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的看法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美德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美德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美德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秉承着传统美德,在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以及行为准则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

这些传统美德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更在当代社会中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美德的真正价值。

首先,中国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和谐与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化中,和谐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

传统美德教导人们要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友爱互助,从而形成和睦共处的社会风气。

这种和谐传统也体现在家庭美德中,中国人崇尚家庭情感和伦理道德,注重亲情、孝道和家庭责任。

这种家庭和谐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中仍然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使人们更注重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中国传统美德倡导了诚信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诚信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中国传统美德注重言行一致、忠诚守信、自律自强,鼓励人们立足诚信、守法奉公的原则。

诚信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也是商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保障。

在当代社会,传统美德中的诚信观念仍然非常重要,对于塑造良好社会风尚、营造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中国传统美德强调了勤劳与谦逊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认为勤劳和谦逊是个人成长的基础,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中国文化崇尚勤劳努力、兢兢业业的精神,而谦逊则教导人们要谦虚谦让、不骄不躁。

这些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勤劳使人们变得充实和富有成就感,而谦逊则让人们在成功时保持低调,避免骄傲和傲慢。

这种精神态度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中国传统美德强调了高尚的人格与崇尚道德的重要性。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追求精神境界的体现,包括正直、宽容、仁爱等方面的品质。

传统美德指导人们要心怀仁慈、宽容他人的过失,并以道德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当代社会,高尚的人格与道德追求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分析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分析

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它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涵盖了“孝”、“悌”、“忠”、“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它要求子女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并且尽自己的本分。

悌道要求兄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以和谐的关系相处。

忠义礼智信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忠于国家,忠于社会,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信仰,义务必须尽到,礼仪要求要有礼貌,智慧要求要有智慧,信仰要求要有信心。

其次,中华传统美德能够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

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它要求人们要有仁慈的心,要有正义的行为,要有礼貌的态度,要有智慧的头脑,要有信仰的信心。

这些美德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它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

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及其价值分析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它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涵盖了“孝”、“悌”、“忠”、“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它要求子女尊敬父母,关心父母,并且尽自己的本分。

悌道要求兄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以和谐的关系相处。

忠义礼智信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人们忠于国家,忠于社会,忠于职守,忠于自己的信仰,义务必须尽到,礼仪要求要有礼貌,智慧要求要有智慧,信仰要求要有信心。

其次,中华传统美德能够达到良好的社会秩序。

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感悟

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感悟

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感悟以下就是有关“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这句话的感悟。

这句话传达了几个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见利思义:当面对利益时,我们应该思考它是否符合道义和道德标准。

这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2.见水思源:看到水时,我们应该思考它的源头。

这意味着我们要感恩和珍惜资源,意识到一切都有其来龙去脉,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他人的劳动成果。

3.见难思忠: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忠诚和责任。

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念,忠于自己的责任和承诺,不轻易放弃。

4.见德思贤:看到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
向他们学习和效仿。

这鼓励我们追求美德和优秀的品质,以贤能的人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综合起来,这句话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准则,不仅关注自身利益,还要考虑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它鼓励我们感恩、坚定、追求美德,并以优秀的人为榜样,不断成长和进步。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从德育三方面谈起: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08042116 严亚敏中华传统美德,顾名思义,就是在交错叠起的历史长廊中被保留下来,并且熠熠闪光的文化财富。

当前,教育界将德育内容限定在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简单地把中华传统美德看做是这三方面的精髓提炼呢?我们暂且将中国文化中被普遍认同并且积淀下来的基本精神看做传统美德的思想内容。

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神学思想在中国始终没能形成意识形态主流,所以总的来说,传统美德在思想上是基于人本之上的。

“中庸相合”这是传统美德中必须提及的思想之一。

自孔子提出“过犹不及”“礼之用,和为贵”之后,“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均以中为度,以和为结。

中庸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智慧。

就像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一样,看似平缓的处世方式,确是先哲在生活中的大彻大悟,是儒道法各大家追崇的法则。

以“无为”的心态达到“有为”的境界,中国人的善良也就在于总试图照顾周全,以寻求一种伤害最小的方法,皆大欢喜,因此,传统美德中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放在了一个“制高点”,而将大同社会视为最终理想;中庸直接影响下的,是另一层面的精神表现——追求平等,正道直行。

墨家兼爱非攻的前提是不是把每个百姓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太平军是不是因为一个《天朝田亩制度》吸收了起义大军?传统思想对于平等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习惯客观公正地评价人,习惯不偏不倚地处理事。

想那“正大光明”“清正廉洁”类似牌匾光耀了多少个不同朝代的殿堂?犹记初中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是吴晗先生的《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惯用的主题就是“侠骨柔情”,也正是这类题材收买了一批又一批的受众注意力。

讲究公平正义被潜移默化为中华传统美德,影响至今;除此之外,《易经》中说的“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直作为教案,鞭笞了世代坚韧的文人志士;儒家对于知识学习的阐述以及道家“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引导,再加上理学厚实的实践经验,将求真务实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在历史上,中国文化融入异域风情,达到中西并用,也是传统美德中包容并蓄、豁达开朗的体现。

仁义礼智信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了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在社会中起到了引导和约束的作用。

本文将从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一、仁:仁者爱人,关怀他人的福祉仁是中国人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仁被视作是最高尚、最伟大的美德。

仁有着深厚的道德内涵,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关注。

仁者尽力担当起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人的疾苦和幸福。

因此,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仁德是指待人宽厚、关怀他人、乐善好施,促进和谐和共同进步。

二、义:讲究公平正义,秉持道义准则义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又一核心价值观。

义包括了对公平正义的尊重和追求。

在中华文明中,义是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根本原则之一。

人们应秉持道义准则,做到正直、公平、诚实、厚道,对待他人宽容、公正,坚守道义,并为实现公平与正义而努力。

三、礼:以礼教育,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礼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之一。

礼是一种信仰、行为准则,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人们需要尊重他人、注重礼节、遵守规范。

礼教育人们如何做人、待人,使人们具备和谐相处、尊重他人的能力,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四、智:追求知识,推动社会进步智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核心之一。

中国文化强调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智慧被视为一种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被鼓励通过学习和思考获得智慧,智者被尊崇和仰望。

智慧不仅是个人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智慧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包括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洞察力。

五、信:言行一致,重视信任和诚信信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中国古代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美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信。

信不仅指言行一致,更涵盖了对他人的信任和对社会道义的尊重。

如何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古代积淀下来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以及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的精神文化,它以礼仪之邦为特点,是中国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思想包括“仁、义、礼、智”,阐述的是“仁”的善、“义”的忠、“礼”的信实、“智”的智慧。

一、仁的善“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书五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慈悲、仁爱”的思想。

道家的“大道、仁”思想,强调仁爱大度、包容慈悲,努力去实现自己有仁人之心却又不失去自己的理智、清醒,形成一种精神实践。

而儒家则强调要做到“仁者智之”,追求“仁”的核心思想就是在人际关系中遵守朴实真诚,以朴实真诚求得仁慈、善良,并以此提礼体现互相尊重,以及实现高尚的仁慈理想。

二、义的忠“忠”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忠诚指的是严守誓言,效忠国家和老师,这同时也是道家的“尚义维仁”思想的体现。

儒家则强调“孝”,尤其是“孝顺父母”,其实也包含了一定的忠诚性,因为孝顺是指在任何时候都要忠于父母。

此外,传统文化中另一个有关忠诚的概念是忠言,即为了百姓福祉和国家安危,敢于直言不讳、言必信、行必果的实践。

三、礼的信实“礼”一词源出于中国古代的“礼教”思想,它是以身体姿态、言语、行为为基础的一种礼仪文化,它培养了中国人的礼貌、亲和、有礼的传统美德。

此外,“信实”也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道家称之为“正信”,而儒家称之为“信”,它既指诚实守信,也指忠实从事。

古人以信实来推崇实践,坚持无私奉献、自强不息,以此对外宣扬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美德标准。

四、智的智慧“智”指的是智慧,当代著名的哲学家费孝通曾提出一句名言:“智慧不是借你口而来,乃是借你心而去,而其实智慧就是去认识自然、深刻理解世界。

”在古代,智慧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美德,曾被称为“事利同行,智慧终长存”。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教育了人们不但要具备智力能力,而且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内心的情感,以此来达到生活中的充满创造性的完美境界。

中华传统美德看法

中华传统美德看法

中华传统美德看法
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国文化中培育和传承的一系列优秀品质和
价值观。

这些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深深融入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

以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普遍看法:
尊重长辈和敬老尊贤:中华传统美德强调对长辈的尊重和敬重,以及对有才德和智慧的人的崇敬。

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社会等级观念。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被认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

中国文化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照顾和回报,体现了亲情的重要性和家庭责任的观念。

诚信和正直:中华传统美德中的诚信观念十分重要。

它强调个人应该恪守承诺,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推崇真实和正直的品质。

社会公德: 中华传统美德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公共利益,在行为举止上考虑他人和社会的福祉。

勤俭节约: 勤劳和节约是中华传统美德中重要的价值观。

强调通过勤奋努力和节俭生活来实现个人和家庭的稳定和繁荣。

礼仪和谦逊:中华传统美德注重礼仪和谦逊态度,认为应当尊重他人,保持自我节制和谦虚谨慎的态度。

这些传统美德在现代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力,被视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对培养积极向上、和谐相处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作用。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代表着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这些传统美德深
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更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从历史上看,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
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统美德的概念源远流长,一般被认为是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品德观念。

这些表现为:维护礼仪礼义、尊老爱幼、慈爱厚德、互帮互助、朋友之情、以礼相待等。

这些伦理道德观念,被弘扬不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深入人心。

在中国,传统美德历来被认为是人格的标志,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尊重。

传统美德更多
是一种自我修养,为人要正直,不卑不亢,吃苦耐劳,勤奋俭朴,行善积德,公正无私,
勤俭节约,尊重师长,忠于朋友,把礼仪当作把玩的财富。

此外,“节”被认为是传统美德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包括节制自己的慾望、坚持自律、承担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因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思想潮流的新一页。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和处世之道,对于我们今天仍十分重要。


能为我们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提供保障,帮助我们追索社会正义,打造社会良性循环,以
及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的来说,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传统文化,更体现了和谐社会
建设的宏伟理想。

秉持传统美德和问题解决之道,能够解决和减轻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有助于新一代人的交流文化和个人属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之见利思义的看法
11文秘1班钟嘉丽 20114059010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即是见到财力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的意思。

可是现实告诉我们人无完人,要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并不是容易的。

在我看来,做不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社会原因;一个是个人原因。

从社会来说:在古代社会,国家国力昌盛,文化繁荣,炎黄子孙名享于世,丝绸之路更是把中华传统文化传享于世,这是一个繁荣大国的景象;而在此里,人们的物质追求得到满足,转向追求精神上的追求,于是儒家学说的“重义轻利”便应运而生,统治者推崇儒学,这对社会的稳定起了莫大的帮助。

可是进入到20世纪末,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由于儒学的盛行,我们长期追求安乐和平,造成了我们停滞不前的局面,而西方国家在过去几百年里,一次次的改革、一次次的战争,为其国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当西方的人们在用器械时,我们还手握长刀长矛;当铁路布满西方国家时,我们却把在我们国家的第一条铁路给破坏了。

这是我们与西方脱节的时代,我们明显的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为了改变这个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要大力的发展经济。

而在现今的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有的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有的人却为了三餐而奋斗,这是一个物质、功利的时代。

见利思义似乎被人们嗤之于鼻。

而从个人来说:这是人性的天然使之。

在古代,“重义轻利”的思想得到重视,可做得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古语有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都是自私的。

能做到的人大多数都是自身得到了满足,而把多余的分给他人,这不是“见利思义”,这只是一种爱心而已。

我们都不是圣人,没有至高至圣的善心。

或许有人说,拾金不昧是见利思义的行为。

的确,这是义的思想驱使他不昧的。

可如果金额的数量巨大,那还会不昧吗?如果没人知道你拾金了,那还会不昧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过无可否认,有些人做得到;但大部分的人都做不到。

就如当官的贪污,在现在的中国上,权力大的,受贿得越多。

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贿赂当官的?因为他们有权力,有关系,可以帮我们“走后门”。

在他们受贿时,在我们贿赂时,我们的心里有义吗?如果有,那为什么弃之而不顾?答案是显然易见的,因为他们都重利,特别是关乎到自身的利。

既然是那么的重视利,又何来的见利思义呢?又如前些年轰动一时的许霆案:许霆来到ATM机取款,意外发现取出
1000元后,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

反复操作多次最终取出17.5万元。

一年后被警方捉获,并判以五年的有期徒刑。

在这件事中,许霆没有见利思义,在巨大利益面前,义的道德被对金钱的欲望压制下去,所以才犯了这样的错。

而群众舆论偏向于许霆这一边,认为他有错并没有罪。

可以从这里看出: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在利益面前,没有道义之分。

孟子有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非独贤之人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重义的道德,虽然很少人可以做到,不过还是有可以坚持的。

就如2011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阿里木,他用10年烤羊肉串所得的钱——10万元全部都捐给上百名贫困学生,而他自己每天都只吃几个馒头,自己烤的羊肉串也不舍的吃一串。

又如2007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钱学森,他在美留学,学有所成后想回国,为国贡献力量,可美国政府重重阻扰,威逼利诱钱学森留下来,最终被她冲破阻力回到中国,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杰出的贡献。

再如2007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陈晓兰,她本来可以衣食无忧,规规矩矩地进行潜规则,但却为了心中的义,十年来,孤身一人举报假劣医疗器械,屡次遭到报复,生活陷入困窘,但依然坚持打假,最终促成9种假劣医疗器械被取缔,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

阿里木苦了自己十年,揣到了那10万元,却都把它给捐出去了。

这不是作秀,这是道义使之然。

他宁愿放弃这切身的利益也要坚守他的道义。

钱学森冲破阻力,毅然回国,果断放弃在美的优厚待遇,这不为别的,只为了他心中的爱国情义,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他都不动摇,坚守义的阵地。

陈晓兰孤身抵抗10年,这一种勇气值得倾佩,她在黑暗的潜规则里,依然坚持打假,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群众,更对得起道义。

他们在利益的诱惑下,没有忘记道义,并能坚持作出成绩,他们都是贤人!
总的来说,人都是有私心的。

在面对利益时,都会给以过多的关注。

不过要做到全社会全民都以义为先的,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我看来,社会过多的倾向于利,这对树立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有一定的影响;相反,过多的倾向于义,也会阻缓经济的发展。

要做到见利思义,就应把握着心中道义的标尺,把义和利的天平调配到平衡,我们才不会因此失彼,做到真正的见利思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