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05章-3 基因组编辑1
基因组学与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学与基因组编辑技术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的科学领域。
基因组编辑技术则是基因组学快速发展而来的一项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
本文将介绍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一、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的学科。
基因组是指一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的集合,包括DNA序列和基因的组织与调控信息。
通过对基因组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和演化历程,对生物学的许多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包括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比较分析和转录组学研究。
基因组测序是通过测定生物体基因组的DNA序列,获取基因组的结构信息。
基因组比较分析则是将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寻找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而转录组学研究则是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转录活动,即生物体基因组中RNA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转录组数据可以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是一种精确修改生物体基因组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和农业生产等方面。
基因组编辑技术最常用的方法是CRISPR-Cas9技术。
CRISPR-Cas9技术利用一种来源于细菌的天然防御系统,通过将Cas9蛋白与指向特定DNA序列的RNA引导子结合,实现对该DNA序列的精确剪切。
在剪切的同时,可以将有针对性的DNA修复模板导入生物体细胞,使得修复模板中的特定序列被整合到DNA中,达到修复或修改基因的目的。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广泛,其中最为著名的应用之一是在基因治疗领域。
基因治疗是通过修改患者体内的基因来治疗疾病。
CRISPR-Cas9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患者体内的基因,修复有缺陷的基因,或者增强有益基因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技术在癌症、遗传性疾病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此外,基因组编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性和耐逆性等。
三代基因组编辑技术

• 2023年1月29日在《nature biotechnology 》上刊登旳《efficient genome editing in zebra fish using a CRISER-Cas system》 一文中,作者利用人工合成旳sgRNAs能指 导Cas9内源性核酸酶对斑马鱼胚胎基因进
ZFN,TALEN,CRISPR/Cas9 旳比较
Ø Cas9: 复合物引导核酸酶 Cas9 蛋白在与 crRNA 配正确序列靶位点剪切双链 DNA。HNH构造域剪切配正确部分, Ruvc构造域剪切未配正确链。
N代表任意DNA碱基
CRISPR/Cas在基因改造中旳应用
• CRISPR/Cas系统旳作用特征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相同,它对序列旳特 异性切割主要依赖于crRNA与Cas蛋白形成旳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辨认 靶序列上旳PAM( Protospacer-adjacent Motif )以及protospacer
Genetics, Vol. 188, 773–782
ZFN mediated genome editing
• FOK1二聚体互作 • 与非同源性末端接合(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等措施结合使用 • 同源二聚体或单一ZFN单元旳结合造成非特 异性酶切,即脱靶效应(off-target)
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突破——基因组编辑

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突破——基因组编辑自生命科学问世以来,科学家和医生们一直在尝试找到一种方法,来处理人类固有的基因缺陷和疾病。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一种十分神秘而又有潜力的技术,那就是基因组编辑。
基因组编辑这项技术的潜力无限,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生命科学中的重要突破。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因组编辑这项技术,并谈谈它如何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成为重要突破。
一、什么是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是一种人工改变DNA的方法。
这项技术可以通过切割DNA链的部分并添加、删除或替换DNA链上的碱基,来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因组。
这项技术可以在实验室里操作,也可以在人体内进行。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最大特点是精确性和准确性。
当一部分DNA链被删除时,编辑器可以精确定位,选择性地删除一个特定的基因,而不影响其他基因。
基因组编辑技术有许多应用场景。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这项技术来治疗人体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病。
我们可以通过删除患者的双亲中一个基因的方法,绕过患者遗传性问题的来源,从而治愈疾病。
我们也可以用这项技术来改变作物的DNA,从而增加产量或增强耐受性。
二、基因编辑的发展历程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历程是从一种低效的DNA修饰工具到一种高精确性的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历程。
在1987年,第一种基因组编辑技术CRISPR发现并被研究出来。
CRISPR是细菌的一种天然免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细菌DNA序列,它能自我复制和粘贴,使细菌的DNA留下了与细菌安全有关的DNA痕迹。
这项技术最初被称为CRISPR-Cas9,它利用了细菌的免疫系统,让它能够切断或操纵其DNA序列。
在过去的几年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最近的一项突破是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精确性进一步提高,这使我们可以纠正一些可重复的遗传缺陷,而不会对基因组的其他部分造成永久性的修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三、基因组编辑给生命科学带来的改变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赋予了生命科学领域无限的潜力。
遗传学知识:基因组编辑技术

遗传学知识:基因组编辑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所涉及的技术手段旨在通过操纵细胞的基因组序列,达到治疗疾病、生产优质农产品、制造新药等多种目的。
这些技术渐渐地走近我们视野的中心,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现在,本文将就基因组编辑技术展开阐述,为读者全面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核心在于基因组修饰,也就是通过人工方式修改或删减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序列,以此来实现某种预期的效果。
总的来说,基因组编辑技术有两种主要实现方式。
第一种是利用压缩空气气枪、电磁波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基因组进行物理破坏,然后通过修补合成来达到编辑的目的。
这种方法效果不稳定,难以制造出具有精确修饰效果的生物体。
第二种编辑方法则是通过基因组工程的手段,搭载大量的加工评估,对基因组进行精细的修改,使其实现效果更加准确、高效。
二、常见的基因组编辑手段目前常见的基因组编辑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 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指使用一种叫做Cas9的特殊酶和一段叫做CRISPR的DNA序列来实现基因组编辑。
CRISPR-Cas9系统的优点是能够快速、精准地切割DNA序列,而且可操作性很强,成本低廉。
它最初可以被用于病毒的治疗,但现在已被广泛地使用于农作物改良、动物繁殖等方面。
2. TALEN技术系统TALEN技术是通过使用一种叫做“类型Ⅲ的转录激活器样效应器(TALE)”结合“核酸内切酶(Nuclease)”来实现基因组编辑的方式。
它的优点是跨物种转化能力强,能够精确地切割特定的序列,达到更加准确的编辑效果,而且作用方式几乎不受范围限制。
不过,TALEN技术在Crispr-Cas9系统出现以后逐渐失去了成为主流技术的机会。
3.针对疾病的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将患者的基因序列进行一定的修饰,来治疗特定疾病的技术。
目前在基因治疗领域主要采用的是基因剪辑方法,即利用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等载体将医药基因直接送入病变细胞,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能,可以有效地针对性治疗。
基因组编辑知识点总结

基因组编辑知识点总结基因组编辑是一种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组DNA序列进行修改和调整的技术。
它可以用于研究基因功能,治疗疾病,改良农作物等领域。
本文将总结基因组编辑的常用方法、应用、伦理道德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知识点。
一、基因组编辑的常用方法1. CRISPR-Cas9系统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之一。
它通过利用一种细菌天然的防御机制,将特定的RNA序列引导Cas9蛋白与目标DNA序列结合,从而实现基因组的精确编辑。
CRISPR-Cas9系统具有易用性、高效率和相对较低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生物领域。
2. TALENs技术TALENs(转录激活类核酸酶)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方法。
它利用特定的转录激活类核酸酶与DNA序列结合,导致DNA双链断裂并触发修复机制。
通过引入外源的DNA修复模板,可以实现基因组的精确编辑。
3. 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技术ZFNs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基因组编辑方法。
它通过定制的锌指蛋白与目标DNA序列结合,引发DNA断裂和修复。
ZFNs技术相对于CRISPR-Cas9系统和TALENs技术来说使用较为复杂,但在一些特定的研究领域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二、基因组编辑的应用1. 研究基因功能基因组编辑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通过编辑特定基因或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观察其对生物体表型的影响,并推断其在疾病发生、发展等过程中的作用。
2. 治疗遗传性疾病基因组编辑具有潜在的治疗遗传性疾病的能力。
通过修复或更正致病基因的突变,可以恢复正常基因的功能,从而治疗一些无法有效治愈的遗传性疾病。
3. 改良农作物基因组编辑可以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改善品质。
通过编辑关键基因,可以使植物对环境逆境的适应能力更强,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耐性。
三、基因组编辑的伦理道德问题1.人类基因改造的道德问题基因组编辑的发展引发了人类基因改造的讨论。
基因组编辑与生物安全

基因组编辑与生物安全第一章:基因组编辑的概念和发展基因组编辑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以改变特定的遗传特征。
它的发展源于人们对基因的理解和对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掌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组编辑在科研和应用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第二章:基因组编辑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在基因组编辑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锌指核酸酶和TALEN。
其中,CRISPR-Cas9系统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它利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酶,即Cas9酶,和一段特异性的RNA序列,可以在基因组中特异性地定位和剪断目标基因。
第三章:基因组编辑的应用领域基因组编辑在农业、医学、生物制药等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农业领域,基因组编辑可以用于改良作物的抗病性、耐旱性等特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医学领域,基因组编辑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通过修复或替换特定基因来恢复正常的功能。
在生物制药领域,基因组编辑可以用于提高药物生产菌株的产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章:基因组编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尽管基因组编辑在科研和应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的道德和法律界限。
人类基因组编辑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副作用和伦理风险,因此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伦理规范来规范其应用。
第五章:基因组编辑的生物安全问题基因组编辑的应用不仅涉及伦理和法律问题,还存在生物安全风险。
基因组编辑可能导致基因改造生物的无意传播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因此,在进行基因组编辑研究和应用时,需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潜在的风险和危害。
第六章:国际社会对基因组编辑的态度和立法情况基因组编辑的发展和应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不同国家对基因组编辑的态度和立法情况存在差异,有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限制或规范了基因组编辑的研究和应用。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共同应对基因组编辑带来的挑战和问题。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原理就像在一本厚厚的书中寻找你想要的章节,然后用魔法把它剪切下来,贴到你心仪的地方。
你知道的,基因就像一本精细的食谱,每一条基因都决定了我们是谁,长什么样,甚至怎么思考。
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组编辑,简直就是厨师在调整食谱,想要做出更美味的菜肴。
你可以想象一下,原本是个酸酸的西红柿,经过他们的“调料”,变成了甜甜的品种,太神奇了吧!这个技术的核心就是CRISPR,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它就像是科学界的超级英雄,能够精准地找到DNA上的特定位置,然后进行编辑。
CRISPR其实是一种来自细菌的防御机制,这些小家伙用它来抵御病毒的攻击,真是聪明得不得了。
科学家们灵机一动,把这个机制拿来做基因编辑,就像把古老的武器改造成现代的神器。
想想吧,这就像把一把古董刀子改造成了高科技的激光刀,精准又高效。
在操作上,科学家们会用一种叫做“导向RNA”的小工具,帮助CRISPR找到目标。
这就像是用GPS导航,直接带你到达目的地。
找到目标后,CRISPR就会像剪刀一样把不需要的部分剪掉,甚至可以替换成新的DNA片段。
这样一来,基因的内容就被“升级”了。
这项技术的潜力真的是无穷无尽,能用来治疗遗传病、提高农作物产量,甚至在医学上也有望大显身手。
科学家们在使用这项技术的时候,也得谨慎小心。
毕竟,动辄就改变基因,就像给人做手术一样,必须要考虑到后果。
基因编辑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科学家们必须深入探讨各种可能性,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妥可靠。
不能让这把“剪刀”乱用,得有大侠的风范,知道该剪什么,不该剪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用基因组编辑来解决一些大问题,那可真是了不起。
比如,治愈一些目前无药可治的遗传病,那些苦苦挣扎的人们将会看到希望,真是让人泪目啊!而在农业方面,如果我们能培养出更耐旱、抗病的作物,饥荒的问题就能得到缓解,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不过,科技发展快,伦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项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能力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解决一系列人类疾病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背景与原理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指通过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DNA序列,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确编辑。
这项技术的出现源于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和应用。
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细菌天然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剪切入侵的外源DNA。
科学家们发现,借助CRISPR-Cas9系统的导引RNA,可以将Cas9蛋白靶向到特定的基因组区域,实现对该区域的编辑。
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最早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是锌指核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核酸酶(TALENs),它们能够通过特异性的DNA结合域实现对基因组的编辑。
然而,这些技术存在着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设计过程。
随着CRISPR-Cas9系统的发现和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CRISPR-Cas9系统具有设计简单、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使得基因组编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三、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修复人类遗传病的突变基因,实现基因的纠错。
此外,基因组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癌症治疗。
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该技术剪切癌细胞的特定基因,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此外,基因组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四、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通过基因组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良农作物的性状,提高其产量和抗逆性。
例如,通过编辑水稻的基因组,科学家们成功提高了其耐盐碱性和抗病性。
此外,基因组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改良家畜的性状,提高其肉质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麽是TALEN: TALEN 是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 应物核酸酶)的简称,与ZFN的技术原 理有相似之处。TALEN系统中,效 应子DNA结合域(TAL)取代了ZFN 中的锌指蛋白,与之连接的内切核酸 酶仍然是Fok1。
基 于
Zif268
锌指 基序 的
3碱基 识别 模块
每个锌指基序可结合3个碱基。当基序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 代换时,可改变基序结合的碱基顺序。据此可以进行锌指氨 基酸代换实验,并对识别碱基序列检测。由此可建立锌指基 序库,组成识别模块群。这些识别模块可排列组合,用于基 因打靶序列的选择参考。
基因组 编辑 技术 TALEN
Cas9打靶需注意的问题
1)引导RNA(gRNA) 与打靶DNA的配对碱 基数在20 nt。 2)打靶DNA序列与引导 gRNA的配对序列中 ,低于5 nt的差异会 出现脱靶效应。 3)原间隔顺序下游有3 个碱基组成的保守基 序(PAM),在设计 gRNA时必须含有 PAM序列。 4)在crRNA与接近PAM 靶DNA位点之间3-’ 端至少必须满足13个 碱基的精确配对。 Science 337, 816, 2012
化脓性链球菌CRISPR的结构
化脓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有两个可转录 CRISPR座位: 1)下游CRISPR座位CRISPR01, 转录的产物为crRNA。 2)上游CRISPR座位反向转录,转录的产物为 tracrRNA (trans-activating CRISPR RNA)。 3) tracrRNA含有和crRNA重复序列完全匹配的序列,彼此 间可形成双链RNA。
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有4种: 1) meganuclease (罕见位点核酸酶) 2)ZFN 3) TALEN 4) CRISPR/Cas9 or CRISPRi
Meganulease罕见位点核酸酶
I-Sce是酵母线粒体基因组中一个 内含子编码的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18 bp 序列。内含子两 侧含有I-Sce位点,当I-Sce基 因表达产生I-sce酶时:1)可 将I-Sce 内含子切离,产生无 内含子位点;2)寻找同源的 宿主内无内含子的等位位点 ,将其切开。然后通过同源 重组产生含有内含子的等位ISce位点。这一遗传现象称之 为内含子归巢 (homing)。 利用I-Sce专一性酶切并随之发生 双链断裂修复特点,可用来 进行基因组编辑。 由于I-Sce位点在绝大所数物种基 因组中极少存在,因而实际 应用价值不大。 Molecular Cell 10 895-905,2002
谢谢!
TAL碱基结合模块与 模块组合
TAL效应子由33-34 aa 高 度保守的重复多肽组成。 重复多肽之间仅在第12和 13位置有两个aa差异,与 专一性识别碱基序列有关 。识别A, T,C和G的多肽 单元分别人工合成组成模 块,根据识别的DNA序列 组建工程多肽链。 Science 326 :1501, 2009
基因组编辑技术进展
-
Cpf1系统
与Cas9相比,Cpf1有以下特点: 第一, 大小不同。Cas9剪切D N A 需要两个小R N A 分子,而Cpf1 只需要一个。Cpf1酶比标准的 SpCas9要小,更容易进入组织 和细胞。 第二, 剪切方式不同。Cas9在同 一个位置剪切D N A 分子双链, 形成平末端;Cpf1是交错剪切 目标DNA, 形成黏性末端。 第三, 剪切位置不同。Cpf1剪切 位点距离识别位点较远。 第四, Cpf1系统在目标位置的选 择上与Cas9不同。 Cas9 的 P A M 序列为5’- (NNA G A A W 3’(N表示任意碱基; W 表示A 或T) 或5’-NGGNG-3’,Cpf1 复合物的P A M 序列为-TTN-。靶 位与天然存在的P A M 序列相邻.
见 :Zetsche et al., 2015, Cell 163: 1–13
新一代DNA介导的 基因组编辑技术
1)2014年Swarts D C 等报道采用嗜热栖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AGO蛋白以D N A 介导细菌D N A 的切割。 Nature. 2014; 507:258–261 2)2015年中国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团队报道利用格氏( 嗜) 盐 碱杆菌(Natrono- bacterium gregoryi)AGO蛋白以D N A 为 介导对人类细胞基因组进行编辑,称为NgAgo系统。 Nature Biotechnology doi:10.1038/ nbt.3547 3) NgAgo系统特点:1,利用D N A 而非R N A 介导基因组编辑; 2,在编辑位点去除数个核苷酸,而非仅仅产生断裂;3 ,引导序列24 nt,专一性更强;4,NgAgo系统不需要 P A M 位点序列,对打靶序列限制少。
CRISPR 系统 重复 / 间隔 顺序
1,重复序列长约26-37nt, 5’和3’末端有部分回文对称序列; 2,间隔序列(数字编号)与重复顺序大小相似, 35-44 nt, 不同 间隔序列之间不重复; 3,间隔序列是细菌获取的外源侵染DNA序列(pro-spacer, 原间隔顺序),用于DNA免疫反应。
原核 生物
CRISPR
系统的 免疫机 制 (1)
CRISPR系统的免疫机制---获取外源原间隔序列: 来自病毒和质粒DNA的原间隔序列(pro -spacer)被切割整合 到CRISPR重复序列位置
Cas9打靶机制
当crRNA和tracrRNA转录后 即可在同源重复序列之间 形成RNA双链,随后 Cas9与crRNA/tracrRNA 结合组成打靶复合物。 crRNA的编码序列来自外 源DNA,因此可在外源 DNA侵入细胞时, crRNA可以搜寻并与外源 DNA配对形成互补双链 。一旦互补双链形成, Cas9即可执行核酸内切 酶功能,在外源DNA与 crRNA配对位置切割 DNA,完成DNA打靶。 Science 337, 816, 2012
基因组编辑技术--Cas9
1) 发现CRISPR系统 2) CRISPR系统的结构 3) Cas9工作原理及应用
发现
CRISPR
嗜热乳酸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酸奶发酵 菌。抗噬菌体侵染的乳酸链球菌基因组中含有一种特 别的遗传成分—CRISPR (规律性簇集间隔分布短回文 重复序列),具有DNA免疫的功能。 Science 315:1709 -1712,2007
锌指 基序 及锌 指蛋 白
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中最丰富的转录因子之一。图示 TFIII A是5SrRNA 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 含9个锌指基序, 可识别与结合启动子区33个碱 基序列,控制基因表达。 Zif268(小鼠蛋白)是最早用于基因打靶的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含3个锌指基 序,识别9 bp序列,与限制酶Fok1组成融合蛋白用于基因组编辑。
ZFN 的 工 作 原 理
将锌指蛋白(Zif268)与内切核酸酶(Fok1)组成融合蛋白Zif-FN (ZFN)。当ZFN的锌指结构域识别并结合特定DNA序列时,连接 的Fok1内切核酸酶可非特异切割邻近DNA,造成DNA断裂,由 此启动DNA修复系统进行同源重组修复或非同源重组修复。这两 种修复均会造成修复DNA位点碱基缺失或插入,从而引起突变。 Nature Review Genetics 11:636-646, 2010
ZFN—锌指核酸酶
什麽是ZFN: ZFN, Zinc-Finger Nucleases(锌指核酸酶) 的简称。 ZFN技术原理: PNAS 93:1156-1160,1996 转录因子锌指结合蛋白的D N A 结合域可专一性与基因 调控元件(element)结合,每个锌指基序可以专一性识 别并结合3个连续排列的碱基(-NNN-)。结合D N A 的锌指 多肽与核酸内切酶Fok1连接组成融合蛋白,称之锌指核 酸酶。锌指核酸酶可在体外或体内定点切割D N A 双链。如 果切割位置在基因编码区,即可定点打靶基因。
第5章 基因组序列诠释--
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证--基因组编辑
基因组编辑 (genome editing) 是一种人工靶向 诱导基因组目标DNA序列发生突变的遗传工 程。通过导入的核酸酶使DNA靶点发生双链 DNA断裂,再经细胞内DNA修复系统在靶点 引入突变。这一技术涉及两个问题: 1)如何实现靶向? 2)怎样产生双链DNA断裂(D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