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经典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A.照相机B.凸面镜C.平面镜D.幻灯机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0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无像4.)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副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6..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 cm C.16 cm D.20 cm7.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
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 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8.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正确的是()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0.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10题11题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3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3 班级姓名学号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则奶奶的眼镜是图中的().2、如图,MN是凸透镜的主光轴,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f,请根据像的性质来判断物体的距离,正确的应是()A.U=2f B .U<f C. U>f D.f<U<2f3、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的像().A、都是放大的像B、都是正立的像C、都是实像D、都是虚像4、某同学需要找一块焦距在5cm到10cm之间的凸透镜,他现在用光具座做成像实验,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的地方,再更换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结果用a透镜时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用b透镜时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用C透镜只能得到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那么哪个透镜是他需要找到的()A、a透镜B、b透镜C、c透镜D、都可以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6.(08.镇江)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7.(08.江苏常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汽车的后视镜8.(08.河南)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3X 3分共39分)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A. 1、 2、B. 4、5、C. 1、3、D. 2、4、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了水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 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 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D. 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大 8. 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 将蜡烛 移 动 到 30cm学号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 __________1.3 6 5 62. 小芳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F 雨使得瓶中进()3.AB 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CD在距凸透镜20cm 的纸上承接到一个很小、 很亮的光斑。
当把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凸透镜A.放大、正立的实像 50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B. 缩小、正立的实像C.放大、倒立的实像D.5.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
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屏幕表面粗糙,有利于光发生漫反射C. 物体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D. 若使屏幕上清晰的像变大,只需使镜头靠近投影片缩小、倒立的实像-It蜃片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的情况是图中的(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 刻 度 线 处, 则6」_ I ・ _ 1」V L 一 I I I I I I I 10 20 30 40 50 60 70 SOfem)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 正确的是IF F(F 2F()A.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1) 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 凸透镜的焦距是cm(3) 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 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的实像。
初二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验题编号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一个凸透镜的焦点为F ,一个凹透镜的焦点为F ´。
让这两个透镜的一侧都正对太阳光,则在两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F 与F ´的温度相比 ( ) A. F 点的温度较高 B. F ´点的温度较高 C. 两点的温度一样高 D. 无法判断2.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例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 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物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
以下列出了“影”与物理知识对应的关系,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 倒影——平面镜成像 C. 电影——凸透镜成像 D. 摄影——光的反射成像3. 如图所示为照相机的照像原理,则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 ) A. 正立、等大的虚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4. 小满同学经过对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她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 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C.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D. 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还有等大的5.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 处,在光屏上得到了缩小的像。
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4cmB. 6cmC. 8cmD. 12cm6. 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理世界》的封面时的情形。
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该情形的规律相同的是 (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 C. 投影仪 D. 潜望镜7. 如图所示,小华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
为使像更大些,正确的做法是(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远些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8. 如图所示,B 为AC 的中心,蜡烛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右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凸透镜 ( ) A. 应该放在蜡烛的左侧某处 B. 应该放在B 点C. 应该放在A 、B 之间的某处D. 应该放在B 、C 之间的某处9. 如图所示,F 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 ´B ´为物体AB 的像,则物体AB ( ) A. 在图中Ⅰ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B. 在图中Ⅱ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 C. 在图中Ⅲ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上 D. 在图中Ⅳ区域,比A ´B ´大,箭头方向向下1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张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张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 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 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1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1 班级姓名学号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一、填空题.(26分)1.(08.临沂)如图所示是赵强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后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缩小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透镜固定的情况下,得到再大一些的清晰实像,除将蜡烛适当向右移动外,还应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
2.(08.潍坊)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 (选填“甲”或“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3.(08.河南)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从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的过程中,蜡烛经过_______位置以后,所成实像由缩小变成放大;经过_______位置以后由实像变成虚像.4.(08.南京)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22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 cm刻线处,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5.(08.成都)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
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_立、等大的虚像。
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 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 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___m。
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积如图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从E 处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镜,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像.7、如图所示,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滴水珠(直径为5mm),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看到的是字的像(填“虚”或“实”),小水珠相当于镜.8、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窗户的两个像,这两个像是像(填“实”或“虚”),是面镜(填“平”、“凸”或“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 的玻璃面(填“近”或“远”)所成的.9、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屏的下边缘处,如果不改变烛焰及屏的位置,而打算移动透镜使像移到屏的中央应 10、为了矫正近视眼,要用 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一、选择题:(2分×20190分)1. 图1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图12. 把发光体放在离凸透镜1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出现了该发光体倒立、放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cmB. 10cmC. 18cmD. 20cm3. 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2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图2A.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 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4. 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
这种“傻瓜”照相机的镜头应选用()A. 焦距较大的凸透镜B. 焦距较小的凸透镜C. 焦距较大的凹透镜D. 焦距较小的凹透镜5. 下列知识框架不正确的是()A. 面镜平面镜球面镜凹镜凸镜⎧⎨⎩⎧⎨⎪⎩⎪B.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C. 透镜凸透镜凹透镜⎧⎨⎩ D. 凸透镜会聚光成像⎧⎨⎩6. 有甲、乙二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 f 甲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蜡烛成像实验。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若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都相等,则( )A. f f 甲乙>B. f f 甲乙=C. f f 甲乙<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 一发光物体“b ”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外,则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图38. 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参是( ) A. 实物 B. 等大实像 C. 放大虚像 D. 放大实像9. 如图4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AB 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的像,这种现象可用作( )A. 照相机拍摄照片B. 投影仪放映投影片C. 幻灯机放映画面D. 放大镜观察物体图410. 在离焦距是15厘米的凸透镜的正前方100厘米处,一物体以12厘米/秒的速度向凸透镜靠拢,运动8秒钟时物体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等大倒立的实像11. 如图5是常见的视力缺陷成像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图表示的是近视眼,乙图表示是远视眼 B. 甲图表示的是远视眼,乙图表示是近视眼 C. 甲、乙两图都表示是近视眼 D. 甲、乙两图都表示是远视眼图512.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 60 cmB. 45 cmC. 30 cmD.15 cm图613. 图7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图714. 一束平行光经过方框内的光学器件后,出射光束的方向如图8所示,图中光线的双箭头和单箭头分别表示入射光束与出射光束相对应的边缘光线,则方框内的光学器件不正确的是()A. 可能是两个凸透镜B. 可能是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C. 可能是一个凸透镜D. 不可能是一个凹透镜图815. 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5甲所示。
物理:《第三章 透镜及应用》新课程单元检测题(人教版八年级)

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应用》新课程单元检测题(人教版八年级)一、选择题1.使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等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
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
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B.凹透镜C.三棱镜D.玻璃砖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处的主光轴上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若把蜡烛在原来位置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40㎝,则所成清晰的像一定是( )A.虚像B.放大的C.正立的D.缩小的4.人的眼睛像一部神奇的照相机。
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5.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6.某同学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他把一只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再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实验得到的物距、像距及成像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A.小于7.5㎝B.等于7.5㎝C.等于10㎝D.大于12㎝7.如下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
这个像是下图中的()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某—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处,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9.小明所戴的眼镜度数分别是:左眼-100,右眼+3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编号评分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线通过凹透镜一定不会相交B. 光线通过凸透镜一定能会聚于一点C.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 一个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2. 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 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B. 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B. 看到实像时有光进入人眼,看到虚像时没有光进入人眼C. 实像是缩小或放大的,虚像都是放大的D. 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 小丽同学拍了一1寸登记相后,又想拍一2寸的登记相,摄影师应该采取的办法是()A.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B. 靠近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C.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前伸D. 远离小丽,同时镜头往后缩5. 小阳同学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观察到在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放大的像。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cmB. 10cmC. 15cmD. 25cm6. 在凸透镜成像中,若得到一个与物体在镜同侧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A. 缩小、正立的虚像B. 放大、正立的虚像C. 缩小、倒立的实像D. 放大、倒立的实像7. 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 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 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 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 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 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围是()A. u<fB. f<u<2fC. u=2fD. u>2f9. 小明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A. 一定小于8cmB. 一定大于20cmC.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D.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10.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
则凸透镜的焦距f是()A. f<2cm B. 2cm<f<4cmC. 4cm<f<5cmD. 5cm<f<8cm11. 下列图中,表示的是近视眼形成原因的是()12. 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确的是()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13.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4. 同学们在讨论“如何在野外生存”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火种,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了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冰制成;“取火”应把要点燃的物体放在其位置。
15. 有下列几种常见的镜子: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E. 凹透镜。
其中发生光的反射的是;发生光的折射是;能会聚光的是;能发散光的是。
(填字母代号)16. 小刚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
(2)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35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的实像。
(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42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的像。
17. 甲、乙两个同学都是近视眼,甲视力0.4,乙视力0.8。
则通常情况下,(选填“甲”或“乙”)眼睛的晶状体更厚;他们要矫正视力,配戴的近视眼镜度数更高,透镜的焦距更。
18. 正常眼睛的远点在,近点大约在处;明视距离大约是。
19. 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哈勃空间望远镜安置在外,以避免干扰。
20. 人眼看同一个物体,会出现“远小近大”的现象,这和物体与人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
同一个物体离人眼越远时,视角越。
当人离不同大小的物体一样远时,视角也会不同,物体越大,则视角越。
(选填“大”或“小”)三、作图题(共14分)F FF FF FF FF F21.(6分)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
22.(4分)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23.(4分)在下列方框中各画一个合适的透镜,并确定其位置。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24分)24. (4分)小红的爸爸是近视眼,要戴近视眼镜矫正;爷爷是远视眼,要戴老花眼镜矫正。
爸爸和爷爷的眼镜外形一模一样。
有一天,两只眼镜放在一起无法判别,于是小红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法来辨别。
请你帮小红完成下列表格的空白栏。
用手触摸眼镜名称镜子类型判断依据近视眼镜凹透镜老花眼镜凸透镜观看报纸眼镜名称镜子类型判断依据近视眼镜凹透镜老花眼镜凸透镜25.(6分)如图所示,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其中一步是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目的是为了使烛焰的像。
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e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1)蜡烛放在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2)蜡烛放在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3)蜡烛放在点时,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透镜最远;(4)蜡烛放在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但透过透镜却像的性质 像与物在镜的 大小 倒正 实虚 u >2f 缩小 倒立 实像 2f >v >f 有清晰像 两侧 照相机 u =2f 等大 倒立 实像 v =2f 有清晰像 两侧 ∕ 2f >u >f 放大倒立实像v >2f 有清晰像两侧投影仪 u =f不成像∕u <f 放大 正立 虚像 v >u 不呈现像 同侧 放大镜 物距 应用 像距 观察光屏 可以观察到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26. (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A 、O 、B 位置时,在光屏上C 处会得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 烛焰的 (选填“实”或“虚”)像。
(2)当用另一支较短的蜡烛替换原蜡烛,则在光屏上 (选填“C ”、“D ”或“E ”)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如果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B 位置,则光屏放置在A 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27. (4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得到的,如下表所示:进一步分析、综合以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归纳得出的规律有:(写出两条即可)28.(5分)给你一副老花镜、一把刻度尺、一白纸片,请你在晴天里测出它的度数,完成下列简要实验步骤:① 把老花镜的一块镜片 着太,移动镜片后面的白纸片,直到上面出现一个 、最亮的亮点。
② 测出小亮点到镜片的距离即 。
③ 由D = 100Φ= 求出这块镜片的度数。
④ 换用另一块镜片, ,可求出另一块镜片的度数。
29、当别人嚼脆饼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脆饼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后者的声音是靠_______传播。
30、蜜蜂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那么它的振动频率为_______Hz ;这种声音_______ (填“能”或“不能”)被人耳听见。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 14.凸透镜,焦点。
15.ABC ,DE ,BD ,CE 。
16.缩小,倒立;放大,倒立;放大,正立,虚。
17.甲,甲,短。
18.无限远,10 cm ,25 cm 。
19.大气层,大气层。
20.小,大。
三、作图题 21.略。
22.略。
23.提示:凹透镜,凸透镜, 四、探究与创新题24.中间薄边缘厚,中间厚边缘薄;字变小,字变大。
25.呈现在光屏中央;d ,a ,d ,e ,放大。
26.(1)倒立,缩小,实。
(2)D 。
(3)能。
27.(1)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2)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等。
28.① 正对,最小。
② 焦距f 。
③ 。
④ 重复前面的步骤。
29、空气、骨/固体 30、300、能100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