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武汉进出口总额114.73亿美元,深圳2701.55亿美元,只有深圳的百分之四。武汉出口总额58.25亿美元,深圳1619.79亿美元,不足深圳的百分之四。武汉进口总额56.48亿美元,深圳1081.76亿美元,只有深圳的百分之五。

武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761.62亿元,深圳16938.19亿元,只有深圳的二分之一多。武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35.32亿元,深圳11646.34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二。

武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6.07亿元,深圳880.82亿元,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多。

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5.02元,深圳29244.52元,为深圳的五分之三多。

二、深圳的主要优势

深圳在很多方面和领域都领先武汉,尤其是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强。2009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深圳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等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启动建设,制定并出台了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规划以及相关实施政策。2009年,深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296.56亿元,占GDP比重3.6%。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机构和创新基地落户深圳,使深圳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企业3万多家,其中,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86家,武汉只有433家。深圳创业投资机构和资本均居全国第一,是国内创业投资集聚力最强的地区,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公司500余家,约占全国50%。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37家,占两板上市企业数的11%。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7.81亿元,武汉只有2055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62.10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59.5%。深圳专利申请受理量42279件,其中发明专利20520件;专利授权量25894件,其中发明专利813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7.5%,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武汉专利申请量14600件,其中发明专利6800件;专利授权量3900件,其中发明专利1100件。

二是城市竞争力强。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居香港之后排名全国第二,列内地城市第一,自2007年来,深圳已经第四次成为内地最有竞争力的城市。2009年,深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13家,鸿富锦、华为、富泰宏等12个企业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产值超过1000亿元企业2个,产值500亿-1000亿元企业1个,100亿-500亿元企业9个。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达1721.23亿元,比武汉全部工业增加值还要高,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0.2%。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830家,上市股票872只,其中,A股818只,B股54只。总发行股本3907.56亿股,总流通股本2601.08亿股。上市公司市价总值92626.66亿元,上市公司流通市值38017.08亿元。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198733.87亿元,其中,A股总成交金额188446.14亿元,B股总成交金额1028.72亿元。总成交股数17427.36亿股。在全国271个名牌产品中,深圳80多个,占全国的26.8%。在国家公布的9个名牌钟表品牌中,深圳品牌钟表占4个,即“飞亚达”表、“依波”表、“天王”表、“霸王Power”钟,钟表出口量、产值和品牌钟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在50%以上,其中“飞亚达”、“依波”、“天王”分别居全国国产品牌钟表销量前三位。深圳珠宝业有“中国名牌”产品26个,占全国珠宝行业“中国名牌”产品的50%,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产品8件。深圳有20个印刷企业入榜中国印刷企业100强。深圳华晶玻璃瓶有限公司的废弃玻璃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利用社会废弃玻璃9万吨。深圳还拥有世界名牌产品3个,占全国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一。3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国、全球前列,集装箱占全球38%,硬盘驱动器占全国50%、全球10%,计算机磁头占全球近60%,激光唱头占全球60%多,程控交换机占国内40%多,基因工厂乙肝疫苗占全国51%,钟表占全球45%,黄金饰品全国市场占有量达70%,手机占全球20%。

3、经济外向度高。200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2702亿美元,其中,出口1619.7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5%,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实现十七连冠。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深圳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增加值1864.13亿元,比武汉工业增加值总和还要高,占比54.3%。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8030.83亿元,占工业销售产值比重54.4%。深圳港港口泊位168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7个。港口货物吞吐量19364.96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25.02万标箱,深圳港连续7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截至2009年底,累计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世界500强大企业有166家进入深圳,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聚集了众多跨国500强公司及世界知名企业,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英国百安居、香港华润集团等已在深圳开花

结果。日本永旺中国总部和采购中心落户深圳。银行、证券、保险业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均居全国前列。深圳与世界16个外国省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目前,在深圳长期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达1.3万人以上,累计引进海外专家超过27万人次,留学回国人员近万人。已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405家,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27.3亿美元。

三、学习深圳的主要内容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化升级。深圳工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积极转变。这种转变是通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形成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产业群、产品群来实现的。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一个重要体现是企业自主设计、研发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通过自主设计研发水平的提高,带动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和高增值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深圳工业已形成两个“过半”。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过半。武汉不可能像深圳在高新技术各领域都站在最前沿,建立有自己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但必须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一切从武汉的实际出发,从武汉的产业基础出发,认真落实15个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大力推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推进富士康二期、4.5代TFT、美国辉瑞武汉研发中心、藤仓烽火光纤预制棒等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

2、加快现代制造业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圳的工业化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三来一补起步,深圳工业发展一开始并没有自己的品牌。1990年以后,随着深圳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部分企业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深圳工业品牌开始崛起。1995年,深圳提出名牌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奖励措施。实施品牌战略,伴随名牌战略的实施,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体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拥有自有品牌、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由此推动了深圳市电子信息、服装、家具、医药等一批产品协作配套的专业化中小企业的崛起,提高了深圳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武汉科教优势明显,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提升工业产业层次。近些年,武汉每年的科研成果都在3000项以上。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不断创历史最好水平,但科技成果在本地的转化应用率不高。武汉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交

易总额中,流向本地成果的交易额不到50%。武汉只要充分发挥好智力密集优势,就一定能像深圳一样,竞争力迅速提高。

3、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以及完善的商务设施、专业服务能力和国际开放程度吸引了制造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华南区总部以及金融企业总部落户深圳。目前,深圳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通讯领域有华为、中兴等国际知名企业;软件领域有金蝶、金证、亚都等;生物工程领域有科兴、海王、赛百诺、海普瑞等;新材料领域有比亚迪、长园、中金高能等;医疗器械领域有安科、迈瑞、金科威等。金融业总部聚集也是深圳总部经济另一特点,除国内所有全国性银行及政策性银行悉数在深设立分行外,证券公司也均在深圳设立分公司和营业部,主要保险公司也在深圳大力开展业务。此外,深圳还成为拥有基金管理公司最多的地区之一,金融业发展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500强在深圳的投资,也是深圳一种崭新的总部经济形态。武汉作为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2009年,武汉获批全国首个综合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武汉也是全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第三大科技教育中心。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科教优势,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次序,着力改善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重点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大对总部企业的招商引资,力争实现在重点产业发展链条,引进高端服务业及优势产业项目等方面的重点突破,提升武汉综合实力。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20 世纪80 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序幕,21 世纪的新农村建设又全面揭开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篇章。经过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正在逐渐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全面展开。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基础薄弱,国家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能力不足;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效益不高;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矛盾还非常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还很低,农村教育、医疗、社保水平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发现一般情况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有教育水平、基础设施、信息问题、农村金融体系、土地、资本、人口等因素,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总结发现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是土地、人口、农村金融,本文作者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三大因素进行分别说明。 土地因素,这里主要是说农业耕地。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耕地不足,而且人均耕地占有量呈下降趋势。我国人均土地拥有量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 / 4。我国的耕地面积按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计算,目前不足112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 / 4 ,即使与建国之初的水平相比,亦下降了3 / 5。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有1 / 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其中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人均耕地在016亩以下。目前,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耕地仍在不断减少,形势确实严峻,令人担忧。我国地形复杂,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山地约占3 3 %,高原约占26 %,丘陵约占1 0 %,盆地约占19 %,而平原只有1 2 %。由于山地较多和干旱缺雨地区的面积较大,全国土地总面积中可用于农林牧渔各业的面积只占7 0 %多一点,可用于农耕的土地就更少,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较大。 由此可见,我国虽然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却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多地少,耕地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更堪忧虑的是,即使在这样一种土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的耕地面积仍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日趋减少。有资料统计,从1 9 7 9年到1 9 8 9年间我国累计减少耕地3 6 7万公顷,大体相当于一个山西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发展战略)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论如何发展农村产业化经济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是各级政府、各个农村工作者都在思考的课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农”字的外面看是“政策、科技、投入”的结合,而从经济本身发展来思考,应当是“投资、消费和出口拉动”的合力。农村经济要达到发展的目标,做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安定和谐”,促进“富民强村、科学跨越”的步伐。如何让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迎头赶上,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通过对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村发展经济的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的现状分析,认为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走出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并就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对策。 一、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必须努力保持粮食供求的“紧平衡”是国家的策略。农村经济要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主要的方面。 一是要运用好国家的价格和补贴“两个杠杆”,提高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三项种粮补贴对农民进行的补贴,是国家的一项长

期政策,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向主产区倾斜,国家对种植粮食的财政奖励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二是要用强化科技进步和农田基本建设“两个手段”,为农村粮食生产服务。要充分发挥农村农业科技资源现有的优势,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加强现有科技成果推广,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高标准粮田、推广保护性耕作,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和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要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前提下搞好农村的土地流转。历次农村改革的核心,都是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的,这是生产各要素中最突出和最活跃的部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而土地流转是土地规模经营的基础。因此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一是自愿、二是依法、三是有偿,在用途不变,不能强制的前提下,要做好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示范带动效用,对流转不动的土地要用“规模经营效益”的办法逐步引导。 二、切实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 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农村现代化经济要求农业要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产业化的要求来改造传统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一、村庄现状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农村的更加重视,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下该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人们不在担心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营养健康问题,追求生活质量。家庭人均收入 有所提高,在相对稳定的收入情况下能够安居乐业。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一)土地问题。农村土地结构、人员结构和经营关系不合理,土地纠纷不断,许 多土地一时难以确权、确地到户。有些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常年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浪费了土地资源。 (二)村民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由于地理条件,文化水平限制,人们安于现状,培养了人们的懒惰心理,一有空闲时间就沉迷打牌、麻将,娱乐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农民大多不愿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所以光靠农业收入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开销。农民参政意识不强,群众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三)社会事业发展极缓。教育水平不高,无法满足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缺乏优秀教师, 大多家长不满现在的教育水平,而且大多数完成小学初中后选择了辍学,随大人在外务工, 有的小小年纪就选择了婚姻,法制科学意识淡薄。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小

病进行医治,当有重病时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人们健康水平不高,依然有“看病难、吃药贵”等难题。三、解决办法 (一)强化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各 类优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使产品走出 去占据市场。 (二)对于土地问题,首先要确定农业从业人口,最大限度的公平分配农村土地使用权,收回闲置土地,增大人均占有量;核实农村土地承包权,减少土地权界问题纠纷,为 农村土地出租、转让、入股提供重要依据。 (三)对于村民素质不高问题首先要抓好干部培训,从而起到引导带头作用。试想如果一个村的干部不带头又怎会让农民去接受指导思想,所以村干部要将思想工作做到位,加大宣传力度。其次要抓好成人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讲演,确保美味农民都有一技之长,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外务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要加强农民法律意识,要有权利义务意识,村干部定时进行村务公开,村民定时进行上访,提高村民维权意识,加强民主监督。 (四)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为重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使广大 农民学有所教、老友所得、住有所居。一要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在学校建设宿舍,让较远地区的孩子能够得到有 效保障,安心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合理配置教师资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济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中 国经济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农产品市场大幅波动、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不断出现等诸多挑战,国家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 1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前四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均增产2.3%,是“八五”时期以来增产最快的时期:棉花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年均产量达726.2万吨,比“十五”时期增加33.8%;油料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扭转前两年生产下滑的趋势,2009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糖料生产实现较快发展,年均增产6.6%,一举打破了“十五”时期徘徊的局面;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产品生产集中度和优质品率稳步提高,畜牧和水产品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继续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步优化。 2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均新增1369千公顷,比“十五”时期年均新增量提高20%以上。2009年,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6.8亿人,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全国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2.7%,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1.3个百分点:全国沼气用户达3600多万户,比“十五”时期末增加一倍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比“十五”时期末提高13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比“十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 3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前四年,全国“两基”入口覆盖率接近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广播电视、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书屋等文化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扭转了“十五”时期下滑的局面;2009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口达8.3亿人,补偿支出使7.6亿人次受益,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4.7倍和6.2倍;2009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759.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赢得了主动,也为“十二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积累了经验。 1 坚持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中央连续下发了7个“一号文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分别就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和安排,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2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针对工农、城乡发展不协调和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在统筹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成果的分析 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排头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珠海和厦门等经济特区的正式诞生。 深圳经济特区位于深圳市南部,东起大鹏湾,西至珠江口,北靠梧桐山,南邻香港,以深圳河为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可开发面积110平方公里。特区前身为原宝安县的县城,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有6000万元。是什么使昔日的贫瘠之地转变成今朝生产总值过万亿的经济热土?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中管中窥豹。 一、特区初创和奠基时期(1978-1985) 这一时期主要是局部改革、单项突破,以开放促改革。这些改革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为特区对外开放和建设扫除了一定障碍。具体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开始城市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1979年率先建设蛇口工业区,1980年开始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罗湖和上步城区,建设蛇口、赤湾、东角头、妈湾等港口;开发建设一批工业区,引进一批外资和先进技术,工业开始起步;建设深圳大学、图书馆等八大文化设施,文化事业开始起步;制定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改善特区管理体制,制订有关配套法规。二是以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和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在工资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价格体制、企业体制、劳动保险制度、以及政府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三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创办蛇口工业区,先后开放沙头角、文锦渡、蛇口码头、梅沙、沙头角、赤湾、大亚湾等口岸;同时开放金融业,引进了一批境外银行。四是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理念,创造三天建成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二、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时期(1986-1992) 从1986年开始,深圳特区进入一个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经济改革的新阶段。在对外开放方面,一是利用外资兴建赤湾港、蛇口港、东角头码头、蛇口油库、市话工程、华侨城、大亚湾核电站和广深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二是利用境外资本和技术积极发展“三资”企业。三是积极开展同内地跨地区、跨行业、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联合,建立一大批内联企业,弥补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四是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创建科技工业园,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创建沙头角、福田两个保税工业区,促进外向经济发展。六是组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积极发展转口贸易和远洋贸易。通过一系列开放措施,迅速形成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1987年,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扭转逆差局面。1988年,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1992年开始,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第二,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特区发展和外资引进,特区改革从局部改革转向全面改革,从单项改革转向系统改革。具体来说,一是率先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企业承包制、股份制,推行产权转让和破产等。二是改革金融体制,建立多层次、开放型的金融市场。包括又引进一批外资银行,创办招商、深发展等区域性股份制银行;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节中心;建立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公开发行股票,建立证券交易所。三是突破国有土地传统管理体制,首次进行土地公开拍卖。四是改革住房制度,逐步实现住房商品化。五是深化劳动工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战略土地流转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合理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社会背景下,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各种正确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目标、方法,以及运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手段和方法。 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 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地区或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1.1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有利于依据农村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的客观需要 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依据科学合理的发展册落的引导和支持。农村作为我国落后地区,以政府为主体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短期不得改变。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制定的主体单位,必须依据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生活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政府管理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2、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 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之一,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目前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2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落后。主要在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1)生产力的落后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武汉与深圳经济发展比较 1979年国务院成立深圳市,1981年升格为副省级,1988年批准为计划单列。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1988年多数经济指标不足武汉的一半,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18位左右。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2009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在19城市中排4位,武汉排9位。 一、武汉与深圳主要指标比较 2009年,武汉多数指标落后深圳。 武汉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大于深圳的1952.84平方公里,但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小于深圳的788平方公里。 武汉常住人口910万人,比深圳的891.23万人多18.77万人。武汉的户籍人口835.55万人,深圳241.45万人,是深圳的3.5倍。武汉的流动人口74.45万人,深圳652.78万人,只有深圳的九分之一。 武汉地区生产总值4620.18亿元,深圳8201.23亿元,不足深圳的五分之三。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0年,武汉176.83亿元,深圳171.67亿元,多深圳5.16亿元。2000年,武汉1206.84亿元,深圳2187.45亿元,少深圳980.61亿元。 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32.18亿元,深圳15484.08亿元,不足深圳的三分之一。1980年,武汉101亿元,深圳仅1.06亿元。1992年,深圳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 武汉第三产业增加值2328.98亿元,深圳4363.12亿元,为深圳的二分之一多。第三产业比重50.4%,深圳为53.2%,低深圳2.8个百分点。 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1.10亿元,深圳1709.15亿元,多深圳1291.95亿元,这是近几年武汉加大投资力度的结果。1984年以后,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一直高于武汉。到2006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才超过深圳,当年武汉1325.29亿元,深圳1272.26亿元,多深圳53.03亿元。 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4.09亿元,深圳2598.68亿元,少深圳434.59亿元。2005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超武汉,当年武汉1128.64亿元,深圳1437.67亿元,多武汉309.03亿元。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9月6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2010年8月23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批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表示未来十年城市性质定位将表示,深圳由华南地区中心城市转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并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国际化城市。 【标准表述】 我们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胡锦涛 [意义]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关怀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随后又兴办海南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它们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 [重要性] 发展经济特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削弱,更不能消失。 [措施] 在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深圳等经济特区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这一使命不仅远没有结束,而且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深圳等经济特区要进一步把改革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经验,为全国重大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经验。 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经济特区要带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打好这场硬仗。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创新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汇报(完)汇报工作经济发展农村 2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70.1万吨,同比增长20%,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540元,同比增长1 5.4%,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攀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稳,则天下安。**县作为我市农业大县,全省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将多打粮、打好粮,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为已任,从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围绕提高粮食产能,走出了一条不单单依靠“政策好”、不完全指望“天帮忙”,更依靠科学发展“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固根本”的路子。通过认真组织实施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三化工程”,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年共筹措农田水利和农业开发资金3236万元,以抗旱除涝为重点,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灌溉面积43万亩的龙头桥灌区骨干工程自2016年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7000万元。通过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大幅度增加补贴资金,全县已组建农机合作社15个,扶持发展农机大户1000户,大中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

1.2万台套,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加大对农民实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推广了水稻大棚育秧机插深施肥、玉米通透性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等项技术,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良种覆盖率达到99%。为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筹措资金1200万元对农业基础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予以补贴。在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全县共完成深松整地60万亩,水利工程土方180万立方米,新建水稻育苗大棚32万平方米,农业阳光保险面积100万亩。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亩产由201X年的269公斤提高到20**年347公斤,大幅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争取上级农业政策支持为契机,倾力建设全省现代农业试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化。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现代装备水平,我们抢抓省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工程的难得机遇,成功争取并顺利实施了示范区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按照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大手笔、高起点,打造精品、培育亮点的原则,先行规划、配套建设,举全县之力、集各方资源,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在标准化农田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村屯绿化、有线电视“村村通”、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远程教育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18个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配套建设。并确定了三位副处级领导定点包扶、驻村办公,19个部门重点帮扶,强力推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869万元。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完成组建工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 4.3万亩。通村公路、24栋别墅区、村办公楼、幼儿园和超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计划,并规划建设了集“湿地观光—现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 (1) (一)农村经济概述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2)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2)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2)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2) 2、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5) 3、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5) (五)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8) 1、农村积极发展战略含义 (8) 2、农村积极发展战略意义 (8)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8)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8)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8)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9)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9)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9)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0)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三农”、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2、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旅游业收入; 7、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农村个体经济; 9、其他。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 就农村信用社现在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 了探讨,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 向进行了介绍,然后就改革中相应存在 问题,提出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建议, 希望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今后不断壮大, 国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经济促进作用。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它的服 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农 村信用社建社 50 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然而,建国后成立的农村信用社都是以 行政指令组合而成的名义上的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不符合“自愿、互助合作、民主管理”等合作制原则规范,经历了多次整顿、改革, 现在合作金融的基本属性已经所剩无几。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 农村信用社现有产权状况的多样性,农民参与农村信用社民主管理的意识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亏损和历史包袱严重,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国家偏好和农民的接受程度之间存在着矛盾,信用社复杂的股权结构和长期的“官办”色彩更加剧了这一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结构不断改进,农村金融竞争已经越发激烈,如何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金融风险日益累积。由于众多历史 遗留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都有为数不小的不良资产,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风险也日渐显现,不良信贷资产额和不良资产比率也直线上升,我国农村信用社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4%,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资 产负债率甚至超过了70%。而且贷款到期转 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部分地区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信用社为片面完成收息

深圳发展概述

一、深圳市发展概况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其中,经济特区面积为395.81平方公里。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深圳位列第二。 作为中国的重要国际门户,深圳是全球发展最快、中国经济最活跃城市之一。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同时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大陆第四大航空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产业配套体系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的四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在迅速崛起,将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深圳发展中的新兴业态 除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以及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市近年来不断兴起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会展经济等新兴业态开始挑起深圳“稳增长”大梁。

例如跨境电商,异军突起,正成为深圳市外贸进出口重要的新型业态,自深圳获批全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综合试点城市,该委制订跨境电商支持方案和扶持政策,发布国内首个跨境电子商务地方标准。随着前海在跨境电商领域进出口双向通道的全流程开通、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电商“新丝路”在前海打通,深圳市跨境电商业务大增。 三、深圳发展的核心——创新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自主创新”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使深圳成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在深圳诞生了不少享誉世界的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腾讯、大疆以及华大基因等。在专利申请方面,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可以说30多年来,深圳人靠不断创新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四、深圳创新战略实施者——南山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成立于1999年9月,由南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山区科技创新局主管,是深圳市首批国家级孵化器之一。作为南山“大孵化器”战略的主要实施者,科创中心不断加强科技金融、园区拓展、创业服务、公共技术平台、国际合作、理论研究等服务体系建设和创新,为科技企业的创立和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为南山区实施创新驱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五峰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学院:法学院学号:2010131228 姓名:赵长珍 摘要: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居多,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同时也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结合我的家乡五峰经济发展的现状,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这次调研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一些深入的思考。同时通过这个方式真正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家乡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百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的富裕安康,最终达到建设和谐农村、富裕农村发的目的。五峰农业产业结构在一步步的优化,但是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2012年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关键词: 五峰经济现状、发展问题、解决对策、产业结构、和谐农村 五峰经济现状 本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进行专门的社会调查,我本次关于五峰农业结构深入了解大多在我走亲访友途中完成的,虽然没有专业化的随机调查,但是收获还是很大的。在此,通过五峰农村的经济体制以及产业结构的了解可以深化到对于整个山区农村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通过这次亲身调查还发现了很多五峰农业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和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比较前些年五峰的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五峰人民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扶持下新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吃水问题;同时,投入资金由于支持烟叶种植的发展,也收效明显;再则,养殖业在五峰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希望能够在政府的带领下形成规模化养殖,从而更好的应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出去烟叶和养猪,通过我所在的村庄来看,还存在很多其他的收入来源,比如说养羊、养牛、种植魔芋、种植土豆等等,我相信这些产业要是得到相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一定可以为五峰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总的来说,现在五峰的经济产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烟叶和养猪是一般农户的主打产业和收入来源。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审批稿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以县(市)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它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1.“小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引领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县域内按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将大量的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在集群内运行实现规模经济。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单个企业规模较小。形成产业集群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起步的门槛较低,容易在短期内调动民间的闲散资金,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同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容易适应市场对产品多样性变化的要求。第二,企业集群形成规模。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相同或相近,容易产生大企业经常具备的“规模效益”。第三,集群内分工合作十分明确。从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角度看,小企业“规模”内部基于开拓共同市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不仅促进了企业间有序的竞争来激活创新的动力,而且,专业化分工也使小企业日益专精于某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大大降低。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这种县域经济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发展在一定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业县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文优势,并在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龙头企业。第二,通过不断发展壮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系列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建立起以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为主,通过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形成当地的主导产业。第三,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通过种养、加工、流通的有机结合,发展资源集中、资产集中、资金技术集中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从而发挥农业规模优势,取得规模效益。 3.第三产业带动模式 第三产业包含的具体行业广泛、就业容量和潜力很大。从当前比较成功的例子来看,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批发市场带动模式。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批发市场,由批发市场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浙江义乌市、河北辛集和山东寿光是批发市场带动模式的典型。 (2)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有些县域第一、第二产业相对薄弱,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史古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且随着交通工具的更新,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带薪假期的延长和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国家对旅游业的日益重视,旅游业已经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县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污染小的特点,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往往有利于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县域经济的开发,使县域经济得到超常的发展。 4.资源集约开发利用模式 资源优势包括:一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和广阔的土地,多样性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形成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造就

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162012年7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1d6661977.html, 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肖科 摘 要:2012年深圳市第一季度的外贸出口出现下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本文从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成就,分析了深圳市经济存在过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不足,并根据不足提出政府规制政策,从深圳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方面,深入研究了深圳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深圳 政府规制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7(b)-216-0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而深圳的经济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创造了“深圳速度”,2011年深圳市实现GDP1.1万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第4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深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功不可没。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依照“主攻西部、拓展东部、中心极化、前海突破”的策略,加快西部填海工程,推进大空港区建设,初步完成宝安、光明重点城区的改造工程。深圳正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从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优先型转变、从一般要素的比较优势向创新要素的动态优势转变、从粗放发展模式向低碳集约模式转变,建设科学发展新特区。 深圳市经济结构已经经历了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拉开了经济起飞的序幕,同时开启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以接受香港制造业的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和与之配套的商贸服务业,完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型。第二次是从1995年起,深圳抓住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10多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为深圳的支柱产业。第三次是从2005年起,深圳以“十一五”规划为蓝图,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文化产业,精心培育了新能源、生物、互联网等战略性产业。 但2012年前两个月,深圳的主要经济数据呈现负增长的态势,GDP总量已被苏州、重庆和天津超越,GDP排名退至全国第七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继续加快深圳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 1 深圳市经济发展现状与不足 1.1 发展现状 2011年深圳市实现GDP1.1万亿元,位居国内第四位,改革开放30年的建设,深圳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根据钱纳里工业化不同阶段划分标准,深圳在2008年便在珠三角区域内率先由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跨入后工业化阶段。深圳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高度,由以工业型经济为主转向服务型经济为主,2008年第三产业占GDP的51%,09年占53.2%。 1.2 发展不足 1.2.1 深圳市对外依存度过高 深圳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地区,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近十年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了200%,2011年达到232.53%,高于全国和广东省平均值。 表1 深圳市对外贸易依存度 年份深圳上海广州广东全国2002243.23%104.80%77.05%135.59%42.72% 2003271.05%139.00%83.45%148.20%51.88% 2004284.73%164.10%90.10%156.72%59.79% 2005302.51%165.10%85.66%156.76%63.00% 2006322.41%171.50%82.96%159.11%64.26% 2007321.42%172.20%79.25%155.09%62.18% 2008267.51%159.00%69.27%132.93%56.65% 2009225.04%126.10%57.53%106.83%44.23% 2010244.98%148.00%66.25%116.81%50.57% 2011232.53%147.18%60.99%112.01%49.88%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上海、深圳和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0年~2011年深圳市对外依存度总的变化幅度不大,但对外依存度较高,均超过200%,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对外依存度,甚至高于上海和广州,说明深圳的对外依存度高,是高度的外向型经济。 1.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深圳正处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有所加深。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际化城市的标准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和先进造业的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升级。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城市平均水平相比要落后近20个百分点,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也要落后10个百分点以上。 2 政府规制政策 2.1 加快推进珠三角一体化建设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挑战。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既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