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购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1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财务管理分析

1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财务管理分析

1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财务管理分析1.1案例介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经营为主要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始建于1986年,经过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50亿元;特别是1997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不断的观念创新,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型轿车的主力品牌,2003年企业经营规模列全国500强第331位,列“浙江省百强企业”第25位,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跻身中国国内汽车制造企业“3+6”主流格局。

沃尔沃,英文名为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又译为富豪,该品牌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

美国公路损失资料研究所曾评比过十种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荣登榜首。

到1937年,公司汽车年产量已达1万辆。

随后,它的业务逐渐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能源产品等多领域发展,一跃成为北欧最大的公司。

吉利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仅10年有余,而沃尔沃,作为一个成立近80年的汽车企业,两者之间无论是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网络及企业管理等均有一定差距。

在资金结构和融资途径等重大考虑后,经过种种困难,吉利还是成功并购沃尔沃。

1.2 案例分析在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我们也看见了资金成本在最优资金结构中的作用以及企业的筹资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沃尔沃虽然是知名品牌,却因销售量下降而陷入了亏损,2008年沃尔沃亏损额达到16.9亿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沃尔沃税前亏损达到2.31美元。

如何使用资金,让资金在长短期资金结构中合理使用,给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

我们从中看到了资金成本在资金结构中的特殊意义。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

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分析探讨——以海尔公司为例摘要纵观全球并购市场的蓬勃发展,并购已成为当今资本市场的最热话题,中国企业在并购中饰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随处可见中国企业活跃的身影,通过企业合并和收购来实现公司发展,这是行业快速发展和扩大获取技术和知识资源的途径,因此并购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重视。

中国许多企业都采取了这样的经营措施来加速了企业的发展。

而在高利益的驱使下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由于财务风险而导致的企业并购失败更或是让企业深陷危机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控企业并购所潜在的财务风险也是我们财务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通过海尔家用电器的并购来详细分析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建议来防范其财务风险,希望能帮助到未来企业并购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海尔公司Financial risk analysis before and after merger andacquisition——Take Haier as an exampleAbstracLooking at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M & a market, M & A has become the hottest topic in the capital market, Chinese enterprises play a more and more active role in M & A, and there are active fig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everywhere. It is a way for the industry to develop rapidly and expand access to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resources through busines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so M & A is more and more valued by Chinese enterprises. Many Chinese enterprises have taken such management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owever, driven by high profits, there are also high risks. There are not a few cases of M & a failure or crisis caused by financial risks. Ther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risks of M & A is also a problem we need to solv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inancial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rough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of Haier household appliances. On this basis, it summarize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event its financial risks, hoping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M & A in the future.Key words:Merger and acquisition; Financial risk; Haier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并购是企业为了实现快速有效的扩张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从19世纪至今,西方国家经历了数次并购的浪潮。

财务管理典型案例

财务管理典型案例

财务管理典型案例1. Apple公司的现金管理策略Apple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财务管理策略备受关注。

该公司通过精细的现金管理,不仅保持了良好的偿债能力,还积累了大量现金储备。

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和投资决策,Apple公司成功实现了稳健的财务增长。

2. 大众汽车的财务危机与财务重建大众汽车公司在2015年爆发的排放门事件引发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为了重建财务信誉,大众汽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削减成本、改善内部管理、加强合规措施等。

通过财务重建,大众汽车成功摆脱了财务危机,重塑了企业形象。

3. 谷歌公司的收购决策谷歌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通过收购战略实现了快速扩张。

然而,谷歌也面临着收购决策的风险。

例如,谷歌在2008年决定以100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并进行了相关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

这个案例展示了谷歌公司在财务管理中的收购决策过程。

4. 中国移动的财务优化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通过财务优化实现了盈利增长。

该公司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和控制成本等手段,实现了财务指标的改善。

这个案例展示了中国移动在财务管理中的成功经验。

5. 亚马逊的财务创新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通过财务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

亚马逊的财务创新包括推出亚马逊Prime会员计划、开展云计算服务等。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盈利能力,还为亚马逊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

6. 贝尔斯登公司的破产案例贝尔斯登公司是美国一家知名的投资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宣布破产。

这个案例展示了贝尔斯登公司在财务管理中的失误和风险管理不当,以及破产重组过程中的财务挑战和解决方案。

7. 阿里巴巴的上市与财务披露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其上市过程中的财务披露备受关注。

阿里巴巴的财务披露包括上市前的财务调整、IPO文件的编制和审查等。

这个案例展示了阿里巴巴在财务管理中的规范和透明度。

8. 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京东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通过供应链金融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

财务管理案例报告分析(3篇)

财务管理案例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某企业为例,分析其财务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案例企业概况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

企业现有员工1000余人,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三、案例企业财务管理现状1. 财务组织架构某企业财务部门设有财务总监、财务经理、会计、出纳等岗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组织架构。

财务部门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税务筹划等工作。

2. 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制定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

这些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保障。

3. 财务核算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报表编制。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 资金管理企业实行集中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企业设立资金管理部门,负责资金筹集、使用和监控。

同时,企业还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5. 成本控制企业高度重视成本控制,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加强成本核算和分析,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还开展了成本效益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案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 财务风险意识不足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意识不足。

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违规操作、内部控制薄弱等,导致财务风险增大。

2. 财务信息化程度低企业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财务数据仍依赖于手工处理,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

3. 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财务案例并分析报告(3篇)

财务案例并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中小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在行业内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产品远销国内外。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尤其是融资问题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案例描述1. 资金周转困难: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销售回款速度较慢,导致资金链紧张,无法满足日常运营和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

2. 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审批流程复杂,审批周期长,且贷款利率较高,难以满足企业快速融资的需求。

3. 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企业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4. 研发投入不足:由于资金紧张,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创新能力较弱,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三、案例分析1. 财务状况分析:- 资产负债表分析: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比较高,但应收账款占比也较高,说明企业资金回笼存在一定困难。

- 利润表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但营业成本上升较快,导致净利润下降。

2. 融资渠道分析:- 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审批流程复杂,审批周期长,且贷款利率较高,不适合企业快速融资。

- 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虽然审批速度快,但利率较高,存在一定的风险。

- 股权融资: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股权融资来扩大资金规模,但需要寻找合适的投资者。

3. 成本控制分析:- 原材料采购: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

- 人工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 研发投入:企业可以设立研发基金,鼓励员工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

四、解决方案1. 优化资金管理:-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回笼速度。

- 优化现金流管理,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资金链稳定。

2. 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寻求银行贷款以外的融资渠道,如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等。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高级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高级财务管理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高级财务管理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一、收购简介2014年初,联想集团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移动业务,收购资产包括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品牌和注册商标。

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将此次交易视为复制十年前成功的机会——彼时联想收购了陷入亏损的IBM PC业务,随后将合并后的公司打造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

然而,收购摩托罗拉已成为联想的败笔。

在收购摩托罗拉两年后,联想在美国裁员数已超过2000人,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排名也从第三跌到最低时候的第八位。

2016年5月,联想遭遇了自2009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这与收购摩托罗拉有直接的关系。

据统计,联想移动(含摩托罗拉)在2017年中仅售出179万台手机,排名中国市场第10,不及第一名华为手机销量的零头。

和过去中国前三、世界前四的成绩相比,今天的联想手机(包括摩托罗拉)在国内毫无存在感。

二、收购背景及动因(一)联想方面——PC市场不景气,寻找新的增长点联想的PC业务下滑与全球PC市场有关。

近年全球PC市场受智能手机的冲击很大,联想在商用电脑及消费个人电脑销量均出现了下滑; PC市场已经饱和,竞争极度激烈。

整个PC市场在萎缩,联想也随之萎缩。

PC市场不景气,联想寻求新的增长点,摩托罗拉在2014年是美国第三大安卓手机厂商,而联想手机目前还没有开辟美国市场。

联想希望通过这次收购加速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进展,通过这项交易,联想希望在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场会更加强劲。

(二)谷歌方面——战略调整对于谷歌来说,这是一次战略的变化,谷歌当年收购Moto可以更接近智能手机制造商实现软硬结合;但其CEO拉里佩奇表示,与联想达成这项收购协议后,谷歌将更专注安卓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创新。

摩托移动现任CEO Dennis Woodside则表示,联想硬件的专业经验相信会加速业务的发展。

某某公司收购皇家纸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某某公司收购皇家纸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14
后期(94-98)现金流估计
• 93年底帐面值$21170万(表2、5) – 固定资产净值$9370万 – 营运资本 $11800万
• 固定资产今后采用4年直线折旧, 年折旧 额$2340万,SV=0
• 最后一年清算, 回收营运资本$11800万
15
现金流估计表(94-98)
EBIDT 折旧D EBIT EBIAT WCR FCF
• 86—88平均年EBIT=61(表5),则最大利息 费用为12.2,“A”级债利率=9.46%,最高举 债1.29亿(表7 )
• 设购买价为3.19亿 ,87年项目总资产( WCR 和固定资产净值,表2和5)为337
• 最高负债比率129/337=38%,取35%
18
3、确定项目β
• βL=βU[1+(1-t)D/E] • 由同行业4家公司βL计算各自的βU • 加权平均得到项目的βU
3
1、背景
• 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 竞争环境相对不利 • 大西洋公司无明显竞争优势
• 提高生产能力是大西洋公司的重要战略 目标之一
4
2、市场竞争地位分析
• 全美最大的林业产品纸业公司之一,在建筑产品、 纸品纸浆和化学制品三个行业参与竞争
• 瓦椤纸板厂日产780吨瓦椤纸板,仅为国内瓦椤 纸板生产能力的1.8%,每年从竞争者手中购买 近15万吨来满足纸盒厂的需求
86 1238 2884 5575 512 79
87 1143 3236 5916 482 (30)
31
例:1984年的预期值
• 根据表6,公司的CA = 1577,FA=3566,CL=781, 权益2242, 净利196
• 根据表2和表5,项目的CA=75(38+37), FA=268.3,应付款17,EBIAT=20.1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013要约收购案例—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013要约收购案例—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
要约收购案例
—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
2003年4月9日,我国证券市 2003年 场诞生了首例要约收购案例。 场诞生了首例要约收购案例。南京 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要约收购 报告书。 报告书。
被收购人基本情况
被收购公司名称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 被收购公司名称: 股票简称:南钢股份股票代码600282 司股票简称:南钢股份股票代码600282 股本结构:股权类型 股数 股本结构: 所占比例 所占比例 国家股35760 35760万股 70.95% 国家股35760万股 70.95% 法人股240 240万股 48% 法人股240万股 0.48% 流通股14400 14400万股 28.57% 流通股14400万股 28.57% 合计50400 50400万股 100% 合计50400万股 100%
持有南钢股份 持有南钢股份70.95%的南钢联合之所以 % 敢冒下市风险,发出收购要约, 敢冒下市风险,发出收购要约,显然是 有备而来。 有备而来。国为本次要约收购价格是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最低 要约价格。 要约价格。 据统计,今年以来,南钢股份总成交量 据统计,今年以来, 747万手 换手率为51.9%,成交均价 万手, 51.9%, 达747万手,换手率为51.9%,成交均价 6.44元 从元月至今,在股价低于6 是6.44元。从元月至今,在股价低于6元 的交易日,仅有1 的交易日,仅有1月8日、1月9日两天出 现放量,但总成交也只有180万股, 180万股 现放量,但总成交也只有180万股,换手 率还不到2%。而在要约收购公告前一天 而在要约收购公告前一天, 率还不到2%。而在要约收购公告前一天, 南钢股份收于7.00 7.00元 市场人士分析, 南钢股份收于7.00元。市场人士分析, 从持股成本与股价走势看, 从持股成本与股价走势看,流通股股东 向收购人转让股份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收购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案例名称: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期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之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是中科院计算所于1984年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它是一家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

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

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联想名列第四。

一、公司概况
(一)经营范围
至今,联想产品系列包括:Think品牌商用个人电脑、Idea品牌消费的个人电脑、服务器 ThinkServer、工作站、平板电脑(Tablet PC)、智能手机(Smartphone)、智能电视(SmartTV)。

(二)主要管理人物
1、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联想集团总裁:Gianfranco Lanci。

2、个人电脑业务集团和企业级业务集团(PCG & EBG)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erry Smith。

3、执行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业务集团总裁:Kirk Skaugen;高级副总裁:Jay Parker,负责企业级业务集团。

Tom Shell,负责个人电脑业务集团。

4、贾朝晖,负责个人电脑业务和企业级业务的全球运营。

5、高级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周庆彤。

6、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芮勇。

7、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Laura Quatela。

8、MBG联席总裁:Aymar de Lencquesaing和陈旭东。

2015年3月,联想集团着手大区业务调整,将原美洲大区划分为北美大区和拉美大区--拉美大区将继续由Luca Rossi领导,北美大区则由Lanci暂时领导,同时物色该位置的合适人选。

其他大区保持不变,即:中国大区仍由童夫尧领导;欧洲-中东-非洲大区仍由Aymar de Lencquesaing领导;亚太大区仍由Rod Lappin领导,以上五个大区均向Lanci汇报。

(三)管理理念
联想集团的理念是让客户用得更好;同时提出口号是:做世界的联想/人类失去联想,世界会怎样。

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创业创新—追求速度和效率,专注于对客户和公司有影响的创新、精准求实—基于事实的决策与
业务管理、诚信正直—建立信任与负责任的人际关系是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

有着这样的企业管理理念,相信联想集团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做出更好的产品。

二、筹资管理分析
(一)主要筹资活动
联想的筹资活动具有很明显的阶段特征,上市初期主要就是股权融资活动,包括境外合作资金,可转换债券,公布上市,发行高息债券。

上市第二年主要是通过各种债务的方式筹集资本,例如配股,发行可售债,货款等。

2006年是联想筹资活动最少的一年,基本没有大额的筹资活动。

2008年以后联想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信托融资,这一时期信托融资频繁。

(二)筹资的总体态势
联想在2006年以及2012年筹资数额最为庞大,且两年的主要筹资方式均为负债筹资,同时基本呈现递增的态势。

联想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反应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值,也就是说明联想近几年现金流量主要是依赖高额的融资活动现金流入来维系。

(三)筹资资金的主要构成
筹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另一方面是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对于联想而言,内部筹资主要是通过盈利以及预定金,外部筹资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关联人士借款、信托贷款、可转股债券以及高息债券。

1、内部筹资:联想每年的溢价大部分用来发股息,联想每年的股息占溢价总额的很大比重,除此之外,联想每年都会拿一部分溢价资金来购入附属公司的额外权益。

2、外部筹资:外部筹资的各主要部分可以从报表的融资活动现金总流入的主要方式看出联想的主要筹资方式中,银行及其他借款所占比重最为庞大,说明联想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越发的明显。

越发高额的银行贷款使得信贷额逐渐缩减,再通过银行贷款来筹资就越发困难。

三、投资分析
按照投资性质,我们可以将投资分为两类,一个是直接投资是指把投资形成新的资本用于生产事业上,如建造厂房、添置设备、购买原材料等,通过生产活动,可以直接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或者提供社会必须的劳务;另一个是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主要是有价证券,以期获得利益。

这些资金通
过金融工具的发行,转移到企业之手再投入到生产活动中。

案例分析: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IBM签订并购协议,根据此协议,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收购的资产包括IBM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

(一)支付手段
在联想与IBM交易过程中,根据双方签订的资产购买协议,联想向IBM支付12.5亿美元(约97.3亿港元)。

其中现金支付为6.5亿美元,另外6亿美元则以联想集团18.9%的股票作价,包括以发行价每股2.675港元向其发行最多82134569(占8.9%)新股份和921636459股(占比10%)新无投票权股份。

同时联想将承担IBM5亿美元的债务,这样实际交易额将达到17.5亿美元。

(二)收购产生的价值损益
1、此次收购,联想动用了银行借款,因此其资产负债率达到了27%。

尽管依然处于安全线之内,但不能不令人对资金链过于紧张的联想能否持续生产投入并规避意外风险而心存疑惑,是投资者考虑的因素,这势必造成联想股票价格的下跌。

2、新联想的运营效率仍无法与戴尔的直销模式相提并论;原联想与IBM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使得这笔交易存在一定风险;这些都影响新联想集团未来的销售额,影响未来的净现金流,可能导致未来价值的损失。

四、流动资产管理分析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

具体有:
在联想集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曾于2004并购IBM,并签订协议以现金支付部分资金、2008年以2亿美元从弘毅投资等私募基金处购回联想移动等
等案例。

联想集团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当时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动用移动资产,为联想集团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股利分析
以联想集团2013年度利润分配报告为例:利润分配方案:
(一)可供分配的利润来源:
1.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简称“今年挣的”,是可供分配利润中的重要来源,它和利润表中披露的年度净利润应保持一致。

2.年初未分配利润。

简称“以前剩的”,是指截止到上年末累计的未分配利润,构成可供分配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其他转入。

主要指盈余公积转入,当企业本年度没有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又不足时,为了让股东对企业保持信心,企业会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将盈余公积转入参加利润分配。

(二)利润分配的内容
1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有两个用途:第一是企业用于生产经营发展的储备,是企业扩大业务的重要资金来源;第二是具有风险基金的功能,当企业当年利润不够分红时,盈余公积可以转入参加利润分配,起到以丰补歉的作用。

企业实现的税后净利润,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数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根据公司法规定计提的盈余公积称法定盈余公积,根据公司章程规定,由公司股东决定计提的盈余公积称任意盈余公积。

2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扣除依法提取的盈余公积后的数额就是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单位:元)
(三)对利润方案的检查
公司管理人员检查利润分配方案时,重点应关注以下两点。

(1)可供分配利润来源的可靠性。

须查项目具体包括:利润分配方案中的净利润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是否一致。

利润分配方案中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上年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是否一致。

盈余公积转入后,结余的盈余公积是否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

(2)利润的分配去向、比率是否合法。

利润分配既要遵守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又要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

通常是公司管理层提出利润分配预案,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最后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分配方案才能最终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