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_教案1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名胜古迹?(展示北京城市建设的实例。)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图文材料,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4
阅读课本的图文资料,知道北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的问题,例如交通堵塞、城市用地紧张以及环境污染等,尤其是水资源紧缺和沙尘暴侵袭等,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谈谈看法。
学生结合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读图查找分析,组织答案。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读图查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过程2
北京除了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它还有什么职能?举例说明这些职能的表现。(展示关于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有关图片。)
展示北京的名胜古迹图片。
学生分组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并回答问题。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地图和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
2.通过课本材料总结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的城市职能;
3.了解北京主要的名胜古迹,感受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使学生初步领会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学生比赛说出名胜古迹,看谁知道得多。
1.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纳能力;
2.欣赏图片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要珍惜我国的文化,使之能持续地利用下去。
过程3
阅读课本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北京在城市建设、交通的发展,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城市职能。
3、利用资料说出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4、通过北京学习加深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
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2、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哪里吧?(北京)关于北京你们都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知道北京的具体位置、面积以及它的职能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北京,系统的学习关于我们首都的详细内容。
二、新授:教师出示北京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北京的具体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为40⁰N,116⁰E。
海陆位置: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相对位置: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便于入海,大多流向渤海。
面积、人口:北京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61.9万(2010年。
)地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河流:主要河流有潮白河、永定河和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交通:北京位于几条古代交通大道的交叉点,又是京杭运河的起点,对外联系方便。
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让学生找出北京的主要职能。
职能: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这里由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上百所高等院校......3、北京还是国际交往中心。
初中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 北京教案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名胜古迹?现代化的大都市
3、北京兴旺的交通运输。
4、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开展建立。
二、疑难探究
探究一:如何更好地传承北京的城市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北京的名胜古迹?
探究二:从哪些方面反映北京已逐步开展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教师:中国历史上,城市大量出现的时期应始于春秋时代,它以宫廷为中心,而且这种布局一直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
这种中轴对称的棋盘式的格局,充分满足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五、教师小结
依据板书总结归纳。
六、稳固新知、学会运用
1、出示训练题、?根底训练?
2、检查完成情况
教研活动记录
教师:结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从北京的历史沿革开场:远在六七十万年前,华夏先祖――“北京人〞就生活在今房山县周口店一带。3000年前的周朝,北京一带已建立了早期的城市。现北京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学生:阅读“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展示北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各景点图片资料。
学生:阅读“中轴对称布局的北京市中心区〞图。
,
教研活动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文明的摇篮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教学反思
、
重难点
重点:北京重要的文化古迹。
难点:北京未来的开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局部: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的大都市。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识记重要的文化古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_24

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运用北京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等资料的阅读分析,探究归纳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运用直观的图文资料感受并归纳北京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三)德育目标通过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发展成就,培养学生对北京的热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和历史传统文化。
2.教学难点:北京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的图片,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办(中国——北京)你对北京知多少?欣赏介绍北京的视频发言展示、评议补充、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小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游览了解北京。
二、新课学习(一)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读图分析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背靠群山,面向渤海,东南距渤海约150米。
读北京市略图,分析: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相邻的省区)(二)读图分析北京地形:(1)找出西山、军都山、燕山和华北平原,说说北京的地形特点。
引导探究:西部、北部——山地、丘陵,分别属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部——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师承转:受地势的影响北京的河流有什么特点?(2)依图找出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说说河流流向与地势的关系。
河流多由西北流向东南,属于海河水系,注入渤海。
河流流向受地势的影响,由此得出北京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师承转:受地形地、地势的影响,北京的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3、读图(6-4-4 北京气温年变化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获息,引导探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温带季风气候。
合作探究:结合刚才学习的知识和课本35页活动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新中国在北京建都有哪些优势?时间是3分钟,开始。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3)

1、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
置)周围的地理事物,探究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重点看相对位置,
团队合作及展示2、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哪些方面体现了北京是一座悠久历史的古城?
4、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
5、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小结提纲思维导图
反馈练习1、北京作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京都,最早的朝代是()
A、周 B 、金C 、元D 、明
2、下列是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B、北京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C、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交往城市
DK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3、下列属于北京历史名胜的是()
①明清故宫②八达岭长城③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④北京胡同⑤中华世纪坛⑥香山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4、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北京举行,这说明北京市是我国的(
)
泓陶七降水而谴独
6、判断
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学会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2.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把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将来进展方向。
3.把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教材分析】《祖国的首都——北京》是人教版八班级下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当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同学把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同学把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同学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生疏,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将来进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观看、启发式叙述、同学活动、探究。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1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多媒体呈现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知同学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憧憬。
老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憧憬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同学观看图片,说出感受激发爱好、培育情感,导入新课板书: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一)政治文化中心1、自学“政治文化中心”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知道北京的历史古迹和城市职能。
3.能举例说明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培养读图能力和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
2.养成辩证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奥运会音乐片《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北京文化。
(一)相约北京1.情景创设:展示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邀请函。
2.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要求:就近四人一组为单位,根据回帖内容学生小组限时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
3.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4.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
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过渡: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案

教案主要有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河流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
探究:教材36页第2题,请读图分析北京古城城址的变迁。
(1)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分布上是怎么变化的?(2)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城市职能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北京城市战略定位,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
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北京的这些城市职能。
运用资料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
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京杭大运河七处世界遗产。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四合院、胡同等北京历史文化传统。
以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古城风貌进行的大力保护。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
现代化的大都市运用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现代化大都市北京的重点功能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以及发展中出现“大城市病”的治理。
举例说明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作业主题:碧水环绕话北京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颁布后,引起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
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
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载;元朝建立后迁都至原金中都城所在地,该地两年内人口猛增,只得选择新址建立都城即元大都。
图1为金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示意图。
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1) 元朝选择新址建都,放弃了莲花池、洗马沟,选取了 河和 河,可以解决因为人口增加而带来的 紧张。
第二小组以“北京的河流”为主题进行学习,撰写了研究报告。
图2为北京市地形图。
(2)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教材分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情况,另外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总结已有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两个班水平相近,可以通过自学、观察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法选择:
读图分析法、探究法、教授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 1 课时
板书课题北京
一、学习目标
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指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种和谐在我国的首都体现的最为良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认识北京。
今天的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2、认识北京的城市职能。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2—35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北京作为首都,它具有那些特殊职能?请举例说明?
2、图6.42,描述北京的经纬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及交通位置?
3、北京的地势特点?主要河流流向?
4、评价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性?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①政治: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②文化: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③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2、经纬度:116°E,40°N 暖温带
海陆位置:北方地区,华北平原西北部,东临渤海
相对位置:东出山海关---东北地区向西可联系--黄土高原
西出居庸关--内蒙古高原向南---华北平原
相邻省份:河北、天津
交通:京杭运河,京哈、京广、京九、京沪、京包等铁路交汇处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4、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
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②战略位置优越。
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③经济区位优越。
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第四节北京
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势:
3.气候:
4.河流
二.、政治文化中心
1.全国政治中心
2.全国文化中心
3.国际交往中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第 2 课时
板书课题北京
一、学习目标
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指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种和谐在我国的首都体现的最为良好。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
今天的学习目标:了解北京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城市建设。
二、自学指导
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大家认真而紧张地自学,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教材第36—42页的内容,8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北京有哪些文明古迹?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哪些?应
怎样对待这些名胜古迹?
2、北京旧城在元、明两代布局特点?这种布局反映了什么特点?
3、现代的北京城与以前相比,在城市面貌和建筑上有哪些变化?
4、城市功能相较以前有什么变化?
5、说一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三、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四、后教: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引导
1、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态度:不仅是优秀的建筑,更是灿烂的文化瑰宝,应当尽力保护2、①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都800多年,(板书:建城时间早)
②至元、明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
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
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
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
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课本活动题: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
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3、变化:占地面积、交通道路、现代化楼群、购物、休闲功能区划分
4、职能:首都的特殊身份,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的方向发展,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5、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
五、当堂训练
《能力培养与测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
我们相信,未来
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
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历史悠久的古城
1、建城时间早
2、北京著名的历史古迹
二、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交通发展
2、现代化都市的建设与发展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