 (14)四、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22)五、避灾路线 (26)六、其他 (26)说明:根据矿井采掘接替部署,1036采面回采巷道于2014年11月中旬开始施工,作为2015年的正常接替回采;现1036回风巷已施工到位,继而即将掘进1036运输巷。

该区域已采取了开采上保护层(C1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并于2014年11月6~7日对该工作面区段标高以上进行了区域效果检验,检验结果为: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为1.4232m3/t (详见附表贵州吉龙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测试报告单);并于2015年5月10日采用预测预报钻屑指标法对1036运输巷于开口位置进行首次区域验证,验证结果为:最大解吸指标K1值0.08·,最大钻屑量1.8kg/m;即该区域无突出危险性。

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要求,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执行,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以保证1036工作面在接替掘进期间的安全,特编制如下局部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回采工作面基本情况(一)工作面基本参数1、工作面名称:1036运输巷掘进工作面;2、工作面位置及主要技术特征:该工作面地表为山地,无村庄和建筑物。

地面标高位于+1900m~2020m之间,工作面距地表最大垂距为310m。

(1)1036采面位于F22断层以东,属C3煤层的采区第三区段,其上部的1034、1032已经回采完毕,上山另一翼的1037采面正在布置回采。

工作面开采标高上至回风巷+1585m,下至运输巷+1574m之间,垂高11m (详见巷道平面布置及通风系统图)。

防突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防突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区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专项设计新景公司防突办公室二0一二年一月目录前言 (2)第一章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5)第一节井田概况 (5)第二节地质特征 (6)第三节矿井开拓与开采 (18)第四节矿井通风 (19)第五节矿井瓦斯赋存、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情况 (19)第二章综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总体方案 (22)第三章区域性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28)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8)第二节区域防突技术措施 (30)第三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35)第四节区域验证 (38)第四章局部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40)第一节煤巷掘进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40)第二节采煤工作面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44)第三节石门(井巷)揭煤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方案 (47)第五章安全防护措施 (57)第一节避难所 (57)第二节反向风门 (58)第三节远距离放炮 (58)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59)第六章突出矿井防突管理 (60)第一节防突组织管理 (60)第二节防突技术管理 (61)前言新景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区的西部,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的北部,隶属于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辖。

新景矿井田原为三矿西扩区,原煤炭工业部于1983年决定对三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始建设,1997年7月竣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一期工程为2.2Mt/a,最终设计生产能力为7.5Mt/a。

为便于管理,阳煤集团将原三矿改扩建部分组建为新景矿。

根据阳煤通字[2010]853号《关于新景公司芦南8#煤采区鉴定为非突出煤层后变更防突措施的批复》,新景矿3#煤为突出危险性煤层,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所开采的芦南采区8#煤层于2010年5月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鉴定为非突出煤层,8#煤一区已开采上保护层3#煤,根据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件《关于新景公司芦南8#煤采区鉴定为非突出煤层后变更防突措施的批复》我公司8#煤一区上部3#煤未采区严格按突出煤层管理,其他上部3#煤已采区必须严格执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三采区轨道运输巷过三中车场及三采区胶带运输联络巷措施

三采区轨道运输巷过三中车场及三采区胶带运输联络巷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报验申请表工程名称:轨道运输巷编号: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安全技术措施措施名称:轨道运输巷过三中车场及三采区胶带运输联络巷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湖南涟邵建工集团发耳项目部编制日期: 2009年月日轨道运输巷过三中车场及三采区胶带运输联络巷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巷道设计,我单位负责施工的一、三采区轨道运输巷将由三中车场及三采区胶带运输联络巷下方通过,为保证过两巷道施工期间的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一、工程概况截止2009年6月27日轨道运输巷巷道已拐弯施工至设计起坡位置,巷道将按25°起坡施工,自起坡点上山施工至33.62m时巷道顶板距三中车场底板6.3m,施工至46.3m时巷道顶板距三采区胶带运输联络巷底板2.9m。

(详见剖面示意图)二、施工措施(一)掘进措施1、巷道施工距起坡点28.62m至51.3m段巷道时,炮眼布置按《轨道运输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执行,但实行分次装药,分次放炮。

第一次装药放炮为:掏槽眼; 第二次装药放炮为:底眼、起拱线以下的周边眼和辅助眼;第三次装药放炮为:拱部辅助眼;第四次装药放炮为:拱部周边眼(装药量为每眼一卷药)。

严禁多装药,少打眼,必须严格控制装药量,减少放炮对围岩的震动。

2、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循环进尺,每炮进尺不得超过1.5米。

3、爆破结束后,及时进行敲帮问顶工作,仔细检查顶板及围岩的完好情况及变化情况,发现围岩层位变化时必须立即向调度室和值班领导汇报。

(二)巷道施工距起坡点40m至55m段巷道时加强支护措施1、该段巷道采用11#工字钢棚-锚网-喷射砼联合支护;2、每次炮后敲帮问顶结束后,及时前移前探梁至迎头,然后进行架棚支护到迎头;3、工字钢棚棚距(中-中)为700mm,棚后铺设钢筋网,网片搭接100mm,纵向连接筋间距不超过5m,用Φ20mm钢筋加工;4、架设工字钢棚技术要求:(1)工字钢棚严格按照垂直巷道顶底板架设,且有4°的迎山角;(2)工字钢棚架设后,必须将棚梁、棚腿与巷道顶板及两帮用背板背紧、背牢、背实;(3)棚腿柱窝必须挖到实底,其误差不得超过设计深度30mm。

11184运输巷防突专项设计

11184运输巷防突专项设计

编号:XTMKTFK-20150527编制单位:新田煤矿贵州丰鑫源矿业有限公司盘县柏果镇新田煤矿11184运输巷专项防突设计编制人:鄢正凯审核人:编制时间:2015年5月27日新田煤矿规程(措施)学习签到表规程措施名称:地点:贯彻学习时间:贯彻人:学习内容参与学习人员签到表姓名姓名姓名姓名备注目录第一章掘进工作面概况 (4)一、巷道参数与煤层赋存情况 (4)二、掘进工艺及施工组织 (4)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4)四、通风及瓦斯 (4)五、瓦斯抽采系统 (5)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5)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二、区域防突措施 (6)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2)四、区域验证 (14)第三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4)一、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15)二、工作面防突措施 (16)三、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16)四、安全防护措施 (17)第四章组织保障及安全技术措施 (18)一、组织保障 (18)二、一般性安全技术措施 (19)附录 (21)第一章掘进工作面概况一、巷道参数与煤层赋存情况11184运输巷开口位置在11182运输联络巷与11182运输上山交岔口处(测点YS1处),位于井田南翼,开口标高+1397m,沿煤层顶板161°方位掘进162米至切眼位置。

巷道设计断面:11184运输巷支护下宽3.62m,中高3m,毛断面9.54㎡,净下宽3.2m,净中高2.8m,净断面8.3㎡。

煤层赋存情况:18号煤层:位于煤组上段中部,上距12号煤层43m,下距19号煤层14.0-30.5m,平均22.08m,煤层厚度0.38-3.43m,平均厚度2.32m,煤层平均倾角20°,煤层构造简单,一般含0-2层夹矸,夹矸为黑色泥岩,厚0.13-0.51m。

顶板为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作为伪顶;底板一般为1.00m左右的黑色泥岩,其下为粉砂岩。

二、掘进工艺及施工组织巷道采用炮掘工艺,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出碴。

锦源煤矿1月份防突要求措施计划清单

锦源煤矿1月份防突要求措施计划清单

水城县化乐煤矿1月份防突措施计划矿长:编制:日期:措施会审安全措施学习贯彻记录锦源煤矿1月份防突措施计划第一章 1月份防突工作安排根据我矿实际情况2014年11月28日停产整改,本月要安排的工作是进行井上下排查隐患,进行整改后复产验收,做好2015年的准备工作。

一、本月各工作面防突措施1、1504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加强预测预报,K1值效检,顺层抽放钻孔打到位,抽放负压达到13KPa以上。

2、主井延伸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打好探放钻孔,做到有掘必探,先抽后掘。

3、副井延伸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打好探放钻孔,做到有掘必探,先抽后掘。

第二章概况一、概况锦源煤矿位于水城县城东南方向面,属水城县化乐乡所管辖。

矿区有运输公路与外界连接,矿区距水城县火车车站约3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本矿为新建设矿井,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矿区面积为2.2249km2。

锦源煤矿采用斜井开拓,全矿井划分为三个水平,三个采区(即一个水平为一个采区),一水平标高为+1356m,二水平标高为+1260m,三水平标高为+1160m。

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采用双翼开采,由于受断层的影响,一采区、二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三采区在井筒的北翼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在井筒的南翼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开采。

主斜井担负矿井煤炭的运输,兼矿井进风,副井作矿井轨道井,担负矿井的材料、设备和矸石的运输,兼矿井进风。

回风斜井作矿井的专用回风井。

由于矿井煤层赋存条件为近距离煤层群,设计采用煤层群联合布置开采。

利用原北翼运输石门作一采区的北翼运输石门,利用原北翼回风石门作一采区的北翼材料石门,新掘一条回风石门与回风井联通,作一采区的北翼专用回风石门。

开采方式(1)一采区为前期工程。

二采区、三采区为后期工程。

后期工程需将主斜井、轨道井、回风井延伸到6-2煤层的底板岩层中距煤层底板14m,然后保持14m 的法线距离沿煤层倾向延伸,直到开采的水平标高。

采区中划分区段,每个区段均采用煤层群联合开采,即每个区段均采用运输石门、材料石门、回风石门联通各煤层,然后按从上到下的煤层开采顺序进行回采。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写纲要及技术原则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写纲要及技术原则

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写纲要及技术原则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写纲要及技术原则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应在批复的采区方案设计基础上进行编写,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编制要严格遵照《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集团公司“四标、一规、一细则”的要求,根据矿井及采区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地质图等设计资料依据,提出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第一部分采区防突专项设计说明书前言:采区防突专项设计的依据、指导思想、方案的确定、主要特点,存在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第一章采区瓦斯地质第一节采区概况采区开采范围、相邻采区及边界、上下限标高、面积、储量、设计布置的工作面个数。

煤层赋存情况、所开采煤层及相邻煤层、煤层顶底板状况、采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第二节瓦斯地质条件主要依据矿井地质勘探期间资料、上水平、临近采区的瓦斯地质条件和矿井瓦斯地质图进行本采区瓦斯地质分析,进行初步的区域划分。

第二章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采区开拓巷道布置采区上、下山巷道布置、参数以及用途。

采区巷道布置原则:一、采区上、下山应布置在岩层或非突出煤层中;采区上(下)山设计必须至少布置轨道、皮带运输及专用回风三条上(下)山,一般情况下至少有两条布置在煤层底板稳定岩层中。

采区须设置专一行人巷或行人与辅助运输布置在轨道上(下)山,工作面运输巷与采区上(下)山之间通过溜煤眼连接,避免平交。

二、回采工作面采用顺序开采方式,避免孤岛采掘、应力集中、支护困难等不利因素;首采工作面布置在采区下部,避免掘进工作面频繁探放水诱发水害事故。

三、突出采区必须提出防突设计,可采用开采保护层、底板岩石巷道穿层钻孔增透卸压抽采和煤巷递进掩护式掘进等消突方式。

采区防突设计由集团公司组织审批。

四、巷道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优先布置在被保护区域或其他卸压区内,减少巷道揭煤的次数。

五、采掘工作面应具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采区回风巷必须为专用回风巷。

六、采区进回风巷断面不得小于16m2。

七、尽量实现双翼开采。

第二节采掘工程布置一、煤层开采顺序:对于存在多层煤情况具有开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要首先开采上保护层,其次选择下保护层。

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规定

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规定

附件13关于规范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以及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编制工作,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突专项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石门(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开拓工程首次揭穿高瓦斯矿井各煤层、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时,在揭煤作业前必须编制专项防突设计,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突出煤层每个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都应当编制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突出危险区工作面必须编制区域防突措施,报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三条防突专项设计是该区域煤层区域防突的原则、方法与要求,指导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和突出危险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的编制,煤矿相关单位管技人员依据批准的防突专项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专项防突设计与区域防突措施,指导现场具体实施。

第四条防突专项设计、专项防突设计和区域防突措施的制定依据为:《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安徽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水平新采区防突专项设计和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第二章防突专项设计的编制第五条防突专项设计必须按下列目录内容编制:第一章采区(水平)地质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第一节采区范围与地质第二节煤层赋存及瓦斯基本参数第三节开拓前预测情况与结果第二章采区(水平)生产布局第一节开拓方式与巷道布置第二节煤层开采顺序与采掘作业方法第三章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第一节通风系统第二节瓦斯抽采系统第三节安全监控系统第四节避灾与安全防护系统第四章综合防突措施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区域预测(开拓后预测)2.区域防突措施3.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区域验证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2.工作面防突措施3.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安全防护措施第三节石门揭煤1.石门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措施2.石门揭开非突出区域煤层措施第五章防突工程计划及设备、器材明细表第六条防突专项设计相关章节内容按下列要求说明:1.采区(水平)地质和煤层瓦斯基本参数必须简要说明采区范围、回采起止标高和区内断层、火成岩侵蚀情况,列表说明可采煤层性质、厚度、倾角、硬度、层间距和瓦斯含量、压力、透气性系数等参数,简要说明开拓前预测依据及矿井以往煤层突出危险性鉴定结果;2.采区(水平)生产布局中巷道布置叙述到首采工作面;3.防突有关的主要系统叙述范围与本条第2款同;4.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中区域预测(开拓后预测)必须明确预测方法、参数指标和测点数量与布置,并附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区域防突措施必须明确方法、钻孔布置原则和控制范围,并用平、剖面图示说明;效果检验必须明确检验方法、参数指标与钻孔布置原则;区域验证要求同上;5.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说明要求与本条4款同,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说明个人防护及现场防护措施与设施;6.石门揭煤区域及局部措施都必须明确准确控制煤层层位、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明确测压钻孔布置原则,明确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指标和相应钻孔布置原则,用平、剖面图示说明采取防突措施的方法、钻孔布置原则与控制范围,简述安全防护与组织管理措施;7.防突工程计划列至首采工作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
三采区运输下山掘进工作面防突专项设计及措施
编制单位: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
编制人:
审核:
负责人:
年月日
会审意见
贯彻学习记录
贯彻学习人员签字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概况 (2)
第一节矿井(采区)基本情况 (2)
第二节掘进工作面情况 (7)
第三章安全系统 (12)
第一节通风系统 (12)
第二节抽采系统 (13)
第三节监控系统 (14)
第四节供电系统 (15)
第五节人员定位系统 (16)
第六节通信联络系统 (16)
第七节矿井压风系统 (17)
第八节紧急避险系统 (19)
第九节供水施救系统 (19)
第四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20)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0)
第二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21)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24)
第四节区域验证 (27)
第五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30)
第一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30)
第二节工作面防突措施 (31)
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32)
第四节安全防护措施 (33)
第六章组织管理措施 (38)
第一节管理机构 (38)
第二节工作职责 (38)
第三节综合防突措施实施过程管理和突出预兆管控 (41)
第一章编制依据
一、《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
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煤安监技装(2019)28号);
三、《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
四、《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GB/T23250);
五、《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 047-2007);
六、《煤与瓦斯英出矿井反向风门设置技术条件》(MT1 066-2008);
七、《贵州省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攻坚行动方案》(黔府办函(2018)20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强化煤矿瓦斯防治攻坚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20) 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煤矿瓦斯防治攻坚年行动进一步提升瓦斯治理能力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20)6号)、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能源局关于发布《瓦斯抽采设计、防突专项设计、抽采达标评判及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评价报告编制指南》的通知。

第二章概况
第一节矿井(采区)基本情况
(一)可采煤层赋存情况
1、根据《贵州省纳雍县勺窝乡小龙井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矿区内可采煤层3层,即28、31、32号煤层,煤层倾角平均10°。

28号煤层厚度平均1.58m,夹矸1-2层,属稳定可采煤层;31号煤层厚度平均1.44m,夹矸1-2层,属稳定可采煤层;32号煤层厚度平均1.54m,夹矸1层,属稳定可采煤层。

节理、层理不发育。

煤层特征表
2、煤层顶底板
煤矿地形以中山为主,在含煤地层露头区风化作用强烈,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含煤地层局部地段存在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岩层,大部分可采煤层顶底板力学强度较低,顶、底板稳定性中等,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故本煤矿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