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养花》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在养花中探索生命的奥秘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在养花中探索生命的奥秘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在养花中探索生命的奥秘引言:养花是人们乐于从事的一项爱好,不同种类的花卉有着不同生长特点,冬去春来的季节里,人们总会在篱笆旁、窗前、阳台上,不断地种植不同种类的花卉,以期盼那一缕阳光,那一片秋雨,或者那清爽的露珠,给它们带来生命力的养分。

正文:一、植物的生命循环过程每一种花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循环过程,通过养花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特点,包括生命起源、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内容。

例如:萝卜的种子从土壤里吸取了养分,不断发芽生长,从小小的幼苗慢慢地成为高高的植物,花朵悄悄地绽放,渐渐消失,又长出了果实,为下一代的生长繁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二、学生的自我行为认识通过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尊重植物,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学习要有耐心、关注生命及品尝生命的魅力。

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生命经历的丰富内容。

例如:观察中,学生可以发现,只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等条件下,花朵就可以茁壮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这样的观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是地球上众多生命体之一,也需要在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中完成自身的成长,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发扬自身生命中的精神魅力。

三、开发学生艺术眼界通过养花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眼界,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发现自然界中的美好,感悟生命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养花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艺术与自然的联合体中,感受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发掘其中的魅力。

例如:红满天是一种十分好看的花卉,它的花瓣呈现出一个鲜艳的红色,让人感觉细腻而温馨,尤其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喜气洋洋。

通过观察养花的过程,学生可以发现,植物的颜色搭配、形态、线条和空间感,往往融入了大量绘画、建筑、摄影的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元素可以让人们品味花卉的魅力,吸取艺术的力量。

结语:养花的过程中是一定要有感悟的,我们学习养花,不仅可以观察生命的奥秘,学会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体验自然、感悟艺术,这些养花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思维能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将有所帮助,它们将会促进我们的生命成长和人生价值的提升。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养花》拓展阅读:老舍与养花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14课《养花》拓展阅读:老舍与养花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养花》拓展阅读:老舍与养花阅读提示:老舍先生为什么那么爱养花呢?养花,大概是在老舍先生身上继承的最好的北京市民的爱好。

老舍还小的时候,几乎家家都养花种树。

在普通老百姓家里,三种植物是不可缺少的——枣树、石榴树和夹竹桃。

那时老舍家里也有这三种植物。

那棵老枣树现在还奇迹般地活着。

凡是到护国寺附近的小杨家胡同(旧名“小羊圈”)八号去参观过的人,都还会见到它的风采。

据现在的住户说,它太老了,已经不大结枣了。

是啊,少说,它也有一百岁了。

不过这位老寿星现在还相当硬朗,到了夏天,枝叶很茂盛。

东屋,根据《四世同堂》里的描写,是冬天贮藏石榴和夹竹桃的地方。

浇足了水,放一冬天,并不要为它们生火。

在南墙根,老舍先生的父亲,一位旗籍士兵,总要养些小草花,像草茉莉、五色梅什么的。

他还喜欢菊花,每到八月节,总要弄两盆菊花回来养着。

他的职业是挎着腰刀巡逻守卫皇宫,可是,他的心,像个妇女,慈祥、安静、细致。

下了岗,摆弄这些小花草成了他的最大乐趣。

老舍先生的父亲去世之后,老舍的家境变得极窘。

老舍童年的玩意儿除了几个在南屋翻出来的捏泥饽饽的模子和羊拐子外,就只剩下大门外由槐树上吐丝垂吊下来的槐虫“吊死鬼”。

甜石榴和夹竹桃受到了精心的照料,因为它们是祖父遗留下来的“宝”,给它们浇水成了男孩子特别上心的事。

在这个又穷又苦又安静的小院子里,红而大的石榴果和一朵朵经久不衰的夹竹桃花,成了最有生气的点缀品。

就这样,对花的崇尚感情,带着父母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老舍的心上。

老舍由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后第一个工作是教育孩子。

不论是在校内校外,他都要教孩子们尊敬花。

在他当校长的小学里,校长室门外放的是大荷花盆,里面养着鱼,他常常带小孩子们去中山公园,到了那里,他让孩子们排好队,向盛开的鲜花脱帽鞠躬。

古希腊人有花神,古远的满族人在自己的黑水白山老家也把山、石、树当成神灵。

生活在二十世纪初的老舍,并不想把这些古朴的拜物教重新复活,但是他那种对花草,对植物,对大自然近乎崇拜的情感,却是和古代人相通的。

教学评估:小学四年级语文《养花》课程评价

教学评估:小学四年级语文《养花》课程评价

教学评估:小学四年级语文《养花》课程评价一、课程背景《养花》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中的一节讲解生活常识的课程。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基本的花卉养护,激发学生爱好自然和美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常识和语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花卉的基本知识和养护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养花》内容的阅读、解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师先通过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花卉种类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了解学生对花卉的认知程度。

2.让学生阅读《养花》这篇文章,并通过提问和解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3.通过课堂演示或实物展示说出各种花卉的特点、养护方法和繁殖方法等,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花卉知识。

4.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花卉生长变化、观察花卉的零落和落叶、比较不同花卉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通过教师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利用自身知识和判断力对花卉养护问题进行思考并给出建议。

四、教学反思1.教材结合实际情况。

《养花》课程通过实际的案例与生活联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掌握花卉的知识。

2.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图片、实物、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

3.教学活动实用性强。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花卉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生不太关注花卉养护的知识,这一点需要加强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兴趣。

五、结语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估。

本次小学四年级语文《养花》课程评价,反映了教学的优点和问题,同时也给予了教师宝贵的参考建议,希望未来的教学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让学生在生活和知识上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掌握花卉的日常养护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掌握花卉的日常养护方法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养花》主要是希望能够让学生掌握花卉的日常养护方法,让他们了解怎样才能够让花儿们长得健康、美丽,从而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照顾家中的花卉。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教案的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花卉日常养护的基本方法,包括灌溉、施肥、修剪等操作,了解不同花卉的生长习性和喜好环境,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照顾花卉。

2. 教学内容我国是花卉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各种各样的花卉在不同地区生长茂盛。

但是,想要让花卉长得健康、美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认真地照顾和管理。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花卉基本知识在介绍花卉的生长习性和喜好前,需要先对花卉的基本结构和生长发育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了解花卉的特点和构成部分。

2.2 花卉种类的分类和特点不同种类的花卉生长的环境和要求都不尽相同,如果不了解花卉种类及其特点,很难对其进行正确的日常养护。

在本课的教学中需要对常见的花卉种类进行比较详细的分类和特点的介绍,包括室内植物和户外植物等。

2.3 花卉的日常养护方法花卉的日常养护是保证花卉长得健康、美丽的重要保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 灌溉不同种类的花卉对水的需求量不同,有些需要湿润的土壤,有些则需要干燥的环境。

在浇水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花卉种类和环境要求,有选择性、有计划地浇水。

2.3.2 施肥施肥是花卉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但是过量的施肥也会对花卉造成危害。

在施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根据不同花卉种类和季节性要求进行施肥。

2.3.3 推荐土壤不同种类的花卉喜欢的土壤也不同。

应该在栽种之前,了解花卉的土壤适应能力以及花卉需要的环境。

2.3.4 修剪花卉的修剪有时可以促进其生长,也可以修整其外形。

不过,需要很小心并遵循正确的操作规则,以免造成花卉损伤或死亡。

3. 教学方法3.1 案例思维以具体的花卉种类为例,通过比较不同的养护方法来让学生了解不同花卉的喜好和日常习性,从而掌握日常养护的方法。

《养花》教学理解

《养花》教学理解

《养花》教学理解导读:【解词造句】[奇花异草]稀奇难得的花草。

形容花草品种很珍贵,稀有罕见。

[闹霜冻]霜冻: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在地面物体上凝结成白色的霜,使植物受到冻害。

闹霜冻指发生霜冻的天气现象。

[置之不理]置:放。

理:过问。

之:它,这里指花。

置之不理就是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管它。

例:对别人的意见,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认真对待。

[自生自灭]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死亡。

形容不加过问,任其自然发展。

[一来二去]形容交往频繁。

本课指作者同花经常打交道。

例:一来二去,他们俩就混熟了。

[门道]门路。

本课指管理花草的方法。

[喜阴]喜欢没有阳光的地方。

[喜干]喜欢干燥。

[乱吹]乱:随便。

吹:夸口。

乱吹指夸大口。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有益身心]有益:有帮助,有好处。

身心:身体和精神。

有益身心指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胜于吃药]比吃药的效果要好。

[牛奶]母牛的乳汁,是一种营养品。

[昙花]一种洪观赏用的常绿灌木,开白色的花,花朵很大,很美、很香,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

[秉烛夜游]秉:拿着。

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有趣。

例:他们把作弄人当作乐趣,也未免太庸俗了。

[计较]①计算比较。

②争论。

例:她气量比你大,从不像你斤斤计较的。

[关切]关心。

例:领导们对试制新产品很关切,在各方面都给以大力支援。

[三年五载]载:年。

指不太长的时间。

[循环]顺着环形轨道运行。

本课指周而复始地运动。

例:吃了这种药就能加快血液循环。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例:车间已有了空调设备,气温可随意调节。

[大雨倾盆]倾盆:大雨倾注的样子。

比喻雨势急骤。

现在有时也比喻一次布置很多任务,提出许多要求。

[见识]①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②知识、见闻。

例:你别跟她一般见识,让她一点吧。

【近义词】照管(照料)关切(关注、关心)调节(调剂、调整)【反义词】关切【词义辨析】[照顾照管]这两个词都含有“关照”的意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第十册养花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第十册养花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第十册养花9篇人教第十册养花 1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简介作者1、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给大家看看。

(点课件)2、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步感知,把握主要内容1、今天,我们学习《养花》。

板书:23 养花(齐读课题)2、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来,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

(生读有关老舍的资料)3、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

我们先不看书。

好多同学都养过花,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5、同学们谈了很多。

那现在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写《养花》的。

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刚才构思的《养花》和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7、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检查评价初读情况。

交流内容:(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4)养花能与别人分享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乱,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

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文重点围绕什么来写?在哪一段点出来了?(学生交流)9、教师归纳:是啊,这篇文章不像我们学过的很多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但是,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看起来内容很散乱,但都是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这就叫散文。

教学实录:小学二年级语文《养花》授课记录

教学实录:小学二年级语文《养花》授课记录

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我将授课的内容定为《养花》一文,旨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认识到花与人类的不解之缘,并意识到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重要性。

一、引入1.听课的目的:引导学生接近自然,感受花的美好。

2.通过制作花绘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利用图画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文章,明白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二、第一遍朗读1.教师朗读《养花》一文,并引导学生试着想象文中描述的花的美丽和魅力。

2.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对文章的感受与理解抛给大家,增加互动性。

三、分组阅读与讲解1.根据课堂布置的分组,让学生在三五人的小组中进行分组阅读,并仔细记录下文章中的重点、难点。

2.待小组完成阅读后,由分组中的一名学生对小组观察与发现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概述介绍,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这些精彩的内容。

四、小组学习1.教师安排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着文章中的主题进行集思广益、相互讨学。

2.学生根据分工与角色,展开研究与学习,把自己获得的知识分享给其他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学习问题。

五、展示与总结1.每个小组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需要给全班呈现一份小组展示,展示自己在学习中的探究与收获。

2.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他们对爱、美、幸福的设想。

六、课堂点评1.课堂点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握好时间,丰富点评内容,把课堂点评和学生心理做好结合。

2.课堂点评的内容包括学习感悟、解释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等诸多方面,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中的特点,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七、总结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与讲解《养花》一文,潜移默化地认识到花与人类的不解之缘,培养了一种爱护生命、关注自然的环保意识。

在未来的学习中,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这份感性与理性的共鸣,坚定不移地向美好生活迈进。

六年级课文《养花》教学设计范文

六年级课文《养花》教学设计范文

六年级课文《养花》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非常适合用于教学。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讲述如何进行《养花》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掌握如何种植花卉,如何打理花卉,以及花卉的重要性和观赏价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花卉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自主完成种植和打理花卉的任务。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花卉能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引导学生养成爱花卉、爱大自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花卉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解。

2.了解种植花卉的基本知识,掌握花盆的选购、土壤和水分对花卉的影响,以及打理花卉的技巧。

3.帮助学生了解到花卉的重要性和观赏价值,并启发学生去爱花卉、爱大自然。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对花卉进行分类,进行深入了解。

2.通过种植和打理花卉的任务,让学生真正掌握到花卉生长的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PPT展示花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花卉的外形和颜色,通过花卉的共性和特点,进行花卉的分类学习。

2.学习花卉的主要知识让学生学习花卉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土质、光照和水分等方面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花盆的选购以及花盆的大小对花卉的影响。

同时,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花卉的打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技巧。

3.实践任务带领学生进行花卉的种植和打理任务,向学生展示花卉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掌握到实际的技能和知识。

4.让学生感受花卉的美通过展示花卉的图片和让学生接触实物,让学生感受到花卉外形和颜色的美。

再通过了解花卉的观赏价值,让学生知道花卉不仅有生态价值,还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五、教学评价1.任务表现学生参与种植和打理花卉的任务,完成任务的好坏和方式是否正确是考评学生任务表现的重要标准。

2.口头问答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考查学生对课文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花卉的了解程度。

3.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秩序、听课态度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养花》教学设计
【课文说明】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有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

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学生交流简介作者)
(教师可适时补充“老舍养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品读课文
1、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养些什么花?
2、老舍先生是怎样养花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可以边读边勾画。

3、出示中心话题:养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要求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并做好相应的批注)。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记录的好习惯,中心话题的设定避免学生盲目读书,回答问题天马行空,不着边际。


【预设学生活动】
1、养花使作者增长了见识,从课文的第三节中可以看出来。

2、养花还能使作者感觉“有意思”。

作者在养花的过程中,摸到了门道,知道了花的种类不同、习性不同,有益身心。

3、养花可以使作者和别人分享快乐。

文中的第5自然段就能反映这一点,从中还可以看出老舍先生是一个重友谊、感情深的人,愿意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快乐同别人共同分享,足可以看出他心地很善良。

4、养花给作者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花开得好,作者就高兴,花不好的时候,作者心里就担忧。

从中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细腻。

5、从文中我还知道了老舍爷爷不但养花,还养了“小猫”。

从中可以体会到老舍爷爷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6、从以上这些同学的发言中和我个人的读书体会,我还悟到了老舍爷爷的为人。

他非常勤快、善于动脑、爱交朋友、宽厚待人。

这一切充分说明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

作者从养花中掌握了许多知识,性格、情操也得到了陶冶。

在他的眼中,花草象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足可以看出他对大自然中一切生命的热爱。

希望同学们也象老舍先生一样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个性化阅读、交流、感悟、教师适时点拨,升华等多种途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精读、深思、感悟。

体会老舍先生对花草的关切,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积淀,对“给予比索取更令人快乐”这一人生真谛的感悟,同时也培养学生积极举动的思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生成和增长了知识,让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找出课文中的中心句并谈谈自己对此的理解。

(中心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给予更令人快乐。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推荐阅读老舍作品《我家的小猫》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自己的爱好写一个片段。

(要求:要写出点门道、写出点“多么有意思”)
【附板书设计】
14 养花
爱花——养花——收获
热爱生活积极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