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事 阅读附答案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蛇:长虫。
蛇没有脚。
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也看说“画长虫添脚--多一事”的。
[例]①楚大妈给儿子做了双干层底的棉鞋,儿子见了很不满意,说:“妈,这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我已经买了皮鞋,现在哪有做鞋穿的。
”
[例]②老人本来就认为搞育种是画蛇添足,多一事。
去年三组用了他们的种子,今夏还吃亏了呢!现在要自己在城里念过书的宝贝蛋孙子进育种站,岂不是拿着小白布衫硬往煤窝里捺?。
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语文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版洒热血,战高考,寒窗苦读,力争金榜题名。
高考加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语文高考真题,仅供大家参考!语文高考真题第一部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4分)【材料一】①每年六月,荔枝飘香。
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
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的果肉,汁水欲滴,令人垂涎。
②荔枝原产于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早在汉初,南越王赵陀就曾将荔枝献给高祖刘邦。
可见,那时广州已有荔枝出产。
而这次入贡,也使中原民众知道荔枝为何物。
但那时从南越到中原,相隔万水千山,交通又原始落后,刘邦收到的,不大可能是鲜荔枝,十有八九是荔枝干之类的东西。
③到汉武帝时,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于元鼎六年破南越后,在上林苑中建起“扶荔宫”,用来种植南征得来的奇花异草。
这其中,就有荔枝树数百棵。
但是南北气候不同,那些移植来的荔枝最后全都凋零枯萎了。
④到东汉时,鲜荔枝已经成为固定的贡品,由交趾等郡定期送往首都洛阳。
这个路程非常遥远,为保证送到皇帝面前的荔枝不会腐败变质,送荔枝的人不得不“昼夜奔腾”。
这样做,除了要设置驿舍、劳民伤财外,使者在山高路远中也难免遭遇“毒虫猛兽之害”。
后来有官僚不堪其扰,给皇帝写信诉苦,“和帝诏太官省之”,这才决定以后不再送了,算是做了件惠及民生的好事。
⑤唐初的张九龄,是广东韶关籍才子,很为家乡的荔枝骄傲,盛赞其“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但当时朝野大臣中,吃过荔枝的尚不多。
待至唐玄宗时,杨贵妃嗜吃鲜荔枝,玄宗就让人从当时出产荔枝的重庆涪陵附近,快马加鞭,经由子午谷送荔枝到长安。
乍看起来似乎是挺浪漫的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事实上,这段路程,要骏马不停地跑上七天七夜,送荔枝的人和马往往在路上奔波劳累而死,百姓怨声载.道。
⑥荔枝不易保存是出名的,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就曾写道:“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之外,色香味尽去矣。
【精品】语文六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1. 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
12. 通过选段A中对桑娜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汹涌澎湃、疙瘩、揪、沸腾”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根据“薄”字的解释,完成练习。
(1)“冬天到了,你还穿这么薄的衣服,多冷啊!”这句话中“薄”字的读音是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表示“看”的词语的积累与应用。
(2)台上那个年轻的zhèng wěi()略显jū shù(),但讲话的内容鼓舞人心。大家quán shén guàn zhù()地听着。当他讲完时,台下的听众都fèi téng()了。
【答案】①.汹涌澎湃②.疙瘩③.揪住④.政委⑤.拘束⑥.全神贯注⑦.沸腾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不小心撞到“无人值守”的车,有很多种选择:譬如溜之大吉,譬如指责车主停车失误,譬如等会儿看看后果。徐砺寒选择了最“笨”的一种方式:等待车主,等不到车主,还留下了一张“联系纸条”。这是“风险”很大的一种选择,不仅可能遭遇车主的愤怒指责,掏钱埋单的家长也可能会心有怨气。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当事人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15.“不过,大自然拥有强大的修复能力,尤其是在这些小生物方面。”这个过渡句插入文中的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四年级【部编语文】 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部编语文】部编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美德在民间孙道荣①为了36元钱,一个人苦苦找寻了另一个人,整整三年。
②找人的叫老张,是个鞋匠,专门帮人修鞋、擦鞋,在街上开了个修鞋的小店,已经摆了八九年,一直没挪窝,加上手艺又很好,所以生意不错,积累了很多熟客。
老张要找的人叫石慧,石慧是附近的住户,也是老张的一个客户。
③如果客户预存一笔钱,可以打八折,老张的这个主意,吸引了好多客户。
老张有三个厚厚的大本子,清清楚楚登记着每一个客户的存款和每一笔消费记录,从无差错。
其中有个客户,预付款还剩余36元,但她已经三年没有来过了,鞋匠老张要找的人就是她,他想把钱退还给她,或者请她把剩余的钱消费掉。
④可是,除了知道她名叫石慧,住在附近的某个小区之外,老张对她一无所知,也没有她的任何联系方式。
老张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个个地问。
每一个前来擦鞋或者修鞋的客户,他都要问人家一句,你认识石慧这个人吗?久而久之,竟然成了老张的一个习惯。
⑤有人被反复地问,就好奇地反问他,为什么要找这个人?老张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人家。
有人劝慰老张,可能是她搬家了,或者有其他原因,不来了,反正就这么点钱,不用找了吧。
老张一本正经地说,那可不成,再少,也是人家预存在我这儿的,她若不来消费了,我就要把钱退给人家。
⑥慢慢地,到老张的店铺来修鞋或擦鞋的人,都知道老张在找一个人,那个人叫石慧。
⑦有个客户认识石慧,但客人沉重地告诉老张,两年前,她就已经因病去世了。
他也不知道她具体住哪个小区,也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③老张很难过。
但他不想就此放弃,他想,石慧不在了,那就找到石慧的家人,把剩下来的36元退给人家。
因此,他依然固执地向每一个到店的客人询问,你认识石慧吗?日子就在老张的这一声声询问中,慢慢流逝。
①终于,有个新客户告诉老张,他认识石慧的丈夫。
①第二天,石慧的丈夫,来到了鞋匠老张的小店内。
老张拿出一本厚厚的旧账本,翻到其中的一页,对石慧的丈夫说,她的预存款还剩36元,把钱退给你,或者你来修鞋、擦鞋,都可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试题(十)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习题(十)(一)清塘荷韵(节选)季羡林①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
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亮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
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
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
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
小学语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答案

篇一:小学语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答案同系列文档人教版语文_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7911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16728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精品】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精品】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951119117【精品】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doc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精品】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1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1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试题及参考答案16412 内容提示: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一) 井蛙之志有一天,一只小井蛙对来井边饮水的画眉鸟说:“朋友们都(潮嘲)笑我坐井观天,见识短浅,这太不公平了!这回我(立下树下)雄心壮志:订好学习计划,两年内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不信你瞧,我的学习计划都订好了!”大概是由于过分(感动激动)吧,小井蛙(的得)肚皮一鼓一鼓的,看样子真要发奋干一(番场)事业呢!画眉鸟说:“井蛙弟弟订了计划可得努力去实现呦!好吧,两年后我听你的好消息。
”说完,就飞走了。
小井蛙爱不释手地看着自己的(红宏)伟计划,越看心里越美。
他兴冲冲地(借惜)来了几本厚厚的书籍,心... 四年级上册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一) 井蛙之志有一天,一只小井蛙对来井边饮水的画眉鸟说:“朋友们都(潮嘲)笑我坐井观天,见识短浅,这太不公平了!这回我(立下树下)雄心壮志:订好学习计划,两年内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不信你瞧,我的学习计划都订好了!”大概是由于过分(感动激动)吧,小井蛙(的得)肚皮一鼓一鼓的,看样子真要发奋干一(番场)事业呢!画眉鸟说:“井蛙弟弟订了计划可得努力去实现呦!好吧,两年后我听你的好消息。
四年级2022年沪教版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含答案)

四年级2022年沪教版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真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追太阳①老平房在新城市里也常常会是一景。
②这些平房,蹲在几幢高楼的后面。
房顶的瓦片上,生满了岁月的绿苔。
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也跑来凑热闹,聚集在房屋顶上。
春天绿着,秋天黄着。
也就是因为前面的高楼,老房子终年难得见到阳光。
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们,早已羽翼丰满,振翅高飞了。
留守在这儿的,大多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③我记得是个冬天。
冬日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
几个老奶奶,拿着板凳跟着阳光走。
阳光走到哪里,她们就带着板凳走到哪里,一会儿仰着脸扭扭脖子,一会儿拍拍胳膊,一边拍打着身体,一边闲适地说着话。
看到我在看她们,还乐呵呵地冲我笑,“您们这是……”“我们在追太阳呢!”奶奶们都笑了,那笑脸简直就是一派的安详与童真,像极了和煦的阳光。
④追太阳?我心想;传说曾有夸父逐日,当下竟有老奶奶追太阳!“追太阳”,此情此景,我不由得铭记在心。
每当我觉得寒冷的时候,觉得灰心失望的时候,“追太阳”的一幕就会跳出来暖暖我的心。
⑤连绵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个没完没了。
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笼罩在潮乎乎的水气里,让人难耐。
⑥小孩子却照旧在平房的院子里玩得兴高采烈。
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乐得他们哈哈笑。
五岁的弟弟,也跟在大孩子的后面去踩洼地的积水,蹦着,跳着,哈哈哈,哈哈哈……孩子的快乐,简单而透明,无忧无虑,更无关天气。
⑦又一阵雨来,他便被我“提”回家了,四下里看看,突然问我:“姐姐,你有彩笔吗?我想画画。
”我赶忙找了纸笔来,他提笔在手,大刀阔斧地作画。
他先画一幢房,房子至至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⑨“亮亮,为什么画这么多的门和啊?”他手舞足蹈起来:“门窗多好,小猫、小狗进来得快呀,小鸟、小兔、小熊都可以进来呀!”我不禁笑起来:“你大概准备开动物园了吧?⑩他又开始画树和花。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语的意思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语的意思
导读:【成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拼音】:duōyīshìbùrúshǎoyīshì
【简拼】:dysbrsys
【解释】:指不管闲事,事情越少越好。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二回:“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示例】:他生平最怕与洋人交涉,忽然发了一个~的念头,立刻打电报叫陶子尧停办机器。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近义词】: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反义词】:
【语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想管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语接龙
【顺接】:事不两立事不关己事不可为事不宜迟事不师古事不干己事不有余事不有馀
【顺接】:暧昧之事安然无事暗昧之事百年好事报冰公事抱冰公事比物假事比物属事
【逆接】:儿女情多耳目众多会少离多吉少凶多积少成多聚少成多立少观多名目繁多
【逆接】:多事之秋多事多患多凶少吉多劳多得多历年所多历年稔多口阿师多可少怪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一事阅读附答案
多一事
刘心武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
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
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
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
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
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
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
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
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
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
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
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
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
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
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
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
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
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
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
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
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
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
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
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
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
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
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
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
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
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
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
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
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
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
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
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
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
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
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
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
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
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
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宛大妈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B.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
如在有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
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
C.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D.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E.小说构思精巧,先抑后扬,通过宛大妈与社区两位工作人员、医院汉子、公园占便宜的人等的对比,突出宛大妈的高大形象。
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对话活泼,线索清晰。
8.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怎么理解?(4 分)
9.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耐人寻味,请说说其意蕴与作用。
(6 分)
参考答案
7、A E(A、说她吝啬,拒绝捐款,理解有误;E、没有先扬后抑,也没有对比手法。
)
8、表现她怪:①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帮人讲实效的个性;②帮助
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③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偷厕纸的人,写出她关心公益,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④唱《贵妃醉酒》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唱腔,说明她有主见,不从俗。
(每点1 分,答对 3 点得 4 分)
9、①以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做结尾,以歌明志,抒发宛大妈虽年老也要多事,也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志趣。
其歌词的意蕴,即领兵挂帅,寓意为宛大妈的敢于斗争、敢担当,是她的精神写照,写出她正直担当的品格,突出人物形象。
②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精神。
③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正直担当的精神,凸显小说的主题。
④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响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