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发展史
化工发展历史

化工发展历史
化工是指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进行的物质变换、生产和加工等行为的总称。
化工行业
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广泛的领域。
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古代
人类早在10万年前就开始探索各种天然物质的用途,比如石油、木炭等。
在古代,化学知识主要以药物和染料为主,通过煮沸、蒸馏、提取等简单的方法进行制造。
二、中世纪
在中世纪,人类开始对金属物质的矿物质进行研究。
一个重要的发现是,以石灰为主
要成分的钙石可以通过石灰石脱水石灰的方法制得。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建筑、焙烧陶瓷、
制造各种化学制品和生产钢铁等领域。
三、近现代
17世纪开始,化学知识的积累为化工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最杰出的代表是托马斯·邦富隆,他在1774年发明了制硫酸的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
19世纪初期,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开始在化学工业方面积极探索。
20世纪初期,人工合成纤维、塑料、肥料等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出现,标志着化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世纪40年代,原子弹的发明和苯颂、烷类化合物等的发现,开
启了新的化学工业的时代,标志着化学工业从煤、油和天然气计入第一时代。
目前,化工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度复杂化、高科技化、绿色化和资源节约型化发
展的阶段。
人们通过提高生产力、改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高效的技术装备,积极推进生产自动化,化学工业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纪实录(1865年-1979年)

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纪实录(1980年-1999年)
化学工业(Chemical industry)又称化学加工工业,泛指生产过程中化学方法占主要地位的过程工业。
化学工业是从19世纪初开始形成,并很快发展成为的一个工业门类。
化学工业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行业。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由最初生产纯碱、硫酸等少数几种无机产品,到主要从植物中提取茜素制成染料的有机产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多行业、多品种的生产门类,并涌现出一大批综合利用资源和规模化大型化工联合企业,包括以基本化学工业的塑料、合成纤维、石油、橡胶、药剂、染料工业等在内的各个专业领域,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物质结构、成分、形态的过程。
本文采用年月顺序摘编,展现各个时期化工记实。
化工的起源和发展史

化工的起源和发展史
化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类开始尝试从大自然中提取和利用物质。
最早的化工活动包括制作染料、制作陶器和制作酒精等。
在古代文明中,化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古埃及,人们学会了提炼金属和制造玻璃;在古希腊,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一些基本的化学原理,如酸碱中和和各种矿物的提取。
然而,化工领域真正的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化学家们开始探索和发现大量新的化合物和反应。
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利是工业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明了生产
硫酸和盐酸的方法,开创了化学工业的先河。
19世纪是化工领域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化学的“世纪”。
许多重要的化学原理和实验室技术被发现和建立,如有机合成和无机合成的基础知识、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等。
同时,许多化学家也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应用领域,例如合成染料、燃料和肥料等。
20世纪的化工发展更加迅速,化学合成和化学工程技术进一
步完善和发展。
无机和有机合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药、农业、能源等。
并且,化工工艺的自动化和规模经济也促进了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
至今,化工已经成为一个庞大而综合的领域,包括各种领域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生物技术和环境保护等。
化工
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改善人类生活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

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
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我国的化学工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少数的化学品生产企业。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化学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化学工业。
当时,我国的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煤化工、化肥、合成树脂等领域。
其中,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支柱,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可以将煤炭转化为石油化工原料,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化肥、合成树脂等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化学工业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时,我国的化学工业开始向高端化学品领域转型,如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电子化学品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需要高端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支持,我国开始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同时也加强了自主创新。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国的化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工业国家之一,化学品生产规模和品种种类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我国的化学工业也开始向绿色化学、循环经济等方向转型,加强了环保和安全生产的管理。
总的来说,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到成长的过程,从传统领域到高端领域的转型,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未来,
我国的化学工业将继续朝着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

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史是一段曲折而不断发展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我国化学工业经历了起步、初步建立、发展阶段等不同阶段,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才走到了今天的成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这些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49年前)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化学工业还处于一个十分原始的状态,主要的化学品生产依赖于手工制作,生产规模十分有限。
同时,也没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生产设备。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国民政府推行了大规模化的冶金和重化工业发展计划,并对原料和制品的供应采取一系列的生产和贸易的保护措施,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独立的化学工业生产。
第二阶段:初步建立阶段(1950年-1977年)在这个阶段,国家开始加强对化学工业的技术研发,建立了一批化学研究院所,为相关化工企业提供科技支持。
我国首次大规模地生产硝酸肥料,并成功地开发了液化气田、解离氢甲酰氨法生产尿素、乙烯、塑料等纯化工产品。
我国化学工业初步建立。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在这个阶段,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累积和协同发挥以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做法,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化工企业开始激烈竞争,出现了一批具有核心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知名企业。
此时,我国以冶金、石油化工为重点,逐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中国的化学工业品种总量已经跃升到了全球第二位,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总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曲折其间,付出了不轻的代价。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化学工业已经从原来的落后阶段走向了现在的进步阶段,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学工业生产国之一。
而且,在不久的未来,我国化学工业还将会不断地发展,成为更加完善和成熟的产业。
(完整word版)化工的发展进展

第一章、化工的发展历程回顾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1)随着产业革命在西欧开始,首先无机化学工业开始形成及发展。
1740年英国人Wald制得硫酸;1749年Roeback在英国建立了用铅宝法生产硫酸的工厂(第一个化工工业产品),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典型的化工厂的诞生,是近代化学工业的开始。
1771年吕布兰获取以食盐为原料制的纯碱,副产氧化氢至盐酸、氧气、漂白粉等,纯碱又可经苛化生成烧碱。
18世纪后期,炼铁用焦碳量大大增加,使煤化工产生。
1763年在英国产生了蜂窝式煤气炉,提供了大量焦碳。
1792年开始用煤生产民用煤气。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2)-煤化工的发展1812年,欧洲干馏煤气用于街道照明。
1816年,美国煤干馏法生产煤气。
1825年,英国人从煤焦油中分离出苯、甲苯、萘等。
19世界中叶,欧洲已有许多国家建立了炼焦厂,德国成功建立了有化学品回收装置的炼焦炉,由煤焦油中提取了大量的芳烃,作为医药、农药、染料等工业的原料。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3)-三大化工材料工业的开始1839年,美国人固特异用硫磺硫化天然橡胶,应用于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第一个人工加工的高分子橡胶产品。
1872年,美国开始生产赛璐珞,被认为是第一个天然加工高分子的塑料产品-开创了塑料工业。
1891年,在法国建立了人造纤维(硝酸酯纤维)工厂,其产品质量差,易燃,虽未能大量发展,但仍被认为是化学纤维工业的开始。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4)-炼油工业开始1854年,美国建立最早的原油分馏装置。
1860年,在美国第一个炼油厂是炼油工业。
19世纪后期,在世界已建设了许多炼油厂或炼油装置,主要生产照明用的煤油,而汽油及重质油还是用处不大的“副产”,直到80年代,电灯的发明大大减少了煤油的重要性、汽油和柴油因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为主要炼油产品。
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5)-传统与化学制药及染料工业等19世纪初至60年代,科学家先后从传统的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纯的化学成分。
世界化工发展简史

世界化工发展简史
世界化工发展简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物质进行简单的加工以生产化学品和日用品。
然而,化学工业的真正发展始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这个时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和工厂生产来制造化学品、染料、炸药等产品。
在19世纪中叶,化学工业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开始合成许多天然存在的物质,如尿素、人造橡胶、塑料等。
这个时期的化学工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实验室的研究和开发,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通过实验发现和发明了许多新的化学品和工艺。
20世纪初,化学工业开始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石油化工得到了发展,人们开始从石油中提取和加工各种化学品,如乙烯、丙烯、苯等。
同时,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成塑料等高分子材料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化学工业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如今,化学工业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食品、医疗、能源、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
同时,化学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来解决。
1。
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

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化学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手工操作到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化学工业不断创新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随着机械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化学工业开始逐步从传统的手工作坊生产转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最早的化学工业主要集中在染料、肥料、化肥和硫酸等领域,这些产品对于农业、纺织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化学工业经历了巨大的技术革新和扩展。
在这一时期,煤炭和石油成为主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如煤焦油中的苯和苯的衍生物。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新材料的诞生,如合成橡胶和塑料,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工业的进步。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工业进入了新的高度。
在这一阶段,绿色化学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追求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各种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使得化学工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21世纪初,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化学工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化学工业不仅要求技术创新和高效生产,还需要积极响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推动绿色化学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科技进步不断追求和创新的不懈努力。
从最初的实验室试验到现代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化学工业在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远。
未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化学工业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化学工业经历了从手工操作到高度自动化的演变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深刻影响了现代经济结构,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浪潮带动了化学工业的起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工业发展史自有史以来,化学工业一直是同发展生产力、保障人类社会生活必需品和应付战争等过程密不可分的。
为了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它最初是对天然物质进行简单加工以生产化学品,后来是进行深度加工和仿制,以至创造出自然界根本没有的产品。
它对于历史上的产业革命和当代的新技术革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足以显示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古代的化学加工化学加工在形成工业之前的历史,可以从18世纪中叶追溯到远古时期,从那时起人类就能运用化学加工方法制作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制陶、酿造、染色、冶炼、制漆、造纸以及制造医药、火药和肥皂。
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洞穴中就有了残陶片。
公元前50世纪左右仰韶文化时,已有红陶、灰陶、黑陶、彩陶等出现(见彩图[中国新石器时期(公元前2500年)烧制的彩陶罐]、[隋代(581~618)烧制的三彩陶骆驼]、[西汉(公元前 206~公元25年)制作的云纹漆]" class=image>、[唐代(618~907)越州窑烧制的青瓷水注]、[中国古代炼丹白描图])。
在中国浙江河姆渡出土文物中,有同一时期的木胎碗,外涂朱红色生漆。
商代(公元前17~前11世纪)遗址中有漆器破片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漆器工艺已十分精美。
公元前20世纪,夏禹以酒为饮料并用于祭祀。
公元前25世纪,埃及用染色物包裹干尸。
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已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世纪,进入铁器时代,用冶炼之铜、铁制作武器、耕具、炊具、餐具、乐器、货币等。
盐,早供食用,在公元前11世纪,周朝已设有掌盐政之官。
公元前7~前6世纪,腓尼基人用山羊脂和草木灰制成肥皂。
公元1世纪中国东汉时,造纸工艺已相当完善。
公元前后,中国和欧洲进入炼丹术、炼金术时期。
中国由于炼制长生不老药,而对医药进行研究。
于秦汉时期完成的最早的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载录了动、植、矿物药品365种。
16世纪,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以前药物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此外,7~9世纪已有关于三种成分混炼法的记载,并且在宋初时火药已作为军用。
欧洲自3世纪起迷信炼金术,直至15世纪才由炼金术渐转为制药,史称15~17世纪为制药时期。
在制药研究中为了配制药物,在实验室制得了一些化学品如硫酸、硝酸、盐酸和有机酸。
虽未形成工业,但它导致化学品制备方法的发展,为18世纪中叶化学工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早期的化学工业从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化学工业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无机化工已初具规模,有机化工正在形成,高分子化工处于萌芽时期。
无机化工第一个典型的化工厂是在18世纪40年代于英国建立的硫酸厂。
先以硫磺为原料,后以黄铁矿为原料,产品主要用以制硝酸、盐酸及药物,当时产量不大。
在产业革命时期,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它和玻璃、肥皂等工业都大量用碱,而植物碱和天然碱供不应求。
1791年在法国科学院悬赏之下,获取专利,以食盐为原料建厂,制得,并且带动硫酸(原料之一)工业的发展;生产中产生的氯化氢用以制盐酸、氯气、漂白粉等为产业界所急需的物质,纯碱又可苛化为,把原料和副产品都充分利用起来,这是当时化工企业的创举;用于吸收氯化氢的填充装置,煅烧原料和半成品的旋转炉,以及浓缩、结晶、过滤等用的设备,逐渐运用于其他化工企业,为化工单元操作打下了基础。
吕布兰法于20世纪初逐步被索尔维法(见)取代。
19世纪末叶出现电解食盐的。
这样,整个化学工业的基础──酸、碱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有机化工纺织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天然染料便不能满足需要;随着钢铁工业、炼焦工业的发展,副产的煤焦油需要利用。
化学家们以有机化学的成就把煤焦油分离为、、、、蒽、菲等。
1856年,英国人由合成苯胺紫染料,后经过剖析确定天然茜素的结构为二羟基蒽醌,便以煤焦油中的蒽为原料,经过氧化、取代、水解、重排等反应,仿制了与天然茜素完全相同的产物。
同样,制药工业、香料工业也相继合成与天然产物相同的化学品,品种日益增多。
1867年,瑞典人发明代那迈特炸药(见),大量用于采掘和军工。
当时有机化学品生产还有另一支柱,即乙炔化工。
于1895年建立以煤与石灰石为原料,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的第一个工厂,电石再经水解发生乙炔,以此为起点生产乙醛、醋酸等一系列基本有机原料。
20世纪中叶发展后,电石耗能太高,大部分原有乙炔系列产品,改由为原料进行生产。
高分子材料受热发粘,受冷变硬。
1839年美国用硫磺及加热天然橡胶,使其交联成弹性体,应用于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用途甚广,这是高分子化工的萌芽时期。
1869年,美国用樟脑增塑硝酸纤维素制成塑料,很有使用价值。
1891年在法国贝桑松建成第一个人造丝厂。
1909年,美国制成,俗称电木粉,为第一个,广泛用于电器绝缘材料。
这些萌芽产品,在品种、产量、质量等方面都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
所以,上述基础有机化学品的生产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在建立起石油化工以后,都获得很大发展。
化学工业的大发展时期从20世纪初至战后的60~70年代,这是化学工业真正成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阶段,一些主要领域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和石油化工得到了发展,进行了开发,逐渐兴起。
这个时期之初,英国和美国的等人提出的概念,奠定了化学工程的基础。
它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无论是装置规模,或产品产量都增长很快。
合成氨工业20世纪初期异军突起,用物理化学的反应平衡理论,提出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的催化方法,以及原料气与产品分离后,经补充再循环的设想,进一步解决了设备问题。
因而使德国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立第一个由氨生产的工厂,以应战争之需。
合成氨原用焦炭为原料,40年代以后改为石油或天然气,使化学工业与石油工业两大部门更密切地联系起来,合理地利用原料和能量。
石油化工1920年美国用生产,这是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的开端。
1939年美国标准油公司开发了临氢催化重整过程,这成为芳烃的重要来源。
1941年美国建成第一套以为原料用制乙烯的装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化工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石油可提供大量廉价有机化工原料,同时由于化工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石油化工。
甚至不产石油的地区,如西欧、日本等也以原油为原料,发展石油化工。
同一原料或同一产品,各化工企业却有不同的工艺路线或不同催化剂。
由于基本有机原料及高分子材料单体都以石油化工为原料,所以人们以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有机化工的标志。
80年代,90%以上的有机化工产品,来自石油化工。
例如、等,过去以电石乙炔为原料,这时改用氧氯化法以乙烯生产氯乙烯,用丙烯氨氧化(见)法以生产丙烯腈。
1951年,以天然气为原料,用蒸汽转化法得到一氧化碳及氢,使得到重视,目前用于生产、,个别地区用生产。
高分子化工高分子材料在战时用于军事,战后转为民用,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新的材料工业。
作为战略物质的天然橡胶产于热带,受阻于海运,各国皆研究。
1937年德国法本公司开发获得成功。
以后各国又陆续开发了顺丁、丁基、氯丁、丁腈、异戊、乙丙等多种合成橡胶,各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方面,1937年美国成功地合成尼龙 66(见),用熔融法纺丝,因其有较好的强度,用作降落伞及轮胎用。
以后涤纶、维尼纶、腈纶等陆续投产,也因为有石油化工为其原料保证,逐渐占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大部分市场。
塑料方面,继酚醛树脂后,又生产了、醇酸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30年代后,品种不断出现,如迄今仍为塑料中的大品种,为当时优异的绝缘材料,1939年高压用于海底电缆及雷达,低压聚乙烯、等规聚丙烯的开发成功,为民用塑料开辟广泛的用途,这是齐格勒-纳塔催化剂为高分子化工所作出的一个极大贡献。
这一时期还出现耐高温、抗腐蚀的材料,如、,其中聚四氟乙烯有塑料王之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也陆续用于汽车工业,还作为建筑材料、包装材料等,并逐渐成为塑料的大品种。
精细化工在方面,发明了活性染料,使染料与纤维以化学键相结合。
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需要新型染料,如用于涤纶的,用于腈纶的,用于涤棉混纺的活性分散染料。
此外,还有用于激光、液晶、显微技术等特殊染料。
在方面,40年代瑞士P.H.米勒发明第一个有机氯农药之后,又开发一系列有机氯、有机磷,后者具有胃杀、触杀、内吸等特殊作用。
嗣后则要求高效低毒或无残毒的农药,如仿生合成的类。
60年代,、发展极快,出现了一些性能很好的品种,如吡啶类除草剂、苯并咪唑杀菌剂等。
此外,还有抗生素农药(见),如中国1976年研制成的井冈霉素用于抗水稻纹枯病。
医药方面,在1910年法国制成606砷制剂(根治梅素的特效药)后,又在结构上改进制成914,30年代的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等都是从结构上改进,发挥出特效作用。
1928年,英国发现,开辟了抗菌素药物的新领域。
以后研究成功治疗生理上疾病的药物,如治心血管病、精神病等的药物,以及避孕药。
此外,还有一些专用诊断药物问世。
摆脱天然油漆的传统,改用,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以适应汽车工业等高级涂饰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丁苯胶乳制成水性涂料,成为建筑涂料的大品种。
采用高压无空气喷涂、静电喷涂、电泳涂装、阴极电沉积涂装、光固化等新技术(见),可节省劳力和材料,并从而发展了相应的涂料品种。
现代化学工业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化学工业各企业间竞争激烈,一方面由于对反应过程的深入了解,可以使一些传统的基本化工产品的生产装置,日趋大型化,以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对化学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化学工业的技术进步,发展了精细化工、超纯物质、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规模大型化1963年,美国凯洛格公司设计建设第一套日产540t(即600sh.t)合成氨单系列装置,是化工生产装置大型化的标志。
从70年代起,合成氨单系列生产能力已发展到日产 900~1350t,80 年代出现了日产1800~2700t合成氨的设计,其吨氨总能量消耗大幅度下降。
乙烯单系列生产规模,从50年代年产50kt发展到70年代年产100~300kt,80年代初新建的乙烯装置最大生产能力达年产 680kt。
由于冶金工业提供了耐高温的管材,因之毫秒裂解炉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了烯烃收率,降低了能耗。
其他化工生产装置如硫酸、烧碱、基本有机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