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青霉素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各章习题_百度文库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配套习题班级:姓名:学号:第1章绪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药物:2、生化药物3、生物制品二、填空题:1、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把生物药物分为()、()、()、()、()、()、()七类。
2、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分为()、()、()、()、()五大类。
3、肝素的化学成分属于一种(),其最常见的用途是()。
4、SOD的中文全称是(),能专一性清除()。
5、辅酶在人体内的酶促反应中起重要的递H、递e等作用,有药用价值,请任意列举4种人体生化反应中重要的辅酶:()、()、()和()。
6、前列腺素的成分是一大类含五元环的(),重要的天然前列腺素有()、()、()等。
三、选择题1、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最主要的用途是()A,治疗肝脏疾病;B,为重症患者提供蛋白类原料;C,为病人提供能量;D,用做稀释抗生素类药物的载体。
2、某些氨基酸的衍生物具有特殊药效,例如()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药物。
A,N-乙酰-Cys;B,S-甲基-Cys;C,S-氨基甲酰-Cys;D,L-多巴(L-二羟-Phe)3、下列药物其本质不属于多肽的为()A,催产素;B,加压素;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4、细胞因子如EGF、EPO等对特定细胞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有重要医用价值,目前发现的细胞因子,其成分主要为()类。
A,蛋白或多肽;B,多糖;C,固醇;D,核酸5、下列()药品目前已主要使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
(多选)A,乙肝疫苗;B,胰岛素;C,人生长素;D,抗蛇毒血清6、抗生素的成分大多为()A,多糖;B,多肽;C,脂类;D,小分子化学物质7、cty C (细胞色素C)参与代谢的机制是()A,参与细胞内的无氧酵解;B,参与细胞内的有氧呼吸,是呼吸链的组成部分; C,参与氨基酸的转氨基反应;D,参与核苷酸的合成8、胰岛组织中胰岛素的含量仅为()A,0.5%;B,0.2%; C,0.02%; D,0.002%四、简答题1、请说明酶类药物主要有哪几类,并分别举例。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4)D类(危险):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有危害 ,但治疗孕妇疾病的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 ,权衡利弊后再应用。如抗惊厥药苯妥英钠,链 霉素等。 5)X类(高度危险):证实对胎儿有危害,禁用
第二章
选药原则: 有A不选B类,X绝对禁选;选AB不选CD, 无药替代才选CD.
三、代谢(生物转化)
定义: 药物 代谢产物
1.4-3.4
=
[ A- ]
[HA]
= 10 -2 =1/100
血浆中:10 7.4-3.4 =
[ A- ]
[HA]
= 10 4 = 10000/1
酸酸少易;酸碱多难
第二章
• 某弱酸性药物的pKa是3.4,该药物在血浆( 血浆pH=7.4)中的解离百分率约为( ) • A.1% • B.10% • C.90% • D.99% • E.99. 99%
二、影响药物通过细胞膜的因素
第二章
(二)药物的浓度差、膜通透性、面积厚度
(三)血流量——影响膜两侧药物浓度差 (四)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解离度小的药物易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定义:给药部位 影响因素 血液循环
第二章
1. 给药途径 2. 理化性质
3. 吸收环境
dC/dt = - keC
恒量消除 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非线性动力学消除 n=0 dC/dt = - ke
第二章
血 药 浓 度 半 对 数 血 药 浓 度
零级 一级
零级
一级
时间
时间
浓度越大,消除速度越快 浓度越小,消除速度越慢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青霉素

第四节 其他-内酰胺类抗生素
化学结构:
-内酰胺环 杂环
药物分类: (一)头霉素类 (二)碳青霉烯类 (三)氧头孢烯类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一)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Imipenem)
G-菌:比第一代强;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厌氧菌:部分药物有效
3.
2.对多种_内酰胺酶稳定
4.
3.肾毒性较第一代降低
第三代
头孢菌素
1.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 2.G+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 G-菌: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3.对多种_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4.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菌无效;
对大多数G-菌有效——可用于G-杆菌所致
的呼吸道、胆道及泌尿道感染;
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主要用于铜绿
假单胞菌所致的感染如烧伤创面感染
(五)主要作用于G-菌的青霉素
美西林(mecillinam)
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 替莫西林(temocillin) 特点: 1.对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稳定 2.主要用于G-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特点
耐酸耐酶
可口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不易 透过血脑屏障 双氯西林作用最强,
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
(三)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 )
阿莫西林 (Amoxicillin) 等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葡菌感染无效; 对G-杆菌有效——可用于伤寒、副伤寒 以及G-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药理学第二章

简单扩散
滤过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问题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 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 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 排出?
2、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吸收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2、药物的体内过程
2、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定义: ❖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苯巴比妥(弱酸性)pKa=7.4
根据10pH–pKa=[A–]/[HA],当尿液为碱性时, pH值大于pKa,[A-]增多,即[解离型]多,重 吸收减少,药物排泄加快,中毒时碱化尿液。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3)药物分子跨膜转运还符合Fick定律:
面积*通透系数
通透量(单位时间分子数)=(C1-C2)*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二)简单扩散
非极性药物分子与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 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称简单扩散, 又称
被动扩散
大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离子障
❖ 分子状态药物疏水而亲脂, 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 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 胞膜的脂质层。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另外还有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
❖ (三)、体液的pH和药物pKa
❖ 药物pKa和体液的pH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 一般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 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 进行解毒。
❖ (四)、其他因素 ❖ (1)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 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滤过 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范文

第二章抗微生物药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对机体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B、机体对病原体有抵抗能力C、机体对药物有耐药性D、药物对病原体有抵制或杀灭作用E、以上皆否2、下列有关青霉素G性质的描述,错误观点的是()A、水溶性不稳定B、有过敏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C、不耐酶,青霉素酶可令其失去活性D、半衰期为4—6小时E、口服可被胃酸破坏3、青霉素对下列哪种病原体无效( )A、脑膜炎奈瑟菌B、螺旋体C、流感嗜血杆菌D、放线菌E、白喉棒状杆菌4、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B、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C、抑制细菌核酸合成D、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E、影响菌体叶酸代谢5、青霉素类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作用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GB、苯唑西林C、羧苄西林D、氨苄西林6、下列有关头孢菌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B、耐酶,对抗药金葡菌有效C、第一代头孢菌素有肾毒性D、为抑菌剂E、主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7、青霉素G对下列何种疾病无效( )A、猩红热B、疏松结缔组织炎C、流脑D、大叶性肺炎E、伤寒8、下列何药对铜绿假单胞菌无作用( )A、庆大霉素B、羧苄西林C、四环素D、头孢三嗪E、抗敌素9、下列对羧苄西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耐酸B、耐酶C、广谱D、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E、又名羧苄西林10、下列何药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A、氨苄西林B、青霉素GC、苯唑西林D、链霉素E、红霉素11、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D、抑制叶酸代谢E、抑制菌体核酸合成12、红霉素对下列哪种细菌无效( )A、百日咳鲍特菌B、流感嗜血杆菌C、支原体D、铜绿假单胞菌E、白喉棒状杆菌13、林可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D、抑制叶酸代谢E、抑制菌体核酸合成14、下列有关红霉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B、易产生耐药性C、可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D、易被胃酸破坏E、不能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15、下列哪项不是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 A、耐药金葡菌B、百日咳C、军团病D、结核病E、支原体肺炎16、下列药物中对细菌性痢疾无效的是( )A、四环素B、庆大霉素C、氯霉素D、青霉素E、SASP17、氯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 )A、骨髓抑制B、胃肠道症状C、肝损害D、肾损害E、过敏反应18、四环素类药物对下列哪一种病原体无效( )A、立克次体B、衣原体C、细菌D、真菌E、支原体19、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B、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C、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D、抑制RNA 合成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20、氯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B、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C、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D、抑制RNA 合成E、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21、下列有关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能透过血脑屏障B、又名左霉素C、广谱抗菌药D、可引起骨髓抑制E、出生后2周内的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禁用22、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的伉生素是( )A、土霉素B、红霉素C、庆大霉素D、四环素E、青霉素23、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原理是( )A、抑制DNA合成B、抑制RNA合成C、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D、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E、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24、对铜绿假单胞菌及抗药金葡菌均有效的抗生素是( )A、庆大霉素B、青霉素GC、红霉素D、苯唑青霉素E、螺旋霉素25、有关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大B、口服仅用于肠道感染和肠道术前准备C、为静止期杀菌剂D、各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E、抗菌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26、与速尿合用时耳毒性增强的抗生素是( )A、青霉素GB、螺旋霉素C、林可霉素D、土霉素E、链霉素27、常用于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淋病患者的抗生素是( )A、庆大霉素B、氨苄西林C、羧苄西林D、大观霉素E、红霉素28、肝功能不全患者可以选用( )A、四环素B、红霉素C、氨基苷类D、利福平E、灰黄霉素29、下列何药几乎没有肾毒性( )A、庆大霉素B、多粘菌素EC、头孢唑林D、两性霉素E、青霉素30、磺胺药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D、抑制叶酸代谢E、抑制菌体核酸合成31、通过抑制DNA回旋酶的挥作用的药物是( )A、红霉素B、环丙沙星C、甲硝唑D、氯霉素E、磺胺类32、氟喹诺酮类中可用于结核病的是( )A、氧氟沙星B、环丙沙星C、诺氟沙星D、依诺沙星E、培氟沙星33、下列有关TMP的叙述,错误的( )A、与磺胺药有相似的抗菌谱B、与磺胺药抗菌原理相似C、可增强庆大霉素、青霉素的抗菌作用D、与磺胺药使用有协同作用E、常与磺胺药组成复方制剂应用34、下列对磺胺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磺胺类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B、抗菌谱广C、为抑菌剂D、易引起肾毒性E、常与TMP合用35、对各部位各类型结核病均为首选药物的是( )A、异烟肼B、乙胺丁醇C、链霉素D、对氨基水杨酸E、卡那霉素36、以下有关异烟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穿透力强B、对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C、可用于各部位各类型的结核病D、主是在肝内乙酰化而被代谢E、肝功能不全者慎用37、异烟肼与利福平合用易造成( )A、胃肠道反应加剧B、增强肝毒性C、增强中枢损害D、过敏反应E、血液系统损害38、下列有关利福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弱B、抑制细菌依赖DNA的RNA多聚酶C、对耐药金葡菌也有效D、可使尿、粪、泪液、痰液染成橘红色E、可发生肝损害39、以下何药应在饭前服用,以利于吸收( )A、利福平B、乙胺丁醇C、对氨水杨酸D、丙硫异烟胺E、红霉素40、万古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菌体细胞壁合成B、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C、影响胞浆膜通透性D、抑制叶酸代谢E、抑制菌体核酸合成41、下列对抗真菌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酮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B、克霉唑多局部用药C、咪康唑对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均有效D、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少见E、酮康唑主是口服给药42、小儿禁用喹诺酮类的原因在于该类药物易引起( )A、类节病变B、胃肠道反应C、过敏反应D、肝功能损害E、肾功能损害43、下列有关利巴韦林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又名病毒唑B、为一广谱抗病毒药C、对流感病毒有效D、对病毒性肝炎无效E、孕妇禁用5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霉素抗菌机制是阻止细胞壁合成B、红霉素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C、头殖民菌素抗菌机制与青霉素相同D、万古霉素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E、多粘菌素E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52、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包括( )A、青霉素B、去甲万古霉素C、大观霉素D、万古霉素E、头孢三嗪53、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不包括( )A、红霉素B、强力霉素C、大观霉素D、万古霉素E、洁霉素54、磺胺类对下列那种感染无效( )A、溃疡性结肠炎B、细菌性痢疾C、泌尿道感染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E、支原体肺炎55、可用于肠道感染的呋喃类药物是( )A、呋喃西林B、呋喃旦啶C、呋喃唑酮D、TMP56、下列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强B、对革兰阴性菌也有很强的作用C、肾毒性较第二代、第三代大D、对β—内酰胺酶较定E、主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57、下列哪项不是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 )A、过敏反应B、肾损害C、肝损害D、胃肠反应E、二重感染58、下列有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用机制为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B、属抑菌剂C、为广谱抗生素D、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二者抗菌谱似红霉素而作用较弱E、本类抗生素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性59、对耐药金葡菌无效的药物是( )A、氨苄西林B、头孢唑啉C、红霉素D、庆大霉素E、苯唑西林60、下列有关林可霉素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克林霉素作用较林可霉素弱B、对大多数厌氧菌有效C、可致胃肠反应D、主要在肝代谢灭活E、静滴过快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心跳、呼呼暂停61、下列有关万古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菌机制为抑制蛋白质合成B、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强大抗菌作用C、对耐药金葡菌无效D、避免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以免增加耳、肾毒性E、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62、下列何药不能用生理盐水溶解( )A、链霉素B、红霉素C、青霉素D、四环素E、庆大霉素63、下列对链霉素的论述,错误的是( )A、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作用B、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较强杀灭作用C、过量易损伤第八对脑神经D、对革兰阳性菌作用比青霉素强E、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64、有关庆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尤其好B、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仍无效C、水溶液性质稳定D、细菌易对其形成耐药性E、肾损害较多见65、下列哪项不是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A、影响骨、牙生长B、肾毒性C、过敏反应D、血液系统损害E、胃肠道反应66、预防磺胺药产生肾毒性的措施不包括( )A、长期用药应定期作尿液检查B、多饮水C、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禁用D、与碳酸氢钠同服E、酸化尿液67、下列哪项不是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 )A、与其他抗菌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B、吡哌酸主要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C、第三代具有广谱、高效的优点D、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E、属抗生素68、下列哪项不是利福平的不良反应( )A、神经系统反应B、过敏反应C、耳毒性D、肝损害E、胃肠道症状69、下列有关抗结核病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强度似异烟肼B、异烟肼单用易耐药C、利福平具肝药酶诱导作用D、丙硫异烟胺胃肠反应少见E、异烟肼可抑制乙醇代谢,故用药期间不宜饮酒70、下列哪项不是消毒防腐药的特点( )A、低浓度消毒药只有防腐作用B、对各种生活机体的组织、细胞有明显选择性C、高浓度防腐药有消毒作用D、不能作全身用药E、主要用于皮肤、粘膜、器械、排泄物和环境的消毒71、对伤寒有效的药物包括( )A、SM( )B、青霉素C、氯霉素D、氨苄西林E、呋喃唑酮72、对肝脏无损害作用的抗菌药是A、林可霉素B、无味红霉素C、利福平D、链霉素E、灰黄霉素73、下列各项禁忌证描述错误的是( )A、妊娠早期禁用利福平B、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庆大霉素C、16岁以下小儿禁用喹诺酮类D、早产儿及出生两周内的新生儿禁用氯霉素E、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磺胺药74、下列有关青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霉素G与半合成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B、青霉素的过敏性休克只发生在首次给药后C、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金葡菌感染可用苯唑青霉素或红霉素D、多数敏感菌不易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E、青霉素为杀菌剂75、下列何种细菌易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 )A、大肠埃希菌B、奇异变形菌C、白喉棒状杆菌D、肺炎克伯雷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76、下列有关喹诺酮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吡哌酸主要用于急慢性泌尿道感染和肠道感染B、氟喹诺酮类可引起关节病变,故孕妇和16岁以下小儿禁用C、环丙沙星抗菌谱广D、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菌药间无交叉耐药性E、氟喹诺酮类药物与抗酸药同服可促进其吸收77、广谱青霉素和青霉素G相比,其特点不包括( )A、抗菌谱广B、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C、不耐酶D、有些制剂可口服E、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性78、异烟肼长期大剂量应用易引起( )A、恶性贫血B、VB1缺乏C、耳聋D、周围神经炎E、肾功能损害79、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下列哪一病原体无效( )A、大肠埃希菌B、真菌C、肺炎链球菌D、铜绿假单胞菌E、结核分枝杆菌80、庆大霉素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A、肾毒性B、二重感染C、过敏反应D、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E、抑制骨髓81、立克次体感染宜首选()A、西索米星B、螺旋霉素C、四环素D、红霉素E、妥布霉素82、王某,因患扁桃体炎而采用青霉素治疗,给药后约1分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降至10kPa/8kPa,并伴有呼吸困难,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应首选下列何药治疗()A、肾上腺素B、麻黄碱C、阿托品D、间羟胺E、去甲肾上腺素83、梁某,突发高热伴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开始为稀便,迅速可转变为粘液脓血便,有左下压痛及肠鸣音亢进,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最好选用下列何种抗菌药控制感染()A、利福平B、诺氟沙星C、红霉素D、氨苄西林E、呋喃妥因84、王某,突发寒战、高热、咳嗽及血痰,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应首选下列何种抗菌药治疗()A、链霉素B、红霉素C、四环素D、氯霉素E、青霉素G85、张某,近几天来出现周身不适、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及高热等症状,检查发现左下肢胫骨下段有红、肿、热、压痛和波动感,穿刺检查为金葡菌感染,诊断为急性骨髓炎,为控制感染,常选下列何种药物治疗( )A、林可霉素B、克林霉素C、青霉素D、红霉素E、链霉素86、李某,近来左臂长一疖,穿刺检查为金葡菌感染,青霉素皮试阳性,常选用下列何药治疗( )A、红霉素B、苯唑西林C、头孢唑啉D、氨苄西林E、竣苄西林87、段某,突发高热、皮疹、结膜充血并有焦痂,查体发现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诊断为恙虫病,应首选下列何种抗菌药治疗( )A、西索米星B、螺旋霉素C、四环素D、红霉素E、妥布霉素88、肖某,近几日出现发热,呈稽留热,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和咳嗽等症状,细菌学检查后诊断为伤寒,应首选下列何种抗菌药治疗( )A、四环素B、SM( )C、氯霉素D、红霉素E、庆大霉素89、夏某,近几日眼内有异物感、粘液分泌物增多,并伴有畏光、流泪、诊断为沙眼,应选用下列何种磺胺药治疗( )A、S D-AgB、SM( )C、SA-NaD、SASPE、SML90、姚某,近一年来间歇出现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经结肠镜检查为溃疡性结肠炎,应首选下列何种抗菌药治疗( )A、SM( )B、SMLC、红霉素D、SASPE、呋喃唑酮91、李某,近期出现发热、脾肿大、瘀点等症状,心脏听诊可闻及杂音,并伴有乏力,纳减、苍白等,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诊断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常首选下列何种方案治疗( )A、庆大霉素+红霉素B、青霉素G+TMPC、强力霉素D、青霉素G+链霉素E、青霉素G+红霉素92、张某,女性,因肾病综合征伴肾功能不全入院,近几日出现尿急、尿痛、尿频症状,诊断为铜绿假单胞菌致尿路感染,应选用下列何药来控制尿路感染( )A、庆大霉素B、SM( )+TMPC、抗敌素D、羧苄西林E、头孢氨苄93、刘某,突发咽痛、畏寒、高热,检查可见咽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血培养为金葡菌感染,诊断为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耐药,最好选用下列何种抗菌药控制感染( )A、青霉素B、苯唑西林C、氨苄西林D、羧苄西林E、四环素94、梁某,近一段时间咳嗽,初为干咳,以后有少量粘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并伴有乏力、头痛、咽痛等症状,X线片上发现肺炎,诊断为支原体肺炎,选用下列哪种药物控制感染为好( )A、青霉素B、四环素C、氯霉素D、庆大霉素E、螺旋霉素95、夏某,近几天出现咽痛伴中等程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上有假膜,细菌学检查发现白喉杆菌,诊断为普通型咽白喉,最好选用下列哪种治疗方案( )A、红霉素+白喉抗毒素B、庆大霉素+白喉抗毒素C、土霉素+白喉抗毒素D、SM( )+TMPE、青霉素+白喉抗毒素96、曹某,半月前曾患急性扁桃体炎,现突发发热、伴多汗、疲乏、厌食及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常选用下列何种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 )A、青霉素B、庆大霉素C、万古霉素D、抗敌素E、四环素97、陈某,五天前出现尿急、尿痛及尿频症状,尿中查到白细胞和尿蛋白,现突发高热、伴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呼吸加快、出冷汗及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血中检到变形杆菌,诊断为败血症,常首选下列何药进行抗感染治疗( )A、庆大霉素B、万古霉素C、氨苄西林D、羧苄西林E、链霉素一、填空题98、为减轻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应用时最好同服等量( )以( )尿液,并多饮水以( )尿液。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按半衰期给药的消除量和累积量关系表
半衰期 数 1 2 3 4 5 6 7 8 一次用药
消除药量 % 体存药量 %
连续恒速恒量给药
消除药量% 累积药量 %
50 75 87.5 93.75 96.87 98.44 99.22 99.7
50 25 12.5 6.25 3.13 1.56 0.78 0.3
C为药物浓度、﹣表示药物浓度下降)。是绝
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二)零级速率(恒量消除) 单位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按恒定的量消
除。药物消除(转运)的速率与血药浓度的零
次方成正比,dC/dt=﹣KC0,是体内药量 超过机体消除能力极限时的消除方式。极个 别药用量大时以此消除。
一级动力学
零级动力学
一级与零级消除比较
当pH=pKa时,[HA]=[A-]
当pH=pKa时,[B]=[BH+]
因此,pKa是指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
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各药均有其 特有的、固定的pKa。
当pH与pKa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
解离型药物与非解离型药物的浓度差异 比值相应以指数值变化。
弱酸性药物:pKa=3.4
pH-pKa 1.4-3.4 1 在胃 =10 = 100 =10 液: [HA]
血管外单次用药的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图
最小中毒浓度 血 药 浓 最小有效浓度 度 高峰时间 安 全 范 围
高峰浓度
待 期 伏 潜潜 伏 期
时间(t)
持续期
残留期
二、药物消除速率类型
(一)一级速率(恒比消除)
单位时间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
药物消除(转运)的速率与血药浓度的一次 方成正比,用数学公式 dC/dt=﹣KeC1 表示 ( dC/dt 为消除速率、 Ke 为消除速率常数、
微生物学第二章原核微生物2

芽孢有多层结构,主要包括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
•
(二)细胞膜
• 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
层柔软、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薄膜。 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蛋白质
主要包括 磷脂
糖类
少量核酸
•
②细胞膜的结构
•
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细胞膜液态镶嵌模型
认为:膜是由球形蛋白 与磷脂按照二维排列方 式构成的流体镶嵌式, 流动的脂类双分子层构 成了膜的连续体,而蛋 白质象孤岛一样无规则 地漂流在磷脂类的海洋 当中。
•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蓝细菌 •中的羧酶体.
•
(五)拟核(核区)和质粒
•拟核:由大型环状双链DNA纤丝不规则地折
叠或缠绕而构成的无核膜、核仁的区域。
•
拟核
•细菌DNA:
长度:一般为:1—3mm 例:大肠杆菌的DNA长约1mm 。 生长迅速的细菌在核分裂之后细 胞往往来不及分裂,所以细胞中常 有2—4个核,而生长缓慢的细菌 细胞中一般只有1—2个核,不在 染色体复制时期一般是单倍体。
•
(三)间体
•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 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间体
间体的功能:
▪参与隔膜形成 ▪与核分裂有关 ▪分泌胞外酶的地点
•
(四)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细胞质:是在细胞膜内除核区以外的细胞物质。
•主要成分: •
•细胞质功能: •细胞质中含有丰富的酶系 ,是营养物质合成、转化 、代谢的场所。
•
①核糖体
• 是分散在细胞质中的颗粒状结构,由核糖体核 酸(占60%)和蛋白质(占40%)组成。
第二章:药物的变质反应和代谢反应

(一)药物的异构化反应
1.光学异构化反应 ① 消旋异构化反应
举例:如肾上腺素的溶液由于pH过低或过高, 加热或室温放置过久等会加速其消旋化,使药 效降低(右旋体的效率仅为左旋体的1/15)。
② 差向异构化反应
举例:如四环素遇某些阴离子如磷酸根、枸橼 酸根、醋酸根可生成差向四环素,而失去活性。
(三)聚合反应
eg 1:如甲醛在贮存中易生成白色的 多聚甲醛沉淀。
eg2:如维生素K3光照后变为紫色, 是因为分解并聚合成双分子化合物而 引起的。
四、CO2对药物质量的影响
1、使弱酸强碱盐析出弱酸沉淀 2、改变药物的酸碱度 3、导致药物产生沉淀 4、引起固体药物变质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代谢
> 酰胺
(三)影响药物水解的外界因 素
外因
防止药物水解的方法
1
水分
应尽量考虑制成固体药剂使用;干 燥处贮存
2 酸碱性
调节稳定pH值。
注射剂灭菌时,应考虑药物水溶液的
3
温度 稳定性而选择适当的温度,如流通蒸
汽灭菌30分钟;阴凉处或冷处贮存
4 金属离子
加入配合剂EDTA-Na
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削皮(去皮)后,
不是,药物的水解速度受 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影响药物水解的外界因 素
外因
防止药物水解的方法
1
水分
应尽量考虑制成固体药剂使用;干 燥处贮存
2 酸碱性
调节稳定pH值。
注射剂灭菌时,应考虑药物水溶液的
3
温度 稳定性而选择适当的温度,如流通蒸
汽灭菌30分钟;阴凉处或冷处贮存
4 金属离子
加入配合剂EDTA-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起重视,而且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也还没有解决。 1935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钱恩和澳大利亚病理学家霍
华德.弗罗里对弗莱明的发现大感兴趣。钱恩负责青霉菌的培养 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弗 罗里负责对动物观察试验。至此,青霉素的功效得到了证明。 1945年,弗莱明、钱恩、弗罗里共同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
❖ 【抗菌效价】 1IU钾盐=0.625μg;1IU钠盐=0.6μg。
❖
1mg钾盐=1595IU;1mg钠盐=1667IU。
【药动学】
1 吸收:口服易被胃酸破坏,仅少量吸收,一般不内服,但仔
猪3 或代雏谢鸡:敏仅感4菌0肠%道在感肝染中时被,破可口坏服。防治,肌注吸收良好,马 、4 牛排、泄猪:360分0%钟以,山原羊形、从鸡肾10排分出钟,血其药浓中度肾达小到管峰分值泌,有占效 浓90度%维。持丙6-磺8小舒时抑。制乳肾池灌小注管在分最泌初青几霉个小素时,内因可此大可量延吸收长。青 2霉分素布的:作青用霉时素G间在。血中有50%可与血浆白蛋白可逆性结合, 通过猪被t动1/扩2为散0方.7式h分,布一各般组对织体多液数中敏,感以菌肾血、肺药、浓脾度和可肌维肉持中 含6-量8小较高时,。但脑脊液、关节囊、胸腔、乳腺浓度低,当中枢神
第十一章、抗微生物药物
第二节 抗生素
❖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3、林可胺类抗生素 ❖ 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5、多肽类抗生素 ❖ 6、四环素类抗生素 ❖ 7、氯霉素类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结构特征:含有β-内酰胺环 抗菌机理: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分 类:青霉素类
❖ 【理化性质】 青霉素G为弱的有机酸,略溶于水,易溶于 醇醚等。羟基上的氢可被碱金属取代成盐,或与有机碱合 成复盐,如普鲁卡因青霉素和乙二胺青霉素。临床上常用 青霉素钾盐或钠盐,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水溶 液不稳定,24小时后药效降低50%且易生成青霉噻唑酸和 青霉烯酸(为过敏反应的半抗原,结合大分子蛋白质后转 变为致敏物质青霉噻唑蛋白),水溶液的ph值在6.0-6.5 之间时最稳定。青霉素钾或钠盐的粉末性质稳定可保存三 年不降低药效。
3、第三代青霉素
一般以氨苄青霉素为母体合成的一系列衍生物。基本结 构是在氨苄青霉素的α-氨基上再酰化成酰胺或转化为脲的 衍生物,有阿洛西林、阿帕西林、哌拉西林等抗菌谱广,杀 菌力强,多用于控制绿脓杆菌及其它G-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 。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
头孢菌素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分类】 1、天然青霉素:产生于数种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有效成分 有:青霉素G、青霉素F、青霉素K、青霉素X和双氢青霉素F 五种。以较稳定,作用也最强,产量较高,且符合临床和生 产上的要求。但青霉素G的过敏反应也是最严重的。而临床 上常指的青霉素是指青霉素G。其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等优 点,但由于抗菌谱窄,不耐酸而不能内服,不耐酶易被水解 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青霉素的临床应用。在1959年,6-APA 分离成功,为合成新型青霉素创造了条件。
2、半合成青霉素
⑴耐酸青霉素:苯氧甲基青霉素(青霉素Ⅴ)、乙氧萘青霉素 (新青霉素Ⅲ)、苯氧乙基青霉素(PEPC)、苯氧丙基青霉 素(PPPC),仅耐酶不耐酸,临床应用较少。
⑵耐酶青霉素:甲氧苯青霉素(新青霉素Ⅰ,耐酶不耐酸), 苯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和双氯青霉素均为耐酸和耐酶的窄 谱抗生素。
⑶广谱青霉素:氨苄青霉素(ABPC)和羟氨苄青霉素(AMPC) 为耐酸广谱,羧苄青霉素(CBPC)为不耐酸广谱。
❖ 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布 氏杆菌等作用很弱,而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真菌、原虫和病毒等无效。
【耐药性】
一般细菌对青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1、细菌可以产生β-内酰胺酶:可与β-内酰胺环羰基部分共价 结合,水解其酰胺键,并能水解脒基键及其它C-N键,破坏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已发现190多种本类酶类。 2、降低抗生素与PBPs靶位的亲和力。 3、在细菌细胞质周围形成水解屏障,阻碍抗生素进入靶位。 4、细菌缺乏自溶酶,使抗生素只能抑菌,而杀菌作用较弱。 5、改变细菌细胞壁,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透入菌体内。
经系统有炎症时,较易透入,可达到血药浓度的5%-30%。
❖【抗菌谱】
❖ 青霉素为窄谱抗生素,主要对G-球菌和G+球菌以
及G+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放线菌和钩端螺旋体中 度敏感,较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较高浓度时有强大 杀菌作用。
❖ 对青霉素敏感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猪 丹毒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破伤风梭菌、炭疽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肺炎双球菌、梭状芽胞杆菌、李氏杆 菌、牛放线菌、钩端螺旋体等。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细菌产生的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已发现二百多种 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和 BUSH法。
分子生物学法将酶分为四类。A类酶包括多种质粒编码的青霉 素酶,活性部位为丝氨酸残基,分子量为29kDa。B类酶为金属 酶,由染色体或质粒编码,酶活性需锌离子参与,可被 EDTA抑 制。C类酶的活性部位为丝氨酸残基,分子量为39kDa,其产生 与诱导剂有关。C类酶主要指染色体编码的头孢菌素酶(AmpC酶 )。D类酶又称为OXA型(水解苯唑西林)β-内酰胺酶。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化学结构】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由侧链RCO—以及母核6—氨 基青霉烷酸(6-APA)两部分组成,母核中含有一个饱和四氢噻唑 环(A)和一个β—内酰胺环(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天然青霉素
【来源】 产生于数种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有效成分有:青霉素 G 、青霉素F、青霉素K、青霉素X和双氢青霉素F五种。以青霉 素G较稳定,作用也最强,产量较高,且符合临床和生产上的 要求。但青霉素G的过敏反应也是最严重的。而临床上常指的 青霉素是指青霉素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