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

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中国八大传统节日是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七夕节和腊八节。
这八个节日分别分布在一年的不同时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
它是许多中国家庭团圆的时候,人们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放爆竹,拜年,并进行各种传统的庆祝活动。
这一天也是迎春、敬祖、祈福和驱邪的重要时刻。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它通常是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之际,也就是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和掃墓,并将食物和鲜花献上,同时祈求祖先在天堂里得到安宁和快乐。
端午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是在农历五月初五的日子。
这一天是纪念中国著名诗人屈原逝世的日子,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鼓铙声,以纪念屈原和寓意驱邪。
中秋节是一个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
在这一天,家庭会吃月饼和其他传统食品,赏月,同时也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寓意着祈求和家人团圆、幸福与美好的未来。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庆祝长寿和喜庆的节日。
人们会登高、祭祀、饮菊花酒、赏菊花、遥想故乡等,也可以加深亲情和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同前行。
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放烟火、吃元宵、猜灯谜、观赏花灯和舞龙舞狮等各种活动,寓意着欢庆和吉祥。
七夕节通常在农历七月七日,也叫“乞巧节”,是庆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
人们会送月饼、情人花和珠宝首饰,以表示对亲人、好友的爱和祝福。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农历的腊月八日,也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喜庆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腊八粥、糍粑、豆腐脑、炸糕等传统食品,并举行祭祀活动。
腊八节也是庆祝新年来临的前夕,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开始。
总的来说,中国的八大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着团圆和幸福,也象征着欢庆和祈福。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全介绍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下元节、冬至节和除夕等。
下面是对这些节日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的新年。
春节的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许多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赏花灯、吃团圆饭等。
2.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称为“上元节”或“灯节”。
在元宵节期间,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
3.龙抬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也称为“社日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龙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上巳节:上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庆祝。
这个节日最初是上古时代人们在水边举行仪式,以消除不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祭祀、踏青等活动。
5.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禁烟火、吃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6.清明节: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庆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去扫墓、踏青、赏花等活动。
7.端午节: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自古以来便有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和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这个节日与屈原有关,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8.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向织女星乞求美满姻缘、灵巧艺匠和幸福生活。
同时,人们还会进行穿针乞巧等传统活动。
9.中元节: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专门祭祀鬼魂及祭拜祖先的节日。
这个节日与道教和佛教有关,主要活动有烧纸钱、放河灯等。
10.中秋节: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与月亮有关,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12 28
天皆 “ 历 定 成 阳 故 数 《 重 所是 踏 代 为 , 节 而 , 易 阳 有家 秋 沿 民 到 早 叫 九 经 节 族”袭间了在重月》,倾与至的唐战阳初中为 室三今节代国,九把农 而月。日,时也,“历 出初重,重期叫两九九 ,三阳此阳就重九”月 重“又后被已九相定初 阳踏称历正经。重为九 这春 朝式形重,阳。 ”
中国传统节日
目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特内 除 祝 很 一 一 色容 旧 。 多 为 直 。。 布 这 少 高 到 活新些数潮正 动、活民。月 丰迎动族在十 富禧均都春五 多接以要节, 彩福祭举期其 ,、祀行间中 带祈神各,以 有求佛种中除 浓丰、活国夕 郁年祭动的和 的为奠以汉正 民主祖示族月 族要先庆和初 、
质日 “ 术 挂 文之 端 、 菖 化一 午 白 蒲 遗, 节 芷 、 产并 ” , 蒿 名被 为 喝 草 录列 国 雄 、 。入 家 黄 艾 世法酒叶 界定的, 非节习薰 物假俗苍 。
舟的 端 称 端 ,传 午 端 午 统节阳节 节是节为 日中、每 ,国午年 更汉日农 有族节历 吃人、五 粽民五月 子纪月初 ,念节五 赛屈等, 龙原;又
初法 决 日清 传 代 插 亲 九律 通 月 里、 统 文 茱 人 (明 过 祭盂 节 人 萸 都 重确 老 日 祖三 日 墨 、 要 阳规 年 , 的节 之 客 赏 一 节定 人 全 四也 一 吟 菊 起 )每 权 国 大是 。 咏 花 登 为年 益 人 节中 重 最 。 高 老农 保 大 日国 阳 多 重 “ 年历 障 常 。传 节 的 阳 避 节九 法 委 统 与 几 为 灾 。月 , 会 节 除 个 历 ” 表年 、 , 2012
圆为 八 中 中 ,这 月 秋 和 又一 半 , 八 称天 、 又 月 为月 月 称 之 团亮 夕 秋 中 圆满 、 夕 , 节圆 月 、 故 。, 节 八 民 象,月间 征又节称 团因、为
中华传统节日

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下是对这些传统节日的介绍。
1.春节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通常在公历1月份或2月份庆祝,在中国被称为“过年”。
人们在春节期间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吃年夜饭、耍烟火等活动。
春节期间也是亲朋好友相聚、交流感情的时候。
2.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的节日。
在元宵节当晚,人们会点起花灯、吃元宵、赏花灯等活动。
元宵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最流行的是纪念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
3.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华文化中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公历4月份庆祝。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去祭祀祖先和亲人,扫墓、烧纸、献花等。
清明节还被称为“扫墓节”,是表达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缅怀和纪念的重要方式。
4.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日的节日,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大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系五彩丝带、挂艾草、饮雄黄酒等。
端午节起源有多个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七夕节七夕节是中华文化中的“情人节”,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七夕节通常在公历7月7日前后庆祝。
在七夕节当天,人们会许下心愿、放烟火、吃巧果、给亲人朋友送礼物等。
七夕节是表达爱情和美好祝愿的重要方式。
6.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月饼节。
中秋节通常在公历八月十五日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群砌、度夜等。
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是中华文化中表达亲情、友情和感恩的重要方式。
7.重阳节总的来说,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表达感情、交流互动的重要方式。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民族特性。
以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详细介绍: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发红包等。
2.清明节:清明节是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包香囊等。
4.七夕节:七夕节也称为“中国情人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习俗包括观星、祈愿、吃巧果等。
5.中秋节:中秋节是庆祝团圆和丰收的节日。
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赏花灯等。
6.冬至: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习俗包括吃饺子、汤圆、祭祖等。
7.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8.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习俗包括禁火、吃寒食等。
9.重阳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九日,是老年人的节日。
习俗包括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节日。
习俗包括喝腊八粥、祭祀祖先等。
以上是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介绍,每一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
了解和传承这些节日和习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弘扬中华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春节是中国的哪个节日?解题思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农历新年。
2.习题: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解题思路: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答案:清明节的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
3.习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解题思路: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答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
4.习题:七夕节为什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解题思路:七夕节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

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国32个民俗传统节日,希望有所帮助!1、春节“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大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即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岁首。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2、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吃元宵、赏花灯、舞龙狮、猜灯谜等是元宵节重要习俗。
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清代,又增加了舞龙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
3、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传说正月二十,女娲从昆仑山炼出五色石补天。
天穿’日即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是日天一生水’,多半有雨,故谓天穿’。
是人们非常陌生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风俗形成于汉代,从宋代以后就逐渐流失。
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甜饭扎针。
4、填仓节“填仓节”是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
相传很早以前连年旱灾,颗粒无收,皇帝照样强征皇粮,以致饿殍遍野。
给皇帝看粮的仓官于心不忍,于正月二十五毅然打开皇仓,救济灾民,他知道皇帝绝不会饶恕他,于是百姓把粮食运走后,就一把火把仓库烧了,自己也活活烧死。
为纪念这名仓官,每年这天清晨,用筛过的炊灰撒成圆圆的囤形粮仓,在囤中撒以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人们填满仓谷救仓官的深情厚意。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

中国16个传统节日和民俗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非常丰富多彩,各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以下是16个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的介绍:1.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庆祝,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一个月圆节,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等。
3. 清明节:农历清明节,一般在4月4日-6日之间,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重阳节”,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5.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叫“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节日,人们会放烟火、写情书、吃巧克力等。
6.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也叫“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人们会祭祀亡灵、烧纸钱等。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等。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叫“老人节”,是为祭祀祖先和敬老爱老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登高赏秋、吃重阳糕等。
9. 冬至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冬季节气节日,人们会吃饺子、喝酒、吃汤圆等。
10. 元旦节:1月1日,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人们会放烟火、欢呼雀跃等。
11. 情人节:2月14日,也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在中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人们会送礼物、约会等。
12. 妇女节:3月8日,是为纪念妇女权益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花、礼物等。
13. 劳动节:5月1日,是为纪念工人阶级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放假、旅游等。
14. 儿童节:6月1日,是为纪念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游乐等。
15. 教师节:9月10日,是为纪念教师而设立的节日,人们会送礼物、感恩教师等。
16. 国庆节:10月1日,是中国的国家庆典,人们会升国旗、阅兵等。
元宵节和春节的区别

元宵节和春节的区别元宵节和春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
尽管它们都是农历的节日,但它们在许多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元宵节和春节的不同之处。
首先,元宵节和春节在时间上有所区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新年,也称为农历新年,通常在公历的1月或2月底之间庆祝。
而元宵节则是在春节之后的第15天,即正月十五。
因此,春节是第一天,元宵节是春节庆祝活动的结束。
其次,元宵节和春节的庆祝活动也有不同之处。
春节通常持续15天,人们会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包括放鞭炮、舞龙舞狮、贴春联、赏花灯等。
而元宵节则以观赏和制作元宵灯笼为主要的庆祝方式。
人们会在这一天聚集在一起,赏花灯、猜灯谜,并品尝特制的元宵。
文化内涵上,春节更加注重家庭团聚和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
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共度除夕之夜,并在许多传统活动中强调家族和亲情。
春节也是给长辈拜年和给小孩子压岁钱的传统,这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价值观。
而在元宵节,人们更加注重社交和交友。
他们会组织元宵节游园会、灯谜会等社交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友谊。
除此之外,两个节日的美食也有所不同。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食用传统的春节年夜饭,这是一顿丰盛的家庭团聚餐,包括鱼、鸡、猪肉等各种传统食品。
而在元宵节,最有名的美食是元宵,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球状甜点,内馅有各种口味,如花生、红豆和黑芝麻。
人们会在这一天品尝元宵,寓意团圆和幸福。
最后,元宵节和春节还有在庆祝方式上的区别。
春节是一个全家人一起庆祝的节日,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庆祝,如放鞭炮、观看焰火表演和舞龙舞狮等。
而元宵节则更加注重夜间活动,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游览花灯和参加猜灯谜比赛。
元宵节的焰火表演较少,而更多的是色彩斑斓的花灯展示。
综上所述,虽然元宵节和春节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但它们在时间、庆祝活动、文化内涵、美食以及庆祝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承,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欢庆和团聚的机会。
无论是春节还是元宵节,都是人们向往幸福和美好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背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很丰富的,尤其是节日中各种民俗民风形成的丰富的节日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中华文明立身传承之本。
春节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给小孩添置新衣服。
到了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鞭炮齐鸣。
以后的几天大家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
吃好吃的、收压岁钱、放鞭炮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春节习俗。
我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教学内容:1. 回溯历史渊源—春节的来历2. 民间饮食文化—包饺子、年夜饭3. 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办年货、扫尘、贴春联、拜年、放鞭炮、接财神4. 春节畅想—对于不许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压岁钱的使用。
教学目标:1111. 了解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每一个华夏儿女最期盼的日子。
2. 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与新年有关的知识,从形式上的过新年到走进新年,研究新年,认识春节的由来、礼节、传说及相关习俗。
3. 通过观察、体验以及上网查询资料等方式,手抄报、绘画、讲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文化。
教学准备:课件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 亲近学生:短暂的假期结束了、老师见到同学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 引出课题:老是想想问问大家,大家在寒假过得节日是什么,你们知道吗?(马年、2014年、)二、图片展示(马年)三、与“马”相关的成语111四、春节习俗如:扫尘、贴春联、窗花、倒贴福字、守岁、爆竹、拜年、走亲访友、扫尘举行过灶祭(腊月二十三)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
守岁年夜饭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
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
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
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放鞭炮春节(正月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111春联(图片展示)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窗花(图片展示)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倒贴福(图片展示、传说)拜年压岁钱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分给晚辈,据说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五、春节食俗(饺子、元宵、八宝粥、年糕、鱼)饺子东汉时候,南阳有个张仲景,是个名医。
他医术很高,不管什么疑难病症,药到病除人们称赞他是妙手回春的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告老还乡,正是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
他走到白河岸边,看到那些为生活东奔西走的穷乡亲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一到家,登门求医的人很多,他虽然很忙,可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
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个棚子,盘上大锅,在冬至的那天开了张,给穷人舍药治冻伤。
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
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的"娇耳"下锅。
然后分给来讨药的人们,每人给一大碗汤,两只娇耳。
人们吃下娇耳,喝了祛寒汤,只觉浑身发暖,两耳生热。
年糕春节,我国多地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种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要提高。
六、年的传说—年兽/除夕1. 播放视频(怪兽名称、外形、害怕什么)讲传说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兽(又名"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赶走。
”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夕”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夕”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也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 总结并引导学生挥动牧鞭的声音—放鞭炮怪兽怕大红色—春联、窗花火光—灯笼七、春节畅想1..压岁钱的使用2. 新年愿望八、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对于我们中国人最为重要的春节,那么除了春节,我们刚刚又过了哪个传统节日呢?我们还有那些传统节日呢?它有着怎样的传说和习俗呢,下节课请同学们告诉老师。
九、板书挥动牧鞭的声音—放鞭炮怪兽怕大红色—春联、窗花火光—灯笼元宵节活动背景:春节刚过,迎来了我国的另一每年正月十五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对于元宵节你了解多少呢?教学内容:1.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2. 元宵节活动:赏灯猜灯谜耍龙灯3. 元宵节饮食:元宵4. 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及其传说教学目标1. 通过查资料、访问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2. 联系生活经验,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了解元宵节的习俗;3. 简单了解其它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4. 让学生对元宵节深入认识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元宵节的传说、习俗、食宿;2. 猜谜语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喜欢中国文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谜语、查有关元宵节的资料(由来、传说、习俗)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视频:元宵节习俗介绍动画同学们,我们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你们知道它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十五)2. 提出课题你们都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元宵节,我们通常吃什么?做什么?(两个问题了解学生对元宵节常识的知晓程度)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有关元宵节的的一些知识。
二、元宵节的由来三、元宵节的习俗(赏灯、猜灯谜、耍龙灯)1. 赏灯举例:西安城墙街道周边2. 猜灯谜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谜语:1. 红公鸡,绿尾巴,身体钻到地底下,又甜又脆营养大。
(红萝卜)2. 弟兄六七个,围着圆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大蒜)3. 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
(番茄)4. 白又方,嫩又香,能做菜,能煮汤,豆子是他的爹和娘,他和爹娘不一样。
(豆腐)5. 爬竹竿(打一成语)。
—节节上升6. 纸老虎(打一成语)。
—外强中干7. 飞行员(打一成语)。
—有机可乘8. 愚公之家(打一成语)。
—开门见山9. 双手赞成(打一成语)。
—多此一举10. 爱好旅游(打一成语)。
—喜出望外11. 遇事不求人(打一成语)。
—自力更生3.耍龙灯四、元宵节食俗(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即就是“汤圆”,它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陷,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是“滚”成的)。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五、其他节日1. 清明节1)民间传统节日,需从寒食节说起。
2)清明时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阳历的4月5日。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东小大寒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不同。
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2.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吃粽子。
最初是我国以祛除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泪罗江)是在这一天死去的,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3.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来自牛郎织女的传说。
4. 中秋节农历的八月十五,饮食:月饼、桂花酒;节日意义:象征家庭团圆幸福。
5. 重阳节农历的九月初九,习俗: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放风筝。
六、总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元宵节,并对其他几个重要传统节日做了介绍,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节日有更深的了解。
七、板书传统节日:春节正月初一别名元宵节正月十五习俗清明节4月5日食俗端午节五月初五111111122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课后记: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