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瑞京_HSFA数据库健康检查报告_2017_3

合集下载

HSF污染源识别评价表

HSF污染源识别评价表

春秋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HSF污染源识别与评价表
有害物质污染评价 NO. 工序名称 31 污染源 使用的目的 产品素材 挑编织 操作时使用 操作时使用 功能检测 污染过程的介绍 最终成品组成部分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最终成品组成部分 与产品产生化学接触,最 终成品组成部分 只是物理接触产品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最终成品组成部分 最终成品组成部分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只是物理接触产品 只是物理接触产品 严重度a 3 1 1 1 1 1 1 1 5 5 5 1 3 3 1 1 1 5 5 易混性b 可测量性c 综合评价p 1 1 1 1 1 1 1 1 3 3 3 1 1 3 1 1 1 3 3 1 1 1 1 1 1 1 1 3 3 3 1 1 3 1 1 1 3 3 3 1 1 1 1 1 1 1 45 45 45 1 3 27 1 1 1 45 45 评价结果 风险程度 提供第三 是否需要检测 方检测报 告频率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组装铁壳/推铜 散热片 套 挑针 手套 推铜套治具 32 2nd BER测试 33 BER测试治具
春秋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HSF污染源识别与评价表
有害物质污染评价 NO. 工序名称 25 芯线焊接 污染源 Hatbar焊接头 CDD 拖盘+静电泡棉 烙铁头 镊子 318助焊膏 26 焊接地线 锡丝 焊接治具 烙铁测温仪 27 剪线夹 剪钳 挑针 28 线端焊点检查 CDD 29 1stBER测试 BER测试治具 UV点胶机 30 点UV固化 点胶治具 3321UV胶 前铁壳 后测 点胶使用 点胶使用 固定焊接位置 产品素材 产品素材 产品素材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与产品产生化学接触,最 终成品组成部分 最终成品组成部分 最终成品组成部分 最终成品组成部分 1 1 1 1 5 3 3 3 1 1 1 1 3 1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1 45 3 3 3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一般物质 □高;■一般;□低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1次/年 焊接使用 操作时使用 测试烙铁温度 剪线夹 检测焊接牢固使用 使用的目的 焊接芯线 检测焊接时用 放置产品 焊接地线 员工安全防护 提高焊接质量 污染过程的介绍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与产品产生化学接触,最 终成品组成部分 与产品产生化学接触,最 终成品组成部分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操作时与产品接触 严重度a 1 1 1 1 1 5 5 1 1 1 1 易混性b 可测量性c 综合评价p 1 1 1 1 1 3 3 1 1 1 1 1 1 1 1 1 3 1 1 1 1 1 1 1 1 1 1 45 15 1 1 1 1 评价结果 风险程度 提供第三 是否需要检测 方检测报 告频率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1次/年 1次/年 -

机房巡检报告

机房巡检报告
中心人民医院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及
网络综合布线项目巡检报告
检查时间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检查人______________
巡检报告
检查项
整体情况
结论
机房环境
整体环境
□正常 □异常
机房温度 ℃ 湿度 %
均处于国家《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规定的温度,湿度范围之内,机房环境良好。
S5800-32C
6台
□正常 □异常
SFP+ 万兆模块(1310nm,10km,LC)
10块
□正常 □异常
内网接入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主机(24GE+4SFP,交流供电)
S5110-28P
33台
□正常 □异常
光模块-SFP-GE-单模模块-(1310nm,10km,LC)
12块
□正常 □异常
外网核心交换机
2台
□正常 □异常
8 端口万兆以太网光接口模块(SFP+,LC)(SE)
2台
□正常 □异常
16 端口千兆以太网光口(SFP,LC)+8 端口千兆以太网 Combo口+2 端口万兆以太网光接口模块(XFP,LC)(SE)
2台
□正常 □异常
SFP+ 万兆模块(1310nm,10km,LC)
18块
□正常 □异常
2台
□正常 □异常
安保设备
运行情况
□正常 □异常
机房气体灭火设备,防火报警系统,UPS不间断电源运行正常。
网络设备
运行情况
□正常 □异常
机房服务器运行正常,保证了网络运行正常、IPS,防火墙,VPN,核心交换机运行正常,网络安全有保障。

QC080000-2017内部审核检查表(QC080000内 审检查表)

QC080000-2017内部审核检查表(QC080000内    审检查表)

QC080000-2017内部审核检查表(QC080000内审检查表)受审部门审核员审核日期审核组长审核准则IS09001:2015标准、IECQ QC08000:2017标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适用的法律法法规、顾客合同及其它特殊要求涉及条款审核内容审核记录审核结果Y/N备注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1. 公司是否识别、确定影响其HSPM体系实现HSF目标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2. 是否对这些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 公司是否确定了与HSPM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方的HS和相关要求?2. 是否持续监视和评审环境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相关方HS 要求的更新信息?4.3确定HSPM 体系的范围1. 公司是否确定了HSPM体系的范围?2. 是否对这些信息形成了成文信息?4.4 HSPM体系及其过程1.公司是否按照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HSPM体系?2.公司内与HSPM体系有关的过程是否被确定和管理?3.对已确定的风险和机遇的应对以及过程实现其预期结果所需的变更是否进行了专门考虑?4公司是否存在影响产品符合要求的外包过程?5是否明确了控制的方式?5.1领导作用和承诺5.1.1总则1. 是否将HSF 纳入管理评审?2. 公司HSF方针、目标是否形成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3.建立实施保持改进HSPM 体系所需资源,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提供?有否实例佐证?4.是否向各部门传达符合顾客及法律法规的HS管理要求的重要性?5.1.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经营理念是否在公司中得到树立?2. 公司是否努力确保顾客的HSF 要求得到确定和满足?5.2方针1.HSF方针是否与公司的宗旨相适应?2.HSF方针是否包含满足适用HSF要求的承诺?是否包含持续改进HSPM体系的承诺?3.HSF方针及其含义在公司各层次员工中是否得到充分、正确理解,并协调一致、深入人心?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1.公司各个部门、各级人员与HSF 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及其相互关系是否确定?2.公司所有员工是否清楚本职范围内与HSF 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并被有效沟通履行?3.是否了任命一名指定管理者代表(DMR)?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公司确定HSPM 体系的风险和机遇时,是否从内部、外部两个方向全面考虑?2.为应对这些风险和机遇公司是否策划了所必需的措施?对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6.2HSF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在公司的各层次上是否已建立HSF目标?所建立HSF目标与HSF方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否一致?2.所建立HSF目标是否可测量?目标之间是否协调,是否相互保证?3. HSF 目标是否包含减少或消除过程或产品中已识别和使用的HS 的时间表?4.公司为实现HSF目标是否进行策划?分析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时间要求、责任人落实明确,并对目标实现结果有评价?5.公司HSF目标实施时,过程是否受控,并及时更新?6.3变更的策划1.公司HSPM体系进行变更时,是否考虑了变更的目的及潜在后果?2.公司在进行HSPM体系变更前是否考虑了资源的可获得性?3.是否考虑了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为实施HSPM体系变更,是否有充足的资源保证实现必要的变更?7支持7.1 资源7.1.1 总则1.为实施、保持、改进HSPM体系过程,达到顾客满意,公司是否能够及时确定并提供所需资源?7.1.2人员1.为保证HSPM体系的有效实施,公司是否确定和配备各岗位所需人员?7.1.3基础设施1.公司为满足HSF过程和产品的要求,是否确定、提供并维护了所需的基础设施?2.是否有台账,是否有维护保养计划,能够持续满足运行要求?7.1.4过程运行环境1.公司是否确定、提供并维护所需的运行环境,以获得HSF 产品?7.1.5监视和测量资源1.公司的测量和监视资源是否根据已确定的HSF要求配置?所配置的测量和监控设备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2.公司的HSF特性的测量设备是否得到有效的管理?3.公司的HSF特性的测量设备是否可溯源?是否按照国际或国家测量标准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或验证?7.1.6组织的知识1.公司是否确定必要的知识,以保证实现HSF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这些知识是否得到保持,并能在所需的范围内得到?7.2能力1如何确保从事影响产品HSF工作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2.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岗位任职要求以确定人员的能力?3.查培训计划,看是否按计划对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如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实际培训效果如何?4.是否保持了相关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的记录?7.3意识1.公司总经理是否知晓违反HSF 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后果?2.各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是否知晓将HS引入过程输出或产品的风险,以及他们对实现HSF目标的贡献?7.4沟通1.公司是否确定了与HSPM 体系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沟通?7.5形成文件的信息7.5.1总则1.公司所建立HSPM体系文件是否包括了HSF方针和HSF目标、管理体系手册、程序、记录及其他所要求的文件?2.HSPM体系文件是否包括了产品中包含的或可能会被引入产品的所有HS的列表?3. HSPM体系文件是否包括了适用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与HSF控制相关的成文信息?7.5.2创建和更新1.在创建和更新成文信息时,组织应考虑与程序、内容和格式相关的法律法规或顾客要求?7.5.3成文信息的控制1.公司是否按照根据法律法规或顾客要求(如关于持续可用性和保留期限的要求)保持或保留成文信息?8运行8.1运行策划和控制1.公司是否对HSF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进行了策划??2.这些策划如何体现?8.2产品和服务的HSF要求8.2.1顾客沟通1.公司是否建立可靠的有效的与顾客沟通的渠道和方式?2.与客户沟通主要有哪些内容?3.发生顾客投诉后,公司是否立即沟通、处理、解决顾客的问题?`8.2.2产品和服务HSF要1对于产品和服务HSF的要求主要有哪些?求的确定8.2.3产品和服务HSF要求的评审1.针对产品和服务HSF的要求公司是否进行了评审?这些评审方式是否有效?2.这些评审结果及由评审引发的措施是否形成了记录,并得以保持?8.2.4产品和服务HSF要求的更改1.当顾客提出产品HSF要求更改时,公司是否进行确认、评审和沟通?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1.开展产品的设计开发时是否进行了策划?2.设计开发的输入信息关于HSF要求的有哪些?3.设计开发过程中对HSF 要求怎么进行控制的?4.设计开发输出有哪些内容?5.设计开发的更改怎么控制?8.4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11.公司是否努力确保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符合HSF要求?2.公司对产品的HSF符合性有负面影响的供应商怎样控制?总则 3.公司如何选择、评价供应商,使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HSF要求?4.公司是否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名单是否得到批准并分发至有关部门?采购是否依据名单进行?8.4.2控制类型和程度1.公司在策划控制类型和程度时,组织需考虑哪些因素?2.公司是否只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的供应商处采购确认过的HSF产品和服务?3.公司是否确定了必要的验证活动?4.公司确保任何HSF采购产品没有污染或混杂的可能?5.供应链更改时,公司是否能重新确认对产品HSF 的符合性?8.4.3提供给外部供方的信息公司与供应商沟通HSF要求时,是否包括以下内容:1.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2.需要本公司批准的内3.公司或顾客拟在供应商现场为HSF符合性实施的验证和审核活动?4.确保可追溯性的HSF产品标识?5.符合顾客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接受的格式和传达渠道的成文信息,例如HS 分析报告或化学成分数据?8.5生产和服务提供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1.生产是否在受控条件下进行?2.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规定的材料和技术,基础设施和环境是否符合要求?3.是否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的控制准则以及输出或产品的HSF接收准则?4.当没有作业指导书,不能有效进行生产和服务时,有关人员是否能获得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否清楚、适用、正确、5.是否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引入HSF风险的人为错误?8.5.2标识和可追溯性1.公司是否在产品提供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的要求来识别输出的HSF状态?2.公司是否按照HS控制方面的要求标识产品?3.公司是否在必要时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并保留所需的成文信息以实现可追溯性?8.5.3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1.公司是否确保来源于供应商的材料在使用前其HSF符合性已得到验证?2.当发现顾客财产的HSF特性不合格时,公司是否向顾客报告此事并保留相关记录?8.5.4防护1.公司是否对产品进行防护,以确保对相应要求的HSF的符合性?2.公司是否确保产品的HSF 符合性的标签和标识的完整性?8.5.5交付后活动1.公司是否保留适宜的记录作为HSF符合性的证据,用于证明产品和服务对法律法规要求或顾客要求的符合性?2.当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或顾客提出要求时,公司是否与之合作,采取确保符合HSF要求所需的任何措施8.5.6更改控制1.公司是否对可能改变产品HSF特性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必要时)和控制,以确保对HSF要求的持续符合性?2.评审、验证和批准更改的结果是否作为记录予以保留?8.6产品和服务的放行1公司是否在适当阶段验证产品的HSF要求已得到满足?2.标识或标签都在产品放行前正确地附于产品上?8.7不合格输出的控制1.公司是否对HSF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将其与合格产品隔离,并防止误用或误交付?2.如果在交付后发现了HSF不合格产品,公司是否按法律法规或顾客的要求告知顾客或通报法律法规主管部门?3.不合格产品是否进行跟踪?是否从顾客处撤回?4.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是否保持记录?9绩效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1.公司为确保产品和HSPM 体系符合性并实现持续改进,需监视和测量什么?2.公司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3.公司需要在何时实施监视和测量?4.公司是否依靠自身能力或通过外部检测机构(或在适宜时通过其它方式)证明其产品和服务的HSF 符合性?9.1.2顾客满意1.公司是否监视顾客在HS 控制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已得到满足的程度的感受?9.1.3 1.公司为证实HSPM体系的分析与评价适宜性、有效性并识别持续改进机会,确定、收集、分析了哪些数据?2.公司是否利用分析结果评价:a)产品的HSF符合性及趋势;b)在HS控制方面的顾客满意度;c)HSPM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d)供应商在HS控制方面的绩效;e)HSPM体系改进的需求。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征求意见稿)2020年10月12日前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定期体检评估制度有助于及时发现国土空间治理问题,有效传导国土空间规划重要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和动态维护。

为确保体检评估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规程编制组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将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补充完善,以提升其适应性。

本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范围;2术语;3总则;4体检评估内容及要求;5体检评估成果报送及应用。

本规程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提出。

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93/SC4)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深圳大学、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目次1范围 (1)2术语 (2)2.1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 (2)2.2年度体检 (2)2.3五年评估 (2)3总则 (3)3.1工作原则 (3)3.2工作组织 (5)3.3工作流程 (5)3.4时间安排 (8)4体检评估内容及要求 (9)4.1体检评估内容 (9)4.2年度体检要求 (10)4.3五年评估要求 (11)5体检评估成果报送及应用 (12)5.1成果报送 (12)5.2成果公开 (12)5.3数据对接 (12)5.4成果应用 (12)附录A:体检评估工作流程图 (14)附录B:体检评估指标体系 (15)B.1指标分级 (15)B.2指标分类 (16)B.3指标内容 (17)B.4指标说明 (20)B.5评价标准 (34)附录C:规划实施重点任务完成清单 (35)C.1清单内容 (35)C.2清单参考示例 (35)附录D:规划实施分析图 (36)D.1图件内容 (36)D.2图件表达参考示例 (36)附录E:规划实施社会满意度评价 (37)E.1社会满意度评价内容及应用 (37)E.2社会满意度评价报告 (37)E.3调查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参考示例 (37)附录F:体检评估基础数据库建设 (39)F.1基础数据库构成 (39)F.2基础数据来源及应用建议 (39)F.3体检评估基础数据库建设情况说明 (40)本规程规定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的定义、工作原则、工作组织、工作流程、体检评估内容、成果构成和报送应用要求等主要内容。

基线检查报告

基线检查报告

基线检查报告尊敬的读者,以下是本次基线检查的报告,请仔细阅读。

1. 概述基线检查是一项对系统、过程或项目的现状进行评估和记录的过程。

本次基线检查旨在评估目标系统在某特定时间点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并与之前的基准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存在差异或违规行为。

2. 检查对象本次基线检查的对象是XXX系统,该系统是为了满足某特定需求而设计和开发的。

3. 检查内容3.1 功能性检查本次基线检查首先对XXX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检查。

通过测试主要功能、功能间交互、数据输入和输出等来验证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运作。

经检查,XXX系统的功能完好无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3.2 性能检查本次基线检查还对XXX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

运用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等手段,检查系统在正常和极限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检查结果显示,XXX系统在各种负载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均达到或超过预期要求。

3.3 安全性检查安全性是系统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次基线检查也对XXX 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通过检查系统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确认系统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经过全面检查,未发现任何安全问题,XXX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4. 结果分析基于上述的功能性、性能和安全性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XXX系统在功能方面表现出色,符合预期要求。

- XXX系统在各种负载下均能够稳定运行,性能良好。

- XXX系统经过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下,不存在安全风险。

5. 建议与改进尽管XXX系统经过基线检查后被认定为合格,但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以下是一些建议:- 定期进行系统的基线检查,以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持续跟进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进行系统的升级和优化;- 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6. 总结本次基线检查确认了XXX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良表现,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HSF有害物质管理检查报告完整资料

HSF有害物质管理检查报告完整资料

HSF有害物质管理检查报告完整资料1. 摘要本报告旨在提供关于HSF(有害物质管理检查)的详细资料,包括检查目的、范围、结果和建议。

通过对有害物质管理的全面评估,我们旨在确保企业的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以保护环境和员工的健康。

2. 检查目的本次HSF有害物质管理检查的目的是评估企业在有害物质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合规性,包括但不限于符合法规、规定和标准、适当的储存和处理程序、风险评估和控制、员工培训等方面。

3. 检查范围检查范围涵盖了企业在生产流程中使用的所有有害物质。

我们对企业内的各个部门进行了实地检查,并审查了相关文件和记录,包括有害物质使用的许可证、安全数据表、员工培训记录等。

4. 检查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查,企业在有害物质管理方面表现良好。

他们已经确保有害物质使用符合法规和标准,并实施了适当的储存和处理程序。

风险评估和控制也得到了有效实施,并有培训计划确保员工了解有害物质的正确使用和处理。

5. 建议尽管企业的有害物质管理表现良好,但我们仍提出以下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水平:- 定期进行有害物质的安全评估,并更新相应的安全数据表,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及时性;- 继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有害物质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定期检查并维护储存和处理设施,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6. 结论综上所述,企业在有害物质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建议企业继续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符合法规、规定和标准,减少环境和员工健康的风险。

7. 致谢我们对企业在本次HSF有害物质管理检查中的合作表示高度赞赏,并感谢他们提供的详尽资料和支持。

我们也感谢检查小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专业素质。

总之,本报告提供了一份详尽的HSF有害物质管理检查报告完整资料,使企业能够评估其有害物质管理表现,并获得改进建议,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确保合规性。

QC08000内部审核计划、审核记录、审核报告及整改报告

QC08000内部审核计划、审核记录、审核报告及整改报告
已规定记录

5 领导作用
QP5.2-01HSF方针目标控制程序
QP5.3-01各部门质量环境HSF职责权限QP5.3-02各岗位质量环境HSF职责权限要求
已规定记录

过程特性:


下述有关支持过程(风险)问题是否已明确


是否明确执行者?

使用什么(材料、设备)

是否已定义过程?

有谁进行(技能、培训)
总经理
行政部

8
表明这些人员具备规定能力和技能的证据?
上岗证。

9
当能力和技能不足时是否进行了培训或是否有相应培训计划
能力充足,并得到确定

10
过程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输出)
HSPM体系领导作用承诺.
会议报告、记录;顾客满意;应对措施;
行动准则计划规范;配备资源;
批准文件化的HSF方针目标;纸质、电子版、网络等不同的发布方式;各级领导岗位描述(生命周期全过程);程序规范,培训需求,口头指导,
●识别确定内外部影响因素:行业环境分析、培训会议、统计分析、管理评审等。识别确定相关方。顾客、供方调查审核,过程方法,风险应对策划和控制规范。

6
使用什么方式开展这些活动?(开展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等)
人员、环境、场所、资金、计算机、设备设施

7
活动由谁来进行,他的能力、技能要求是否给出明确规定?

2
各项输入是否有效/受控?
各项输入资料基本有效受控。

3
输入的关键要求是什么?有否记录?
HSF方针,岗位职责权限,有记录

4
过程中主要活动或开展的主要工作?

OOS实验室调查报告

OOS实验室调查报告
排查内容na具体原因人员实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考核是否从事过此项目相关的检测实验人员是否遵从相关检测操作规程外观样品的外观是否合格且无黑点或异物仪器是否使用了正确的仪器所用仪器是否校验并在校验期内所用仪器是否正常工作仪器配套设施是否正确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仪器系统适用性试验符合要求色谱柱是否选用正确的色谱柱色谱柱是否漏液是否正确使用色谱柱青峰医药集团药物研发中心oosootad结果实验室调查报告编号oos17004版本号00页码2of3对照品和试剂是否正确地储存样品标准品溶液滴定液缓冲液和试剂等是否正确称量溶解稀释对照品是否正确称量溶解稀释样品所使用的试剂试液流动相是否正确所使用的试剂试液流动相是在有效期方法检查方法及应用的文件是否正确环境环境温度湿度条件是否合适历史追踪过去产品是否出现过类似情况过去是否有过类似错误其他检查人日期
是否正确使用色谱柱
对照品和试剂
是否正确地储存样品、标准品、溶液、滴定液、缓冲液和试剂等
是否正确称量溶解稀释对照品
是否正确称量溶解稀释样品
所使用的试剂、试液、流动相是否正确
所使用的试剂、试液、流动相是在有效期
方法
检查方法及应用的文件是否正确
环境
环境、温度、湿度条件是否合适
历史追踪
过去产品是否出现过类似情况
过去是否有过类似错误
其他
检查人/日期:分项负责人/日期:
调查过程具体描述(附上实验记录):
□证实了的实验室错误,报告重新检验结果:
□未证实实验室错误
实验室调查审核(在以下“□”中,打“√”表示“是”,打“×”表示“否”):
□是否同意上述调查结果□是否需要进行全面调查□是否需要重新取样
具体说明:
分项负责人/日期:
实验室调查批准:
分析部经理/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S Oracle Health-Check Report东海瑞京HSFA数据库系统健康检查报告创建日期:2017-08-26服务起讫日期:2017-08-26至2017-08-28服务总共时间:3天服务工程师:李瑜客户联系人:费勤雯服务方式:现场目录第一章数据库健康检查 (3)**.检查总结 (2)**.性能分析 (2)**.检查方式 (2)**.检查内容及标准 (3)**.数据库维护专员情况 (4)第二章数据库目前备份情况6第三章系统和数据库配置 (7)**.硬件配置 (6)**.数据库配置 (6)**.基于O RACLE的应用 (7)第四章系统和数据库的可用性9**.备份 (8)**.恢复 (8)**.升级/安装/移植 (8)**.操作系统参数配置 (8)**.表空间 (10)**.数据文件 (16)**.控制文件 (17)**. REDO文件 (17)**.归档配置 (17)**.资源参数配置 (18)**.回滚表空间配置 (18)**.临时表空间配置 (18)**.安全性管理 (19)**.告警日志管理 (19)**.数据库监听管理 (19)第五章系统和数据库的性能19**.操作系统配置和监控 (22)第六章总结和建议20**.应立即解决的问题 (23)**.近期应解决的问题 (23)**.将来应解决的问题 (23)第七章已经做过的调整21第八章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数据文件列表25第一章数据库健康检查1.1.检查总结从本次巡检的情况来看,整体表现比较平稳。

表空间利用率都很低,处于报警水平以下。

通过AWR和RDA报告分析,CPU和IO的利用率在交易高峰期都不高,数据库的性能总体表现良好,没有大的等待事件发生,属于正常的范围之类。

但性能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清算时段注意数据同步的实时情况及时检查,性能将是不能忽略的问题。

存在问题描述解决办法数据库存在一条无效对该无效对象最近没有DDL操作建议排查后清理象1.2.性能分析基础信息操作系统版本:Redhat Linux 5.10 数据库版本:11.2.0.4数据库架构:Single nodes 数据库大小:82G建议:1.3.检查方式本次数据库健康检查方式如下:a)使用RDA(REMOTE DIAGNOSTIC AGENT)进行系统和数据库主要信息收集。

b)使用?/rdbms/admin/awrrpt.sql收集业务时间段的AWR报告。

c)使用awrcrt1.2/awrcrt.sql收集历史awr趋势信息并汇总d)使用v01/runme.sh收集系统历史负载信息e)根据收集的信息确认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空间、日志、监听、资源、性能等各个方面是否正常。

f)通过沟通了解数据库的备份恢复方式,并检查确认当前备份是否正在。

1.4.检查内容及标准检查方面具体检查内容检查标准系统配置主机配置满足业务系统要求操作系统配置文件包括最大文件大小,用户最大进程数,虚拟内存参数等。

硬盘可用空间文件系统使用率不超过80%操作系统日志无异常错误CPU利用率建议CPU利用率不超过70%数据库版本主版本为10205或11204数据库配置表空间表空间使用本地管理,同时可扩展使用率不高于85% 数据文件无offline文件,有存储冗余或ASM冗余。

控制文件controlfile有冗余配置且位于多个磁盘Redolog文件redo文件足够大,redo组足够多,有冗余且位于多个磁盘。

归档文件建议开启归档Resource Limit分析没有超出限制的资源请求回滚段管理自动管理,undo_retention配置合理,没有因为空间或参数配置原因导致的 01555错误临时表空间管理空间足够,没有因为空间不足导致的ORA-1652错误数据库参数满足当前业务需求,避免一些bug或性能问题安全性管理除SYS、SYSTEM用户外,其他用户不被授予DBA权限alert日志及trace文件无异常错误,无600,7445错误数据库监听监听器的设置监听运行正常SQL*Net设置必要参数配置正确TNSNAMES设置配置正确,满足业务运行条件数据库性能AWR负载概况逻辑读,物理读,日志量,事务提交及回滚等正常。

RAC相关性能指标块传输时间在10MS以下数据库各项命中率buffercache命中率90以上sharedpool命中率95以上等待事件都是业务时段正常等待事件数据库I/O性能表空间数据文件AVG/RD20MS以内无效对象应该定期清理不再使用的存储过程,函数等对象Top SQL语句没有影响业务使用的SQL数据库备份备份当前备份策略运行正常恢复有恢复方案或计划第二章数据库目前备份情况备份方式说明备份恢复情况日常EXP/ EXPDP备份全备份正常DataGuard远程备份远程同步到北京正常第三章系统和数据库配置3.1.硬件配置业务名称HSFAMachine Name **Usage (Prod, Test, Development) ProdPhysical Location (if different from main officepremises)Operating System 64-bit Red Hat Linux O/S Version and Release Red Hat EnterpriseLinux Server release 5.10(Tikanga)CPU型号和个数Intel(R) Xeon(R) CPUE5-2680 0 @ 2.70GHz *8 O/S Block Size 4096bytesMemory (Megs) 32GRaw Devices? Number of Megs? File System3.2.数据库配置业务名称HSFAInstance Name rjdbServer Name RjdbUsage (OLTP, DSS, etc.) OLTPCRS Version/ReleaseRDBMS Version/Release **SQL*Net Version/Release **数据库目前总空间(of all dbfiles) 82GB数据库目前已使用总数量3528MNLS_TERRITORY AMERICANLS_LANGUAGE AMERICANNLS_CHARACTERSET ZHS16GBKNLS_NCHAR_CHARACTERSET AL16UTF16DB_BLOCK Size 8kNumber of Tablespaces 24Number of Datafiles 29TEMP Tablespace Size 20GSGA大小15032M PGA大小6442M UNDO Tablespace Size 20000M Number of control files 2组Redo Log Size 1000M Number of redo log groups 11个Number of redo log members per group 1个Are the on-line redo logs the same size? YESAre the redo logs being multiplexed by Oracle? NONO Are members of each redo log group on a separatedisk?NO Are the redo logs on separate disks from thedatabase files?Are the redo logs on separate disks from the archiveYES files?Archiving Enabled? NONumber of Concurrent Users 1User Access Method tnsAvailability Requirements (e.g. M-F 8-5, 7x24, etc.) 5*83.3.基于Oracle的应用Application Name HSFA Application Type (OLTP, DSS, Batch, OLAP, etc.) OLTP Third Party or In-House? 3层Development ToolDatabase Access MethodIf C/S, how many tiers? As/AR Expected peak and average throughput in terms oftransaction per second (tps)第四章系统和数据库的可用性4.1.备份4.1.1.备份策略•EXP•DataGuard建议:进行周期性的备份,对于备份集能较好的存放管理。

4.1.2.磁带管理•无磁带备份建议:建议可以使用磁带对历史物理备份进行必要的备份。

4.2.恢复4.2.1.恢复策略•建议:1.建议制定恢复计划,目前情况下(export/import),包括结构的恢复及数据的恢复方式以及所需的时间。

2.建议进行恢复测试,以掌握最坏情况下恢复的时间,步骤及方案的有效性。

4.3.升级/安装/移植4.3.1.升级/安装/移植•目前版本是11.2.0.4•目前PSU补丁:•建议:不必升级Oracle主版本4.4.操作系统参数配置检查参数当前值建议值cat /etc/sysctl.conf|grep file-max 6815744 6815744 cat /etc/sysctl.conf|grep ip_local_port_range 9000 65500 9000 65500cat /etc/sysctl.conf|grep msgmax 65536 65536 cat /etc/sysctl.conf|grep msgmnb 65536 65536 cat /etc/sysctl.conf|grep rmem_default 262144 262144 cat /etc/sysctl.conf|grep rmem_max 4194304 4194304 cat /etc/sysctl.conf|grep shmall 4194304 4194304 cat /etc/sysctl.conf|grep shmmax XX XX cat /etc/sysctl.conf|grep shmmni 4096 4096 cat /etc/sysctl.conf|grep wmem_default 262144 262144 cat /etc/sysctl.conf|grep wmem_max 1048576 1048576cat /etc/security/limits.conforaclesoft nproc 65536oraclehard nproc 65536oraclesoft nofile 65536oraclehard nofile 65536oraclesoft nproc 65536oraclehard nproc 65536oracle softnofile 65536oraclehard nofile 65536•参数设置合理,符合恒生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