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的比较

合集下载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比较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比较
-20°—+55°
报警方式
单光束遮断报警/双光束同时遮断报警可选
全部光束同时遮断报警
光束数量
最多36光束,最高防范高度6米
最多4光束,防范最高35cm
适用范围
室内、户外、野外、防范距离远、易燃易爆、环境恶劣等场所
工厂小区围墙 / 各种出入口等场所
940nm红外光
光束调整
每光束独立调整,独立工作状态指示
光束整体调整,集中显示
抗暴力破坏性
超强
比较容易被破坏
抗老化
超强,各种恶劣环境下永不生锈、不老化
高低温、阳光暴晒等环境下比较容易老化
稳定性
稳定性极高,自然环境影响几乎为零,零误报
较差,比较容易受强光及自然环境影响产生误报
耐低温
-55°— +70°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的比较说明
项目内容
激光对射探测器
红外对射探测器
工作原理
对射式工作模式,由发射机和接收机成对组成
对射式工作模式,由发射机和接收机成对组成
外壳材质
304不锈钢,厚度1.8mm
塑料材质ABS+PC
探测距离
探测距离超远,最远可达5000米
探测距离近,最远250米
发射光源
采用世界上能量最强的光,808nm或820nm激光

红外与激光的对比(周界)

红外与激光的对比(周界)
100米射束扩展
光斑直径3米
光斑直径0.17米
扩展范围越小,光束密度越大,光的可用功率越大,穿透力强
单色性
差(受强光干扰)

激光不受杂散光干扰
产品相互
串扰
红外产品在直线长距离布设中出现相互串扰,易漏报
闭路传输系统,不出现串扰
相互串扰能引起不允许出现的漏报警
实际工作
距离
实际工作距离为标称距离的75%左右
响应时间范围越大,适应场合越广
接收机接收窗口


接收机窗口越大,接收的信号越多,系统越可靠
多光束探测方式
同时遮断报警
遮断任何一道报警
激光探测器每一道光束都为独立的一套系统;而红外探测器的多光束实质是一套系统
红外与激光的对比
1、上海市公安局技防办在2007年已经出台文件,红外线产品在上海市在周界安防领域,只能是补充作用。
2、激光探测器每一道光束都为独立的光束系统;而红外探测器的多光束实质是一套光束系统,遮挡其一束光并不报警;
3、红外线产品误报高,雨天无法布防。详见后附对比表
比较项目
主动红外探测器
激光探测器
实际工作距离与标称距离一致
将为设计提供准确布设依据
工作温度
范围
-25℃~55℃
-40℃~70℃
激光探测器比红外探测器更适合于寒冷气候环境
调试方式
通过镜头对准方式,远距离调试不方便
通过激光定位仪把光信号转为声音信号
激光探测器调试方式方便,调试过程准确、快捷
响应时间
50~500msec
5~1000msec
说明
误报率、漏报率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激光对射说明书

激光对射说明书

激光对射说明书周界报警产品:振动光纤、泄漏电缆、电子围栏、激光对射三安古德在防盗报警领域,室内防范目前主要采用门磁、红外幕帘探测,对于晚上和无人员活动的室内防范可能比较合理。

对普通家居、别墅等场所则不适应,有人时不能布防,晚上也不便于布防,达不到御贼于外的目的。

红外栅栏应用到门窗的室内防范不会影响到人员活动,但是,红外栅栏会受杂光、红外反射光及同频干扰误报率高。

因此,可靠性差是目前影响主动红外对射大量进入家居防范的主要原因。

对于室外防范,特别是较大空间范围的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变电站等场所主要应用红外对射。

但是,从目前全国使用的情况看,真正长期应用的是极少数,大多成为一种摆设。

究其原因,主要是抗干扰能力差,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易发生误报警,包括各种光干扰、强磁干扰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因此,在我国目前主动红外探测产品的应用仍是有限的,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本身问题,受制于红外光源的特性。

将激光作为探测光源具有很多优势。

经过多年攻关努力,成功解决了激光稳定性、安全性、适应性、编码定位、低功率化和小型化问题。

在全球安防市场上率先推出信号旗栅栏型激光对射探测器,它既具有激光的光源优势,又具有红外栅栏简洁隐匿的外形特征,能兼顾室内外应用环境。

是防盗报警领域新一代革命性产品,能极大地拓展防盗报警领域的应用空间,能带来应用理念上的全新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激光对射工作原理其原理是在要设防的周界上设立一定数量的竖杆状的激光射线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一个环形围栏,每对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根据发射功率不同,可相距10~150米左右,通过发射器发射出多道平行的不可见激光射线,与接收器形成一个光回路,当入侵者翻越时,会隔断激光射线回路,从而产生报警。

二、激光对射参考系数激光对射SA-1JG50工作原理:激光测试距离:200m(± 5)颜色:象牙白传感器类别: 位置传感器耐热范围:75C°/-25C°工作频率:50HZ-60 HZ产品材质:黄童镀镍外形规格:直径:12*60mm 电缆线长度:1.5m工作电压:接受三线发射两线NPN常开DC6-36V电流:200mA 电压:DC 9~36V(可根据客户特殊订制)。

红外与激光仪器的区别

红外与激光仪器的区别
名称
红外检测设备
激光检测设备
定 义
红外(infrared):波长约在μm左右的电磁辐射。
激光(laser):在由受激发射的光,放大产生的辐射。
概 述
红外线传感器: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红外线又称红外光。红外线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抗干扰性能差,需要透镜将红外光过滤后再进行测量,并且需要定期校准
工作原理图
激光重要特性:1、波长稳定,无需经常维护,2、高单色性,激光的频率宽度比普通光小10倍以上,不受光线干扰3、不受其他气体干扰4、灵敏度较红外高
传感器工作原理
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和转换电路。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类。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热敏元件应用最多的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光电检测元件常用的是光敏元件,通常由硫化铅、硒化铅、砷化铟、砷化锑、碲镉汞三元合金、锗及硅掺杂等材料制成。
激光传感器工作时,先由激光发射二极管对准目标发射激光脉冲。经目标反射后激光向各方向散射。部分散射光返回到传感器接收器,被光学系统接收后成像到雪崩光电二极管上。雪崩光电二极管是一种内部具有放大功能的光学传感器,因此它能检测极其微弱的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常见的是激光测距传感器,它通过记录并处理从光脉冲发出到返回被接收所经历的时间,即可测定目标距离。激光传感器必须极其精确地测定传输时间,因为光速太快。
激光传感器: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电路组成。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
特 性
红外具有特性:1、很强热效应(热作用很强);2、穿透云雾的能力强;3、具有良好的吸收、共振性;4、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5、对温度变化较敏感6、对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较敏感 7、受光线影响强

传统红外对射与新一代激光对射的比较

传统红外对射与新一代激光对射的比较

红外对射与激光对射的区别二者同属于无线技术应用范畴,红外对射属于无线应用的一代技术,而激光对射则属于无线的二代终极技术。

也就是说,红外线是无线应用技术的初级应用阶段,激光对射技术则是无线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而后者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在无线产品应用领域,激光对射技术取代红外线技术是迟早的问题,二者的主要性能区别如下:常用的红外对射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

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红外对射遥控常用的载波频率为38kHz。

采用红外对射技术的产品:有方向性,发射器必须对准接收器,安装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在项目使用中需要精确的定位,容易形成覆盖死角,接收不到信号;穿越障碍物能力弱,不能有阻挡物。

2、在探测器检测到入侵行为时,即启动现场报警设备,对非法入侵行为进行威慑。

而当飞禽(如小鸟、鸽子)穿过保护区域时,虽然其体积较小,由于红外对射穿透能力弱,飞禽(如小鸟、鸽子)仅能遮挡一条红外对射(对双射束及多射束探测器),故接收端受不到发射段就会误认为是有非法入侵,故而输出报警信号。

3、传输的稳定性差,传输的速度慢,受限于其传送速度,对音质也会有影响。

4、距离近,大约10米,需要安装较多的信号发射装置,增加成本。

5、红外是一种光信号,会议应用中,常规灯光产生的红外光线都会对其信号产生干扰,造成信号丢失或者噪声等。

6、红外对射穿透能力弱,误报率高,系统不稳定,容易受环境等小动物影响产生误报,激光对射报警系统采用了808nm波长不可见光激光技术,容易隐蔽布防,可以垂直或水平安装在防范区域内。

激光不会象无线电波、红外光那样,受到背景、不同温度物体的干扰。

激光的穿透力强、误报率非常低、防范距离远不受外界背景光的影响和干扰,在烈日下布防也不影响产品性能。

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调整探测距离,产品美观大方、安装调试方便、防水性能好适合用在室内、野外、户外等布防作业环境,可全天候工作。

周界防范系统激光对射说明书

周界防范系统激光对射说明书

激光对射周界报警器说明书一、激光对射概念激光对射报警系统采用了808nm波长不可见光激光技术,易于隐蔽布防,可以垂直或水平安装在防范区域内。

激光不会象无线电波、红外光那样,受到背景或不同温度物体的干扰。

激光的穿透力强、误报率低、防范距离远,而且不受外界背景光的影响和干扰;在烈日下布防也不会影响产品的性能。

我们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调整探测防范距离。

该产品美观大方、安装调试方便、防水性能好,适用于室内外安全防范作业的场合,可全天候工作。

2、使用范围可以广泛的应用在铁路、地铁、厂矿企业、油田、油库、金库、码头、图书馆、银行、电力站、博物馆、展览馆、院校、饭店、养殖场、机场、监狱、军事重地、军械库、边防、海防等室内外安全防范场所。

3、系统特点3.1、探测距离远,误报率低激光入侵探测系统与同类主动探测系统相比,对恶劣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显著增强。

激光束发射的功率密度大,发散角小,光束集中,方向性好,使用同等功率器件的条件下,在百米处,目标接接收激光束的功率密度是红外发光二极管光束的数倍,因而穿透雨、雪、雾、风沙能力强,极大降低了误报率。

3.2、抗干扰性强,对其它设备无干扰激光报警系统自身抗电磁干扰性强,并对警戒激光束传播通路以外的区域、设备无任何电磁干扰。

由于激光发散角小,光束集中,光束只在闭路中传输,当用多组激光探测器在直线方向接续传输或小转折角传输时,均无红外线探测器所产生的相互串扰现象,从而消除此时红外线探测器产生的漏报警。

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光散射、污染。

3.3、防范性强1)可实施连续交叉布防,无互相干扰的问题。

2)可实施多道独立的光束平面、空间立体分布。

3.4、适应性广1)激光入侵探测器响应时间在10ms-500ms之间可调(同类主动探测器响应时间在50ms-500ms之间),可根据设备安装的不同现场环境调整响应时间,适应环境范围更广。

二、最新型激光入侵探测器有哪些特点最新型主动激光入侵探测器具有探测距离远,灵敏度高,误报率低,防范性强,安全可靠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对其它设备无干扰,检修调试十分方便,维护简便.布设灵活,探测距离远,适应各种恶劣自然气候情况,受环境影响小等。

激光与红外光的区别

激光与红外光的区别

激光与红外光的区别生活中可以有一些小常识是我们不知道的,那么你知道激光与红外光的区别吗?下面是为你整理的激光与红外光的区别,供大家阅览!一、激光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眀,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

它的亮度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

激光的理论基础起源于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理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

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

1958年,美国科学家肖洛(Schawlow)和汤斯(Townes)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氖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一种稀土晶体上时,晶体的分子会发出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

根据这一现象,他们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

他们为此发表了重要论文,并获得196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0年5月1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梅曼宣布获得了波长为0.6943微米的激光,这是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束激光,梅曼因而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激光引入实用领域的科学家。

1960年7月7日,梅曼宣布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由诞生,梅曼的方案是,利用一个高强闪光灯管,来激发红宝石。

由于红宝石其实在物理上只是一种掺有铬原子的刚玉,所以当红宝石受到刺激时,就会发出一种红光。

在一块表面镀上反光镜的红宝石的表面钻一个孔,使红光可以从这个孔溢出,从而产生一条相当集中的纤细红色光柱,当它射向某一点时,可使其达到比太阳表面还高的温度。

激光发射管、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接收管的区别是什么?

激光发射管、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接收管的区别是什么?

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头的区别及其辨别方法红外发光二极管还叫红外发射管,是家用电器,玩具,数码产品上不可缺少的电子元器件。

它将脉冲编码遥控指令电信号转变为940mm的红外光调制波遥控信号并辐射于空间,其性能的优劣及工作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遥控系统的灵敏度、指向性、可靠性等工作质量的好坏。

红外发光二极管大多采用无色透明树脂封装或黑色、淡蓝色树脂封装三种形式,无色透明树脂封装的管子,可以透过树脂材料观察,若管芯下有一个浅盘,即是红外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无此浅盘;若是深色树脂封装的,可借助于万用表R×1k档进行区别,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反向电阻通常为数百千欧至无穷大,其正向电阻有15~40kΩ之间(视不同型号和新旧程度而异);而光电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仅为10kΩ左右,光电三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均为无穷大(一律为遮光条件下所测值)。

红外发光管的检测方法与正确使用红外发射管的极性不能搞错,与发光二极管相同,通常较长的引脚为正极,另一脚为负极。

如果从引脚长度上无法辨识(比如已剪短引脚的),可以通过测量其正反向电阻确定之。

测得正向电阻较小时,黑表笔所接的引脚即为正极。

通过测量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测其性能的优劣。

以500型万用表R×1k档为例,如果测得正向电阻值大于20kΩ,就存在老化的嫌疑;如果接近于零,则应报废。

如果反向电阻只有数千欧姆,甚至接近于零,则管子必坏无疑;它的反向电阻愈大,表明其漏电流愈小,质量愈佳。

红外线对管的判断方法人们习惯把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

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

1.用三用表测量识别可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Rxlk电阻挡,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别红外对管。

判据一:在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k?20k)是发射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的比较
在防盗报警领域,室内防范目前主要采用门磁、红外幕帘探测,对于晚上和无人员活动的室内防范可能比较合理。

对普通家居、别墅等场所则不适应,有人时不能布防,晚上也不便于布防,达不到御贼于外的目的。

红外栅栏应用到门窗的室内防范不会影响到人员活动,但是,红外栅栏会受杂光、红外反射光及同频干扰误报率高。

因此,可靠性差是目前影响主动红外对射大量进入家居防范的主要原因。

对于室外防范,特别是较大空间范围的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变电站等场所主要应用红外对射。

但是,从目前全国使用的情况看,真正长期应用的是极少数,大多成为一种摆设。

究其原因,主要是抗干扰能力差,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易发生误报警,包括各种光干扰、强磁干扰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因此,在我国目前主动红外探测产品的应用仍是有限的,其原因主要是产品本身问题,受制于红外光源的特性。

将激光作为探测光源具有很多优势。

北京三安古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攻关努力,成功解决了激光稳定性、安全性、适应性、编码定位、低功率化和小型化问题。

在全球安防市场上率先推出信号旗栅栏型激光对射探测器。

它既具有激光的光源优势,又具有红外栅栏简洁隐匿的外形特征,能兼顾室内外应用环境。

是防盗报警领域新一代革命性产品,能极大地拓展防盗报警领域的应用空间,能带来应用理念上的全新变化,主要
包括以下方面:
全天候应用概念--激光能量集中,比红外光穿透力强,能适应雨雾霜雪沙尘天气和抗光干扰。

全环境应用概念--高稳定性和特殊的抗干扰设计,能适应各种天象和强磁场环境,环境适应性好。

全时段应用概念--低能耗特性,能24小时全时段布防使用,节约电能。

全封闭应用概念--低能耗和高稳定性特性在家居防范中可以无间隙封闭设防,御贼于外。

大纵深应用概念--对于别墅和较大空间场所,可以设置多层、多道、明暗激光网阵,构成大纵深防范。

大周界应用概念--总线制安装、自备编码技术和低能耗特点。

一台报警主机可以控制100000付探测器,长度可达100公里以上,而且能精确显示入侵位置。

红外对射和红外栅栏作为最早出现的周界报警产品之一,在全世界应用及其广泛。

由于红外产品本身的缺陷以及大量劣质产品对市场的冲击,红外对射栅栏在周界应用中。

在受到最大批评的同时也制约了其本身的应用发展,很多使用红外对射的周界防范工程基本上成为摆设。

很少有真正大量的红外栅栏进入普通家居防范。

尽管生产厂家不断改进与完善,但其光源上的先天不足使其面临发展瓶颈。

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性能更好的光束遮挡型探测器来替代红外对射产品。

红外对射和栅栏的缺陷是红外光扩散角大,功率密度小,易受白光抑制干扰。

需要聚焦才能形成探测用光束,同时需要特殊材料过滤掉杂光。

这使整个产品结构复杂,而且造成高能耗。

在多种光源筛选
中激光最具特性,功率密度大且直线传播,是最理想的光源。

北京三安古德研制成功栅栏型激光对射探测器,历经大量的工程实践。

证明这一新型产品对应红外对射、栅栏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能耗、性价比等各方面具有全面的优势,可以全面替代红外对射产品,大量进入普通家居和周界报警防范中。

在家居应用中,激光栅栏低能耗高可靠性特点可以对家居所有门窗和围墙进行多层全封闭设防使用,形成纵深防范,真正达到御贼于外的目的。

普通4光束24小时全天使用,按每户20付探头计算能耗仅2瓦。

而且由于性能稳定,抗杂光干扰和同频干扰,无误报,比使用主动和被动红外更具综合优势。

在周界防范中,激光栅栏高可靠性、抗干扰特点,可以大量应用到各种复杂环境的周界防范中。

包括变电站、机场等野外、强磁场环境;低能耗和自编码功能特点。

可以实现总线制安装和精确定位,应用在输油线路、高速铁路、边境线和工业园区、居民小区等超长距离超大范围周界防范。

激光对射探测器串联使用量可达10000付,完全可以实现对一个居民小区内周界围墙和所有住房门窗安装使用。

激光对射与红外对射比较
红外对射:红外线光束遮挡型报警器
激光对射:激光光束遮挡型报警器
红外对射:结构复杂,红外光束需要通过几何光学设备聚焦调焦,稳定性差。

激光对射:结构简单、激光扩散角度小,无需几何光学设备聚焦调焦,稳定性好。

红外对射:光线穿透能力较弱。

受雨雾天气的影响,容易引起误报。

激光对射:光线穿透能力强,即使雨雾天气,光束也能正常达到接受端,不会引起误报。

红外对射:易受自然光和人造光源的干扰,易引起误报。

激光对射:由于激光单色性好,不会因受到干扰而引起误报。

红外对射:能耗高,每对红外对射工作电流100mA左右,不便于长时间在布防状态下使用。

激光对射:能耗低,每对激光对射工作电流10mA左右,可以24小时全时段布防使用。

红外对射:由于功耗高,每付红外对射需要单独走线,成本高,维护复杂。

激光对射:由于功耗低,所有激光对射只需串联安装,成本低,维护简单。

红外对射:环境适应能力差,管理面积小
激光对射:环境适应能力强,管理面积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