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三节比热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内能》第三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三章《内能》第三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吸、放热的计算1.一杯水由80℃降至20℃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升高到70℃吸收的热量为Q2,则( )A.Q1<Q2B. Q1>Q2 C .Q1=Q2 D.无法比较2.(邵阳市中考)蓄水量为1吨的太阳能热水器现在装满了30℃的水,经过光照后升高了20℃,则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
c水=4.2×103J/(kg·℃)3.(株洲市中考)学校实验室挂了只装有0.2g酒精的寒暑表,在天中某一时段的初、末两个时刻,寒暑表的示数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
甲的示数为_______℃,乙的示数为_______℃。
在这段时间内,寒暑表内的酒精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J。
已知酒精的比热容C=2.4×103J/(kg·℃)。
4.(重庆市中考)小薇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为0.5kg,初温为58℃,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则当地大气压比一个标准大气压_______(选填“高”或“低”),本实验中水加热至沸腾至少吸热_______J.[c水=4.2×103J/(kg·℃]5.(河池市中考)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在城乡用得非常普遍,一太阳能热水器在某天日照时段里,能将20℃、80kg的水加热到40℃。
求在此过程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c水=4.2×103J/(kg·℃)]知识点质量、比热容和温度的计算6.用电水壶烧水时,如果将壶内20℃的水的温度升高60℃,水吸收的热量是5.04×105J,那么壶内水的质量是_______kg。
[c水=4.2×103J/(kg·℃)]7.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g、初温是24℃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74℃,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同步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 课本中为了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做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情况”的实验,该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所控制的变量中不正确的是( )A.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B.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C.相同体积的水和食用油D.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或加热相同时间2.元宵节吃元宵有团圆美满之意,如图所示.下列与元宵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煮元宵时冒的腾腾热气是升华现象B. 油能把元宵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C. 蒸元宵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元宵的内能D. 露出馅的元宵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间有力的作用3. 2019·南通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A. 甲液体的内能比乙的大B. 温度升高液体分子运动变慢C. 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的大D. 乙液体的比热容比甲的大5. 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
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A.试管变热的过程B.水变热的过程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6. 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7.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的是(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C.海边昼夜温差比沙漠中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高,有助于调节自身的温度8. 如图所示过程,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9. 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升高的温度大于乙液体升高的温度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10.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3节比热容课时习题(含答案)

第3节比热容学校:姓名:班级:考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 )A. 质量B. 比热容C. 内能 D. 密度2.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民谚反映了我国新疆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显著,而沿海地区不像内陆地区昼夜气温变化那么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比水具有较小的()A. 热量B. 密度C. 比热容 D. 内能3. 状态一定的某种物质,它的比热容( )A. 跟它原来的温度成正比B. 跟它的质量成正比C. 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D. 是它的特性之一,与上述无关4. 由Q=cm(t-t)得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 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D.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5. 家用电器中大功率电子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了尽快散热,通常在大功率元物质比热容c/[J/(kg·℃)]铝0.88×103铁0.46×103锌0.39×103铅0.13×103A. 铝B. 铁C.锌 D. 铅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 把-5 ℃的冰块放在0 ℃的冰箱内,几分钟后,有部分冰会变成水C.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D.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7. 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A. 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 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C.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 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8. 下列事例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是( )A. 热水袋用水来取暖B. 夏天中午洒水车洒水降温C. 初春夜晚要向稻田中灌水D. 城市建造人工湖来调节气温9.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体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 )A. 0.84×105JB.1.2×105J C.2.52×105J D. 都不是,不能计算10. 有三种液体分别用相同的热得快加热,如图是加热时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如果b,c质量相同,b的比热容小于c的比热容B. 如果a,b是同种物质,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C. 如果b,c是不同种液体,b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D. 如果a,b是不同种物质,它们的沸点相同11. 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比热容之比是3∶2,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 5∶3B. 3∶5C.15∶4 D. 4∶1512.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力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甲的比热容大,是水B. 甲的比热容大,是煤油C. 乙的比热容大,是水D. 乙的比热容大,是煤油13.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分别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加热,每隔1 min记录一次数据,如右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 )A. 0.9×103J/(kg·℃)B.1.8×103J/(kg·℃)C. 3.6×103J/(kg·℃)D.1.2×103J/(kg·℃)14. 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如果两者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它们从外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两者的末温度( )A. 相同B. t铝>t铜C. t铝<t铜D. 无法确定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5. 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器用水做冷却剂,是由于水的较大的缘故;发动机温度降低是通过方式减少内能的。
13.3 比热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测试

2020-2021年九年级全册人教版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夏日午后,晋阳湖边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湖水却很清凉;傍晚日落,沙子凉了,湖水却暖暖的。
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 密度B. 内能C. 比热容D. 热量2.下列四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 一瓶酒精倒去一半B. 水凝结成冰C. 一块铁锻打成铁刀D. 铜块降温20℃3.关于内能和比热容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阳光下沙滩升温比海水快是因为沙子的吸热本领比海水强B. 温度低于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C. 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 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4.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热t1时间,甲吸收热量多B. 甲的比热容大C. 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D. 吸收相同的热量,甲升温比乙多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以下关于该实验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A. 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大B. 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让水和煤油受热均匀C. 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D. 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煤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多6.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比热容是水的2倍B. 随温度的升高,甲的比热容逐渐增大C. 10分钟甲吸收的热量为2.52×105JD. 甲物质和水吸收相同热量后升高相同的温度7.冷水的质量为m,温度为t0,吸收一定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t1,另有质量为2m的热水,放出同样多的热量后,温度也降到t1,那么热水原来的温度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7题;共16分)8.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肯定是由于物体吸收了热量B.汽车的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由于水的比热容大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夏天游泳者从水中上岸后会感觉冷是由于他体表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2.关于温度、比热容、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B.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C.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D.比热容越大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越多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温度和内能都不变B.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C.物体温度一旦降到0℃,那么物体的内能就变成零D.两个内能相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有可能发生热传递4.对于以下几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如图甲,瓶中上方清水和下方蓝色硫酸铜溶液静置几天,界面模糊——这个现象形成主要原因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如图乙,两个底面很平、很干净的铅柱压在-起后好像“粘”成一个整体,甚至在下面挂上重物也拉不开——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不停运动的C . 如图丙,玻璃片的重力为G ,当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比G 大一些时,才能将玻璃片从水面提起——这个现象主要说明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 . 如图丁,两位同学分别握住处于原长的弹簧的两瑞,可以将人比作组成某些物质的分子,物质被压缩,分子间表现出斥力;物质被拉伸,分子间表现为引力,由此可知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5.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B .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D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的冰内能为零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 .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50℃水的内能一定比10℃水的内能多7.甲、乙两种固态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都是非晶体B .第6min 甲物质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C .甲的熔点比乙的熔点高D .在0~8min 内甲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保持不变8.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为m m m =甲乙丙>,当其吸收热量情况如图所示时,升高的温度关系为t t t ∆<∆=∆甲乙丙,则关于这三个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比热容最小B.甲、乙的比热容相等C.甲、乙的末温一定相等D.若三个物体的温度都降低1℃,丙放出的热量最少9.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放出相同的热量(c铝>c铜),相互接触后,则()A.内能由铜转移给铝 B.最终铝、铜温度相同C.不发生热传递D.无法判断10.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10℃的冰块没有内能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以将热量传给内能大的物体D.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11.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C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C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同步巩固练习-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同步巩固练习-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它们(c铁<c铝)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则()A. 它们之间没有热传递B. 热量从铁块传向铝块C. 热量从铝块传向铁块D. 温度从铝块传向铁块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受到水蒸气的压力而冲出,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B. 酒精灯给水加热,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 橡皮塞冲出,其机械能增大的同时水蒸气的内能也增大D. 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橡皮塞的机械能3.水很难压缩,其原因是()A. 分子间存在斥力B. 分子间存在引力C. 分子的质量很小D. 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4.沿海地区同沙漠地区相比,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A. 水的密度比沙石的密度小B. 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C. 水的传热本领比沙石的传热本领差D. 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升高相同的温度,沙石吸收的热了多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B. 两手搓搓感到热乎,这里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 打扫卫生时,教室里尘土飞扬,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一个物体的温度发生了改变,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6.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 2.1×103J/(kg·℃)B. 4.2×103J/(kg·℃)C. 1.2×103J/(kg·℃)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7.下列事例中不能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 密封的室内一人吸烟,其他人闻到烟味B. 炒菜时加盐使菜变咸C. 室内喷清新剂,香气四溢D. 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8.如图所示,在空可乐瓶内滴一滴酒精,用装有气门芯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通过气门芯向瓶内打气。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三节_比热容-练习题

第3节比热容练习题1.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大的,吸热能力________;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________。
(2)结论: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升高相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______的。
2.比热容(1) 概念: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_之比。
(2) 单位: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
(3)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______。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______。
(4) 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______。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海边的昼夜温差比沙漠地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水的________比较大的缘故,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后,______的温度升高得少。
3.热量的计算(1) 物体吸热公式:Q吸=____________。
(2) 物体放热公式:Q放=____________。
(3) 如果我们用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Δt表示温度的变化,那么物体吸、放热的公式:Q=__________。
(4) 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________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
4.下列哪种现象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A.把石头碾成碎块B.把铁块从水中取出C.在北方的冬天,水结成冰D.把铁从地球移到月球上要点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操作]称取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记录初温,加热________后,再分别记录末温。
[实验现象](1)食用油的温度上升得________,水的温度上升得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3章 内能 解答题训练(解析版)

第13章内能解答题训练1.“车祸猛于虎”,大货车装载量大,车体长,一定程度上成为马路杀手。
(1)往大货车轮毂上滴水的原因是,踩刹车时克服阻力做功多,机械能转化为的内能多,容易造成刹车温度过高而失去刹功能就是为了降低刹车毅的温度,确保刹车不失效。
这是通过什么方式改变刹车温度?(2)在同样的道路上,同样的速度,大货车刹车不易停下来,为什么?(3)大型车辆转弯时,前、后车轮的运动轨迹不同,这就是所谓“内轮差”,车体直接挡住了行人光线,或者挡住射向后视镜的光线,司机根本就看不见,这是符合哪个光学原理?(同学们一定注意安全呦)2.烹调中汤的做法很有学问,汤的营养也很丰富,小亮的妈妈很会做汤,他非常爱喝妈妈做的汤,每当妈妈做汤的时候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味,这是什么现象?小亮每次喝汤时总是迫不及待,为了能尽快的喝汤,他总是对着碗中的汤吹气,很快汤就可以喝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析为什么小亮对着碗中的汤吹气很快就可以喝上汤。
3.周末,宁宁在家做家务时,发现铁锅的糊焦垢用抹布很难清洁,而用不锈钢丝球却容易清洗干净;宁宁还发现用不锈钢丝球用力搓洗锅底时,钢丝球和锅底都会发热。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以上两个现象。
4.2020年8月至10月,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将在黔南州首府都匀市举办。
这是中国绿化博览会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第一次在西部地区、第一次在地(州)和第一次在高原山地举办的绿博会,具有十分重要和特别的意义。
其中,绿博园景观湖区由一岛两湖组成,设四处滨湖生态湿地,湖上设六座景观桥。
请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提倡在城市中兴修湿地公园?5.(1)交通部规定:严禁汽车超载,汽车超载易诱发交通事故。
为什么?(2)汽车急刹车时,在路面上留下轮胎滑过的深深痕迹,轮胎温度急剧升高。
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轮胎温度急剧升高的原因是什么?6.夏天,家在广州的小余和妈妈一起到敦煌莫高窟旅游。
傍晚到站后,穿着短袖的他不禁打了一个哆嗦,“好冷呀!”妈妈解释说:“与广州相比,这里地处内陆,昼夜温差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三节比热容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比热容
1.如图所示是干旱时期地里生长的玉米植株,玉米植株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玉米自身的温氵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植株造成损害。
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凝固点较低
B.比热容较大
C.沸点较高
D.质量较小
2.如图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时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图,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3.如图所示,把一壶水烧开比把一壶水烧温用的时间长,烧开一满壶水比烧开半壶水用的时间长,可见,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4.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教材P12表格,可知10kg的煤油与1g的水相比,______的比热容较小。
5.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的半杯水的比热容不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小峰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的温度升高得______(选填:“快”或“慢”)。
甲物质的比热容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7.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物体放入甲杯,B 物体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内水的温度降低了4℃,乙杯内水的温度降低了8℃,则A、B两种物质
的比热容之比为 ( )
A.2:3
B.3:5
C.4:9
D.1:2
8.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m △t,那么Q 吸=______Q 放=______
9.现有质量为2kg 的铜块,吸收了3.9×104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80℃,则铜块的初温是______℃。
这些热量可使10kg 的铜块温度升高______℃。
[C 铜=0.39×103J/(kg ·℃)]
10.将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铜、铁、铝三个金属球(C 铝>C 铁>C 铜)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末温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球。
11.下表列出了四种材料的比热容和密度,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及相关的理论知识、科学常识为一家水
则该物质比热容是多少?
13. 一枚质量为2g 的铁钉,将其烧至600℃后投入水中,使其温度降低到100℃,已知c 铁=31046.0 J/(kg ·℃),c 水=4.2×103J/(kg ·℃)。
求:
(1)该过程中铁钉要放出多少热量
(2)将铁钉放出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质量为100g 的水,则水温将升高多少?(不计热量损失,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 B
2. B
3. 质量 温度变化量
4. 4.2×103J/(kg ·℃) 1kg 的水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J 煤油
5. 不变
6. 快 小于
7. C
8. )t -()t -(末初初末t cm t cm
9. 30 10
10. 相同 铝
11. 铝 水壶是食用器具,必须保证其材料无毒,故铅铜材料不适合
12. 4.2×103J/(kg ·℃)
13. 460J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