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

2. 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3. 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

3.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2.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章: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概述1. 引入:介绍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包括各国经济恢复、冷战格局形成等。

3. 互动环节:学生讨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 引入:介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2. 内容讲解:阐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如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跨国公司的崛起1. 引入:介绍跨国公司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跨国公司的崛起及其原因,如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等。

3. 互动环节:学生探讨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四章:福利国家的建设1. 引入:介绍福利国家的概念及其目的。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及其原因,如社会公平、减少社会矛盾等。

3. 互动环节:学生分析福利国家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第五章: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1. 引入:介绍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2. 内容讲解:阐述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及其原因,如滞胀问题、经济危机等。

3. 互动环节:学生讨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六章:金融资本主义的形成1. 引入:介绍金融资本主义的定义及其特征。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7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战后资本主义的主要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以及这些变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框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2.史料分析法:分析史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

2.史料: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相关的史料。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史料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福利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跨国公司等,以及这些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战后资本主 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战后资本主 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理解这些新变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现象的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变革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福利国家的出现及影响。

2、教学难点对资本主义新变化本质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图片或数据,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和发展?它们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2、讲授新课(1)经济政策的调整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介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如经济危机的教训、凯恩斯主义的盛行等。

列举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措施,如实行国有化、制定经济计划、扩大政府开支等。

分析国家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企业经营的调整讲解“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概念和表现。

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企业经营调整方式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2)福利国家的出现福利国家的含义和形成过程解释福利国家的概念,即国家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讲述福利国家在战后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点列举福利国家的主要福利项目,如医疗保健、教育、住房、失业救济等。

分析福利国家的特点,如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资金来源多元化等。

福利国家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福利国家的影响,如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但也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等。

(3)产业结构的变化介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如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教案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2)掌握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3)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读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认识;(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等;(2)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变化,如跨国公司的崛起、政治民主化等;(3)战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新变化,如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

2. 教学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内在逻辑;(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格局;(2)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资本主义为何会出现新变化。

2. 讲授新课:(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等;(2)战后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变化:跨国公司的崛起、政治民主化等;(3)战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新变化: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等。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2)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在我国的表现;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1)发达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制度完善;(2)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讲述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认知。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变化。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资料:准备一些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同时给出具体的数据和案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探讨。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经济上,主要表现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及福利国家的建立。

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制度,但同时也出现了福利国家政治化、政治化的趋势。

社会上,消费主义盛行,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完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方面。

2.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

2.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总结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归纳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总结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相关内容。

2.参考资料:关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三个方面:经济、政治和社会。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的“新政”、英国的福利制度等,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具体表现,并进行简要概括。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还局限于表面的现象,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特点。

2.难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战后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下册历史课本。

2.课件: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案例: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事例。

4.讨论话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

提问:“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2.呈现(10分钟)介绍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国有企业的建立、福利制度的完善、经济计划的实施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具体表现。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核心素养目标:唯物史观:了解二战后西欧、美国、日本的经济发展,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改革之间的关系,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

时空观念:通过绘制欧洲联合的过程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树立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合作探究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原因与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利弊,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解释: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中,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了解“新经济”“福利国家”的概念,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从二战后西欧、日本、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中,领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的借鉴,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合作、共赢、创新、改革、的理念,落实以史为鉴的历史学习意识、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难点:欧洲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西欧和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并发展起来。

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讲授新课:一、欧洲的联合:1、背景:材料一:西欧各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但是他们尽管硬件破坏严重,但是软件环境一直具备,这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和成熟完善的教育制度,所以经济发展迅速。

材料二:战后西欧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并对产业部门进行了改造,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材料三: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奉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学说,主张国家应干预和调节经济,政府制定了促进济发展的诸多有效政策,如:利用国家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经求,实现充分就业,以刺激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1948-1952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西欧的经济支援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其余为贷款,成功地挽救了西欧濒于崩溃的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优秀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的影响;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

2.战后初期美国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表现;
3.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的恢复及其原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2.通过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教学,引导学生概括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方法,阐释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2.通过“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振兴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3.通过对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事力
量膨胀,右翼势力抬头的介绍,提醒学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增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重点】
欧洲的联合;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八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繁荣的原因;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教学难点】
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削弱转变为扶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后果?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恢复经济的?由此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②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2.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①恢复的时间:战后至50年代初
②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
4.欧盟成立:199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