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品物质对人体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 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生产性毒物对生产环境和工人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重点讨论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以及预防生产性毒物的有效措施。
一、生产性毒物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产性毒物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粉尘和放射性物质等。
他们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癌症等。
长期接触这些毒物的工人,更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
2. 对环境的危害:生产性毒物释放到环境中,不仅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还对动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这不仅会进一步加剧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对人类自身带来严重影响。
二、预防生产性毒物的有效措施1. 替代有害物质: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无害或较少有害的替代品,减少工人接触到有害物质的机会。
工业界应大力推动研发和生产环境友好型替代品,以降低生产性毒物带来的危害。
2. 安全操作和措施:建立和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工人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工具。
对于可能产生生产性毒物的工艺过程,应设计有效的排风系统、局部抽风装置等,控制有害物质的释放。
3. 加强教育培训:工人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预防措施和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的方法。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 健康监测和评估:对从事潜在有害工作的工人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和评估,及早发现职业病的风险。
企业应建立健康档案并保护工人的隐私。
5. 推动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加大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预防生产性毒物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他们落实预防措施,保障工人的权益。
三、结语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威胁,但通过替代有害物质、加强安全操作和培训、健康监测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更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的危害工业毒物是现代工业化的副产品,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毒性差异较大,经过工业生产后往往随着排放物、废气的形式进入环境中,对人类、生态和环境均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工业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致癌物质是指能够引起某些器官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化学物质,包括一些腐蚀性化学品、放射性元素、气体、液体和固体。
工业毒物中常见的致癌物质有苯、氯乙烯、氯丙烯、二硝基苯、多环芳烃等。
这些致癌物质能够破坏人体的DNA分子,导致细胞发生突变,最终引起癌症的发生。
许多工业生产从业人员接触过这些化学物质,他们的癌症发病率要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
2.有害物质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工业毒物中的有害物质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影响到人体的健康。
为了保障生产安全,许多工厂将危险化学品放在室内,没有良好的通风系统。
长期接触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工人的呼吸系统、肝脏和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导致肺癌、皮肤过敏等疾病。
3.化学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工业毒物中的许多有机化学物质可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感官、行为和情绪出现异常。
例如,苯并芘化合物、氯化苯胺、四氯化碳等化学品就能够侵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神经受损,导致心理疾病、中毒等症状。
4.化学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今天的现代社会中许多夫妻的配偶存在受孕困难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与长期接触工业毒物有关。
许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生殖系统。
例如,苯、砷、镉、铅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都会影响人的精子质量、男性的生殖能力和女性的生育能力,甚至会促进染色体畸形的产生,增加婴儿先天性畸形出生的比例。
5.化学物质对人类的各类器官的影响长期接触工业毒物的人群有可能出现各种器官的疾病。
例如,苯、氯化苯胺等有机物质会直接损害人的心血管系统,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长期接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会导致人的呼吸系统感染,引起咳嗽、哮喘等疾病。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一)神经系统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
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二)呼吸系统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
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
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
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
但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
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五)泌尿系统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升汞和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最为严重。
此外,乙二醇、汞、镉、铅等也可以引起中毒性肾病。
(六)皮肤损伤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及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
液氯、丙烯腈、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
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七)眼睛的危害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粉尘飞溅到眼内,可发生角膜或结膜的刺激炎症、腐蚀灼伤或过敏反应。
尤其是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飞石灰或氨水等,可使眼结膜坏死靡烂或角膜混浊。
甲醇影响视神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八)致突变、致癌、致畸某些化学毒物可引起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
有突变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突变物。
有的化学毒物能致癌,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癌病的化学物质称为致癌物。
九年级化学)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1.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预防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各种形形式式的生产性毒物也越来越多,它严重地侵蚀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认识和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危害,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显得非常必要。
介绍一些生产性毒物危害的预防知识,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生产性毒物?毒物是指较小量进入人体可引起人体健康损害(中毒)的化学物质。
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毒物统称为生产性毒物。
2. 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是什么?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经呼吸道吸入并通过肺吸收,是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有些毒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
经消化道进入引起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但是如果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在有毒车间内吸烟、吃东西、饭前不洗手,也可使少量毒物进入消化道吸收。
3. 什么是职业中毒?由毒物引起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发生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可引起急性中毒。
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中毒。
介于两者之间者,为在较短时间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由于毒作用特点不同,有些毒物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只引起职业性慢性中毒,而另一些毒物可引起急性中毒。
毒物的急、慢性中毒,不仅在症状出现的快慢和病变程度上不同,而且在临床表现上亦可有质的差异。
4. 职业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1)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早期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和精神症状。
多属功能性改变,脱离毒物接触后可逐渐恢复。
毒物可损伤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或混合神经,引起周围神经病,常见于神、铅等中毒。
震颤为镐中毒及•氧化碳中毒后损伤锥体外系的症状。
重症中毒时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及脑水肿。
2)呼吸系统,一次大量吸入某些气体可突然引起窒息。
长期吸人刺激性气体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炎症,可出现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上呼道炎症。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化学实验中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万种化学物质,其中常用的化学品就有7万多种,每年还有上千种新的化学品问世。
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品中,有许多系有毒化学物质,在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灾难性事故。
因此,了解和掌握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危害的基本知识,对于加强有毒化学物质的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无论对管理人员还是工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毒物的分类。
1. 金属为类金属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有铅、汞、锰、镍、铍、砷、磷及其化合物等。
2. 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的气体它是化学工业常遇到的有毒气体。
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甚多,最常见的有氯、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硫酸二甲酯等。
3.窒息性气体——是指能造成机体缺氧的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血液窒息性气体和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氮气、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的蒸气、氰化氢、硫化氢等。
4. 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使用对保证农作物的增产起着重要作用,但如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引起中毒。
5.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属有毒有害物质,例如应用广泛的有机芗帘健⒓妆健? 二甲苯、二硫化碳、汽油、甲醇、丙酮等,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等。
6. 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本身无毒或毒性很小,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可释放出游离单体对人体产生危害,如酚醛树脂遇热释放出苯酚和甲醛具有刺激作用。
某些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受热、氧化而产生毒性更为强烈的物质,如聚四氟乙烯塑料受高热分解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吸入后引起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常用的单体多数对人体有危害。
二、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引言: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生产性毒物(如化学物质、粉尘、气体等)的释放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些毒物不仅给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对于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预防,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危害介绍、预防措施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生产性毒物的危害1. 健康危害:生产性毒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
一些化学物质常被误认为无害,但实际上它们可能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脏等造成损害。
长期接触这些物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中毒、癌症和其他疾病。
2. 火灾爆炸危险:某些生产性毒物具有易燃性或爆炸性,其不当处理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环境破坏:生产性毒物的释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土壤、水体、空气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引发生态链条的破坏。
二、生产性毒物的预防措施1. 识别和评估危险:在工作场所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了解每种毒物的特性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2. 设计与工程控制:通过设计安全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性毒物的释放和接触。
例如,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使用密闭设备,避免毒物泄漏和扩散。
3.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不可避免接触生产性毒物的工作环境,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眼镜、手套等,以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
4. 清洁和卫生措施: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和处理生产性毒物的残留物,防止其积累和扩散,减少工人和环境的暴露风险。
5. 培训和教育:向工人提供相关的危害和风险知识培训,加强对于生产性毒物的认识,教育工人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提高他们对于危害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三、法律法规与责任分配1.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中对生产性毒物的使用和排放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企业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并购买相应的许可证和证书,才能合法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一)神经系统
毒物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全身无力、易于疲劳、记忆力减退、头昏、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中毒性脑病等。
汽油、四乙基铅、二硫化碳等中毒还表现为兴奋、狂躁、癔病。
(二)呼吸系统
氨、氯气、氮氧化物、氟、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毒物可引起声门水肿及痉挛、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水肿。
有些高浓度毒物(如硫化氢、氯、氨等)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
(三)血液和心血管系统
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砷化氢、苯肼等中毒,可引起严重的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导致溶血性贫血。
一氧化碳中毒可使血液的输氧功能发生障碍。
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
(四)消化系统
肝是解毒器官,人体吸收的大多数毒物积蓄在肝脏里,并由它进行分解、转化,起到自救作用。
但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如四氯化碳、磷、三硝基甲苯、锑、铅等,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
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
(五)泌尿系统
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升汞和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最为严重。
此外,乙二醇、汞、镉、铅等也可以引起中毒性肾病。
(六)皮肤损伤
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及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
液氯、丙烯腈、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
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医|学教育网整理、皲裂。
(七)眼睛的危害
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粉尘飞溅到眼内,可发生角膜或结膜的刺激炎症、腐蚀灼伤或过敏反应。
尤其是腐蚀性物质医|学教育网整理,如强酸、强碱、飞石灰或氨水等,可使眼结膜坏死靡烂或角膜混浊。
甲醇影响视神经,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八)致突变、致癌、致畸
某些化学毒物可引起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
有突变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突变物。
有的化学毒物能致癌医|学教育网整理,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癌病的化学物质称为致癌物。
有些化学毒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畸形,这种化学物质称为致畸物。
(九)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工业毒物对女工月经、妊娠、授乳等生殖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对妇女本身有害,而且可累及下一代。
接触苯及其同系物、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多综合症;接触铅、汞、三氯乙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少综合症。
化学诱变物可引起生殖细胞突变,引发畸胎,尤其是妊娠后的前三个月,胚胎对化学毒物最敏感。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化
学毒物可致胎儿生产迟缓,可致胚胎的器官或系统发生畸形,可使受精卵死亡或被吸收。
有机汞和多氯联苯均有致畸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