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称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15部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15部

中国古代古籍名著15部中国古代古籍名著15部(篇1)16.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是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0.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22.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

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3.我国第一部也是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

25,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26.《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虁。

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7.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文24篇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文24篇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诗文24篇1、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1],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2]。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征”郁本作“归”。

[2]“衰”郁本作“芳”。

)5、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1],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惟”,郁本作“又”。

)7、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先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选编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及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

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情感,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笙诗:又称“六笙诗”,是《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诗的合成。

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用笙演奏,因此而得名。

自汉代以来,这六篇诗都有目无辞,《诗经》305篇不包括这六篇。

风雅颂:《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

《诗经》有15国风,大部分是民歌。

“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叫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赋比兴:诗六义之三,是指《诗经》的三种艺术手法。

宋代朱熹曾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平铺直叙,直接议论抒情,体物写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一般起烘托气氛,谐调音韵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谓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谓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称谓篇)作者:来源:《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2016年第03期[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也”。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梦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以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决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称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就是直接用人物的籍贯称呼其本人。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称郡望]所谓郡望,是指某家族祖先受封之地的地名,或是显赫祖先住过的地名。

古人常以此称呼其族内名人或自称。

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爵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赐以爵号,至高为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古人常以此相称。

如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世人遂称其为“莱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人们以官地称之为“刘豫州”。

[兼称]兼称官职、字和姓,也可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促织》),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称别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称别称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古称别称【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

”《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

”《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

”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

《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3楼【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中国古代称谓

中国古代称谓

三、我国古代贵妇人的称谓
在古代,我国的妇人也有着三六九等之分。就贵妇人而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夫人——在周代“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到汉代,列侯的妻子称“夫人”,列侯死,子复为列侯,称“太夫人”。汉代皇帝的妾也称“夫人”。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宋一品、二品官员之妻皆封“夫人”。清代则封宗室贝勒至辅国将军之妻为“夫人”。在古代,“夫人”有时也是对妇女的一种敬称。现在,“夫人”一词已常被用来作为朋友间问候的客套词。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陛下”遂成为对国君的尊称。至今人们仍用这些词汇来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
古代对帝王称“君主”,又简称“君”。君字古体从“群”字,意即“群下之所归心也”(《白虎通》.号篇)。君字的本意,说明了国君是从原始的部落群体发展而来的,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原来部落首领逐渐成为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国家元首,而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尚书.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庶哉。”这里“元首”即指君,股肱指臣;《汉书.丙吉传》更称“君为元首”,《说文》释君曰:“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字意义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君”从作为“群下之所归心”的部落首领,转变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过程。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知识汇总(一)名家作品及称呼1.三曹 : 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 : 李杜 : 李白和杜甫的合称。

小李杜 : 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 : 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

5.书法四大家 : 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朝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 : 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 : 苏轼、辛弃疾。

8.苏黄 : 苏轼、黄庭坚9.三苏: 苏洵(老苏)、苏轼 (大苏)、苏辙 (小苏 )。

10.南宋四大家 :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简称关、白、马、郑。

12. 诸子百家 : 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着作, 当前流传中最为宽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12 家。

主要派别及代表 : 儒家——孔子、孟子 ; 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 ; 墨家一墨子 ; 兵家一孙武。

( 2017 资阳)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 葛朗台 (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人物 ) 、夏洛克 (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 、阿巴贡 (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小气鬼》( 又译《悭吝人》) 中的主人公 ) 。

15.“四书”“五经” :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 : 指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三别”指《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17. 永州八记 : 指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 挨次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诗经:春秋时代编辑的诗歌总集。

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通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收录了商周至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依据音乐性特点,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为15个不同地域的诗歌,160篇;雅为朝廷的乐歌,分大雅、小雅,105篇;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这些作品体现了高度的艺术修养,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传统。

乐府:在历代的含义不同。

乐府是一个政府部门,主要负责采集诗歌,是中央音乐机构,主要负责执掌诗歌。

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

他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词入乐。

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唱歌的新诗体。

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之后也指后世作者依据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

词、曲也可被称为乐府。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七子”之说最初始于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有重要贡献。

其中王桀、刘桢成就最为突出。

他们的诗歌内容充实,风格劲健,形成所谓的「建安风骨」,正如钟嵘所言,其作品「干之以风力」,能令「闻之者动心」,各有特色,但时代特征,文风慷慨悲凉庄子: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宋国人,名周,字子休,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原是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成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庄子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名称篇(资料)
江湖中的姓名和绰号有的时候非常有讲究,闲话少说,快快步入主题。

姓:江湖人的姓有一个规律,那就是总有47%以上的人是复姓,好象如果一部武侠小说中没有复姓幕埃 霭嫔滩换嵊枰猿霭妗S谑谴蠹也灰庞嗔Φ拇印豆沤裥帐峡肌分蠧opy出各种各样,花里呼梢的复姓。

如下:
令狐(源自黄帝姓姬—>毕姓—>魏姓—>令狐姓,武侠中有《笑傲江湖》令狐冲)
欧阳(源自舜姓姚—>妫—>越—>欧阳,武侠中有《射雕英雄传》欧阳峰)
东方(源自黄帝姓姬—>解—>张—>东方,武侠中有《笑傲江湖》东方不败)
西门(源自神农炎帝姓姜—>西门,武侠中有《陆小凤传奇》西门吹雪)
......
在这些复姓中,还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异民族,其中以鲜卑人传入的复姓居多,所以在复姓中姓慕容、宇文、尉迟、万俟、长孙的多是鲜卑人的后裔,呼延则是匈奴人的后裔(不知道吧,如果再说萧峰时,别忘了考证一下《呼家将》里那帮匈奴人后裔,《呼家将》应做《呼延家将》)。

在剩下53%中,有28%有正史有关。

比如大理的国姓是段,段誉如果叫张裕的话,肯定他在陇西,而不是大理王子了。

同样,即使是郭靖杨康也未能脱俗,一概是英雄之后,杨康之祖杨再兴是岳飞手下的名将,又是北宋杨家将之后,根正苗红;郭靖也是梁山“赛仁贵”郭盛(梁山第五十五条好汉,征方腊时被滚木砸死)之后,也是农民领袖,好象如果不给他们一个祖宗的根本,就不配做小说中的主人公。

还有萧峰,契丹的姓绝不只耶律和萧两个,虽然做为国姓耶律是王姓,萧则是后姓,但《天龙八部》好,把这两个姓全用上了,好象不姓萧,乔峰就是汉人了。

在最后的25%姓中,有很多的姓与他们的姓格、长相、职业呈正比或反比。

如下:
潘、宋、陆:因为在历史上有美男曾姓这三姓(潘安、宋玉、陆机陆云),所以姓这三姓的人不是英俊潇洒的豪门公子,就是风流倜傥的江湖浪子,如陆小凤。

另外这类姓还有温、吕(想必与温侯吕布有关吧)
等等。

高、常、茅:拥有这类姓的大侠,大多个子很高,因为这三字从字面上的意思本来就有高和长的意思。

胡、马、萧:胡歌胡马风萧萧,姓这些姓的大多是豪爽的江湖汉子,他们有惊人的相似点就是豪气+义气+酒气。

套入公式的有:胡一刀(雪山飞狐)、胡斐(飞狐外传)、胡铁花(楚留香传奇)、小马(七种武器:拳头)、萧峰(天龙八部)。

花、柳、芳:多为女孩子的姓,如柳青青什么的。

再么就是美男子了,如花满楼、花无缺、花袭人(说漏嘴了......)
屠、焦:一般用于性格较卤莽的巨汉
这些姓只是部分,细心归纳,会发现更多的类似于这样例子的设定。

再说说江湖人的名,其实也没有什么,江湖人的名字只要记住绝不可能是父母起的即可。

象柯镇恶,柯避邪,连人虎,东方不败,左冷禅这样的名字,似乎决是做父母的起的。

不信,看看你自己的名字,再问问你的父母为不给你起张不败,李人虎就明白了。

另外请看这些老兄的名字,真让人怀疑是自己给自己起的。

(废话,我知道是作者起的。


花满楼,一个坐在充满鲜花香味的楼上的年轻盲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如他的名字一样。

西门吹雪:西门给人以白衣飘飘,长发飘然的洒脱,剑出杀人,吹落剑上的不是雪,是血。

胡斐:狐飞飞狐,雪山上狐一般神秘的刀客。

杨过字改之:这个人物一出生,就是错的。

这错伴着他的一生,骂郭靖,叛全真,恋小龙女,苦等十六年......
韦小宝:江湖中百年不遇的活宝,身无武功,确八面玲珑,官至列侯,带着七个美眉全身而退,江湖中的神话。

百晓生:无事不知的人。

李寻欢:人生寻欢无觅处,借酒浇愁愁更愁。

楚留香:处处留香。

胡铁花:蝴蝶花,与留香相互呼应。

陆小凤:人中之凤,四个眉毛的陆小凤。

还有,还有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不必费神只要套就可以了。

《射雕英雄传》中的铁木真、拖雷、王重阳、全真七子;《神雕侠侣》中的忽必略;《倚天屠龙记》中的朱元璋等;《书剑恩仇录》中乾隆;《鹿鼎记》中康熙、吴三桂、陈园园、李自成、鳌拜......
再有,再有一部分人可以没有名字,熊猫儿、王屠子,李麻子,白矮子,杨驼子,二娘、九公、熊姥姥、李嬷嬷、牛肉面......不一胜数。

另外和尚道人尼姑的法号,也颇有意思。

无花:妙僧妙人,琴雅人清禅意重,通天文晓地理,公然不像人间之人。

谁能想到他会做凶手?
虚竹:少林小僧,憨厚朴实,最后堕落成为邪教首领。

不戒:果然不戒,杀人不眨眼。

一灯:万法归一,一灯未熄。

荣枯:一荣一枯,从脸上都可以看的出来。

老实和尚:老实和尚不老实。

灭绝师太:出手狠辣,灭绝任何人,包括自己。

木道人:高高瘦瘦的武当道长。

列出法名中常见的字,供武侠爱好者起名是挑选配对。

僧尼:不、无、悟、空、云、净、能、智、慧、因、缘、了、一、半、果、圆、法、虚、竹......
道:孤、清、峰、寂、广、虚、松、玉、太、常、丹......
最后说说绰号,早在史记、三国时代就有类似绰号的美称,如虎痴许褚
但正规武侠色彩绰号不能不说《水浒》,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有之,梁山以外的有人(白衣秀士王伦,托塔天王晁盖、镇关西郑屠),连辽
国人都有绰号。

武侠中虽然绰号不少,但一般跳不出水浒中的格式,如下:
成名武器: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快刀祁六,小李飞刀(由飞刀小李转变而成)、铁掌水上飘、金轮法王
成名武器+神怪或古人或美称(身份):金枪将徐宁、双枪将董平、铁胆老英雄、金剑使者、血剑人魔、紫剑神君、金蛇郎君
酷形容+动物:金钱豹子汤隆、双尾蝎解宝、金翅大鹏、五毒蛇、九命怪猫。

酷形容+古人: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小孟尝、赛关羽。

(或在前加成名武器)酷动词+地名:镇三山黄信、金刀镇九州
酷形容+神怪:飞天大圣李衮、血手天魔、飞天神龙
酷特征+神怪或古人或美称(身份):赤发鬼刘唐、白发魔女、千手人屠、麻衣客、秃发翁、玉面妖狐、白面郎君
职业美称:神医安道全、杀人神医平一指、将军、老板、老板娘、木匠
身体特征: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千、丈八、铁头
再说说绰号的并称,绰号的并称因源于文学并称,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这种文人的并称。

南洪北孔——>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苏门五学士、竹林七贤、商山四皓、扬州八怪——>青城四秀、黄河五鬼、嵩山二老、江南七怪
郊寒岛瘦——>高毒林恨
十三子——>十七杀手
酸甜乐府——>烟酒散人、黑白无常
总之这种并称的绰号也就是武侠小组织,给人的感觉会更酷更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