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作家作品】《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课文简析】“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而奋斗。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词语积累】沁(qìn)园春数(shǔ)风流人物妖娆(ráo)素裹(guǒ)惟(wéi)余成吉思汗(hán)分(fèn)外还看今朝(zhāo)【作者思路】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5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共45张PPT)

片 片 吹 落 轩 辕 台 。
燕 山 雪 花 大 如 席 ,
·
唐 韩 愈 《 春 雪 》
故 穿 庭 树 作 飞 花 。
白 雪 却 嫌 春 色 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本词,深入感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点) 2、掌握本词写景、讨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本词准确、 凝练的词语。(难点) 3、感受作者的豪迈情怀,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点明主旨,升华情感,作者以“往昔” 和“今朝”对比,突出今朝革命英雄主 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这句是一种自励, 这是对未来创造英雄业绩的自励,又是 一种抱负和理想,抒发了词人作为无产 阶级革命领袖必将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 自信,自励和抱负。
哪些属于实写?
• 冰:封(静态)冰雪弥漫的严冬景象 • • • 雪:飘(动态)壮阔雄奇的银装世界 • 实景 • • • 望:登高望远(统领下文,展开画卷)
“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 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 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 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 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 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 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读一读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
• • • • 释词意: 莽莽: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风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在内。 •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 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笔记

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笔记

《沁园春·雪》笔记一、课文背景《沁园春·雪》是九年级语文第一课,由著名文学家XXX创作。

该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课文主题《沁园春·雪》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雪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三、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1. 重点词汇:包括“沁园春”、“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等,这些词汇在词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

2. 表达方式: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使得雪的描绘更加生动逼真。

四、课文结构《沁园春·雪》分为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描绘雪景,下阕则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这种结构使得整首词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思考。

五、精彩语句欣赏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话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北国雪景的壮丽和广阔。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句话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山川景色。

3.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句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感悟与思考通过学习《沁园春·雪》,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生活的乐趣和真谛。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和主题。

七、个人笔记与心得在学习《沁园春·雪》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首词的魅力和内涵。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活的美好。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还深入理解了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通过欣赏精彩语句和思考感悟,我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欣赏大自然的美和珍惜自然资源,同时也会更加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九上语文课件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九上语文课件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须晴日,
译文: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
看红装素裹, 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分外妖娆。
须晴日,
“须”: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作者借助想象 把江山比作少女的衣装,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
看红装素裹, 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表达了词人对雪后美景由
分外妖娆。 衷的赞美之情。(虚实结合)
上阕小结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顿失/滔滔。 了应祖国山河的壮丽,同
时照应“千里”“万里”,
望/长城内外,也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惟余/莽莽; 和雄伟的气魄。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顿失”:照应“冰封”, “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寒
威之烈,运用夸张。
用视觉形象,突出冰封雪飘的北国风光之奇伟雄浑。
望 惟长 余城 莽内 莽外 ,,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 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和苍天比一下高低。
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舞”“驰” 两个动词化静为动,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 写活了,使之生机勃勃。另外对偶的修辞使 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增添了一种 活泼奔放的气势之美。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
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 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 写词又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 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 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第1课 《沁园·雪》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第1课 《沁园·雪》

1 沁园春·雪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 精妙语言。(重点)
部分来自《点拨》
成吉思hán ( 汗)
部分来自《点拨》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义为少数民族首领时, 读hán,如可汗、大汗,除此之外读hàn。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 无边无际的意思。例句:2015年的第一场雪,让大 家略到了惟余莽莽的壮丽景象。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部分来自《典中点》
3.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 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 主旨。
品析上片诗词
部分来自《点拨》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 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答案】“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 “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互文) 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 法上动静结合。
6.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文采、文才辨析:二者都有才能、才华的意思。
“文采”范围比“文才”广,既指文艺方面的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字音】妖娆(ráo)【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教案《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初三上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以下是《沁园春·雪》的课文原文及教案。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毛泽东和他的乡愁情感;2.理解诗人表达“古人风采”和“自豪情感”的方法;3.通过诗词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作品的情感表达;2.理解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态度。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是否有过乡愁情感?你们理解什么是乡愁情感?有什么方法可以表达乡愁情感?2.阅读课文:师生共同阅读《沁园春·雪》课文,教师可以讲解以下生词:莽莽:茫茫无边;滔滔:水势汹涌;娇:美丽动人;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3.理解诗歌情感表达: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诗歌中乡愁情感的理解。

师生共同分析诗歌中如何通过北国风光、长城、大河等象征来表达乡愁情感。

4.理解作者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诗歌中对于中国历史和英雄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出现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样的表述?5.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诗词内容进行讨论和写作,可选择以下话题:1)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乡愁感触;2)以乡愁为题,写一首自己的乡愁诗。

6.总结反思:通过学习,让学生总结诗歌表达乡愁情感的方法和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态度。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拓展延伸部分的写作作业,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doc

【人教版】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doc

精品文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wéi yú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1.《诗经》和《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lí 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fǔlàn: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乡愁》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xiān yán:鲜艳。

冠冕guān miǎn: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ní nán:1.拟声词。

燕子的叫声。

2.形容小声说话:细语~。

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肌肤等)丰满滋润:两颊~。

沉醉chén zuì:1.大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九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
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
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
情的对象。

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
不同的个性情怀。

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一代
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
让我们一同来领略!
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

其实,他
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
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

(幻灯展示并板书课题)
三、了解题目:大家看懂文题的意思吗?“沁园春”,是词牌名,据说“沁园”一
词是出自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现在作为词牌与词的内容已无关系,
只决定词的韵律结构。

雪才是本文的题目。

四、美文朗读:
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有感情地朗读本文,也可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在学生朗读时,添加背景音乐)
2.再听名家的配乐朗诵,并完成下列任务.(媒体链接名家配乐朗诵)
①找学生说说大屏幕上绿体字的读音.(学生读,教师幻灯随之展示)
②找学生说朗诵者的感情基调.(教师引导提示并幻灯展示:激昂慷慨、气势磅礴)
⒊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五、整体感知:通过预习和刚才几遍的朗读,词的大致意思应该明白了吧!谁来用
自己的话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也可分上下两片来概括。

(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进行引导,并板书)
上阕描绘北国风光(写景)
下阕评论风流人物(议论、抒情)
六、美文赏析:
(一)、上阕:
1.这片词对北国的风光具体是怎样描绘的?分几层来写?说说哪些词语富有表现力?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再找学生发言,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并贯穿朗读教学)层次:总——分(实写:望——想象:须)(板书“望”“须”)
词语:“千里”“万里”——意境开阔、壮观。

(似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惟”——只,满眼全是雪,雪大。

“顿”——立刻,(刚才还是奔腾、咆哮,转眼成为一条冰河)言极天冷。

(夸张)
“舞”“驰”——以动写静(引导学生做“舞”的动作)
“欲”——想要,赋予山、原人的情感:(谁想要?想要干什么?)(拟人)
“天公”——至高无上的宇宙主宰,(真是山要要和它比高低吗)豪迈、雄壮。

“红装素裹”——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内穿一件鲜红的旗袍,外披洁白的披肩。

“分外妖娆”——极尽赞美的程度,感情自然流露。

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热爱、赞美。

2.让一位学生带着热爱赞美之情,抓住重点词,再次朗诵上片。

3.结合上述赏析,让学生抓住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先由学生想象,之后教师再幻灯展示几幅北国雪景图让学生欣赏)(二)、下阕:
1.这一阕词人是如何由上阕的写景转入到议论、抒情的?
(先由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再做适当提示、归结:过渡)
(江山如此美丽,谁不想主宰不想拥有?毕竟“爱美人更爱江山”的人更多,这一过渡似苏轼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诗人引出了哪些英雄?让学生自己来评论以下这些英雄。

(多媒体展示上述几位帝王的图片)
(结合历史书、课外读物、和影视作品等,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汉武帝:内固集权、外抵匈奴、加强中西文化交流
唐太宗:开创大唐大盛世、贞观之治
成吉思汗:蒙古军卓越领袖,统一蒙古各部。

3.对这些英雄,词人又是怎样评论的?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先由学生思考、议论、回答,教师再做适当提示、归结)
褒中有贬,把握分寸:(紧扣“惜”字:爱惜、珍惜、婉惜、可惜)(板书“惜”)
皇、武、宗、祖、一代天骄(后人对他们的尊称)
略输、稍逊、只识(多武功而少文治)
4.这些英雄都白玉微瑕、美中不足,且又都已作古,那么诗人心中的英雄在哪里呢?
(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行诗的意思和在词中的作用。


先抑后扬、抑古扬今:风流人物(英雄)在今朝。

(数:比较起来,最突出的)5.那么诗人所谓的“今朝”风流人物、英雄又是谁呢?(诗人虽没明说,但我们能猜测的出)
(多媒体链接词人写本词的背景和把本词公之于世的背景。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作者自己
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江山代有英雄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广大人民群众(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
聆听伟人对古今英雄的评说,你又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居高临下傲视群雄超越群雄自豪豪迈
6.怀着对古人的婉惜对今人的赞许,找学生再次有情感地朗读下阕。

7.诗人也已作古,英雄仍在涌现,联系生活,说说你心目中的今朝风流人物有哪些?
(注解“风流人物、英雄人物”的当代意思,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再展示几位“风流人物”的图片,供学生参考。


七、课堂小结: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自己也是今朝风流人物,很好。

其实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接见青年学生时就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连伟人都这样说,我们更应该自豪自信,努力学习,力争做一个今朝英雄、今朝风流人物!
八、最后,我提议,全体起立,让我们把自己化身为1936年的毛泽东,站在海拔千米
的高原上,俯视壮美山河,再次激情朗读这首《沁园春雪》。

作业布置:(幻灯展示)
1.有感情地背诵本词。

(不要机械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全诗结构)
2.课下再找几首毛泽东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友情链接,美文唱曲欣赏:本词公诸于世后,引起政坛、文坛一片哗然,后人广为传诵,有的甚至以歌曲、京剧、豫剧等形式来演唱。

下面咱们就来欣赏几种,以加深对
本文的理解与喜爱。

(多媒体链接本词的歌曲、京剧、豫剧等演唱视频,供学生欣赏),板书设计:(幻灯展示)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阕:描写北国风光如此多娇


下阕:评议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