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5篇.doc
大理导游词范文五篇

大理导游词范文五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大理导游词范文五篇大理导游词_大理景区导游词大理州,全名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地区,西与保山地区、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地区。
大理导游词(通用15篇)

大理导游词(通用15篇)大理篇1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
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
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
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
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
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大理古城距下关很近,乘公共汽车十多分钟即可到达,城内各汽车站和主要宾馆前都有车前往。
也可由下关乘小马车前往,不过千万要在上车前谈好价钱。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要留宿,城内有许多按照白族传统民居建造的旅馆可供选择,价格不算贵。
绕三灵,是在每年的夏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绕三灵的节日活动得进行三天。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
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
石宝山对歌会,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
耍海会,又称:捞尸节。
上关、喜洲一带始于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大理、下关一带始于农历八月初八。
大理导游词篇2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
此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
史志中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大理国时期(公元938-1253)所建。
据现存水目寺内的《渊公塔铭碑》记载,水目寺为南诏龙兴四年(公元813)普济庆光禅师所建。
而寺前密檐塔为纪念大理国0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渊而建,因此又称“渊公塔”。
水目山塔,为四方形15级密檐式砖塔,高18.16米,塔双层台基,八角形。
塔身第一级东面设门,南面塔壁彩绘壁画。
大理古城导游词

大理古城导游词大理古城导游词(一)大理的古城犹如童话里藏在山里的一方城堡,远远望去高高的城门上面是苍劲的“大理”二字,那厚重的墙体、凝重的颜色无一不透达出它沧桑而久远的故事。
大理古城导游词漫步在这座拥有1200年历史的古城的街道上,厚重的历史积淀让人不停的寻觅历史留给这座古城的岁月印记。
这座白族人世代休生养息的千年古城,曾多次毁于战火和地震自然灾难,如今依然坚挺的保留着千年模样,古大理国时期留下的一些文物古迹和建筑奇观,已经成为古城最重要的标识,也是所有游人必看的景观。
摩挲着被抚摸千年之久的人类心中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寓意祈福、长寿、平安、发财、消灾、避祸的吉祥之物,我在心中祈祷这些穿越千年历史长河的富有神灵气息的圣物能够给我和家人带来好运,带来吉祥、平安和健康。
我相信这里的每一件神圣之物都具有灵气,都能给到来的游客带来好运。
大理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的民族风情为特色而闻名遐迩,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我也随着人们的节奏来到大理古城的一角,在这条古街上看到一些可爱的人们,自在自由的生活着这里。
古老的街道,一弯溪水错落着贯穿了整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石板斑驳了,可是水依然非常的清冽,形成了“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的诗画图。
大理是南昭国旧时的城都,曾经辉煌、喧闹、繁华、摩登。
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1999年末总人口326.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108.53万人,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有着浓郁独特的白族风情,白族姑娘统称为金花,小伙子称为阿鹏,他们的村寨大多分布在苍山、洱海间的平地上。
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会说话的都会唱歌。
关于大理古城导游词(四篇)

关于大理古城导游词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____公里。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____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
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____里,原城墙高____米,厚____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
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
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
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
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大理古城距下关很近,乘公共汽车十多分钟即可到达,城内各汽车站和主要宾馆前都有车前往。
也可由下关乘小马车前往,不过千万要在上车前谈好价钱。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要留宿,城内有许多按照白族传统民居建造的旅馆可供选择,价格不算贵。
关于大理古城导游词(二)你见过大理那里的古城吗?嘻嘻,没见过吧?好,我讲给你听听。
古城是一条很大的街坊,卖一些服饰和玩具等,从外观看,楼房都是古代式的房子,可走进去灯火辉煌,很干净。
从外面看,古城真的像一座城堡,有着高高的围墙,大门那儿还有“大理”两字显得有很深的文化历史。
走进去一瞧,我又觉得古城很热闹。
这里人山人海,往远处一看,几乎是黑压压的一片。
“笑笑,”妈妈拉紧我说,“跟紧点,这里容易走丢。
”我四处瞧了瞧,吃了一惊:是啊,人那么多,如果有人走丢是很难找到的。
但活泼的我,一刻也没停下,好奇地打量着古城,哇,这里的地好奇特,是用石头平成的。
不远处,有一家卖白族服饰和披肩的店。
我随妈妈进去瞧了瞧。
一条鲜红色的披肩很是漂亮,我一披到肩上就舍不得脱下来。
这条披肩有漂亮的花纹,摸起来很柔软的布料,边上还有一条条小线段,穿在肩上漂亮舒服。
于是妈妈果断的买下了这条披肩。
“看,看,旗袍耶,好漂亮!”这是一家旗袍店。
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六篇)

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
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
唐大历十四年(____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
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
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
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____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
后晋天福二年(____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
“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
“礼”与“理”谐音。
段思平改为大理国,有改革旧制、推行礼制、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
此后,“大理”一词便被沿袭成为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的专有地名。
大理城在唐宋____多年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个年代是古代大理城最辉煌的时期,据美国学者考证,公元____年时大理曾为世界上____大都会之一,排名第十三位。
当时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大理成为国际城市,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
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二)如今的大理城,是明洪武十五年(____年)在南诏、大理国的都城—羊苴咩城西部的旧址上修建的。
历代曾经多次扩建、重修。
大家看到的东(洱海)、南(双鹤)、西(苍山)、北(三塔)四座城门楼和部分城墙,按照当今国际上对古代文物的“修旧如旧”原则,已在逐步修葺,大体恢复了昔日的容貌。
白族居民城内街道纵横、井井有条,为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九街十八巷大都保留明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居民建筑特点,显得故意盎然。
白族居民特点:青瓦白墙、朴素大方、典雅别致、崇尚文化。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五篇]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7151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d.png)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五篇]第一篇: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七彩云南,风花雪月”的大理古城欢迎你们的到来,金庸先生笔下的大理古城,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心不已。
小说再现了苍山洱海的传奇与神秘。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古往今来,大理正以风花雪月之地而闻名于世。
大理古城简称为榆城,它就位于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离大理市中心下关13千米,总面积大约为3平方千米。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
各位游客朋友,大理古城历史十分的悠久,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其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从779年甫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历史。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大理古城是一座文化之城。
早在4世纪初,勤劳智慧的白族人们就在苍山洱海的伴随之下,创造出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不仅为大理赢来了“昆明之属”的美誉,还留下了独特的白族文化。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头戴“风花雪月”白族姑娘。
这个风花雪月指的就是白族姑娘艳丽的头饰,顶上的白色代表着苍山雪,那个弯弯的造型就代表的就是云南的洱海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欣赏到“一正二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瓦房;我们还可以去品尝到白族传统的待客礼仪的“三道茶”,去感受独具白族特色的扎染和绕山灵。
大理古城自古就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
他是小燕子和永琪的爱情乐土,是金庸先生笔下风光秀美的魅力之地,更是我们现在著名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云南大理景点导游词(六篇)

云南大理景点导游词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____公里。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____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
大理城的规模壮阔,方围____里,原城墙高____米,厚____米,东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门,上有城楼。
如果说,自治州首府下关给人以繁盛、喧闹的印象,那么大理古城则是古朴而幽静。
城中有一贯穿南北的大街,街边有各种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等名特产品的店铺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
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到处可见古朴雅的白族传统民居,这里居民不论贫富,都有在庭院内养花种草的习惯。
大理古城也就有“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之说。
大理古城距下关很近,乘公共汽车十多分钟即可到达,城内各汽车站和主要宾馆前都有车前往。
也可由下关乘小马车前往,不过千万要在上车前谈好价钱。
到大理古城旅游,如要留宿,城内有许多按照白族传统民居建造的旅馆可供选择,价格不算贵。
绕三灵,是在每年的夏历四月____日至二十五日,绕三灵的节日活动得进行三天。
三月街,又称:观音市,是在每年的农历三月____日至二十一日。
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物资交流的盛会,又是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
石宝山对歌会,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____日至八月初一。
耍海会,又称:捞尸节。
上关、喜洲一带始于农历七月____日,大理、下关一带始于农历八月初八。
云南大理景点导游词(二)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驻地。
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平原,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的都城,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
____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____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面积____平方千米,全市人口____万人,其中白族占____%。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篇一】太和城遗址是南诏立国时的都城。
南诏在751年和754年与唐王朝发生了两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并取得了最终胜利。
776年,为“立此存照”,南诏王阁罗凤立“南诏德化碑”于“国门”之外,“论阻绝皇化之由,受制西戎之意”。
1961年3月4日,太和城遗址(包括南诏德化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城遗址因其规模宏大、地面遗迹保存较好、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被列入期间全国百项重大遗址项目名录。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自由游览时间,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开心!【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云南大理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云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
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
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历史沿革西汉元封二年(前120xx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
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
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米。
唐贞元四年(779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大理旧城。
唐天复二年(920xx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
南诏天应元年(920xx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
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1)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首府大理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全州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8万,有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50%,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历史悠久,山河壮丽。
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延续500年,一度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州可供观光旅游景点达130多处。
苍山洱海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剑川石宝山唐代石窟被誉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鸡足山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巍宝山系南诏发祥地,有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观宇建筑群;洱海源头的茈碧湖、温泉闻名中外。
加之独特的旅游条件,海外媒介将大理誉为“东方日内瓦”。
延伸阅读:导游词功能1.引导游客鉴赏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
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2)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大理古城简称榆城,位居风光亮丽的苍山脚下,距大理市下关13公里。
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首府大理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全州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8万,有13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50%,白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历史悠久,山河壮丽。
唐宋时期先后建立的“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延续500年,一度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全州可供观光旅游景点达130多处。
苍山洱海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剑川石宝山唐代石窟被誉为“西南敦煌”;佛教圣地鸡足山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齐名;巍宝山系南诏发祥地,有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观宇建筑群;洱海源头的茈碧湖、温泉闻名中外。
加之独特的旅游条件,海外媒介将大理誉为“东方日内瓦”。
进入大理古城,多一些了解之后,你就会喜欢上这个地方。
大理古城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临洱海,西望苍山,城在山水之间。
涓涓不断的清澈泉水滋润着这一方水土,仁者智者都没了话说。
从都市来到这里,会明显感觉到时间放慢了节奏——城墙环绕,青石板铺地,屋瓦上长着青葱的野草……传统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之称。
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人们的表情安详抉乐。
明清以来大行其道的棋盘式刚格状结构的城市布局,在大理古城至今保存完好。
南北方向的中心线复兴路贯穿了整个古城。
现在,鳞次栉比的特色旅游店铺使这条街变得令人眼花缭乱。
由南城门起始的复兴路串起了人民路、护国路(洋人街)和玉洱路等东西向主要干道。
我常听去过大理古城的人说,没什么意思。
这也难怪,因为大理是一个待得越长久,就越能觉出它的好处的地方。
游人匆匆而来,遭遇拉客人众的围追堵截之后,只探看一眼又匆匆离去,难免会觉得寡淡。
也许不恰当,但在我看来,丽江如同满头珠翠的官家小姐,只有夜深人静或绝早的清晨才卸下脂粉;大理则如同一个淳朴的农家少女,虽然也渐渐想赶时髦山花满头乱插一气,但仍不失本来颜色。
到大理古城,建议只逛玉洱路以南这一部分。
如果是走马观花的话,那么逛一逛博爱路、护国路(洋人街)、复兴路、人民路也就够了。
洋人街的酒吧名声在外,不必多说。
人民路是古城风貌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条街。
上段开了若干家咖啡馆和酒吧,气氛轻松,可以结交到世界各地的背包客。
下段更为幽静,如果有心探访,能够发现不少漂亮的院落和里面的隐士。
人民路下段,有一条僻静的小巷子。
走进去就可以看到天主教堂。
这座教堂始建于1927年,由法籍主教叶美璋主持兴建,融当地民族建筑与西方建筑特色于一身的独特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教友和游客慕名而来。
由于教堂位于学校内,上课时间不能参观。
(位于人民路下段一条偏僻的小巷内,有明显路牌)顺着复兴路向南,第一座城楼是五华楼。
楼里有时会有一些免费的展览,楼外新装了一个液晶屏,每晚在此放映电影《五朵金花》。
有空时不妨尝试一下露天电影的滋味。
五华楼再往南,就是古城南门了。
城门巍峨壮丽,是拍照的好题材。
第一次到这里时我不禁在想,《天龙八部》中段誉回大理,是否从此门进入?大理古城有四个城门,均可参观,也可在城墙上散步。
据文献记载,古城城墙规模壮阔,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史五尺,厚二丈。
城墙之上俯瞰大理,既可发思古忧情,又可品风花雪月。
情侣登临城墙的最佳时间是晚土,面对月朗风清的大理古城,求婚成功率直线上升。
大理古城古称叶榆,又称南诏,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它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城楼雄伟,风光优美。
背靠苍山面临洱海的大理古城位于下关以北13公里,又名叶榆城、紫禁城、中和镇,始建于公元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古城城墙高8米,周长6公里,外有护城河,四角有角楼,东西南北四方原来都有城门,现存的仅有南北两座城门。
古城内建筑布局保持着明、清的棋盘式风格,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
青瓦坡顶的白族民居遍布大街小巷,白族民居多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三房一照壁”是每户院内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照壁;“四合五天井”式的民居四面都是房子,四个角交接处分别有四个小天井,加上院中央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射在大理古城的石板街上,石板上淡淡地闪耀着青色的光芒。
七八点钟,晨雾还零散去,路边的巷予口时不时有人摆着小摊子。
卖花的大大都集中在大理博物馆或者是文化馆花园的门口,大理花多,马蹄莲、百合、玫瑰、野菊花……生活在古城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大理的一切,早餐时来上一碗豌豆粉再加上一块饵块,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开始了这—#的生活。
春天,苍山积蓄融化,清洌的流求顺着青石铺就的街面缓缓流过;冬季,飘雪满地,城墙砖缝中的衰草在肃杀的风中摇曳。
这就是大理一年的人生。
古城又称紫城,曾先后立国南诏与大理。
唐大历十四年(779),南诏王异牟寻从太和迁都羊苴咩城,当时的新都,便位于今日城西的三塔附近。
当时的古城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南北各设一门,四角还有角楼。
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然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为国号。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墙被拆毁。
1982年根据郭沫若手书集合成“大理”二字。
自大理园之后的500年,大理开始成为云南的一处新秀,什么人都无法将它遗忘。
元朝时,大理成为云南行省大理路总管府和太和县治所。
明洪武十五年(1382),大理卫指挥使周能薰修大理城,次年,措挥使郑祥又将城的东南两面加以拓宽。
清代绿营时期,大理城是云南提督衙门驻地。
云南大理古城导游词介绍(3)大理古称叶榆,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西汉汉武帝在大理设置郡县;南诏国(738-902年)、大理国(937-1253年)在此建都,是当时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初设迤西道、大理府等。
由于大理文物古迹众多、文化艺术丰厚,被誉为“文献名邦”、“西南的敦煌”。
大理还是蜀身毒道及茶马古道(即今滇印、滇藏公路)经由地,西亚、西南亚文化以及汉、藏、彝、白、纳西、傣等民族文化在此交汇,形成历史、宗教、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开放性以及宽和、兼容的文化特征,有“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之称。
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南城门前面这一座雄伟的城楼便是大理古城最古老的建筑-南城门,它也是古城的正门。
刚才在214国道隔离带的巨石上我们看到“双鹤拓疆”四个大字,传说白族的祖先是循着一对双鹤的足迹来到这块风水宝地的,意思是“大理是仙鹤开拓的疆土”,所以南城门又称为“双鹤门”,双鹤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城门上巍峨的城楼被当地人称为“南门古楼”,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是古代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大理时所题。
南城门是大理古城的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影视中上镜最多的“大理古城标准像”,可不要错过拍照留念的好机会哦!各位朋友,拍完照后我们马上就要沿着皇城根进入“六朝古都”-大理古城游览。
请看,眼前的这一段城墙气势宏伟、曲折蜿蜒,现存300多米,高8米,是1999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的。
登上城楼,大理风光奔来眼底,古朴的城墙处处透露出王者的风范,这也是我们将其称为皇城根的主要原因。
说到这,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刚才你说的“六朝古都”不会是南京吧?其实我告诉您,我们大理也是名副其实的六朝古都。
熟悉云南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我们云南的彝族、白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从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开始,先民们便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先后建立了独立政治的南诏国和武侠小说中脍炙人口的大理国,再加上南诏国灭亡之后的三个小王朝和大理国时期的大中国、后理国,这几个王朝都以大理古城为都,所以说大理古城是“六朝古都”。
从公元779年到大理国灭亡前的500多年里,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直到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跨革囊渡过了金沙江,翻越苍山灭了大理国,将云南行省省会迁移至今天的昆明。
大理古城的历史古城大理,原为白族先民“西洱河蛮”所建筑的“羊苴咩城”意为羔羊之城。
据清代学者解释说,大理地肥水美,就连娇弱的羔羊都能在这里幸福地生长,可见大理自古以来便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风水宝地。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把都城太和城迁到这里,仿长安城格局建造南诏王都。
重建的羊苴咩城方圆十五里,外城“六街三市”为四方商贾所居,异国珍奇都在这里交易。
中间又筑了方四里的内城,名为叶榆城,为南诏王室和文武大臣的住所。
南诏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期(824-859年),在城西南建立了“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的五华楼;城西北又建崇圣寺和千寻塔,延续到大理国时期才完成三塔全部工程。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时,仍以羊苴咩城为都城,并以“大理国”为国号,改叶榆为大理。
“大理”一词来源于南诏国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国号“大礼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