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录像机硬盘容量

录像机硬盘容量

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D=24H;1H=60min=3600S
Byte:字节bit:位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位是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

其中8bit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计算方法:
(1)计算单个通道每小时所需的存储容量q,单位Mbyte。

q=d÷8×3600÷1024
其中d是码率(即录像设置中的“位率/位率上限”),单位Kbit/s
(2)确定录像时间要求后单个通道所需的存储容量m,单位Mbyte
m=q×h×D其中h是每天录像时间(小时)D是需要保存录像的天数。

什么是硬盘容量硬盘容量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硬盘容量硬盘容量的计算方法

什么是硬盘容量硬盘容量的计算⽅法 硬盘容量的单位为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前的主流硬盘容量为500G~2TB,影响硬盘容量的因素有单碟容量和碟⽚数量。

那么你对硬盘容量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硬盘容量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硬盘容量的单位 硬盘的容量是以MB(兆)和GB(千兆)为单位的,早期的硬盘容量低下,⼤多以MB(兆)为单位,1956年9⽉IBM公司制造的世界上第⼀台磁盘存储系统只有区区的5MB,⽽现今硬盘技术飞速的发展,数百GB容量的硬盘也已进⼊到家庭⽤户的⼿中。

硬盘的容量有40GB、60GB、80GB、100GB、120GB、160GB、200GB、250GB、300GB、320GB、500GB、640GB、750GB、1000GB、1.5TB、2TB、3TB、4TB,硬盘技术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更⼤容量的硬盘还将不断推出。

硬盘容量的计算⽅法 在购买硬盘之后,细⼼的⼈会发现,在操作系统当中硬盘的容量与官⽅标称的容量不符,都要少于标称容量,容量越⼤则这个差异越⼤。

标称40GB的硬盘,在操作系统中显⽰只有38GB;80GB的硬盘只有75GB;⽽120GB的硬盘则只有114GB。

这并不是⼚商或经销商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是硬盘⼚商对容量的计算⽅法和操作系统的计算⽅法有不同⽽造成的,不同的单位转换关系造成的。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中是采⽤⼆进制,在电脑世界⾥,以2的次⽅数为“批量”处理Byte会⽅便⼀些,整齐⼀些。

每1024Byte为1KB,每1024KB为1MB,每1024MB为1GB,每1024GB为1TB,⽽在国际单位制中TB、GB、MB、KB是“1000进制”的数,为此国际电⼯协会(IEC)拟定了"KiB"、“MiB”、“GiB"的⼆进制单位,专⽤来标⽰“1024进位”的数据⼤⼩;⽽硬盘⼚商在计算容量⽅⾯是以每1000为⼀进制的,每1000字节为1KB,每1000KB 为1MB,每1000MB为1GB,每1000GB为1TB,在操作系统中对容量的计算是以1024为进位的,并且并未改为"KiB"、“MiB”、“GiB"的⼆进制单位,这差异造成了硬盘容量“缩⽔”。

硬盘格式化容量计算公式

硬盘格式化容量计算公式

硬盘格式化容量计算公式在计算机存储中,硬盘的容量是指硬盘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然而,实际上,硬盘容量显示的数值往往比硬盘上实际可用的容量要小。

这是因为硬盘在出厂前需要被格式化,并且一部分空间被保留给文件系统和其他系统文件使用。

要计算出硬盘格式化后的实际可用容量,有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

公式如下:可用容量 = 总容量 ×(1 - 格式化的容量损失率)其中,总容量是硬盘的标称容量,通常以GB或TB为单位表示。

而格式化的容量损失率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小数,表示格式化过程中的容量损失。

具体而言,格式化过程中的容量损失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操作系统所需的文件系统相关信息,例如文件分配表、目录、元数据等。

这些信息占用一定的存储空间,因此从总容量中扣除。

另一部分是因为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制,而硬盘制造商以十进制制表示容量。

这种差异意味着在实际使用时,硬盘容量会略微减少。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公式的应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容量为1TB的硬盘,格式化的容量损失率为10%。

那么根据公式计算,可用容量为:可用容量 = 1TB ×(1 - 0.1)= 0.9TB因此,这个1TB硬盘经过格式化后,实际可用容量为0.9TB。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用于估算硬盘的实际可用容量。

实际情况可能受多个因素影响,例如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硬盘类型等。

因此,实际得到的可用容量可能与估算结果略有差异。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硬盘格式化后的实际可用容量。

这对于我们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硬盘以及合理规划存储空间都非常有帮助。

计算机组成原理磁盘公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磁盘公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磁盘公式磁盘公式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描述了磁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存储的方式。

磁盘是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存储设备,它具有存储容量大、读写速度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磁盘公式主要涉及到磁道、扇区和柱面三个概念。

磁道是磁盘上的一个圆环,由于磁头的移动是沿着圆心到边缘的半径方向,所以磁盘的数据存储是以磁道为单位进行的。

扇区是磁道的一个小部分,每个磁道被划分为多个扇区,每个扇区存储固定大小的数据。

柱面是多个盘片上同一半径位置的磁道的集合,它们在磁头的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垂直的柱面状结构。

根据磁盘公式,磁盘上的每个扇区都有唯一的地址,可以通过磁道号、扇区号和柱面号来表示。

其中磁道号表示磁头在盘片上的位置,扇区号表示磁头在磁道上的位置,柱面号表示磁头在柱面上的位置。

通过这三个参数的组合,我们就可以确定磁盘上的任意一个扇区。

在计算机系统中,磁盘的容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进行表示。

每个扇区的大小是固定的,通常为512字节或4096字节。

磁盘的容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磁盘容量 = 磁道数× 扇区数× 每个扇区的大小。

例如,一块磁盘有100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10个扇区,每个扇区的大小为512字节,那么这块磁盘的容量就是1000 × 10× 512字节。

在实际应用中,磁盘的容量越大,存储的数据量就越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磁盘的容量也在不断增加,从最早的几十兆字节到现在的几十TB字节。

磁盘的容量增加主要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如磁头的精度提高、磁盘表面的磁性材料的改进等。

除了容量外,磁盘的读写速度也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磁盘的读写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磁头的移动速度、数据的传输速率等。

磁头的移动速度决定了磁盘的寻道时间,即从一个磁道移动到另一个磁道所需要的时间。

数据的传输速率决定了磁盘的数据读写速度,即从磁盘读取或写入数据的速度。

在磁盘的读写过程中,数据是以扇区为单位进行读写的。

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存储容量计算公式是指计算存储设备可提供的有效存储空间的数学公式。

存储容量通常用字节(Byte)来衡量,例如兆字节(Megabyte)和千兆字节(Gigabyte)。

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固态驱动器(Solid State Drive,SSD)和闪存驱动器(Flash Drive)等,每种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计算公式可能略有不同。

下面是几种常见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1.硬盘驱动器(HDD):
硬盘驱动器的存储容量由磁盘的面数、磁头数、柱面数和每个柱面的扇区数决定。

计算公式如下:
存储容量=面数×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扇区容量
2.固态驱动器(SSD):
固态驱动器的存储容量由芯片数量、每个芯片的存储容量和当前技术的限制决定。

计算公式如下:
存储容量=芯片数量×每个芯片的存储容量
3. 闪存驱动器(Flash Drive):
闪存驱动器的存储容量由闪存芯片的数量、每个闪存芯片的存储容量和当前技术的限制决定。

计算公式如下:
存储容量=闪存芯片数量×每个闪存芯片的存储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可用的存储容量可能会比计算得到的存储容量稍低,这是由于格式化、文件系统管理、保留空间和其他系统文件占用的空
间所致。

因此,在使用存储设备时应留出足够的额外空间,以便使用和管理文件。

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安装硬盘总容量的参考计算方法
根据录像要求(录像类型、录像资料保存时间)计算出一台硬盘录像机所需总容量。

计算方法:
第一步:根据式(1)计算单个通道每小时所需要的存储容量q
i
, 单位MByte。

q i =d
i
/8*3600/1024(1)
其中:d i-码率(即录像设置中的“位率/位率上限”),单位Kbit/s
第二步:确定录像时间要求后,根据式(2)计算单个通道所需要的存储容量m
i
,单位MByte。

m
i = q×h×D
i
(2)
其中:h
i -每天录像时间(小时)D
i
-需要保存录像的天数
第三步:根据式(3)计算硬盘录像机所有通道定时录像时所需总容量(累加)q T。

其中:c—一台硬盘录像机的通道总数。

第四步:根据式(4)计算硬盘录像机所有通道报警录像(包括移动侦测)所需总容量(累加)q
T。

例:根据以上公式当位率类型设置为定码率时根据不同的码流大小1个通道1小时产生的文件大小如下表所示:。

监控录像机所需硬盘大小计算方法

监控录像机所需硬盘大小计算方法
存储空间计算:
计算公式:存储空间=比特率÷8(换算成字节数据量)x3600(每小时存储容量大小)x24(每天存储容量大小)x30(存储天数)x50(前端摄像机路数)÷0.9(磁盘格式化损失10%的空间)
视频格式
存储天数
存储计算
存储空间
CIF
30天
64×3600×24×30×50÷0.9
9T
D1
30天
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
192×3600×4×30×50÷0.9
26T
720p
30天
256×3600×24×30×50÷0.9
35T
1080p
30天
512×3600×24×30×50÷0.9
69T
硬盘容量计算
1、常见录像格式的码流大小:QCIF:256KbpsCIF:512Kbps DCIF:768Kbps
Half_D1:768Kbps 4CIF:1536KbpsFull_D1:2048Kbps 720P:3096Kbps
1080P:10240Kbps
2、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存储容量的计算公式

存储容量的计算公式

存储容量的计算公式
存储容量是指计算机系统或设备能够存储数据的最大容量,一般
使用比特(bit)或字节(byte)为单位进行计算和表示。

计算存储容
量时,一般使用以下公式:
存储容量 = 存储单元个数× 存储单元大小
存储单元指的是计算机存储器中的最小存储单位,也可以是硬盘、U盘或SD卡等存储设备中的最小存储单位。

存储单元大小指的是每个
存储单元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

例如,假设一个硬盘的存储单元个数为1000万个,每个存储单元
的大小为1字节,则该硬盘的存储容量为10 MB(1000万× 1字节
÷ 1024 ÷ 1024)。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容量的计算往往是十进制和二进制的转换
计算。

因为计算机中使用的是二进制表示数据,所以往往采用2的幂
次方来表示存储单元的大小。

例如,1字节等于8比特,因此在计算机存储器中,一个存储单元通常为8个比特或1字节。

在实际使用中,存储容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存储设备和用途
进行。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大容量存储的数据,如高清视频、音乐等,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如硬盘、NAS、云存储等。

而对于一些少
量数据的存储应用,则可以使用一些小型的存储设备,如U盘、SD卡等。

此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存储容量的大小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存储设备容量从几十MB到数TB不等。

而在未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存储容量的大小还将不断提升,为我们的数据存储提供更加便捷和可靠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