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名
古诗词中的地名

古诗词中的地名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各地的名字,这些地名往往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并且为作品增添了地理色彩和情感丰富性。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地名,共计1000字:1. 京洛:指的是长安(今天的西安)和洛阳两个古代的都城,常用来表示中国历史的兴衰和更迭。
2. 长安:古代中国唐朝的首都,代表了盛世的繁荣和繁华。
5. 闽越:指的是古代中国福建和浙江一带的地区,代表了南方的山水和民族文化。
8. 东篱:指的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代表了渔村和海滨的美景。
9. 蓬莱:传说中瑶池仙境的所在地,代表了神仙的世界和理想的园林。
10. 桃花源:古代中国文人笔下的理想家园,代表了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美好。
11. 峨嵋:中国四川峨眉山,代表了中国佛教的圣山和秀丽之地。
12. 丽江:云南省丽江市,代表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原生态美景和多民族文化。
13.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代表了中国南方园林的典范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14. 黄山:安徽省黄山市的黄山,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灵感来源和巍峨的自然美。
15. 泰山: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代表了中国的五岳之首和帝王的尊崇。
16. 雁荡山:浙江省温州市的雁荡山,代表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山水之美。
17. 洞庭:湖南省洞庭湖,代表了中国南方天然湖泊的广袤和宏伟。
18. 清江:指的是中国安徽展开以及周边地区的清江,代表了中国中部水网的丰富和气势。
19. 高山:泛指中国境内的高山地区,代表了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雄奇壮丽。
20. 无锡:江苏省无锡市,代表了中国江南水乡的典型景致和悠闲的生活方式。
21. 洪洞:山西省洪洞县,代表了中国北方的民俗文化和宗族历史。
22. 泗水:江苏省泗洪县的泗水,代表了中国东南地区的泽国风光。
23. 古邗:指的是安徽古邗河流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和发源地。
24. 婺源:江西省婺源县,代表了中国江南古村落的典型特色和人文景观。
25. 美岳:指中国庐山、衡山等美丽的山岳,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主题。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北京:蓟、渔阳、涿郡、范阳、幽州、中都、大都、北平、北京沈阳:盛京、奉天洛阳:洛邑、洛阳、东都开封:大梁、东京、汴州、开封南京:石头城、建业、建康、金陵、集庆、应天、南京、江宁、天京银川:兴庆、银川西安:镐、长安、西都、西京、西安杭州:钱塘、临安、杭州九江:浔阳、江州、九江南昌:豫章、洪州、隆兴、南昌吉安:庐陵、吉州、吉安宜春:袁州、宜春赣州:虔州、赣州合肥:庐州、合肥扬州:广陵、维扬、淮扬、扬州咸阳:渭城北京(蓟,幽州)南京(吴,建康,建业,金陵,石头城,采石矶)太原(并州)武汉(江夏)广州(南海)开封(大梁,汴梁)成都(蜀)重庆(巴)邯郸(大名府)大同(云州)荆州(郢)淄博(临淄)延安(凤翔)吴忠(灵州)银川(兴庆)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江右:即今江西。
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也有学者认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
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北面),也可指江北。
以江左指代东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可指江南。
汉中:古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市,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移其地,位处汉水中上游。
汉中城南门外就是汉水,“汉”的本意就是:银河!三秦:楚汉战争时,项羽大封诸侯。
其中将刘邦封汉王,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古代好听的中国地名

古代好听的中国地名
1. 姑苏:这是江苏省苏州市的古称,因姑苏台得名。
姑苏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名字,让人联想到小桥流水、吴侬软语的美景。
2. 广陵: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的古称,“广陵”二字让人感受到古代扬州的繁华和文化底蕴。
3. 临安:杭州的古称,寓意着临时安定的地方。
临安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非常好听的地名。
4. 浔阳:九江的古称,因古时流经此处的浔水而得名。
浔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5. 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邺北城是曹操在冀州的治所,邺南城则为东魏、北齐的都城。
邺城的名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6. 楼兰:西域古国名,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现在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楼兰这个名字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7. 长安:西安的古称,取“长治久安”之意,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都城。
长安这个地名让人联想到繁荣的汉唐时期。
这些地名都充满了历史文化的底蕴,不仅好听,还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常欢&一鹤 吐血整理)
北京:蓟、渔阳、涿郡、范阳、幽州、中都、大都、北平 沈阳:盛京、奉天 洛阳:洛邑、洛阳、东都 开封:大梁、东京、汴 南京:石头城、建业、建康、金陵、集庆、应天、江宁、天京 西安:镐、长安、西都 杭州:钱塘、临安、杭州 成都:蜀 重庆:巴 九江:浔阳、江州 南昌:豫章、洪州、隆兴 吉安:庐陵、吉州 合肥:庐州 扬州:广陵、维扬、淮扬、扬州 咸阳:渭城 太原:并州 武汉:江夏 广州:南海 邯郸:大名府 大同:云州 荆州:郢 淄博:临淄 延安:凤翔
2
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
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 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汉中:古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市,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移其地,位处汉水中 上游。汉中城南门外就是汉水。 三秦:楚汉战争时,项羽大封诸侯。其中将刘邦封汉王,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 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 为翟王,辖陕北。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其实当 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三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 中、陕南合称“三秦”。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蓟、渔阳、涿郡、范阳、幽州、中都、大都、北平、北京沈阳:盛京、奉天洛阳:洛邑、洛阳、东都开封:大梁、东京、汴州、开封南京:石头城、建业、建康、金银川:兴庆、银川西安:镐、长安、西都、西京、杭州:钱塘、临杭州九江:浔阳、江州、九江南昌:豫章、洪州、隆兴、南昌吉安:庐陵、吉州、吉安宜春:袁州、宜春赣州:虔州、赣州合肥:庐州、合肥扬州:广陵、扬、淮扬、扬州北京:咸阳:渭城西安、集庆、应天、南京、江宁、天京北京(蓟,幽州)南京(吴,建康,建业,金陵,石头城,采石矶)太原(并州)武汉(江夏)广州(南海)开封(大梁,汴梁)成都(蜀)邯郸(大名府)大同(云州)荆州(郢)淄博(临淄)延安(凤翔)吴忠(灵州)银川(兴庆)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江右:即今江西。
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也有学者认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
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北面),也可指江北。
以江左指代东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可指江南。
汉中:古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市,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移其地,位处汉水中上游。
汉中城南门外就是汉水,汉”的本意就是:银河!三秦:楚汉战争时,项羽大封诸侯。
其中将刘邦封汉王,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

中国地名的古代名称蓟、渔阳、涿郡、范阳、幽州、中都、大都、北平、北京沈阳:盛京、奉天洛阳:洛邑、洛阳、东都开封:大梁、东京、汴州、开封南京:石头城、建业、建康、金银川:兴庆、银川西安:镐、长安、西都、西京、杭州:钱塘、临安、杭州九江:浔阳、江州、九江南昌:豫章、洪州、隆兴、南昌吉安:庐陵、吉州、吉安宜春:袁州、宜春赣州:虔州、赣州合肥:庐州、合肥扬州:广陵、维扬、淮扬、扬州北京:咸阳:渭城西安、集庆、应天、南京、江宁、天京北京(蓟,幽州)南京(吴,建康,建业,金陵,石头城,采石矶)太原(并州)武汉(江夏)广州(南海)开封(大梁,汴梁)成都(蜀)邯郸(大名府)大同(云州)荆州(郢)淄博(临淄)延安(凤翔)吴忠(灵州)银川(兴庆)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江右:即今江西。
清魏禧《日录杂说》: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何也?曰: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
"也有学者认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
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北面),也可指江北。
以江左指代东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可指江南。
汉中:古汉中,即今陕西省汉中市,二千余年未易其名,未移其地,位处汉水中上游。
汉中城南门外就是汉水,汉”的本意就是:银河!三秦:楚汉战争时,项羽大封诸侯。
其中将刘邦封汉王,辖陕南及巴、蜀之地。
为防刘邦势力扩张,牵制刘邦,他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其实当年三秦之地不包括陕南,只是后来人们理解的秦”观念变化,即将陕北、关中、陕南合称“三秦”。
三吴:三国吴韦昭有《三吴郡国志》,其书久佚,所指“三吴”不徉。
古诗词里的古代地名

古诗词里的古代地名
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一些古代地名,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地名:
1.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曾是唐朝的首都,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曾是唐朝的陪都和武则天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曾是南朝时期的都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故事。
4.燕京:古代指北京,曾是元、明、清三朝的皇宫所在地,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5.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曾是北宋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6.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曾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7.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曾是明朝的首都和南朝时期的商业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8.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曾是南宋的首都,有着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景观。
9.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曾是古代蜀国的都城,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10.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曾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些古代地名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作背景或典故,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感。
古诗词中的地名

古诗词中的地名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各种地名,这些地名不仅仅是特定的地理名称,更是诗人通过描写地名来表达对美好风景、历史故事或个人情感的吟咏。
下面是一些古诗词中常见的地名,包括山川、江河、城市、宫殿等景点名字。
一、山川河流1.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史上有无数诗词赞美其悠长壮丽的形象。
2.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3. 长安:古代中国十六国时期的首都,唐朝的长安城更是唐诗词的代表。
4. 洛阳:古代中国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两汉、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
5. 蓝田:陕西省西北部的一个地区,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二、名山胜景1. 峨眉山:四川省的一座著名名山,被誉为中国佛教的圣地。
2. 黄山:安徽省的一座著名名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壮美景色而著名。
3. 泰山:山东省的一座著名名山,古代皇帝往往会登上泰山祭天。
4. 庐山:江西省的一座著名名山,以其秀丽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5. 九华山:湖南省的一座著名山峰,以险峻的山势和奇特的岩石而著名。
三、古城名胜1. 洛阳城:古代名城,位于河南省,是中国历史上兴盛发达的城市之一。
2. 杭州城: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以其美丽的西湖和独特的南方水乡风情而著名。
3. 苏州城: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因其园林风景而赢得了“人间天堂”的美誉。
4. 南京城: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历史悠久,曾经是中国多个朝代的都城之一。
5. 镇江城:江苏省的一个古老城市,位于长江、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
四、宫殿名胜1. 故宫:北京城中心的一座巍峨宏伟的古代皇家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2.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一座皇家园林,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而著名。
3. 陵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的一组帝王陵墓,包括明十三陵和清东陵。
4. 西湖: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著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江苏东台县东南,西距安丰镇六十里,稍南为三仓河。
俱产盐。
一斗泉
在河北房山县西南上方山象王峰。
其上多大石钟乳,乳端水滴,汇而成泉。
相传旧有毒龙踞此山。
后汉时华岩慧晟禅师驱龙开山,龙竭山泉以行,禅师以锡掷之,令留水仅得一笠。
故名。
一都村
在浙江于潜县北,当东西两天目山之间,枫柿成林,秋时红叶满目。
一合坞
在河南宜阳县西,又作一全坞,亦曰一泉坞。
晋永嘉中魏浅屯洛北石梁坞,族子该聚据一泉坞。
(水经注)云:洛水又东迳一合坞南,城在川北原上,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惟筑西面,即为我合固。
一合之名起于是。
北周置重兵于此,以御高齐。
一棵树镇
在辽宁辽源县东南。
四洮铁路经之。
一拉溪
在吉林永吉县西。
路通双阳县。
一迷河
见伊勒门河条。
一面城
在辽宁铁岭县。
产金。
一面坡
在吉林延寿县南蚂蜒河西滨。
中东铁路经之。
一亩泉河
源出河北满城县贤台社。
泉自地中涌出,方广一亩,故名。
东合难距泉迳城濠南,东入寇水。
一女关
在云南洱源县。
(明史地理志)记载:浪弯县东北有佛光山。
山后险仄。
名一女关。
一泡江
源出云南祥云县北梁王山,南流至九鼎山,岐为三支,一南流曰万花溪,下流为白崖江;一东南流潴为青龙海;一东北流潴为品甸海,汇周官司紫海水与青龙海合,东流折北为一泡江,东北会你甸河。
至姚安县注于金沙江。
明嘉靖元年,改十二关长官司于一泡江之西,即此。
一片石
在河北临榆县北七十里,有关城。
明末李自成东攻吴三桂于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清兵来援,先败一片石之兵,遂入关,破自成。
旧有参将驻防。
一前唢
在热河阜新县。
产煤。
一宿河
在贵州广顺县东从仁里。
俗传明建文帝入白云山时宿于此,因名。
一条山镇
在甘肃靖远县西北。
南倚长城,北通宁夏阿拉善额鲁特部。
一秃河
详伊通河条。
一线天
在江苏吴县西洞庭山之石公山。
有洞穴深可二丈,广仅容人,其外方向东斜下,乃一石壁之缝,长可十余丈,仰望青天,如拖一线。
在浙江杭县灵隐山,有玉乳洞,旭光一线,上透极顶,俗称一线天。
在浙江乐清县雁汤山之灵峰。
峰有洞曰灵峰洞,亦名罗汉洞,又曰观音洞。
唐咸通中高僧孜善独处于此。
洞中有漱玉、一缕、洗心诸泉。
自洞外望,称一线天,亦曰碧玉天。
在福建崇安县武夷山中仓基岭之西。
顶锅玄岩二字,洞口宽约五丈,内极穹隆,水声潺潺。
洞内甚狭,长可五十余丈,实则两岩相倚,构成洞形,中通一罅,宽可尺许至数寸不等。
上露天光,故称一线天,亦曰一字天。
(此外以一线天名者甚多。
不及备载。
)
在湖北松滋县东丘家湖中。
(渚宫故事)载:宋临川王义庆在镇,于罗公洲立观甚大,而惟一柱,故名。
宋绍兴二十年,松滋县令吕问移观之名于大桥。
厂金沟梁
在河北省凌源县,产金,已采。
厂子沟
在河北省滦平县,产金。
丁村集
在河南项城县东北三十里。
有桥曰丁桥,跨毂河上,在河北盐山县东北三十五里。
丁当丁山
在云南永平县西南境,即传南山。
一名金浪岭山,俗讹为丁当丁山。
崇坡峻坂,陟隆三十余里,为西陲通衢。
旧轩哨于此。
丁东水
在四川乐山县旧府学前东百步许。
水从洞出,秋为大井,声若环佩,锵然有韵。
黄庭坚改名方响洞,诗云:“古人题作丁东水,自古相东直到今。
我为更名方响洞,信知山水有清音。
”
丁沟镇
在江苏江都县东北,接泰县界。
丁谷山
在新疆库车县北。
上有古寺及塔,旧时多唐碑。
丁吉牙城
在西藏札什伦布西南四百十里。
丁家边
在江苏句容县。
产煤。
丁家埠集
在河南商城县东南一百三十里。
当决河南岸,道通安徽霍山县。
今属安徽。
丁家道口
在河南商丘县东北三十里,接虞城县界。
旧有管河主簿驻此。
明置巡司,后省。
(虞城县志)丁家道口在县西四十里。
又有罗家口在县北,皆河防要地,亦作丁镇。
丁家房身
在辽宁法库县西南五十里,道出新民县。
丁家沟
在山东安丘县。
产银。
丁家河
在湖北南漳县。
产铜铝。
丁家伙镇
在江苏江都县东北,西南距仙女庙镇二十里。
丁家亩
在湖南临汀县。
产铝
丁家山
在浙江杭县灵隐山南高峰之支山也。
上有冈阜,俯瞰全湖,水天一碧。
又一天山,旧时荒塞,人迹鲜至。
清雍正间关磴道数十级,达于山顶。
山中奇石林立,状类芭蕉。
磴道之南,石壁高丈许;前一石如屏,屏以内有石床石几。
据琴抚之,古音疏越,响入行云,故蕉石呜琴国,为腾景之一。
丁家所
在江苏如皋市东北,接东台县界。
丁家湾
在四川西阳县。
产铢砂、铅。
丁家洲
在安徽铜陵县东北十五里。
宋德佑初贾似道师次芜湖,使孙虎臣为前锋,军于丁家洲。
丁家坳
在四川壁山县西南七十里,为巴蜀通衢。
在江西吉水县东南折桂乡。
距县治四十里,与乌江铺隔龟溪水相对。
丁郎山
在广西岑溪县东三十里,以汉孝子丁密而名。
其下有孝感泉。
或认为丁关山。
一名蝴蝶山
丁乐集
在河南滑縣东南,近河北长垣县界。
丁零州
唐轩。
今厥,当在新疆吐鲁番县境。
丁令溪水
在甘肃成县西北。
(水经注)丁令溪水北出丁令谷,南迳武城西,东南入蜀水。
(成县志)今有东河,在县东,源出秦州,南入龙峡,合南河,即丁令溪也。
清一统志谓东河即古渥阳水,非丁令溪。
丁留县
南朝宋置。
南齐因之。
今厥,当在广西旧梧州府境。
丁卯桥
在江苏镇江县城南三里丁卯港。
晋元帝子裒镇广陵,运粮出京口,因水涸,奏请立埭,用丁卯日,后人建桥,遂名为丁卯桥。
唐许浑曾筑别墅于其侧,帮其诗集名丁卯集。
丁旗堡
在贵州镇宁縣境
丁桥集
在河南鄢陵縣东北十八里。
当双洎河南岸,与扶沟县接界。
丁桥街
在湖北鄂城縣西七十五里。
桥跨丁桥港上,为西入武冒县要路。
丁桥港长四里,南受武城湖、段塘湖之水,北汇龙家湖以入大江。
丁山镇
即鼎山镇。
丁溪场
在江苏东台县北,产海盐。
其北有小海场,后进入丁溪。
清时设盐课大使,民国设场知事。
丁堰镇
在江苏如非县东四十里运盐河滨。
明嘉靖中倭贼当犯此。
在江苏武进县东南十五里,当运河北岸,东距戚墅堰十里。
丁镇
详丁家道口条。
丁壮湾
在察哈尔沽源县西北三十里。
旧有把总驻多伦地,仍名丁壮湾。
今属河北省。
丁字沽
在河北天津县北西沽之北。
大清河入运河,纵横作丁字形明,故名。
丁字河
在山东海阳县西南海口。
一作丁字港,为莱阳县出海门户,其内为金家口,旧时商船多集于此。
丁字水
在福建南平县东南,即建溪西溪、沙溪三水之会口也,以形似名。
丁字湾市
在湖南长沙县西北四十里湘江东岸。
丁奚城
在宁夏灵武县界。
后汉永初六年,羌零昌以汉阳人杜季贡为将军,别居丁奚城。
元初二年,司马钧等分道击零昌,钧独进攻,拔丁奚城。
后任尚击破先零羌于丁奚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