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蒋干中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揭示背后的智谋 与决策,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背景介绍
1 群英会概述
讲述了三国时期蒋干使用谎报军情和伏击计等计谋,成功中计了司马懿和关羽,一举扭 转了战局。
2 蒋干的身份和背景
蒋干是刘备的丞相顾命大臣,在战略和计谋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感悟
通过《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我们可以认识到 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个人、企业或者 国家等不同方面的启示。
对于个人、企业或者国家等方面的启示
该故事提醒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运用策略,充分发挥 自身潜力,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
蒋干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蒋干的成功在于善于运用谎报和计谋战术,但也需要注意计策泄漏和计谋被识破的风险。
对军事谎报的思考
军事谎报作为一种战略手段,既具有可行性,又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产生负面后果。
对计谋策略的思考
蒋干的计谋展示了灵活和独特的战略思维,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运用巧妙的策略应对各 种挑战。
总结
Hale Waihona Puke 要内容1开局一波操作——谎报军情
通过虚假的军情报告,蒋干成功让司马懿产生错误的判断,并在关键时刻发起反 击。
2
狙击关羽——伏击计
蒋干运用伏击计将关羽逼入困境,迫使其丢盔弃甲,最终斩杀了这位无敌的武将。
3
慑服貂蝉——罗刹阵
为了慑服貂蝉,蒋干利用罗刹阵的奇特布局,瓦解了貂蝉的危机,赢得了胜利。
教训与启示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1、曹操帐下幕宾。 2、周瑜的计。 3、反间计。 4、杀蔡、张二人。 5、二人 “深得水军之妙” 6、亲往探寨。 7、曹操误杀此二人。

故事情节
开端(1-3段):周瑜决定除蔡、张二人。 发展(4-6段):周瑜设下反间计,群英会上 迷蒋干。 高潮(7-8段):周瑜假装泄密,蒋干窃书中 计。 结局(9段):曹操中计杀蔡、张二人。 尾声(10段): 周瑜闻讯喜庆计成。
3、周瑜得胜后做些什么?他通过探 看曹军水寨发现了什么?如何解决?
答:得胜后犒军、报捷、“亲往探看曹
军水寨”。 看到曹军训练井井有条、声势浩大, 悟出要破曹军,先要除掉“深得水军之 妙”的蔡、张二人。于是一条反间计就 在心中酝酿了。
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 敏锐机智,将计就计,计划周密 笑曰:‚…闻弦歌而知雅意‛ 笑挽其臂曰‚…何速去也?‛ 大笑畅饮 擒纵自如,震慑对手,成竹在胸 佯醉大笑曰:‚…不曾想有今日‛ 言罢大笑 豪放自信,躇踌满志,睥睨群雄

小说善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 总计有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 摇曳多姿,注重写出战争的复杂性、 多样性、特殊性。 这部小说还塑造了一批栩栩 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不同的 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 格特征
《群英会蒋干中计》 5
思考
1、蒋干是谁? 2、“中计”指中谁的计? 3、“计”指什么计谋?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5、设此计的原因呢? 6、周瑜怎么知道的呢? 7、计谋的结果呢?
群英会蒋干中计
都古一观白 付今壶看发 笑多浊秋渔 谈少酒月樵 中事喜春江 明。,相风渚 逢。上 杨 : , 慎
罗贯中 几青是浪滚
度山非花滚 夕依成淘长 阳旧败尽江 红在转英东 。,头雄逝 空。水 : ,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3 沪教版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优秀课件)13 沪教版

《群英会蒋干中计》
16
作业
请根据课文内容,以“我 品《群英会蒋干中计》”为话题 写一篇品议文,要求从自己的角 度,以现代人的观点来品议,题 目自拟,500字左右。
《群英会蒋干中计》
17
滚滚长江东逝水, 白发渔樵江渚上, 浪花淘尽英雄。 观看秋月春风。
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壶浊酒喜相逢:
青山依旧在, 古今多少事, 几度夕阳红。 都付笑谈中。
9 段 结局 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张允。
10 段 尾声 周瑜闻报,为反间计成功而大喜。
《群英会蒋干中计》
8
分组尝试用章回小说惯用的 七言对句形式概括情节内容
曹孟德遣使送书,周公瑾斩使毁书。 三江口吴曹水战,立水寨曹操练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9
群英会蒋干中计
开端:欲计 周公瑾亲探曹寨 欲设计除掉蔡张 发展:定计 周瑜定计群英会 蒋干哑口难劝降 高潮:施计 周瑜装醉施妙计 蒋干盗书出辕门 结局:中计 曹操误中反间计 错斩蔡张两都督 尾声:计成 周瑜得知计成功 大喜江东险忧患
《群英会蒋干中计》
5
复述故事
要求: 1.组织进故事中关键性的词语 2.可结合图片提示
《群英会蒋干中计》
6
复述故事
1
2
3
4
《群英会蒋干中计》
7
情节结构
1—3段 开端 周瑜欲设计除掉蔡瑁、张允。
4—6段 发展 周瑜设计,大会群英,制止
蒋干说降。
7—8段 高潮 席散夜寝,周瑜装醉用计,
蒋干被骗窃信。
《群英会蒋干中计》
18
《群英会蒋干中计》
19
群英会蒋干中计
周瑜←─────→曹操 智取(反间计)
定计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学习课件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新版.ppt

精选
19
(二)作者用哪些手法塑造这两个人物形 象的?
1、以人物自己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 物性格。
2、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两人性格更鲜明。
3、细节描写(如周瑜佯醉呕吐;周瑜假喝 “低声”,便唤“子翼”;蒋干窃听等)。
4、气氛烘托(如对曹军水陆军营的气氛描 写,蒋干盗信时的紧张气氛设置等)。
精选
20
❖ 总之,对周瑜“笑”的描写,洗练传神,使 人物之风采神韵,跃然纸上,真可谓“着一 ‘笑’字,境界全出”。
精选
17
蒋干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 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 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 来江东时
“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 周瑜施
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 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精选
26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草船借箭------上了大当
精选
27
精选
8
情节 (1)毁书斩使 (2)挫败曹军 (3)暗窥曹寨 (4)定反间计 (5)款待蒋干 (6)舞剑作歌 (7)施反间计 (8)细作来报
精选
9
文章结构
一: 开端 周瑜决定除掉蔡瑁、张允。
二: 发展 高潮 周瑜巧施反间计,蒋干中计。
三: 结局 尾声 曹操杀蔡、张二人,周瑜计成 。
精选
10
问题探究1
2.梦话:周瑜两次装说梦话“教你看曹贼之首。” 这就使蒋干误以为周瑜是“醉后吐真言”。
3.密报:假托北方有人来报密:“张、蔡二都督 道:‘急切不得下手。’”与密信内容相互印证。 使蒋干完全相信。
精选
13
三、细读课文,分析情节和人物
(一)准备:较量开始前各自的心情和表情?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多媒体教学课件
蒋干毛遂自荐来东吴说降,却以中计告终。 下列情节中表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自荐说降 盲目自信 昂然而来 自命不凡 东吴会友 志大才疏 中计离吴 自作聪明
蒋干的神态变化
昂然而来
愕然
周瑜开口便说 破自己来意
惊愕
监酒戒言公 事,堵住蒋 干的嘴,使 他想开口而 不得
面如土色
周瑜慷慨豪迈,立场坚
定, 更使他开口不得
(2)瑜笑曰:“ 虽不及师旷之聪,为蒋干来助施反间计而高兴。
闻弦歌而知雅意。” (3)瑜笑而挽其臂曰:……
麻痹蒋干,使其无戒心。
(4)(瑜)说罢,大笑畅饮
豪放自信,断绝蒋干劝降念头
(5)瑜佯醉大笑曰:……
看透对方来意,判断准确。
(6)(瑜)言罢大笑。
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地位而自 豪,以制止蒋干劝降。
他勇敢善战(三江口初捷的布置 指挥),足智多谋(反间计是在他夜 探曹军后定下的,实施过程步步紧逼, 精密周到);他年轻潇洒,豪放自信 (酒席上舞剑作歌,接待蒋干时的几 次大笑)。
大惊
蔡、张怎会给周瑜写信?莫不是结 连东吴?思之有理,却是受骗。
蒋干
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 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 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 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 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 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 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 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 计。
总之,蒋干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既无自知之明,也无知 人之明;贪功心切,鬼迷心窍,失去判断真伪的能力。
蒋干中计
罗贯中
1、蒋干是谁?
1、曹操帐下幕宾。
2、“中计”指中谁的计?2、周瑜的计。
3、“计”指什么计谋? 3、反间计。
4、计谋的目的是什么? 4、杀蔡、张二人。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详解PPT课件
第17页/共25页
三、小说的人物:
周瑜: 足智多谋,豪放自信 蒋干: 愚蠢而又自作聪明 曹操: 多疑,刚愎自用
第18页/共25页
比较鉴赏:
小说塑造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 这与西方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 什么不同?
第19页/共25页
研究与鉴别:
请结合课后练习三看一段史料,将这 则史料同小说作一下比较,看看小说 里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虚 构的? 这样做有助于了解历史小说与历史的 联系和区别。
第21页/共25页
相同之处:
一、历史上确有蒋干这个人。 二、赤壁之战前,蒋干确曾往东吴游说过周瑜 而没有成功。 三、周瑜确曾设宴招待过蒋干并请他参观军营 仓库等。 四、有些对话(如周瑜迎接蒋干时说的话)是 照录史料,有些略有变化.
第22页/共25页
历史与小说不合的地方:
历史上
小说中
1.曹操从扬州请来蒋干去游说周 1.蒋干自荐往江东游说周瑜.
“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 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 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是醒,醒 却是梦。妙在先说破他是说客,使他开口不得;又 妙在说他不是说客,一发使他开口不得。 妙在梦中 呼子翼、骂曹贼,一发使他十分疑惑。周瑜假做极
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第23页/共25页
作业:
一、小说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二、请结合课文,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学评论,题目自拟。
第24页/共2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5页/共25页
(曹、吴实力相差太悬殊。曹军号称八十万 兵马,东吴“五万难猝合”。)
第9页/共25页
2.阅读《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前三段文 字看,曹、吴在力量对比上呈现怎样一种 形势?这一形势对情节的发展及人物的塑 造有什么作用?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

背景
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
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 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 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 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 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 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 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 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 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古典名著《三
国演义》。 1.《三国演义》是怎样的一部书? 2.它的全称是什么? 3.作者是谁? 4.写什么时候的事情?写些什么?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著名的章回 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古代小说跨入成熟阶段 的标志。
2.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3.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4.《三国演义》取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描写从东汉到晋统一约100年间的历史变化, 着重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以及彼此间 的政治、军事斗争。
❖ 7、计谋的结果呢?
❖ 6、亲往探寨。
❖ 7、曹操误杀此二人。
故事线索(反间计)

周瑜
(开端)
定计
(发展)
施计 (高潮)
曹操(蒋干) 说降 中计
计成 (结局、尾声) 误杀蔡、张
研读讨论:
❖ 问题一:课文为什么从周瑜毁书斩使、两军大战三 江口选起?课文的中心是周瑜巧设反间计,借曹操 之手,杀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周瑜为什么要 除蔡、张二将呢?这与蔡、张二将在曹营中的地位 有关。由于周瑜毁书斩使,就引发了曹操与周瑜的 三江口之战,由于曹军在三江口战败,就有蔡、张 二人训练水军之举,又由于这二人整治水军得法, 引得周瑜前来窥探,使周瑜产生要“除此二人”的 想法。课文从周瑜毁书斩使写起,就是为了交待这 些连环着的因果关系,使周瑜除蔡、张二人的决心 的产生不显得突兀无凭。这也是小说情节处理的合 理之处。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教学课件

群英会蒋干中计PPT教学课件

一读意象
三读意蕴
二读意境 总结反思
朗 1、听读课文 读 2、自读课文 课 3、指导朗读 文 4、齐读课文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 答:这两个情节与本文中心有着密切的 因果关系。
❖ 毁书斩使才有三江口之战;由于曹 操三江口战败,才有蔡、张训练水军之 举;由于这两人训练水军得法才引来周 瑜的探寨并下定除此二人的决心。这是 周瑜设计的背景。
故事开端
故事开端
故事发展
故事发展
故事发展
故事高潮Βιβλιοθήκη 故事高潮故事结局故事尾声
❖ 代表作《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 历史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
中学教材取于“三国”的文章
❖ 《赤壁之战》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史 书)
❖ 《念奴娇·赤壁怀古》北宋·苏轼(词) ❖ 《群英会蒋干中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赤壁之战
❖ “赤壁之战”处于攻势的一方是曹操.曹操在扫平北方 的军事势力后,挥戈南下,打算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 便统一全国.这时正好刘表病死,他的小儿子刘琮向曹操投 降。曹操便得了荆州,并任命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 训练水师,准备顺江而下,扫平东吴。
❖ “赤壁之战”处于守势的一方是东吴。东吴的不少官员 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无心应战,力主投降。出使到东吴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驳倒了主降派,使孙权坚定了迎战的决心。 孙权任命坚决拒曹的周瑜为都督,率兵抗曹。周瑜认为敌我 双方的兵力虽然悬殊很大,但曹操渡江犯了兵家大忌,“素 不习水战”是其致命的弱点。周瑜用了反间计、苦肉计、连 环计和火攻等计谋最终大败曹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这部小说善于描写大大小小的战争。《三国演 义》写了四十余次交战,千变万化,摇曳多姿,注重写 出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
再次,这部小说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而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三国演义》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 不同的故事情节,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最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这部小说的语言 2风020格年1。0月2诸日 葛亮只身赴东吴,“舌战群儒”的问答,体现5 了外交家辞令之美。
202间0年1计0月2的日 助手。
7
原因
决定除掉 蔡张二人
定计 制止说降 携干共寝
巧施反间计
结果
来访
蒋干中计 会群英
计成而乐 上钩
曹中计
2020年10月2日
8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9
学习目的:
1、了解《三国演义》的一般知识及有 关情节。
2、理出结构提纲,体会情节的完整性。
3、分析人物描写的特点,体会小说语言 的洗练与明快。
2020年10月2日

课文说明:
本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是赤壁之战的著名片断。在此之前,曹操大 军南下,刘琮投降,曹操得了荆州,气焰很 盛,准备顺江东下。东吴孙权经过一阵犹豫 之后,接受了诸葛亮的劝说和内部主战派的 主张,决定联合齐备抗击曹操。曹操的青州、 徐州之兵不习水战,顺江东下要依靠荆州水 军。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深得水军之妙”, 被曹操任命为水军都督。周瑜为了要打败曹 操,决心用反间计除掉蔡、张两人。曹操手 下的蒋干盲目自信,以为可以凭交情去劝说 周瑜降曹,结果送上门去充当了周瑜实行反
2020年10月2日

英三
会国
蒋 干 中

演 义

1
关于《三国演义》












关于《群英会蒋干中计》
学课 习文 目说 的明
文人 章物 结分 构析
结束放映
2020年10月2日
2
关于《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有过较好 的概述。高氏云:“《三国志通 俗演义》二百四十卷,晋平阳侯 陈寿史传,明罗贯中编次。据正 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 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 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 百年,该括万事。”
4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式的巨著。其艺术成就 表现为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这部小说尊重史实,又带有传奇色彩。《三国 演义》以史料为基本依据,但又不拘泥于史料,而是按 照历史生活的本质,进行精炼的概括和合理的虚构,既 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又体现了艺术的真实。
2020年10月2日
3
2020年10月2日
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名本,字贯 中,号湖海散人,元 末明初小说家,相传 为施耐庵学生,曾共 同从事著作,传有十 七种通俗演义,代表 作《三国演义》,最 早为明本《三国志通 俗演义》,它是我国 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 章回体小说,也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 回体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