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合作市扶贫脱贫调研报告(最新)

合集下载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

扶贫调研工作报告(通用3篇)扶贫调研篇1农村扶贫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实施我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决定,加快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十万农民异地转移工程等系列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政协把农村扶贫工作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调研组,于今年2-6月份开展了调研。

调研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进行,庆元、云和县同时开展。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市农办等10个部门有关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先后赴遂昌、青田等6个县及乡镇村,全面了解了各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于5月26日召开了委员约谈会,征求部分委员的意见、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实施三大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

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

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

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

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

精准脱贫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精准脱贫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精准脱贫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近期的精准脱贫情况调查,以下是对精准脱贫工作的调查报告,供领导参考。

一、调查目的:1. 了解当前精准脱贫工作的实施情况;2. 分析精准脱贫政策的有效性和问题;3.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2. 数据采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实际数据;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

三、调查结果:1. 精准脱贫政策的有效性:根据数据分析,精准脱贫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得到了帮助和改善,贫困率有所降低。

政策的精准性对特定贫困群体的关注和资助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2. 精准脱贫政策存在的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首先,在精准度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可能由于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等原因,导致一些贫困人口没有得到真正的帮助。

其次,部分地区和群体的脱贫效果不尽如人意,可能与地区发展基础、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有关。

另外,一些贫困人口依然存在较高的返贫率,说明贫困脱贫工作需要更长期的跟进和支持。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1. 提升精准度:加强贫困人口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建立完善的贫困人口识别和监测机制,以确保政策的精准度。

2. 加强地区差异化的支持:对于发展基础薄弱的地区,需要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以促进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

3. 加大对脱贫后持续帮扶的力度: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等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4. 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参与精准脱贫工作,共同推动精准脱贫的实施。

五、结论:精准脱贫工作在过去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通过提升精准度、差异化支持、长效帮扶和社会参与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工作,实现更加全面、精准的脱贫目标。

六、建议:1.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度;2. 增加贫困人口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3. 加大对特殊贫困群体的关注和帮助;4. 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工作。

脱贫帮扶调研报告

脱贫帮扶调研报告

脱贫帮扶调研报告《脱贫帮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

然而,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脱贫工作任重道远。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脱贫帮扶工作的情况,探索有效的脱贫帮扶模式,为进一步改善脱贫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问卷调查主要面向脱贫人群和帮扶机构,实地访谈则对贫困地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脱贫帮扶政策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脱贫帮扶政策相对完善,涵盖了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方面。

然而,由于地域差异和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原因,一些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仍面临很大的困难。

2.脱贫帮扶机构调研发现,目前脱贫帮扶机构数量庞大,分散在不同的地区。

然而,由于管理不规范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一些机构的帮扶效果并不明显。

3.脱贫帮扶成果调研结果显示,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家庭已实现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条件相对改善。

然而,也有一些贫困户仍未脱贫,存在明显的贫困再返现象。

四、脱贫帮扶模式改进意见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脱贫帮扶模式改进意见:1.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监督,完善脱贫帮扶政策。

加大对脱贫地区的政策支持,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2.提高脱贫帮扶机构的管理水平,加强资源的整合与配置。

建立健全脱贫帮扶机构评估体系,及时剔除低效机构,提高脱贫帮扶的整体效果。

3.推行精准扶贫模式,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方案。

通过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帮扶,促进贫困人群稳定脱贫。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

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结语本次脱贫帮扶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脱贫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脱贫工作,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们相信,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工作必将取得更大成绩,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脱贫蹲点调研报告

脱贫蹲点调研报告

脱贫蹲点调研报告脱贫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深入了解脱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一次蹲点调研。

下面是我的调研报告。

本次调研对象是某县贫困村,我首先与当地政府负责脱贫工作的相关部门进行了交流,了解到该县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该县有贫困户120户,贫困人口480人。

调研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这些贫困户家庭的生活状况、收入来源以及未来脱贫的计划。

首先,我进入了一户贫困户家庭进行了走访。

这户人家是一对农民夫妇,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他们靠种植农作物维持生活,但由于土地质量不好,收益比较低。

由于他们没有专业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所以很难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致使收入无法增加。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种植技术的指导和一些资金的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接着,我走访了另一户贫困户家庭,这户人家是一对残疾夫妇。

由于夫妻双方都有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所以家庭收入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残疾津贴。

然而,由于他们家庭的负担较重,这些津贴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支。

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提供一些培训和就业机会,以便他们能够通过技术劳动获得更稳定的收入。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政府在脱贫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些举措。

该县政府主要通过提供扶贫贷款、发放生活补助和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来帮助贫困户脱贫。

政府还积极引导企业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扶贫,帮助他们开展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业务。

此外,政府还鼓励贫困户参与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根据我的观察和调研结果,我认为在脱贫工作中,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户的关注和帮助力度。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其次,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户开展新的经济活动,增加收入。

最后,政府可以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工作,建立起稳定的就业机制,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

脱贫攻坚检查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检查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检查调研报告
【报告概述】
本次脱贫攻坚检查调研报告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推动脱贫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绪论】
1.调研目的和背景
2.调研范围和方法
3.相关政策和数据掌握情况
【脱贫工作进展情况】
1.脱贫人口总体情况
2.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情况
3.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脱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贫困人口返贫问题分析
2.产业扶贫可持续性问题
3.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问题
4.脱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问题
【改进和加强脱贫工作的建议】
1.完善返贫人口监测和预防机制
2.加大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
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
4.优化脱贫政策执行机制
【调研总结】
1.总结脱贫攻坚成绩和经验
2.分析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3.展望未来脱贫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参考文献】
列出引用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附录】(可选)
补充具体调研数据、图表等信息。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

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脱贫攻坚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减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特进行了一次调研,下面是对调研结果的汇报。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贫困地区,实地考察了相关脱贫项目的实施情况,并与当地政府、扶贫机构以及贫困群众进行了座谈交流。

通过对这些调研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实施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贫困地区的人口收入明显增加,贫困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同时,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我们发现,脱贫攻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贫困人口存在反复返贫的情况。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扶贫工作中存在浪费、滥用等问题。

最后,贫困地区的一些专业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缺乏也制约了贫困群众的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要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加强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此外,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

最后,要加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培育特色农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等产业,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改进工作方法。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就一定能实现全面脱贫,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脱贫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脱贫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脱贫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实践调研背景脱贫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全球减贫事业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脱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选择了贵州省作为研究地点,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了贵州省脱贫工作的情况,以及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进一步指导和完善中国脱贫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实践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以全面了解贵州省脱贫工作的实际情况。

1. 实地走访:选择贵州省内多个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就业情况、教育状况等,并与他们进行交流。

2. 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贫困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居民对脱贫工作的满意度、帮助需求等。

3. 访谈:与贫困地区政府官员、扶贫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脱贫工作的认识、工作情况及感受。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贵州省脱贫工作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了贵州省脱贫工作的情况。

贵州省是中国国家级贫困县和贫困村最多的省份之一,扶贫工作任务繁重。

目前的脱贫工作主要集中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

贫困地区的居民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养殖为主,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收入较低。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居民的健康和教育水平较低。

2. 贫困地区居民生活状况从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贫困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收入不足、住房条件简陋、教育和医疗条件欠缺。

他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农作物种植和家畜养殖,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较为困难。

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社会保障较弱。

3. 对脱贫工作的认知在访谈中了解到,贫困地区的政府官员和扶贫工作人员对脱贫工作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脱贫任务繁重,一些地方政府和扶贫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工作效率低、脱贫成效不明显等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扶贫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等问题。

扶贫调研情况的报告

扶贫调研情况的报告

扶贫调研情况的报告报告:扶贫调研情况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深入了解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我进行了一次扶贫调研。

二、调研方式及范围本次调研采取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

调研范围主要包括我所在地的贫困地区以及附近的农村地区。

三、调研结果分析1. 扶贫政策落地情况: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发现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的落地情况较好,如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贫困群众生活状况: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到贫困地区的居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3. 扶贫措施的可持续性:通过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了解到一些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对于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缺乏长远规划,导致部分受过培训的人员难以找到稳定就业。

4. 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贫困地区的居民对于相关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对于如何申请扶贫政策的流程和条件不清楚,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1. 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投入更多资金,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将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加强对受过培训人员的就业指导和实际帮扶,避免培训过后就业困难的问题。

3. 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向居民普及相关政策和申请流程,增加政策的知晓度和透明度。

4. 提高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确保项目的长期效益和对贫困地区的持续帮扶。

5. 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定期开展调研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通过本次扶贫调研,我对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总结调研结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我国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的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市扶贫脱贫调研报告(最新)
为积极响应委党组及直属机关党委关于开展调查研究的号召,10月8日-10日,调研组一行5人前往X省X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X市,开展了为期3天的扶贫脱贫情况调研。

实地考察了X市“全域旅游无垃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还参观了乡村奶牛养殖、草料加工、羊肚菌种植等高原特色产业的运营发展情况,了解“三变”试点改革下农业专业X社在带动贫困户脱贫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之后通过与X市发改、农办、扶贫办、统战、民族宗教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较为全面地了解了X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X市地处X省X藏族自治州北部,国土面积2670平方公里,现辖6个乡镇4个街道,39个行政村、8个社区、258个村民小组。

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总人口9.5万人,其中,农牧村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市)。

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
村16个,贫困人口1750户9600人,贫困发生率为28%,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的41%。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下,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9600人减少到2018年8月的254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716户95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

2018年9月底,X市成为X州“七县一市”率先通过国务院精准扶贫专项评估验收的县市。

同时,其做法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积极认可(中办正组织人员汇总其经验做法)。

二、主要做法
X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困难的省份之一,具有贫困乡村个数多、贫困人口多的特点。

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X市近年来紧盯“脱贫摘帽”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之智,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完善硬件,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扶贫工程。

X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9亿余元,配套安排市级财政资金1911万元,向生态文明小康村、贫困村、旅游专业村倾斜,用于农牧村基础设施建设1.12亿元,农业生产发展8165万元。

2014年以来,投资4851万元实施危旧房改造5642户,投资5336
万元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58处,解决了7146户安全饮水问题;投资9932.5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61户2925人,建成10个安置点。

同时,整合天津市滨海新区、平凉市、中海油、北京南锣鼓巷等帮扶资金1亿余元,实施道路、教育、卫生、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民生项目,有效改善了农牧村基础设施条件,解决了农牧民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

二是配备软件,努力推进智力扶贫项目。

X市始终把提升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点,有效整合扶贫、人社、农牧、科技等部门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能培训。

2014年以来,累计培训劳动力2.6万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539人,“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301人,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参加培训比率达到100%。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科学制定劳动力输转规划,不断拓宽输转渠道,扩大劳务输转规模,积极推进农牧民由体能型务工向技能型务工的转变,累计劳务输转2.5亿人次,劳务创收3.9亿元。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公益性岗位优先考虑解决建档立卡户、低保户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安置539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