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材+报告全

合集下载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3篇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3篇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应用化学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习企业介绍:介绍实习期间所在的企业,包括公司概况、主要业务领域、产品或服务等。

2. 实习目的和意义:说明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例如了解应用化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企业运作等。

3. 实习时间和地点:说明实习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4. 实习内容:详细描述实习期间所从事的具体实习内容,例如实验室操作、产品测试、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5. 实习过程:描述实习的整个过程,包括与上级的交流与协作、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工作中的收获和困难等。

6. 实习成果和总结:总结实习期间的成果,包括完成的任务和项目、为企业做出的贡献等。

分析实习的收获和经验,并提出自己对实习的反思和建议。

7. 实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包括对应用化学的认识、对职业发展的规划等。

8. 实习证明或其他附件:如有实习证明或其他相关材料,可以附在报告中以证明实习的真实性。

以上是编写应用化学实习报告的一般内容,具体可以根据自己实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写报告时,可以借鉴一些实习报告模板,以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实习单位介绍实习背景:我是一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选择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对于这个领域的知识和实践都非常感兴趣。

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我决定在实习期间选择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实习。

实习单位介绍:我选择在某某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实习,该机构是一家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服务。

该机构的团队由一批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组成,他们在不同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并且能够根据个人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在这个机构实习,我有机会和专业人士一起合作,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实习目标:我的实习目标是提高自己的咨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熟悉咨询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同时加深对应用心理学的理解和实践。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材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材

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教材《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系列篇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中南大学教材科2006年9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实验技能培养的目标是: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要求,通过三级实验教学环节既训练学生能熟练掌握各项化学操作技能,又具有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能从事生产、研究、开发、分析和设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继续从事化学、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药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具有很强创新意识的高级研究人才。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符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用书—《应用化学综合实验与科学训练》。

该教材的内容综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应用电化学等化学分支学科中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

以物质制备为主线,以化学基本操作、物质制备与分离、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化学为基本内容。

按照方法论和学科内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编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技术和技能。

使其形成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科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化学学科知识和实验技巧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的整体感和全局观。

使学生受到最基本的科学训练,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内容,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创新意识。

通过专题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使其初步具有独立开展试验工作的能力。

为后今后从事生产和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必要的坚实基础。

本书由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曾冬铭、陈立妙、卢周广、古映莹等老师编写。

编写过程中得到化学系其他老师的大力支持,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6年9月实验须知 (1)实验一氧化锌纳米粉体的低温化学法合成与性能研究 (2)实验二超细锰锌铁氧体软磁材料粉体的水热制备及性能表征 (10)实验三LiCoO2及其电化学性能 (15)实验四氧化镁多孔材料的合成及比表面积的测定 (19)实验五液相水解法制备纳米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5)实验六纳米SnO2气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30)实验七镍氢电池贮氢合金电极的制作与电化学综合性能的评价 (34)实验八有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特征 (38)实验九聚苯胺导电聚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42)实验十丙酮酸的电化学合成 (46)实验十一电化学方法纯化酪氨酸 (48)实验十二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抗坏血酸等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51)实验十三洗涤剂的配制及洗涤剂的性能测试 (53)实验十四雪花膏的配制 (55)实验十五聚合氯化铝的制备 (57)实验十六聚铝的质量检测及絮凝性能测定 (59)实验十七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62)实验十八聚醋酸乙烯酯的制备及粘结性能测试 (65)实验十九水溶性酚醛树脂胶的制备 (67)实验二十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制备、游离甲醛的消除与测定 (70)实验二十一聚磷酸铵的制备及阻燃性能测试 (75)实验二十二钡—镉—锌复合型热稳定剂的制备 (77)实验二十三聚氯乙烯(PVC)塑料热稳定性能测试 (81)实验二十四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及COD的测定 (84)实验二十五两相滴定法测定pMBp–C6H6–Zn2+体系的萃取常数 (88)实验二十六用液膜分离法处理含铜溶液 (92)附录1 泡沫性能的测定-罗氏泡沫测定仪 (96)附录2 去污力的测定 (97)附录4 白度测定-ZBO型白度测定 (99)附录5 粘度测量-NDJ-79型旋转式粘度计 (100)附录6 胶粘剂粘和性能测试 (101)附录7 涂料耐湿擦性测定—REF.902湿擦洗测定 (102)附录8 涂装质量测试 (104)附录9 熔点测量—显微镜熔点测定仪 (105)附录10 氧指数法 (106)附录11:荧光特性测定(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 (108)附录12:气敏传感器简介 (109)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1.使学生在前修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验中所遇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南大学无机实验报告 全

中南大学无机实验报告 全

三、主要仪器、试剂
仪器:离子交换装置,铁架台,蝴蝶夹,乳胶管,T 形玻璃管,弯玻璃管,玻璃纤维, DDS—12A 电导仪(带电极) ,烧杯(50ml,5 只) ,锥形瓶(250ml,配有孔软木塞,浸泡 电极用) 。 试剂:HNO3(0.5ml·dm-3) ,HCl(5%) ,NaOH(4%) ,NH3H2O(2 ml·dm-3) ,络黑 T, 钙指示剂,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型离子交换树脂。 其它:滤纸碎片。
六、实验结果
金属铝片质量/克: 硫酸铝产量/克: 产率/%:
七、结果讨论
1、从显微镜下观察晶体的形成与溶解(并绘出晶体的形状) 答: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晶体的形成,有放射形花状,草状,乱草状,乱石状等; 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晶体的溶解,溶解从晶体的边缘开始,慢慢残食,直至全溶。
2、探讨影响晶体形状的因素。 答:影响晶体形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pH 值不为 8~9;过滤不净;浓缩过分;取液过多等。
六、实验结果
1.产品外观:纯白色 2.产量/克:2.5 克以上 3.产率要求 精盐产率要求在 50%以上为合格 4.质量要求 按照实验中提供的检验法,提纯后的精盐中检验不到 Ca2+、Mg2+、Ba2+离子的存在。
2
七、产品纯度检验
检验项目
2-
产品溶液
粗盐溶液 混浊现象,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混浊现象,白色沉淀 天蓝色沉淀
附: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视度调节圈 物镜转换器 粗调焦手轮 载玻片 细调焦手轮 载物台 聚光镜升降拨杆 照明光源 电源插头 电源开关 目镜 双目拉板 物镜
1. 接通电源。将过饱和溶液滴于载玻片上,借助纵横移动手轮使观察区进入光路。 2. 拨动聚光镜升降拨杆,改变照明孔径和视埸照度。 3. 转动物镜转换器,将 40X 物镜置于光路,从目镜中观察,并转动粗调焦手轮,见物像轮 廓后,再转动细调焦手轮,使物像清晰。 4. 使用双筒目镜时,先用手握住双目拉板,使两目镜的中心距与观察者双眼距一致。然后 从右目镜中观察,调节成像清晰;再从左目镜中观察,调节视度调节圈,使成像与右目 镜筒同样清晰。 5. 改变物镜倍率,使观察效果最好为止。

2024年应用化学实习报告_2

2024年应用化学实习报告_2

应用化学实习报告应用化学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通过对企业的了解进一步使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3.通过参观实习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与规范操作意识。

4.通过参观增加学生对具体生产工艺与流程的了解。

5.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品德,为胜任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做为应用化学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学校安排了本次为期十天(7月20日29日)的认识实习,要求学生对化学工业生产有基本认识。

从7月23日开始我们先后参观了陕化复肥厂(其中包括磷铵车间、磷酸车间)。

通过实习让我们对陕化复肥厂的工作原理和生产运作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初步了解了陕化复肥厂的生产工艺、污染物处理的流程和工作原理,对化工行业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单位简介:陕化复肥厂公司地处陕西华县精细化工园区,占地面积223万余平方米,现有员工3200人。

公司主导产品“华山”牌尿素和“陕复”牌磷酸二铵均属“陕西省名牌产品”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质量稳定,信誉良好,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近年先后荣获全国化肥生产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企业、陕西省先进集体等称号;由陕西陕化煤化工有限公司承建的陕化节能减排技改项目10月全面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53.2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两套30万吨/年合成氨、配套94万吨/年尿素,销售收入可达26亿元、利润2.6亿,届时公司年总产值可超50亿元。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节能减排,延伸陕西煤业化工产业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实习时间:7月23日-7月29日(一)、产品相关知识:磷酸铵是含氮、磷两种主要营养元素的高浓度复合肥料,也是生产高浓度复合肥料的基础肥料,在生产过程中按一定配比添加不同的营养元素和制造成适合各种农作物的专用肥料。

应用化学实习专题报告

应用化学实习专题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用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次应用化学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应用化学在生产、科研等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全面了解应用化学在生产、科研等领域中的应用;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 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

三、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某化工企业2. 实习内容:(1)参观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设备和技术;(2)学习应用化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如催化剂、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等;(3)参与实验室实验,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如滴定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4)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四、实习过程及收获1. 实习过程(1)参观企业生产车间: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原料车间、反应车间、成品车间等,了解了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和技术。

(2)学习应用化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在企业技术人员的讲解下,同学们学习了催化剂、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3)参与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同学们进行了滴定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实验,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4)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同学们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2. 收获(1)掌握了应用化学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如催化剂、反应机理、产品质量控制等;(2)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如滴定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3)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4)对应用化学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应用化学实习,同学们不仅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对本次实习的总结:1.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展现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精神;2. 实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使同学们对应用化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3.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4. 实习结束后,同学们对应用化学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应化综合实验报告

应化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有机合成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目的:1. 熟悉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提纯和鉴定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验原理:本实验旨在通过有机合成反应制备一种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提纯和鉴定。

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其基本原理为醇与酸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酯。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烧杯、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玻璃棒、滤纸、滤斗、干燥器、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 试剂:乙醇、乙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蒸馏水、无水硫酸钠等。

实验步骤:1. 酯化反应:- 将乙醇和乙酸按一定比例混合于烧杯中。

- 加入适量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 加热至回流状态,反应一定时间。

- 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

2. 分离与提纯:-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

- 分离出有机层,用碳酸钠溶液洗涤,去除酸性物质。

- 将有机层转移至烧杯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

- 过滤,收集滤液。

3. 鉴定:-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的吸收光谱。

- 根据吸收光谱确定样品的分子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酯化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逐渐变深,表明反应进行良好。

- 通过薄层色谱(TLC)分析,证明反应生成了目标化合物。

2. 分离与提纯:- 分液漏斗分层明显,有机层呈淡黄色。

- 碳酸钠洗涤后,溶液呈中性,去除酸性物质效果良好。

- 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滤液无明显水分。

3. 鉴定:- 根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收光谱,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 与文献报道的吸收光谱进行对比,证实实验制备的目标化合物为预期产物。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目标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提纯和鉴定。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12振动筛板萃取实验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12振动筛板萃取实验
NOR X 1 X 2 x1 x2 X m xm (4)
式中: X m
X 1 X 2 * ; X1 X F X1* , X 2 X n X 2 X 1 ln X 2
传质单元高度:
HOE H / NOE
两液相的平衡关系可用体系的分配曲线求得: y*=2.3x 物料衡算得 很接近,所以手工萃取的结果比较差。由于 实验过程中没有测定原油的比重,所以无法求出传质单元高度。
六、 结果与讨论
(1)注意事项: 1.以水为连续相,煤油为分散相时,相界面在塔顶,调节界面调节阀(出水阀), 注意控制界面恒定。 2.改变频率时,调节振动频率要慢,以免频率过高损坏设备。长久未运转时应检 查偏心转与振动柱是否连接牢固,盘动偏心转再开电源,缓慢调大频率; 2.磁力泵切忌空转,请先排气,并注意油槽不能抽干。 (2)思考题: 1.在萃取过程中选择连续相、分散相的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分散相的原则: ①. 两相体积流率相差不大时, 以体积流率大的作为分散相。 对同样尺寸的液滴,
二、 实验原理
萃取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常用操作。 它的工作原理是在待分离的混合液中加 入与之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 各组分的溶解度的差别,使原溶液得到分离。 1、液液传质特点 液液萃取与精馏、吸收均属于相际传质操作,它们之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但由于 在液液系统中, 两相的密度差和界面张力均较小, 因而影响传质过程中两相充分混合。 为了促进两相的传质,在液液萃取过程常常要借用外力将一相强制分散于另一相中 (如利用外加脉冲的脉冲塔、利用塔盘旋转的转盘塔等等)。然而两相一旦混合,要使 它们充分分离也很难,因此萃取塔通常在顶部与底部有扩大的相分离段。 在萃取过程中, 两相的混合与分离好坏, 直接影响到萃取设备的效率。 影响混合、 分离的因素很多,除与液体的物性有关外,还有设备结构、外加能量、两相流体的流 量等等有关。很难用数学方程直接求得,因而表示传质好坏的级效率或传质系数的值 多用实验直接研究萃取塔性能和萃取效率时,班察操作现象十分重要,实验时应注意 了解以下几点: (1)液滴分散与聚结现象;

应用化学实习实验报告

应用化学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理解,培养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应用化学实验室四、实验内容1. 实验一:滴定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掌握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滴定反应的当量点,通过滴定液体积的测定来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 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

2. 使用滴定管准确加入标准溶液。

3. 观察滴定终点,记录滴定液体积。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 实验结果:- 标准溶液浓度:C(标准) = 0.1000 mol/L- 待测溶液浓度:C(待测) = 0.0985 mol/L- 计算误差:±0.5%2. 实验二: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掌握有机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的分离纯化。

- 实验原理:通过有机化学反应,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目标产物。

-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反应。

3. 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分离纯化操作。

4. 分析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 实验结果:- 反应产物:目标化合物- 产率:60%- 纯度:98%3. 实验三:环境化学分析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环境化学分析方法,掌握水质、土壤等样品的检测技术。

- 实验原理: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环境样品中的污染物含量。

- 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2. 使用化学试剂进行检测。

3. 测定污染物含量。

4. 分析结果,评估环境质量。

- 实验结果:- 水样:重金属离子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 土壤样:有机污染物含量低于限值。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应用化学实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实习的一些总结:1. 实验技能的提升: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酸碱滴定、有机合成、环境化学分析等实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十一 聚磷酸铵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的测试 ............... 33 实验二十二 钡—镉—锌复合型热稳定剂的制备 ............... 38 实验二十四 电解法印染废水脱色及 COD 的测定 ............... 43 附录 10 附录 11: 氧指数法 .................................... 51 荧光特性测定(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的测定) .... 53
图一
纳米 ZnO 激子能级
图二 纳米 ZnO 粉体材料的典型发射光谱 ZnO 属于 N 型半导体,含有氧空位或锡间隙离子,气敏效应明显。关于其气敏机理的 理论模型有多种,一般认为其气敏机理是表面吸附控制型机制,即在洁净的空气(氧化性 气氛)中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对氧进行表面吸附,在材料的晶界处形成势垒,该势垒能束 缚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漂移运动,使之不易穿过势垒,从而引起材料电导降低;而在还原
面向 21 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教材 《工科大学化学实验》系列篇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
Enhanced Edition
实验一 实验九 实验十七 实验二十
氧化锌纳米粉体的低温化学法合成与性能研究 ...... 2 聚苯胺导电聚合膜的制备及表征 ................. 13 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 21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制备、游离甲醛的消除与测定 . 26
3
性被测气氛中吸附被测气体并与吸附氧交换位置或发生反应,使晶界处的吸附氧脱附,致 使表面势垒降低,从而引起材料电导的增加,通过材料电导的变化来检测气体。理论模型 中的一种为: Oo------Vo++e+1/2O2 Oo+------Vo2++e+1/2O2 ZnZn-------ZnI2++2e (1) (2) (3)
4
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很多,有高温固相法、 溶胶凝胶法、燃烧法、化学沉淀 法、 水热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 6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玻璃, 陶瓷等无机材料的新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用金属醇盐水解直接形成溶胶或者经解凝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胶聚合凝胶化, 再将凝胶干燥焙烧去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由于该方法具有化学均匀性好、产品 纯度高、颗粒细、烧结温度低和可容纳不溶性组分或不沉淀组分等优点,许多人用此法产生 团聚块等缺点。柠檬酸溶胶凝胶是以柠檬酸和无机金属盐做原料,所涉原料便宜,同时具有 溶胶凝胶法的优点, 因此它被广泛用来制备纳米材料。 燃烧法是以金属的硝酸盐和有机物为 原料, 利用硝酸和有机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热来合成金属氧化物的新方法。 与溶胶凝胶法 相比,燃烧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所用试剂便宜、设备操作简单等优点。人们用此方法成功合 成了超导材料及钙钛矿半导体材料。 但溶胶凝胶法和燃烧法都涉及到有机物的燃烧, 会产生 大量污染环境的气体。 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洁净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一定条 件下在包含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可溶性溶液里加入沉淀剂, 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 水合 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 并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洗去, 经热分解或脱水即得到 所需的氧化物粉体。化学沉淀法又分为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金属醇盐水解法。其中均相 沉淀法是较常用的方法, 它通常是以尿素的缓慢水解来生成沉淀剂氨水, 从而克服了由外部 向溶液中加沉淀剂而造成沉淀剂不均匀性, 结果沉淀不能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出现的缺点。 水 热法是另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洁净的方法。它是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高压釜)中,采用水 溶液或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体系加热至临界温度(或接近临界温度) ,在反 应体系中产生高压的环境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有效方法。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化 学具有如下的特点:由于在水热与溶剂热条件下中间态、介稳态以及特殊相易于形成,因此 能合成与开发一系列物种介稳结构、特种凝聚态的新合成产物; 能够使低熔点化合物、高 蒸气压且不能在融体中生成的物质、 高温分解相在水热和溶剂热低温条件下晶化生成; 水热 与溶剂热的低温、等压、溶液条件,有利于生长缺陷少、取向好、完美的晶体,且合成产物 结晶度高以及易于控制产物晶体的粒度; 由于易于调节水热与溶剂热条件下的环境气氛, 因 而有利于低价态、中间价态化合物的生成,并能均匀地进行掺杂。自 1982 年以来,运用水 热法制备超细粉末就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 本实验以硝酸锌为原料,用不同方法合成为氧化锌,并对其结构、性能(荧光、气敏和 压敏)进行表征。 三、 仪器与试剂
2
纳米结构 ZnO 半导体的发光来源于电子和空穴的激子辐射复合发光。半导体纳米颗粒 光泵浦激发后产生电子一空穴对(激子) ,电于与空穴复合可能的途径有:导带电子与俘获 的空穴复合;俘获的电子与价带的空穴复合。这种直接复合产生檄子态发光。由于纳米结构 ,大的比表面积,材料接口中的空穴浓度大,小尺寸效应导 ZnO 有宽的禁带隙(Eg=3.37ev) 致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局限在纳米空间, 与激光波长相当, 进而引起电子和空穴坡函数的重叠, 易形成 Wannier 激子。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和电子与空穴之间的 Coulomb 作用,高浓度激子 在能隙中靠近导带底形成檄子能级,见图一,激发能被在禁带中分立的中心吸收,产生激子 发光。可见,半导体纳米结构 ZnO 发光机制在于纳米结构材料内部的量子限域效应,即在 纳米晶粒内部激发的光电子是通过晶粒边界深复合能级的激子复合发光, 属于复合发光中心 的发光材料。 发光中心是导带中的电子与价带中的空穴或禁带中的定域能级间的电子空穴复 含,产生激子态发光。纳米结构 ZnO 发光机制是通过量子限域-发光中心进行的。纳米结构 ZnO 典型的发射光谱如图二所示。
图 3. ZnO 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电流-电压曲线
图三 ZnO 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电流-电压曲线。 式中 U1 和 U2 分别为对应于电流为 I1 =0. 1mA 和 I2 =1mA 时的电压.它可用来表征压敏陶瓷 的非线性电流—电压关系, 表现该变阻器对电流变化的敏感程度。 变阻器的另一个技术指标 为压敏电压 U1,指电流为 0.1mA 时的电压。
氧化锌压敏陶瓷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电压敏感材料,利用 ZnO 晶粒和含有杂 质偏析的晶界所构成的多晶界结构,产生优良的非线性电压电流特性(非欧姆特性)和吸收 能量的能力, 在电子线路和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氧化锌压敏电阻器是一 种伏安特性为非线性的元件,和其它非线性元件(如稳压二极管、整流管等)相比,具有电 压范围宽(几伏到几十万伏、电压温度系数小、耐浪涌(超过正常工作电压的异常电压)能 力强、寿命长、工艺简单、非线性系数大(非线性系数大于 50)等优点,广泛用于电视机、 程控电话、 计算机、 家用电器及自控设备中。 用氧化锌压敏陶瓷制作的避雷器, 具有无间隙、 保护特性好、过电压能量的吸收能力大、结构简单和运行可靠等优点,已成为当今避雷器的 主流。 图三是 ZnO 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电流-电压曲线。由该曲线,可以求得非线性系数: α= lg ( I1 / I2 ) / lg (U1 / U器,台式烘箱,马弗炉,X 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 荧光仪,烧杯,玻璃棒,量筒,坩埚,研磨, 布氏漏斗,滤纸,高压反应釜等。 , 柠檬酸 (C6H8O7, AR) , 尿素( (NH2)2CO, AR), 乙醇 (C2H6O2, 试剂: 硝酸锌 (Zn(NO3)2, AR) AR) ,氨基乙酸,氨水,氢氧化钠(NaOH, AR),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AR)。 四、实验内容与步聚 1. ZnO 纳米粉体的制备 (1) 柠檬酸络合法 a、 称取 0.02mol Zn(NO3)2 于 500ml 烧杯中,加入 20ml 蒸馏水使溶解,在所得溶 液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和金属离子的比例为 1:1) ,同时用磁力加热 搅拌器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 80~100℃。 b、 待溶液变为浅黄色凝胶时,将烧杯移入烘箱(140~180℃)中发泡(形成疏松多 孔的絮状物) ,发泡后研磨。 c、 将粉末转于瓷坩埚中,在坩埚底部用铅笔作好标记。由实验室老师将坩埚置于 马弗炉中于 500℃烧结 2 小时,冷却后即得氧化锌粉体。取少量进行 SEM(扫 描电镜) 和荧光性能测试。 (2) 均相沉淀法 a、 取 0.02mol Zn(NO3)2 和一定量的尿素(尿素和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 5:1)于 250ml 烧杯中,加入 100ml 蒸馏水使溶解。 b、 将烧杯置水浴恒温槽中,升温至 90℃后保温 2 ~ 4 小时,同时用搅拌器搅拌。 取出烧杯将沉淀抽滤,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三次,转于烘箱中于 85~95℃干燥。 c、 将粉末转于瓷坩埚中,在坩埚底部用铅笔作好标记。由实验室老师将坩埚置于 马弗炉中于 500℃烧结 2 小时,冷却后即得氧化锌粉体。取少量进行 SEM(扫 描电镜) 和荧光性能测试。 (3) 燃烧法 a、 称取 0.02mol 分析纯的 Zn(NO3)2 和 0.04mol 分析纯的氨基乙酸分别溶解于 15ml 蒸馏水中,接着将 Zn2+溶液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到氨基乙酸溶液中,得到无色透 明混合溶液。 加热浓缩所得溶液, 使自由水分蒸干, 形成无色透明的粘稠凝胶。 继续加热,体系开始出现零星的燃烧反应,随即蔓延至整个体系,燃烧反应在
6
几秒内迅速完成,得到黑色疏松的粉末产物。注意:加热操作和燃烧反应在通 风橱内完成,观察实验现象时要将挡风玻璃调到适当高度。 b、 收集反应后的产物置于瓷坩埚中,在坩埚底部用铅笔作好标记。由实验室老师 将坩埚置于马弗炉中 500℃烧结 2 小时,冷却后即得氧化锌粉体。取少量进行 SEM(扫描电镜) 和荧光性能测试。 (4) 水热法 a、 称取 0.02~0.05 mol 的 Zn(NO3)2 于烧杯中,用 40ml 的蒸馏水溶解得到透明溶 液。 b、 加热搅拌下将 NaOH 溶液(自己配制,0.1mol/l)逐滴滴加到 Zn2+溶液中,将 溶液 pH 调到碱性(7<pH<10) ,继续搅拌 10 分钟,将所得的混合溶液转入聚 四氟乙烯内衬高压釜中,补充去离子水到釜容积的 80%,充分搅拌。封紧釜盖 放入 180C 的鼓风干燥箱中反应 3~4 小时,取出釜自然冷却,将沉淀物抽滤, 先用蒸馏水洗涤 3 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 1 次,转于烘箱中于 85~95℃干燥, 得到白色样品。 c、 将产品转于瓷坩埚中,在坩埚底部用铅笔作好标记。由实验室老师将坩埚置于 马弗炉中于 500℃烧结 2 小时,冷却后即得氧化锌粉体。取少量进行 SEM(扫 描电镜)和荧光性能测试。 2. 产品的检测表征 (1) 用桌面扫描电镜观察 ZnO 粉体的形貌。 (2) 检测所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的荧光性质。 (见附录) (3)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粉体对光的吸收性能。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荧光分析技术数据: Instrument Parameters Measurement type: Wavelength scan Scan mode: Data mode: Emission Fluoresce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