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6、非侵染性病害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五种类型。
*5、()()()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引起。
*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和()。
**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等。
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高温c. 病原菌d. 遗传因素*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b. 真菌c. 线虫d. 原核生物**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粉状物c. 脓状物d. 颗粒状物**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猝倒病d. 缺素症**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b. 坏死c. 脓状物d. 腐烂四、判断对错*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重要诱因。
第五章 线虫和原生动物

雄虫和雌虫形态明显不同 雌虫最后只将头部留在植物组织内,虫体的大 部分露出根外, 卵大部分存在于虫体内(胞 囊)。雄虫成熟后就脱离寄主,寻找雌虫交配, 或者不交配即在土壤中死去
大豆胞囊线虫的2龄幼虫从大豆幼根的表皮直 接侵入到皮层组织内寄生。
雌虫=胞囊
排泄系统----垫刃目线虫, 1条纵行管道,连接下 皮层1个单细胞
C
二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病原 线虫的生活史
卵
幼虫
发育为成虫 两性交配后产卵,完 成一个发育循环, 即线虫的生活史。
线虫的幼虫—般有4个龄期。经过最后一次 的蜕化形成成虫,雌虫经过交配后产卵,雄 虫交配后随后即死亡。 垫刃目线虫的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所 以从卵内孵化出来的幼虫已是二龄幼虫(开 始侵染寄主,也称侵染性幼虫)。 有些线虫的雌虫不经交配也能产卵繁殖(孤 雌生殖)。
Longidorus 长针线虫属 Xiphinema 剑线虫属 Trichodorus 毛刺线虫属
第三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1.粒线虫属(Anguina) 本属线虫大都寄生在禾本科植物的地上部, 在茎、叶上形成虫瘿,或者破坏子房形成 虫瘿。还可传播细菌(Clavibacter rathayi) 引起小麦蜜穗病。 粒线虫属至少包括l 7个种 模式种为小麦粒线虫(A. tritici )
病原线虫的致病性
1、穿刺吸食和在组织内造成的创伤; 2、食道腺的分泌物对植物破坏作用最大; 3、能传播其他病原生物(棉枯萎病,葡萄 扇叶病毒病,小麦蜜穗病等),引起复合侵 染.
食道腺的分泌物,除去有助于口针穿刺细胞壁和消
化细胞内含物便于吸取外,大致还可能有以下这些
《植物病虫害防治》课后习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业题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4、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引起病害的观点,就称为“病害三角"。
5、侵染性病害: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
6、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称。
二、填空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两大类.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素。
6、植物侵染性病害由( )侵染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由() 引起.7、植物病害症状包括( )和().8、1945年,爱尔兰由于()病大流行,而使欧洲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区饿死100万人,200万人逃亡海外,这称为爱尔兰饥荒。
9、按照传播方式,植物病害可以可以分为()()( )( )等.1、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2、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寄生性植物病害3、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4、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5、寄主、病原、环境条件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7、病症、病状8、马铃薯晚疫病9、气传病害、种苗传播病害、土传病害、虫传病害三、选择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b。
霉状物c。
粉状物d。
颗粒状物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
a. 霜霉病b。
晚疫病c。
线虫和原生动物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态
水----线虫是一类水生动物,植物病原线虫仍 然保持水生习性;除了休眠状态的幼虫、卵 和胞囊,线虫都需要在适当的水中或土壤颗 粒表面有水膜时才能正常活动和存活,或寄 生在寄主植物的活细胞和组织内。
温度----不同线虫种类其发育最适温度不同、 但一般在15—30℃之间均能发育。在40 ℃ 50℃的热水中10分钟,即可杀死。在实验室, 常用60 ℃ -65 ℃,3-5分钟杀死线虫。
➢ 土壤----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水分)是影响线虫的 重要因素。土壤的温、湿度高,线虫活跃,体 内的养分消耗快,存活时间较短;反之则存活 时间就较长。
➢ 土壤长期淹水或通气不良也影响它的存活。
➢ 许多线虫可以休眠的状态在植物体外长期存活, 如土壤中未孵化的卵,特别是卵囊和胞囊中的 卵存活期更长。
❖ 线虫分布在从土表以下 5cm到 15cm土层, 尤其是植物根际土壤中更多。
(二)线虫虫体结构
体壁----角质层…下皮层…肌肉层
体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部结构----消化系统
体腔液(血液)
生殖系统
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 排泄系统等
体壁(角质层、下皮层、 肌肉层)
D
排泄孔
A.外表皮层
B.内表皮层 C.丝状层 侧区
D.基质层 E.边界层
侧带
F.外纤维层
线虫的幼虫—般有4个龄期。经过最后一次 的蜕化形成成虫,雌虫经过交配后产卵,雄 虫交配后随后即死亡。
垫刃目线虫的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所 以从卵内孵化出来的幼虫已是二龄幼虫(开 始侵染寄主,也称侵染性幼虫)。
有些线虫的雌虫不经交配也能产卵繁殖(孤 雌生殖)。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

《植物病理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的识别、发生、发展、流行规律、防治方法以及病害管理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研究对象:植物病原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和寄主植物。
3.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病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生活史、繁殖方式等。
- 植物病害的症状与诊断:研究植物病害在寄主上的外部表现(如斑点、腐烂、萎蔫等)和内部病理变化。
-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探讨病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传播和流行机制。
- 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关系:研究植物与病原生物之间的识别、侵入、防御等相互作用。
-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
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 植物病原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通过对病原生物的形态、遗传特性等进行分类,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 植物病害的病理学:研究病害在植物体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制。
- 植物抗病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抗性机制,并通过遗传育种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 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研究病害在田间种群中的传播、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
- 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综合应用多种防治方法,实现病害的有效控制。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病原生物和植物病害的症状。
- 实验法:包括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实验,以及植物抗病性鉴定等。
- 调查法:通过田间调查、采样、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病害的分布和流行情况。
-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基因表达分析等技术,研究病原生物的遗传特性和植物与病原生物的互作。
-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病原生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大数据,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 生态学方法:研究植物病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病害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普通植物病理学

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1. 下列哪类真菌具有孢子多型现象?( C )A.白粉菌B.炭疽菌C.锈菌D.霜霉菌2.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过程中,需要在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上生活,这种现象称为( D )。
A.多型寄生B.专性寄生C.单主寄生D.转主寄生3.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的营养体(B )。
A. 无隔菌丝B.吸器C.原质团D.有隔菌丝4. 孢囊孢子是下列哪类菌物的无性孢子(C )。
A.半知菌类B.卵菌门C.接合菌门D.担子菌门5. 霜霉菌的有性孢子为( D )。
A.子囊孢子B.接合孢子C.担孢子D.卵孢子6. 马铃薯晚疫病曾经在历史上大流行,它与下列哪个重大事件相关?(C )A.孟加拉饥馑B.波尔多液的诞生C.爱尔兰饥荒D.郁金香狂热现象7.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
(C )A.白粉菌B. 锈菌C. 立枯丝核菌D.霜霉菌8. 下列哪种结构不属于菌物营养体的变态结构?(B )A. 吸器B.菌丝C.假根D.附着胞9. 小麦白粉病菌侵入植物的方式为(D )。
A.皮孔侵入B.自然孔口侵入C.伤口侵入D.直接侵入10. 下列哪类菌物的无性孢子是镰刀形的?(D )A. 柄锈菌属B. 白锈菌C. 链格孢菌D. 赤霉菌11. 接合菌菌的有性孢子为(B )。
A.子囊孢子B.接合孢子C. 卵孢子D.担孢子12. 下列病害中会形成冬孢子堆的是(B )。
A.小麦白粉病B.小麦条锈病C.莴苣霜霉病D.烟草花叶病13.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B )。
A. 锈菌B. 木耳C. 黑粉菌D. 香菇14.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A )。
A. 弱性寄生物B. 专性寄生物C. 腐生物D. 活体寄生物15.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导致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了(B )。
A. 酶B. 生长调节物质C. 植保素D. 毒素16.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C )。
普通植物病理学重点问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
第五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芽胞(endospore)
芽胞形成 于细菌细 胞内,对 热、干 燥、幅射 和毒素等 异常环境 具有抗 性。
细菌的细胞
三、细菌的营养、代谢及代谢产物
(一) 细菌的营养 植物病原细菌属于化能有机异养型、 碳源(糖、蛋白质)、氮源(有机或无机) (二)细菌的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 工业生产和细菌的鉴定
(二)分类等级
1、种以上分类等级:
域(domain)、界(kingdom)、门(phylum)、纲 (class)、目(order)、科(family)、 属 (genus)。 种(species):细菌种是由一些具有许多共同特征 的菌系组成的群体。 菌系(Strains):是由分离获得的纯培养物的单个菌 落繁衍的后代组成。一个细菌种具有一个典型 菌株(type strain)或称代表菌株、模式菌株。
肽聚糖的结构:A、肽聚糖亚单位 B、肽聚糖组分结构
肽聚糖层的厚薄和结构决定了革兰氏染色的差异
G+细胞壁 较厚(30~ 40nm)肽聚 糖层达20层 占细胞壁 60~90%, 对青霉素敏 感
G-细胞壁薄 (15~20nm) 肽聚糖层薄, 仅占细胞壁 10%左右, 对青霉素较 不敏感
3、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ene),或称质膜(plasma membrene:
(三)分类方法
1、传统方法 2、数值分类方法 3、核酸分子生物学方法 4、化学分类方法 5、多项分类方法
(四)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目前国际上大都采用“伯杰氏系统细菌手 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中的分类系统。在这个手册的 第二版中原核生物分成两个域(Domains): 古细菌域(Archaea)和真细菌域 (Bacteria)。古细菌域包括一些极端嗜盐、 嗜热和产甲烷的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性主要表现在取食过程中,穿刺吸食 对植物造成创伤和营养的掠夺。 ❖ 但更大的破坏是分泌的唾液含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 (蛋白质、原果胶酶、酰安酸、吲哚乙酸)对寄主细胞组织 的刺激、分解破坏作用。
2. 植物病原线虫的致病性
❖ 主要为害特点:
植物线虫比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更有主动侵袭植物的能力 和自行转移为害的特点。
❖ 从卵→幼虫→成虫→卵的发育循环为一个世代 条件适宜完成一代只用3-4周,故在一个生长季
节可以发生多代。但小麦粒线虫只发生一代。 ❖ 线虫一般以卵度过不良环境,
也有以幼虫越冬的,小麦粒线虫以二龄幼虫在虫瘿 内越冬,番茄根结线虫以J2在土壤中越冬。
4.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态
❖ 湿度:线虫需要在湿润的环境条件生长繁殖,在干 燥的空气中很快死亡。在阳光直射下幼虫2分钟死亡,卵 30分钟死亡。 ❖ 温度:生长发育适温20~30℃,致死温度,热水 40~50℃,10分钟。
❖ pH值在4.7,线虫几乎不繁殖。
4.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态
❖ 线虫与土壤的关系
土壤是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主要是土壤的温度、湿度和 通气性及pH值。
土壤的温湿度高、线虫活跃,养分消耗快,存活期短。 土壤板结、淹水、通气条件不良,线虫生长发育受阻。 故线虫是怕干、怕淹。 pH值的影响。
4. 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态
一些线虫还能诱导、传带病原真菌、细菌、病毒,造成复合病 害。
小麦粒线虫传播小麦蜜穗病。 剑线虫传播病毒病:烟草环斑病毒、烟草脆裂病毒。 根结线虫、草地线虫侵害棉花后,可加重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 和为害。 根结线虫的为害导致烟草、花生等发生青枯病。
五、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1. 植物病原线虫的分类
❖ 分类依据 以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为主 特别是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形态结构
第五章 植物病原线虫及原生 动物 第六章 寄生性植物
一、 概 述
为害植物的线虫称植物寄生线虫,简称植物线虫。 1743,needham发现小麦粒线虫(Anguina tritici) 1859,发表报道了甜菜胞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 1907,Cobb建立了第一个植物线虫研究机构。 目前报道的植物线虫有260多个属,5700余种。
小麦粒线虫病
甜菜胞囊线虫
二、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与解剖
❖ 虫体形态和大小 ❖ 虫体构造 ❖ 消化系统 ❖ 生殖系统 ❖ 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
❖ 虫体形态和大小
大多数线虫体形不分节,为细长的、两端稍尖形如线状, 故名线虫。
少数线虫雌虫在幼虫期是线性,但成虫期为梨形,柠檬 形。
植物线虫的大小0.015~0.035mm × 0.3~1mm 。小麦 粒线虫的雌虫可达4~5mm。
孔。
输卵管
阴门 肛门
❖ 生殖系统
♂:1-2条精巢→输精囊→泄殖腔、 腔内有一对交合刺(交尾器官)。
精巢
输精囊 泄殖腔
交合刺
❖ 神经系统和排泄系统
线虫的神经系统中枢是神经 环,位于中食道球后。
Hale Waihona Puke 神 经排泄系统是单细胞的,在神经
环
环附近可以看到它的排泄管和排
排 泄
泄孔。
孔
三、植物病原线虫的生活史和生态
1. 植物线虫的生活史
❖ 卵→幼虫→成虫→交配产卵 幼虫与成虫:形态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幼虫生殖系统不发
达,未成熟。有的雌成虫膨大为梨形。
1. 植物线虫的生活史
❖ 蜕皮和龄期
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蜕皮一次,脱去原来的角质膜而形成新 的角质膜,口针更新。
蜕皮一次,增加一个龄期。 幼虫一般有4个龄期,第一龄幼虫是在卵内发育的(多数植物 线虫)。所以以卵内孵出的幼虫已是蜕皮一次的二龄幼虫,最后 一次蜕皮形成成虫。
少数营腐生生活,但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 很好生长和发育。
1.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
❖ 寄生方式
外寄生:类似蚜虫的吸食方式。
内寄生:虫体进入寄主组织中取食,固定或移动。
对于一种线虫来说,在发育过程中其寄生方式可能 两类兼而有之。如小麦粒线虫,先在叶鞘与幼茎间营 外寄生,幼穗分化后,幼虫聚集花器侵入子房内寄生, 在子房内形成虫瘿。
1.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
❖ 寄生部位
地下部寄生:为害根、块茎、块根、球茎 等地下部位器官。
地上部寄生:为害茎、叶、芽、花、穗等 器官。
1.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
❖ 寄主范围
有的广:南方根结线虫,可寄生在分类关系 上很不相近的植物。
有的窄:小麦粒线虫,偶尔寄生黑麦,很少 寄生大麦。
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是一条开口于头部的口腔 终于肛门的一条直通全身的管道。
消化系统构造: 口针→食道→中食道球→(后食
道球)→食道腺(消化液、唾液)→肠 →直肠→肛门。
线虫有多种食道类型,是分类的重 要依据。
受精囊
❖ 生殖系统
♀:1-2条卵巢→输卵
管→受精囊→子宫→阴门,
阴门和肛门分开,单独开
卵巢
2. 植物线虫的繁殖
❖ ♀一般与♂交配后产卵,♂交配后随即死亡 有的♀不交配也能产卵繁殖(孤雌生殖)
❖ 产卵的方式: 产于土壤或植物组织中。 产卵于一个胶质囊中,囊内有数百粒卵称为卵囊。 卵不排出体外,发育后期雌虫的体壁变为坚硬的囊状物,
卵包被在内,含卵数百粒,称为胞囊。
3. 植物线虫的世代及越冬
虫体一般为乳白色或无色透明,少数种类成熟后体壁呈 褐色或棕色。
❖ 虫体构造
线虫不分节,从头至尾大致可分为: 头部或唇区:包括唇、口孔、口腔,植物 线虫具口针(stylet)。 颈:口针基部球到肠管的前端。 腹:后食道球到肛门。 尾:肛门以下部分。
❖ 虫体构造
线虫的虫体结构简单,分体壁和体腔。
➢体壁:角质层、下皮层,肌肉层组 ➢体腔: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体腔 内有消化、生殖、神经、排泄系统。
❖ 线虫的活动 活动性不大,15cm耕作层较多,根际最多。 线虫靠自身的缓慢运动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超过1m,
其传播主要靠携带、水流。 ❖ 寄主组织是植物线虫的适宜生态环境。 ❖ 天敌:原生动物、肉食性线虫、真菌、螨类等。
四、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1. 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
❖ 寄生类型
植物寄生线虫一般都是专性寄生。松材线虫 可在真菌培养基进行人工培养、繁育。
辅以细胞学如染色体的数目 形态学结合寄主反应 脂酶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反应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