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资待遇计算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综合薪资的计算公式

综合薪资的计算公式

综合薪资的计算公式
综合薪资的计算公式通常会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工资、奖金、津贴或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可能还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而从计法上来看,综合薪资可以采用正算法或反算法进行计算。

具体如下:
正算法下,月工资(正算法)=月薪÷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而反算法下,月工资(反算法)=月薪-月薪÷月计薪天数×缺勤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天/月,所以应发工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或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劳动者因缺勤或
旷工造成的工资和奖金减少部分。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由劳动者承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
小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公司或行业可能存在不同的薪资计算方式,建议咨询公司人事或财务部门获取具体的计算方式。

标准工资算法公式

标准工资算法公式

标准工资算法公式在企业管理中,工资是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确定员工的标准工资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确定标准工资时,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因素,以及市场行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等因素。

因此,确定标准工资需要建立科学的算法公式,以确保公平、合理的工资水平。

一、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员工工资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员工的岗位、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来确定。

基本工资的算法公式可以简单地表示为:基本工资 = 基本工资系数× 岗位工资基数 + 工龄工资 + 学历工资。

其中,基本工资系数是根据员工的岗位确定的,岗位工资基数是企业内部确定的,工龄工资和学历工资则根据员工的实际工龄和学历水平确定。

二、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来确定的,通常以月度或季度为周期进行考核。

绩效工资的算法公式可以表示为:绩效工资 = 绩效系数× 基本工资。

绩效系数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评定的,通常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绩效工资比例。

三、奖金和补贴。

除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外,员工还可能获得一些奖金和补贴。

奖金和补贴的算法公式可以表示为:奖金和补贴 = 奖金1 + 奖金2 + … + 补贴1 + 补贴2 + …。

其中,奖金和补贴的种类和金额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特殊贡献、岗位特点等因素来确定。

四、个人所得税。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个人所得税的扣除。

个人所得税的算法公式可以表示为:个人所得税 = (应发工资五险一金专项扣除) ×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发工资是员工实际应得的工资总额,五险一金是根据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扣除,专项扣除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则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

通过以上算法公式的确定,企业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员工的标准工资,确保员工的工资水平公平、合理,也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HR必备:各类工资的计算方式大全

HR必备:各类工资的计算方式大全

HR必备:各类工资的计算方式大全一、日工资、小时工资折算依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二、加班工资计算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经济补偿计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工资计算公式列表

工资计算公式列表

例子:工资计算公式列表1、本月工作天数按30天计算;一天按7.5小时计算2、i f 实际工作天数> 10 实际工作天数=30天—请假总天数(含事假、病假、婚假、年假等所有种类)—调休总天数—旷工总天数额else实际工作天数=实际出勤天数实际工作天数即为员工当月实际的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期间按正常出勤计算)3、基本工资=工资标准×50%4、房补=工资标准×13%5、月奖金标准=工资标准×37%即工资标准(100%)=基本工资(50%)+房补(13%)+月奖金标准(37%)6、学历加薪:学历加薪标准:1)中专及以下学历无学历加薪;2)大专学历:(基本工资+房补+月奖金标准)×系数0.023)本科学历:(基本工资+房补+月奖金标准)×系数0。

044)双学士学历:(基本工资+房补+月奖金标准)×系数0。

055)硕士学历:(基本工资+房补+月奖金标准)×系数0。

066)博士学历:(基本工资+房补+月奖金标准)×系数0。

08◆当实际工作天数>20天时,学历加薪=(基本工资+房补+月奖金标准)×学历加薪系数(即本月缺勤(含请假、旷工等)天数<10天时,学历加薪不予扣除)◆当实际工作天数≤20天时,学历加薪=(基本工资+房补+月奖金标准)×学历加薪系数/30天×实际工作天数(即本月缺勤天数≥10天时,学历加薪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含入职时间少于20天的新员工)7、加薪补差=(新工资标准-原工资标准)×(1+学历加薪系数)/30天×实际补差天数加薪补差适用于工资上浮和转正工资调整的补差,实际补差天数从审批同意的开始调整日期算起至当月最后一天的实际天数。

8、加班工资:现在公司对加班员工只批准调休,不再发放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一栏一般列入的是辞退、离职员工的补薪及上月多扣、错扣的补发。

工资核算系数公式

工资核算系数公式

工资核算系数公式工资核算系数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资制度和核算方法进行设置,以下提供几种常见的工资核算系数公式:1、固定薪资制的工资计算公式:月工资=固定月薪(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奖金+福利津贴等。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没有涉及工资核算系数。

2、计时薪资制的工资计算公式: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如果采用工资核算系数,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出勤小时数、加班小时数等因素,结合小时工资标准和相关系数进行计算。

3、计件工资制的工资计算公式:计件单价,指制造某产品或完成某工作所需要的工资额。

工资收入=合格品数量×计件单价=(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完成定额工时数×工时单价+废品数量×料废单价(或计为0)+超额完成定额工时数×工时单价(或按定额单价的100%~125%确定)+定额内节约消耗奖励。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产品的难易程度、工艺复杂程度等因素设置不同的计件单价,并结合员工完成的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超额完成定额工时数等因素进行计算。

4、提成工资制的工资计算公式:工资收入=基本工资+提成。

提成可以根据销售额、利润额、客户满意度等因素进行设置,并结合相关系数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可能会采用不同的工资制度和核算方法,工资核算系数公式的具体设置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工资核算系数公式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员工的工作性质、市场行情等因素,以确保公式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同时,需要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避免出现违法违规的情况。

人力资源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

人力资源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

人力资源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1.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基本工资是员工工资中最基础的部分,通常是根据员工的职位和工作经验来确定的。

基本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工资 = 职位工资 + 工作经验工资其中,职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职位的薪资水平来确定的,工作经验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经验年限来确定的。

2.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加班工资是指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所做的工作所得到的报酬。

加班工资计算公式如下:加班工资 = 基本工资 ÷工作日天数 ×加班时长 ×加班工资系数其中,加班工资系数是根据公司制定的加班政策来确定的。

3.绩效工资计算公式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等因素来评定的。

绩效工资计算公式如下:绩效工资 = 基本工资 ×绩效系数其中,绩效系数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评定结果来确定的。

4.社保和公积金计算公式社保和公积金是员工的福利待遇之一,也是公司法定的义务。

社保和公积金计算公式如下:社保和公积金 = 基本工资 ×社保和公积金比例其中,社保和公积金比例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来确定的。

以上是常用的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同时,也需要注意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

法定假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300%。

双休日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200%。

工作日加班工资的计算方法是将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除以21.75,再乘以150%。

根据规定,每周休息2天,每年有11天的法定节假日。

因此,年工作日可以通过365天减去104天(休息日)减去11天(法定节假日)得到,即250天。

而年工作小时数可以通过250天乘以8小时/天得到,即2000小时。

劳动用工中常用待遇计算方法综述

劳动用工中常用待遇计算方法综述

劳动用工中常用待遇计算方法综述**《劳动用工中常用待遇计算方法综述》**嘿,朋友!今天咱来唠唠劳动用工里那些常用待遇的计算方法,这可都是很实用的干货哦!咱们先来说说工资的计算。

一般来说,工资 = 月基本工资 ÷月计薪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

这月计薪天数呢,通常是 21.75 天。

比如说,你月基本工资 6000 块,这个月出勤了 20 天,那工资就是 6000 ÷ 21.75 ×20 。

这就好比你去菜市场买菜,一斤菜 5 块钱,你买了 3 斤,那总价就是 5×3 ,一个道理!再讲讲加班工资的算法。

平时加班,工资得按 1.5 倍算;周末加班呢,按 2 倍;法定节假日加班,那可是 3 倍哦!比如说,你平时一小时工资是 30 块,加班了 2 小时,那加班工资就是 30 × 1.5 × 2 。

我有个朋友,之前傻傻的不知道加班工资怎么算,以为老板给多少就是多少,结果吃了大亏,后来学会了自己算,才发现被老板坑了不少钱!接下来是病假工资。

这个算法各地可能有点不一样,但一般是这样:病假工资 = 计算基数 ×病假工资比例 ×病假天数。

计算基数有的地方是按照合同约定,有的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病假工资比例也有规定,比如说 60%到 100%不等。

就像你生病感冒了,吃药的剂量得按照说明书来,不能乱吃,这病假工资的算法也得按规矩来!然后是产假工资。

如果单位给你交了生育保险,那一般就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

要是单位没交,那单位就得按照你产假前的工资标准给你发钱。

我听说有个大姐,休产假的时候单位想耍赖少给工资,结果大姐直接搬出法律法规,把单位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乖乖给了钱!还有经济补偿的计算。

工作年限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算;不满半年的,补偿半个月工资。

这就像搭积木,一块积木代表一个月工资,搭了几块就给你几个月的补偿。

算工资用到的公式

算工资用到的公式

算工资用到的公式一、基本工资计算相关公式。

(一)月薪制。

1. 固定月薪。

- 公式:月工资 = 固定月薪金额。

- 原因: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资是一个固定的数额,不与工作绩效、工作时长(在正常出勤范围内)等其他因素挂钩。

例如,一些行政岗位的员工,每月工资固定为5000元,只要正常出勤,就可以拿到这个数额的工资。

2. 月薪按出勤天数计算(非全勤情况)- 公式:月工资 = 固定月薪金额÷当月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

- 原因:当员工没有全勤时,需要按照实际出勤天数来计算工资。

例如,某员工固定月薪为6000元,当月应出勤22天,实际出勤20天,那么月工资 = 6000÷22×20≈5454.55元。

这样计算是为了公平地根据员工的出勤情况支付工资。

(二)日薪制。

1. 日薪固定。

- 公式:月工资 = 日薪金额×当月实际出勤天数。

- 原因:日薪制员工的工资主要取决于每日的工资标准和实际出勤天数。

某临时工日薪为200元,当月实际出勤15天,那么月工资 = 200×15 = 3000元。

这种计算方式适用于短期雇佣、按日结算工资的工作类型。

2. 日薪根据月平均计薪天数计算(考虑法定节假日等)- 公式:日薪金额 = 月工资标准÷21.75(月平均计薪天数);月工资 = 日薪金额×当月实际出勤天数。

- 原因:国家规定月平均计薪天数为21.75天,这个数字是通过全年的法定工作日计算得出的(365天 - 104天(休息日) - 11天(法定节假日))÷12个月。

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日薪,可以在不同月份(包含法定节假日和不同出勤天数情况)统一计算工资标准,保证工资计算的规范性和公平性。

二、加班工资计算相关公式。

(一)平时加班(工作日加班)1. 加班工资计算(按照1.5倍计算)- 公式:加班工资 = 小时工资×1.5×加班小时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工资待遇计算公式大全
1.休息日加班费的计算公式
2020年8月,小A被一家医药公司聘用为行政专员,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

刚刚还处在试用期,小A便被告知需要在十一长假加班2天,此后一个周末,小A没有补休,却又被要求加班一天。

小A想知道,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该如何计算?
点评:在休息日工作的,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
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
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即:节假日加班工资=
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300%;休息日加班工资=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21.75×200%。

2.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
2020年12月,由于年底公司业务繁忙,小A又需要延长每日工作的时间,晚上8点
才能下班。

该年年末几个星期,小A有时候还要值夜班。

小A想知道,延长工作时间的加
班费该如何计算?
点评: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
劳动者加班工资:在日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小时工资基数的150%支付加班工资。

按小时计算加班工资时,每小时的加班工资,以日加班工资除以8小时。

而在确定加
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对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
工资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对工资没有明确约定的,按集体合同约定执行。

3.医疗期的计算公式
2020年1月,因为连续加班,小A过度疲劳,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经住院治疗数日,医生建议小A休医疗期,并开具了相关诊断证明。

小A想知道,医疗期的时间,以及期间
的工资该如何计算?
点评: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
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
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
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
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
四个月。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在病休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
的约定支付病假工资。

用人单位支付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

4.产假和生育津贴计算公式
2020年4月,小A发现自己已怀孕数月,预产期是11月。

小A虽然知道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应享受相应的法定待遇,保障她的健康权。

但她想问清楚,她应该休多少天
产假?生育津贴该如何计算?
尹蔚民介绍,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将会采取小步慢走,渐进到位,每年
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

点评: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
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如果在发达地区,注会一年的收入在100万的都有.当然,我指的是合伙了.不是普通人员.普通人员的工资在8万元左右.
对之前已取得《青海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合格证书》两科合格证
书者,在合格证书规定有效期内,可视为通过笔试考试,参加由市(州)级考试机构按国家
统一考试实施之前省级面试办法组织的面试。

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

生育津
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5.年假天数的计算公式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表示,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自2020
年启动以来,已有22个省份推进试点改革,破除了教师资格终身制。

改革将在明年全面
推开:
2020年9月,小A发现自己工作满一年,应该享受年休假。

小A想问,年休假的天数该如何计算。

如果她这一天没有休年假,那么单位应补发多少工资?
点评: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
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职工的累计工作时间可以根据档案记载、单位缴
纳社保费记录、劳动合同或者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确定。

职工新进用人单位符合
上述规定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
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
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有下列情形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
上的;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6.经济补偿的计算公式
2020年11月,哺乳期结束后,小A仍然觉得工作岗位的压力太大,生了孩子后有些
难以适应,于是与单位协商一致后离职。

小A想知道,离职的经济补偿金该如何计算?
点评: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
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
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
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
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
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
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
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7.双倍工资的计算公式
2020年12月,离职后小A发现,双方合同于2020年8月到期,但公司没有与她续签合同。

按照法律规定,她可向单位主张双倍工资。

小A想咨询,双倍工资的时效、数额该
如何计算?
参保人员1994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2020年1月1日以后退休的,计发基本养
老金时,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以外再发给过渡性补贴。

点评: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以主张双倍工资的期间为用
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最多11个月。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续
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继续工作,此时可以主张的期间为劳动合同期满的次日,最多12个月。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因此,主张双倍工资的期间最多为12个月。

双倍工资适用时效的计算方法为:在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时,时效可从其主张权利之
日起向前计算一年。

实际给付的双倍工资不超过十二个月。

双倍工资的数额,按未订立劳
动合同所对应的时间用人单位应当正常支付的工资为标准计算。

此外,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等情形,属于法定情形的延续,即使用人单位未及时续签劳动合同,也无须支付双倍工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