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地区典型地段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长江大滩洲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长江大滩洲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长江大滩洲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城市发展,自然灾害频发,长江流域的大滩洲地区成为了中国防洪治灾和生态调节的重点地区。

而生态保护和防洪治灾的关键之一便是了解该区域的土地水文地质特征。

本文将针对长江大滩洲地区的土地、水文、地质特征作出分析。

一、土地特征长江大滩洲地区涵盖面积大约有22万平方公里,其土地特征可概括为低平、肥沃、湿润。

这里是长江流域最大、最古老的滩地,沉积层深厚,土质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和林业发展。

同时,长江大滩洲地区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面积的湿地和沼泽地以及天然的湖泊和水库,这些丰富的生态资源为该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防洪治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水文特征长江大滩洲地区被多条河流穿越,是典型的水文地质交汇区。

其中,长江是最为重要的一股河流,河长6300公里,是全球第三长的河流,其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

此外,长江流域内还有其他大小不一的河流,如川江、湘江等,这些河流与长江交汇,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在降雨方面,长江大滩洲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1600mm之间,且夏季雨水较为集中。

在洪水方面,长江大滩洲地区既受到上游水文境遇的影响,也受到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地区洪水灾害频发,给沿岸居民和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地质特征长江大滩洲地区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滩地沉积、湖泊沉积和夹砂岩地质。

在滩地沉积中,长江大滩洲地区特征明显,这是由于长江持续性地向外泄洪,沉积物沉积层积累,形成了长江大滩洲地区的滩地。

而在湖泊沉积中,该地区有众多的湖泊分布在地图上,其中洞庭湖面积最大,当地人们也称之为“华南水乡”。

此外,该地区还有夹砂岩地质,这是由于长江古河道的侵蚀作用和青藏高原隆起的造山作用形成的。

夹砂岩地质的形成给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分析了长江大滩洲地区的土地、水文、地质特征,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以及防治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江源区3种地形高寒草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长江源区3种地形高寒草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长江源区3种地形高寒草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其机理探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基离子在维持土壤养分和缓冲土壤酸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不同地形高寒草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盐离子的分布规律,有助于深入认识高寒草地土壤特性及其离子运动过程。

以长江源区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阴坡、滩地和阳坡3个不同地形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交换性钾钙钠镁离子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探讨其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长江源区高寒草地不同坡向、不同土层的土壤全盐量TDS(%)为0.08%-0.20%,阳离子交换量CEC为19.68-74.33cmol·kg^(-1),且阴坡高寒草地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阳坡和滩地的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基本呈现Ca^(2+)>Mg^(2+)>K^+>Na^+,符合一般规律。

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在0-10cm和10-20cm土层呈现阴坡大于滩地和阳坡的规律,在20-40cm土层规律不明显。

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交换性Ca^(2+)和盐基饱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2;P=0.034)。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pH、SOC和NH_4^+-N4个因子进入CEC的模型,NO_3^--N、pH和TN3个因子进入Ca^(2+)的模型,AK、AP、土壤含水量3个因子进入K+的模型,只有土壤NO_3^--N进入Na+的模型,但这些土壤因子都未能进入模型解释Mg^(2+)的变化。

综上,长江源区高寒草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在不同坡向有明显差异,且均呈现阴坡大于滩地和阳坡的规律。

长江口南汇边滩泥沙特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口南汇边滩泥沙特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江口南汇边滩泥沙特性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中国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河流流域之一,在其流域中出现的污染和河道改变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意义。

长江口南汇边滩处于长江口的下游,是一个重要的泥沙净化带。

因为该地区沉积物量丰富,其沉积物具有特殊的地质和化学组成,因此对于探究其泥沙特性,并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长江口南汇边滩的泥沙特性,包括其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的特征,为长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选题意义1. 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长江口南汇边滩是一个重要的泥沙净化带,其泥沙特性的研究可以为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 探究泥沙的特殊地质和化学组成长江口南汇边滩泥沙的特殊地质和化学组成,对了解长江流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3. 为长江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长江流域治理是我国的重点环保工作之一,而该地区泥沙净化在治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探究长江口南汇边滩泥沙的特性,将为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四、选题内容本文将通过实验研究长江口南汇边滩泥沙的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面的特征,包括颗粒分布、粘性、比表面积、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群落等,在深入研究泥沙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研究方法1. 采集沉积物样品:对长江口南汇边滩的沉积物进行采集,尤其是边滩泥沙进行采样,采集方法采用现场提取或采用取样管。

2. 样品制备: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筛分并按照物理或化学特性制备样品。

3. 物理和化学分析:利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和设备,对样品进行颗粒分布、粘性、比表面积、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分析,同时进行微生物分析以计算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绘制图片和图表对结果进行展示和分析。

六、预期成果本文预期能够全面深入地研究长江口南汇边滩泥沙的特性,包括其实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图片和图表等,从而为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河口典型河段水动力、泥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这些典型河段及关键界面的性质以及界面之问的变化情况作深入的研究,为河口资源的开发作出科学的决策。

§2.2资料来源图2.1长江河口段形势图Fig.2.1ThesitIlationofthea1∞gjiallgestuⅡy图2.2长江河口测点站位图Fig.2.20bservati∞stati∞softhe0I锄gji蚰gestIl盯y在长江三峡工程2003年6月正式蓄水、南水北调工程动工的以来,以及长江口一些开发治理工程的实旌。

为了深化认识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特点,指导长江口的水资源开发保护和河口治理。

2003年、2004年洪、枯季在长江口开展了能像模型(5)所揭示的倍周期分岔那样规则,也不可能期望汊道发育能像倍闰期分岔过程那样具有FeigenbauInu常数或占常数(林振山,2003)等。

然而,应用这个简单的非线性模型的动态图象来描述长江河口的大致形态特征,通过和动力学因素具有密切联系的参数(动力学指标)对河口分段,同时分析河口形态的动力学成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以为长江口区的分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新的理论思路。

图3.5Logistic摸式的长江河口分段圈Fi毋3.5Subsecti∞sof0I明gjiallgestuarinear髓inL09istic粥del参考文献:1陈吉余,沈焕庭,恽才兴等.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沈焕庭,潘定安.长江河口最大混浊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3.沈焕庭,潘定安.长江河口潮流特性及其对河槽演变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李佳.长江河口潮区界和潮流界及其对重大工程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20045.李九发,沈焕庭,万新宁等。

长江河口涨潮槽泥沙运动规律[J].泥沙研究.2004(5):34—40.6.沈焕庭等长江河口物质通量[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l_7.茅志昌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5,26(6):643—649。

文献综述-长江口水文、泥沙计算分析

文献综述-长江口水文、泥沙计算分析

长江口水文、泥沙计算分析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河口地区是海陆相互作用最为典型的区域,其水动力条件复杂,如径流、潮汐、波浪、沿岸流以及地转科氏力等作用强烈;人类活动也颇为活跃,其作为经济发展的强势地位集中体现在沿江、沿海等地域优势上。

众所周知,河流泥沙资料是为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泥沙灾害、合理开发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宏观分析与决策研究,以及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和水库运用、调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基础工作。

我国属于多河流、广流域的国家,据统计,在我国长达2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不同、类型各异的河口1800多个,其中河流长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河口有60多个(沈焕庭等,2001)。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量丰沛,输沙量大,全长约6300km,流域面积约180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5。

其河流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与亚马孙河,入海水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与刚果河,均居世界第三位。

据长江大通站资料(1950~2004),流域平均每年汇集于河道的径流总量达9.00 X 1011m3,并挟带约3. 78 X 108t泥沙(中华人民共和国泥沙公报,2004),由长江河口的南槽、北槽、北港和北支等四条汉道输送入海。

根据长江口水流动力性质和形态特征,可分为径流段、过渡段、潮流段和口外海滨段。

过渡段是径流与潮流相互消长的河段,它自五峰山镇至徐六径,长约184km。

潮流段是潮流势力逐渐增强,径流势力相对减弱,风浪与风暴潮对河道的影响大增的河段,它自徐六径至河口,长约174km。

口外海滨段是诸多水动力因素非常活跃的场所,又受到海岸、海底等边界条件的制约,水流动力情况比较复杂。

它的大致范围是西起长江口拦门沙前端、东至水下三角洲前缘,南自南汇嘴附近、北达江苏省篙枝港(胡辉,1988;沈焕庭2000,2001;宋兰兰,2002)。

每个典型河段都有其固有的且相互影响的悬移质含沙量分布特性,它们在长江口地貌形态、河口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江口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含盐度的变化特性

长江口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含盐度的变化特性

第!"卷第#期!$%%年"月水资源保护&’()**)+,-*.)+/*,().(0,12345!"135#6745!$%%!"#:%$589:9;<5=>>?5%$$#!:9885!$%%5$#5$$@作者简介:李伯昌(%9:@—),男,江苏泰州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长江口涉水工程的防洪影响评价及水资源分析论证工作。

)ABC=4:D<E4=FDG%!:5D3B长江口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含盐度的变化特性4\]%$^_‘!$@J %$+a %(%5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上海!$$%8:;!5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8$$%$)摘要:为了保障长江口北支的航运功能,满足沿江两岸引排水需求,对!$世纪"$年代以来长江口水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近期北支分流比持续减少,涨潮分流比大于落潮;洪、枯季涨落潮分沙比呈减小之势,且均大于相应的分流比。

近年来,泥沙倒灌南支现象有所减弱;北支河段受径流影响逐渐减小,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但随着下段喇叭口逐渐收缩,涨潮量有减小之势;北支涨潮含沙量大于落潮,在涨落潮流流路分离段含沙量明显大于其他位置。

北支含盐度枯季显著大于洪季,且含盐度沿程的差异洪季明显大于枯季,近年来河段含盐度有所减小。

人工缩窄工程对北支近期水流泥沙输移及其含盐度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潮汐;潮流;分流比;分沙比;含盐度;北支;长江口中图分类号:/88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988(!$%%)$#!$$8%!$#$%&’%(’)*+,%&%+(-&’.(’+.)/.-0’1-*((&%*.2)&(%*0.%3’*’(4’**)&(,5&%*+,+,%**-3)/6%*7(8-9’:-&-.(;%&4’*&-+-*(4-%&.<#=)>+,%*7%,6?@-*>+,);!,A,-*B-*7%,C;D;*%(%!"#$%&’($%&)(*+,-./0$,12%*+./(&$/(3%40,+$035617,383&1$%79$/+,)+.30,:+.,"#$%&’($%&9$/+,)+.30,:+."3;;(..(3%,<#$%&#$(!$$%8:,"#(%$;!!"#$%&’($%&)(*+,<:(+%/(5(:)+.+$,:#2%./(/0/+,"#$%&’($%&9$/+,)+.30,:+."3;;(..(3%,90#$%#8$$%$,"#(%$)E5.(&%+(:0?3HIJH K3J?>7HJ KLJ ?CM=NCK=3?O7?DK=3?>3O KLJ ?3HKL FHC?DL DLC??J43O KLJ PC?NKQJ *=MJH J>K7CHR C?I K3BJJK KLJ IJBC?I 3O SCKJH I=MJH>=3?C?I IHC=?CNJ =?KLJ HJN=3?C43?N KLJ PC?NKQJ *=MJH ,KLJ 3F>JHMJI LRIH343NR ICKC 3O KLJ PC?NKQJ *=MJH )>K7CHR >=?DJ KLJ %9"$>,SC>C?C4RQJI5(LJ HJ>74K>>L3S KLCK KLJ O43S I=MJH>=3?HCK=33O KLJ ?3HKL FHC?DL DLC??J43O KLJ PC?NKQJ *=MJH LC>FJJ?IJDHJC>JI D3?K=?7C44R =?HJDJ?K RJCH>,C?I =K>MC47J CK O433I K=IJ =>NHJCKJH KLC?KLCK CK JFF K=IJ5(LJ >JI=BJ?K I=MJH>=3?HCK=3>CK O433I C?I JFF K=IJ>KJ?I K3IJDHJC>J =?O433I C?I IHR >JC>3?>,C?I KLJR CHJ NHJCKJH KLC?KLJ D3HHJ>T3?I=?N O43S >T4=K HCK=3>5(LJ TLJ?3BJ?3?KLCK >JI=BJ?K O43S>FCDESCHI =?K3KLJ >37KL FHC?DL 3O PC?NKQJ *=MJH J>K7CHR LC>FJJ?SJCEJ?JI =?HJDJ?K RJCH>5(LJ =?O47J?DJ 3O H7?3OO 3?KLJ ?3HKL FHC?DL DLC??J4=>IJDHJC>=?N NHCI7C44R ,C?I KLJ K=IC4D7HHJ?K LC>C I3B=?C?K =?O47J?DJ 3?KLJ ?3HKL FHC?DL DLC??J45&=KL KLJ NHCI7C4CHH3S=N 3O KLJ FJ44AB37KL =?KLJ I3S?>KHJCB HJCDL ,KLJ O433I K=IC4M347BJ KJ?I>K3IJDHJC>J5(LJ >JI=BJ?K D3?DJ?KHCK=3?CK O433I K=IJ =>NHJCKJH KLC?KLCK CK JFF K=IJ5(LJ >JI=BJ?K D3?DJ?KHCK=3?CK KLJ HJCDL SLJHJ KLJ O43S TCKL>3O O433I D7HHJ?K C?I JFF D7HHJ?K >JTCHCKJ =>NHJCKJH KLC?KLCK CK 3KLJH >=KJ>5(LJ >C4=?=KR 3O KLJ ?3HKL FHC?DL DLC??J4=?IHR >JC>3?=>>=N?=O=DC?K4R NHJCKJH KLC?KLCK =?O433I >JC>3?5(LJ >C4=?=KR MCH=CK=3?C43?N KLJ ?3HKL FHC?DL =?O433I >JC>3?=>NHJCKJH KLC?KLCK =?IHR >JC>3?5(LJ >C4=?=KR LC>FJJ?IJDHJC>JI =?HJDJ?K RJCH>5(LJ CHK=O=D=C4?CHH3S=?N TH3<JDK>LCMJ C >=N?=O=DC?K JOOJDK 3?KLJ HJDJ?K MCH=CK=3?3O >JI=BJ?K KHC?>T3HK C?I >C4=?=KR 3O KLJ ?3HKL FHC?DL DLC??J45F-4G)&0.:K=IJ ;K=IC4D7HHJ?K ;O43S I=MJH>=3?HCK=3;>JI=BJ?K I=MJH>=3?HCK=3;>C4=?=KR ;?3HKL FHC?DL DLC??J4;PC?NKQJ *=MJH J>K7CHRH 河道概况长江口上起徐六泾,下至口外U$号灯标,全长约%@%V@EB 。

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特点与区域土壤水盐调控研究

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特点与区域土壤水盐调控研究

第39卷第5期2008年10月土壤通报ChineseJournalofSoilScienceV01.39.No.5Oct..2008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特点与区域土壤水盐调控研究余世鹏,杨劲松+,刘广明,李冬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摘要: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有丰水年份春秋季土壤积盐、枯水年份夏季土壤积盐的季节性特点,且各季节积盐的机理也不同。

分析研究了河口地区不同水文年间不同季节的土壤水盐动态调控指标。

分析河口区域土壤盐分的分布状况及近几年来河口区域秋冬季咸潮入侵加重和雨季土壤盐化程度加剧的状况,针对性的开展河口区域不同水文年各季节的土壤水盐调控,采取各种水利措施和农耕措施控制区域土壤水盐状况向有利于土壤改良和提高生产率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长江河口;土壤水盐动态;调控指标;区域土壤水盐调控中图分类号:S1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64—3945(2008)05—1110—05长江河口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对发展农林牧渔经济十分有利,但该地区位处人海口地势低平生态环境也较脆弱,相当一部分地区土壤常受海水入侵、涝渍和盐碱的影响。

开展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及水盐调控研究对河口地区生态平衡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特点土壤水盐动态主要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随干湿季节的变化土壤盐分的聚集与淋溶作用交替进行;此外,土壤水盐运动还受地下水状况、排灌条件、地表水情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长江河口地区位处我国滨海湿润一半湿润海水浸渍盐渍区,该区地下水位埋藏通常较浅、水力坡度较小、水盐排泄条件较差,降水、蒸发以及地下水矿化度成为影响土壤盐化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尤为明显和直接,特别是对近地表的根层土壤影响更为明显。

地下水及土壤中的盐分主要来自海水,盐分组成以氯化钠为主。

河口地区雨量充沛,据启东县土壤志,启东县年均降雨量(21年资料)1055.8mm,其中5-9月汛期降雨量600~700mm,占全年降雨量60%以上,雨季雨量集中有利于土壤盐分淋洗。

上海长江口地区土体含盐量分布调查

上海长江口地区土体含盐量分布调查

④ 2 216.954 0.297 44.025
6.748
12.191 18.370
3 265.166 0.654 44.025 14.863 26.851
1 144.636 0.356 38.215
9.328
16.851
2 313.378 0.414 38.215 10.828 19.562
©1
3 168.742 0.241 38.215
©3
2 3.299 0.008 3.949 0.009 2.000 0.005 48.212 0.115
3 61.420 0.125 1.308 0.003 17.000 0.034 72.318 0.147
海洋学上盐度与氯度的关系多采用以下公式进行换算m :
5 = 1.806 55CI
(1)
通过上述试验结果,由土层浸出液的c r 计 算 氯 度 a ,并可根
© 1 2 99.000 0.131 5.650 0.007 31.000 0.041 313.378 0.414
3 60.060 0.086 9.460 0.014 26.000 0.037 168.742 0.241
1 27.270 0.040 2.490 0.004 14.000 0.021 84.371 0.124
土 层 中 ,④ 灰 色淤泥质粘土平均盐度最高(18. 3 7 % e) ,© 3 灰色粉 质粘土平 均 盐 度 最 低 (8. 0 4 % ) , 其 他 土 层 平 均 盐 度 介 于 两 者 之 间。长江人海口海水倒灌影响严重[2,3],地 层 含盐状况极有可能 受 此 影 响 。本 文 调 查 结 果 显 示 ,该 地 区 河 床 土 层 孔 隙 水 平 均 盐 度 为 14.35%c,已远高于淡水的盐度范围。对于人工 地 层 冻 结 工 程 , 土层孔隙水含盐量不可忽略。若仍旧 参 照 传 统 的 内 陆 地 区 土 层 进 行 研 究 和 设 计 ,是 与 工 程 实 际 不 符 的 。 参考文献: [ 1 ] 茅 志 昌 ,沈 煥 庭 , 黄 清 辉 . 长 江 河 口 淡 水 资 源 利 用 与 避 咸 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4 ] 姚荣江 ,杨劲松 ,刘广明 ,等. 电磁感应仪 EM38 用于土壤盐渍剖面分类与评价研究[J ]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 (4) :54259. [ 5 ] Corwin D L , Lesch S M. Characterizing soil spatial variabilit y wit h apparent soil elect rical conductivit y I. Survey p rotocols[J ] . Co mp uters
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启东市地处黄海之滨 ,长江三角洲前缘江口北岸 ,属北亚热带气候 ,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 ,年 均气温 14. 9 ℃,降水量 1 031. 1 mm ,蒸发量 1 364 mm 。地势低平 ,地下水埋深在 1 m 左右 ,水盐排泄不畅 , 加之海潮入侵的影响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长期以来涝渍和盐碱一直是该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威胁 。
2 研究方法
选择秋季 (10 月中下旬) ,运用移动式磁感测定系统对沿河口纵向处于关键位置的 3 个镇 (寅阳镇 、大兴 镇 、北新镇) 进行测量 ,田间测定方式采用水平位测量模式 ,在进行表观电导率数据采集的同时 ,固定于 EM38 上的差分 GPS 同步采集该测定点的地理坐标信息 。磁感式田间测量总体上沿条田方向进行 ,平均行
按照变异强度等级划分[6] ,3 个研究区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 。
整体上看 ,沿江纵向土壤盐分含量依次呈降低趋势 ,位于入海口的寅阳镇土壤盐分含量最高 。
表 1 研究点 EM38 测值统计
地点
样本数/ 个
最小值/ ( mS ·m - 1)
最大值/ ( mS ·m - 1)
平均值/ ( mS ·m - 1)
参考文献 : [ 1 ] 杨劲松. 灌溉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与盐渍土的修复[J ] . 土壤通报 ,1999 ,30 (专辑) :77281. [ 2 ] 李海涛 ,李小梅 , Philip B , 等. 电磁感应方法在土壤盐渍化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 (1) :95298. [ 3 ] 姚荣江 ,杨劲松 ,刘广明 ,等. 黄河三角洲地区典型地块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 ]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 (6) :61266.
摘 要 : 运用电磁感应仪 EM38 ,结合 GIS 技术和地统计方法对长江河口地区典型地段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变异性 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3 个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幅有较大差异 ,其中以寅阳镇为最大 ,其次为大兴镇 ,北新镇土 壤盐分变化幅度最小 ;各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且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 ;各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含量 均表现为强的空间相关性 ,寅阳镇和北新镇土壤盐分含量半方差函数均符合球状模型 ,大兴镇土壤盐分含量半方 差函数为指数模型 。Kriging 插值结果表明 ,各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 ;从空间 尺度上来看 ,研究区土壤盐分南部高于北部 ;3 个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 ,寅阳镇土壤盐分含量明显 高于其他 2 个镇 ,北新镇土壤盐分含量最低 。 关 键 词 : 长江河口 ; 电磁感应仪 EM38 ; 表观电导率 ; 空间变异 ; Kriging 插值 中图分类号 : S156. 4 文献标志码 : A
测值进行 Kriging 插值 (图 1) 。从整体上看 ,各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 。 从空间尺度上来看 ,研究区土壤盐分南部高于北部 ,这可能与研究区南临长江有密切关系 ,寅阳镇其研究区 由于东北部临近港汊 ,处于咸淡水交汇地带 ,其部分地方土壤盐分含量也较高 。由图 1 可以明显看出 3 个镇 盐分含量的差别 :寅阳镇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 2 个镇 ,北新镇土壤盐分含量最低 。寅阳镇土壤表观电 导率以 65~80 mS/ m 为主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43. 1 % ,其次以 80~105 mS/ m 为多 ,占总面积的 25. 0 % ;大 兴镇土壤表观电导率在 35~45 mS/ m 之间的占总面积的 42. 7 % ,其次为 0~35 、35~55 mS/ m ,分别占该研 究区总面积的 26. 1 %和 22. 7 % ;北新镇土壤表观电导率几乎都在 0~45 mS/ m 范围内 ,占该研究区总面积 的 98. 9 % ,该研究区只有在西南角有少量的地方土壤表观电导率在 45~55 mS/ m 范围内 。由此可以明显 看出 ,沿江纵向随距入海口距离的增加 ,土壤含盐量逐渐减少 。
0. 000
0. 165
3. 2 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利用地统计软件 GS + 分别对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 ,选取决定系数 ( R2 ) 较大
及残差 ( R S S) 最小的模型进行拟合 ,并绘制半方差折线图 。各研究区土壤含盐量的半方差模型及拟合参数 见表 2 。由表 2 可知寅阳镇和北新镇土壤 EM38 符合球状模型 , 大兴镇土壤 EM38 为指数模型 。表 2 中 , C0 为 块金值 ; ( C0 + C) 为基台值 ; C0 / ( C0 + C) 可以表明土壤空间相关性的程度 。如果 C0 / ( C0 + C) 小于 25 % ,表 现为强的空间相关性 ;在 25 %~75 %之间 ,空间相关性中等 ;大于 75 % ,空间相关性很弱 ;若比值接近于 1 , 说明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的变异[6] 。各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含量的块金值/ 基台值变化范围在 0. 49 %~ 5. 90 %之间 ,均表现为强的空间相关性 。3 个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由随机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性程度很 低 ,从而说明 ,研究区的土壤盐分主要是由土壤自身因素引起的 。
2) 各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具有空间结构特征 ,寅阳镇和北新镇土壤盐分含量符合球状模型 ,大兴镇土壤 盐分含量为指数模型 。各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含量均表现为强的空间相关性 。研究区的土壤盐分主要是由土 壤自身因素引起的 。
3) 各研究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出条带状和斑块状格局 ;在空间尺度上 ,研究区土壤盐分南部高 于北部 ;3 个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 ,寅阳镇土壤盐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 2 个镇 ,北新镇土壤 盐分含量最低 。
32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间距 25 m 左右 。EM38 测值 ( EM38 ) 为土壤表观电导率 , 基本上反映了整个土壤剖面盐分状况 。直接采用 EM38 测值来表征整个剖面的土壤盐渍信息 。
中位数/ ( mS ·m - 1)
标准差
变异 系数/ %
偏度
峰度
寅阳镇
638
24
大兴镇
878
10
北新镇
973
13
157
74. 61
101
38. 62
65
32. 96
72
20. 305
0. 272
0. 777
1. 881
36
14. 730
0. 381
0. 633
0. 488
34
8. 003
0. 243
3 收稿日期 : 2009205204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 KZCX12YW208201202) ; 国务院三峡办项目 ( SX[ 2007 ]20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601100) ;国家 863 计划课题 (2007AA091702 ,2006AA10A301) 作者简介 : 张同娟 (19812) ,女 ,河南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地理信息及遥感方面研究 。 通讯作者 : 杨劲松 。
2010 年 6 月
灌溉排水学报 Jo urnal of Irrigatio n and Drainage
文章编号 :167223317 (2010) 0320032204
第 29 卷第 3 期
长江河口地区典型地段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3
张同娟 , 杨劲松 , 刘广明
(中国科学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 , 南京 210008)
盐渍化是制约河口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大面积分布的盐渍 土地对实现该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土壤盐渍信息空间分布的定量研究是实现盐渍土 地科学管理及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 。目前国内针对区域盐渍土质量及其空间变异性的评估主要依赖于采样 调查与盐分分析测试技术 。该方法由于工作量大 、分析测试成本高 、费时长 ,劳力需求多 ,因此数据量较少 , 难以对区域的盐渍土盐分剖面与空间分布状况进行有效和具有足够精度的定量评估 ,从而制约了盐渍土的 高效利用及其科学规划 ;同时对盐渍土的基本特性 、动态机制及其演化过程的深入研究也造成了明显的制 约[1] 。EM38 磁感应电导仪 (又称大地电导仪) 能在地表直接测量土壤表观电导率 ,方便 、快速 ,为解决上述 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国内外利用电磁感应仪在农田土壤盐分普查 、土壤质地情况调查和土壤盐渍化评价 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225] 。采用磁感应电导率仪 ( EM38) 对河口地区典型地段土壤盐渍化现状进行调查 , 以揭示其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规律 ,为河口地区盐渍化的科学管理 、合理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虑到原始数据偏态较小 ,并且其频数分布图符合近似的正态分布 ,以满足地统计分析的要求 ,因表 1 可知各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土壤
盐分的平均值来看 ,靠近入海口的寅阳镇远远大于位于上段的其他 2 个镇 。从变幅来看 ,寅阳镇的 EM38 变 化幅度达 133 mS/ m ,为 3 个研究区中最大 。各研究区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变异系数范围为 0. 243~0. 38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