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一、我省的玉米生产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2013年黑龙江省深入推进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三大主要品种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两增一减”态势。即: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玉米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达到10780万亩,比上年增加858万亩。可见,玉米生产在国计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选用良种

1.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

(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优良品种正常年份应能在7月25日左右抽穗,在初霜前5-10天达到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应比当地正常年份的无霜期少10-15天,或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平均活动积温少100-200度。

(2)有高产潜力。适合黑龙江省各地种植的不同生育期品种的产量潜力通常都应该达到。

(3)优质。普通玉米籽粒的化学品质应达到淀粉含量大于65%,粗蛋白大于9%,粗脂肪大于4%,赖氨酸大于0.25%。商品品质包括色泽、橙黄或橙红,容重高,出籽率和出渣率高,最好是硬粒型或中间型。

(3)抗逆性强。包括抗旱性、耐低温性、耐瘠薄性和抗病性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一般具备出苗快、苗壮;雄穗散粉到雌穗抽丝的时间间隔短,授粉结实好;田间自然发生的大斑病小于2级,丝黑穗病少于3%,茎腐病较轻,群体边行有双穗,中间不空杆等特征,综合表现为稳产高产适应性强。

2、合格玉米种子的标准

对普通农户有实际意义的标准主要是:发芽率和纯度。国家规定玉米杂交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5%。

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采样地膜覆盖技术科增加玉米产量,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原因,一是地膜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二是可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

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

1.催芽。精选过的种子先用60度的热水烫一下,再用凉水浸种24-48小时。种子浸好捞出,在20-25度下保持湿润催芽,一般经过48小时即可出芽。芽宜小不宜大,芽尖长以0.5厘米左右为好。浸种时可加入植物抗逆剂,有利于芽齐芽壮。

2.播期。由于覆膜的增温效应和催过芽的种子不易粉种等原因,地膜覆盖的玉米可比直播玉米早播10-15天。例

如,活动积温2800度以上的黑龙江省南部地区可在4月15日-20日播种。

3.播种方法。催完呀的种子最好坐水中,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一定要坐水种。一般用机械开沟坐水,人等距点播,每穴两粒种芽,两穴之间点化肥。如土壤条件好时不坐水,可等距刨埯点播,当应马上镇压;也可使用气吸式点播机进行精量点播,但必须精选种子,并严格控制种芽的大小,芽尖不能长于0.5厘米。

4.覆膜。播完种后,捡干净茬子和较大的土块,即可在垄上覆膜。一般选用厚0.005-0.008毫米、宽80厘米的塑料薄膜,每公顷用量约50千克。覆膜时一定要拉紧压实,每隔3-5米还应横压一趟土,确保不透气,不会被大风刮开。

5.护膜。覆膜后应经常检查,发生透风和破裂的地方要及时用土压实压严。北方春天风大,地膜上很小的口也会被大风越刮越大,最后成片地揭起来。

6.放苗。催芽坐水覆膜的玉米一般播种10天以后就开始出苗。出苗后晴朗的白天膜底下温度较高,时间长了不利于苗期的根系生长,因此要及时放苗。一般在2叶一心时放苗为好,每穴放一棵苗,并要用土继续压实苗眼防止透气露风。放苗不能太早,太早苗外温度太低不利于小苗生长,并有遭霜冻的可能。但也不能太晚,太晚苗大了,在地膜内伸展不开。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种植农作物不仅供国民食用还向世界范围出口。根据我国的地理环境,玉米成为了最为常见的种植作物。当前常规的玉米种植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对食品的需求了,玉米作为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以及人们的日常事务,其种植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加有助于农业的发展。文章就对促进玉米高产的栽培技术,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 标签: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随着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现象,玉米作为重要的食用作物,不仅能够作为人类食用,还能够为作为一些家养动物的食物。大多数的牲畜饲养都把玉米作为最基本的饲料。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玉米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把玉米作为原料加工为工业产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提高对玉米种植技术的重视,利用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的产量,使当前市场玉米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 1 耕地要实行条田化种植 当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冲刷沟的问题,这很不利于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所以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可以把两个六十五公分的小垄合并为一个一百三十公分的条田,这样就能够使种子的根瘤固氮量提高一到三倍,而且条田的高度应该矮一些,这样才能够提高抗旱能力。 2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任何优良的种子对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等因素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应该以当地的地理条件为根据,不能跨地区的使用种子,例如,南方玉米种子是很难在北方存活的,而且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点。选择良种除了看当地的地理情况之外还要考虑当地的消费情况、群众的喜好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的选择良种,科学选择玉米种植技术。 2.1 良种的具体选择 在选择玉米种子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结构来选择具体的类型,这样就能够减少因为种子使用不当而造成产量少的情况。在提高玉米产量中优良种子的作用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但是不同的种子对气候和土壤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种子类型,并使用相匹配的种植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玉米产量。尽可能地选择大小型号相同的玉米种子,除去发霉编制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应该做好发芽试验,确定种子的实际发芽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才能够保证全苗。 2.2 整地播种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1.科学布局,区域化生产 随着玉米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实行科学布局,进行区域化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生产实际,制定出玉米区域化生产规划布局,区分出大小区域,在种植区域内部,重点把玉米品种调优、结构调良、应用技术调新,就是要依据市场需求,真正选择品种优良、质佳的高产良种;依据产业化等对玉米的不同需求,在玉米自身内部区域内,种植不同需求的等同玉米良种;切不可一刀切及盲目扩大单一品种的种植比例;突出应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改善玉米品质,提高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继续抓好常规技术措施,努力实现玉米生产的标准化作业 常规技术措施是生产经验总结,并经大面积生产实践证明,其提质、增效、增产作用显著。如:玉米催芽坐水种技术,化控应用技术,绿色生物防控病虫害技术,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技术,科学的土壤耕作及轮作技术,适时晚收技术等。这些技术生产上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应继续抓好。但应看到很多地方虽然推广了这些技术,却没能真正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到位率不高,玉米标准化作业,是实现玉米生产增产、增效的基本前提。 3.抓好新技术推广,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1通透栽培技术 此技术是黑龙江省农委十大农技推广项目之一,具有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品质,降低含水量、提早成熟等多种好处,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生产区以推广“两垄一平台”、比空栽培、粮粮间作或不同品种的间作栽培,可有效缓解“玉米海”矛盾。 3.2紧凑型玉米品种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国家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之一,较平展型玉米的光合势要强,可大幅度增加种植密度,生物产量及经济系数明显提高,同时其通风、透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3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化学调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玉米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是玉米化控剂,其种类较多,作用及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化控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所造理想的株形,上部叶片收敛,有利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还可以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地、选种、整地 (一)选地、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蔬松、肥沃的旱田或旱地,播种时将田犁耙平整,碎土,按畦面80~90公分起厢,畦高20公分,开好排水沟。 (二)选种、开行(穴): 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如迪卡007、正大999、桂单30。在我县可在三月初左右播种,一般要在播种前开好行(穴),行距一般为65-70公分,深约15公分,株距约28-30公分,开行要求尽量平直,深浅一致。 (三)播种: 1、施足基肥: 一般以沤熟的农家为主,可以直接施在播种行沟里,每亩施1000公斤干粪,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磷肥30公斤。磷肥提前一个月左右与农家肥混合沤熟,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再与农家肥使用,没有农家肥或农家肥较少的可以施复合肥30公斤左右。 2、下种: 种植密度约为3200-3500株/亩,肥水条件好的可种植密些。种子点播在肥旁边,不能直接接触种肥,且每穴播2颗种子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够苗。同时,大多的玉米种子已用进口的种衣剂包衣,播种时要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种子,可以戴胶手套或塑料袋等,播种完毕要及时洗手,以防药物中毒。 3、盖土: 用碎土覆盖3--5厘米厚,不要太厚或太薄,且要均匀,否则就会造成出苗不整齐。 4、喷施除草剂: 盖上后24小时内要及时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过多,影响玉米的生长。常用的比较经济有效的除草剂有禾耐斯或乙草胺等。有条件的盖上地膜。 二、出苗--拔节期的田问管理 玉米出苗到第三张叶后,种子内养分已经耗尽,玉米由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这时候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多长根,扎深根,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一)间苗、定苗: 出苗3-5张叶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每穴留一苗,遇到缺株的可留两株,苗要留足、留匀、留壮。 (二)中耕小培土: 定苗后亩施尿素4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施用。用锄头轻锄玉米幼苗周围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e10134901.html,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浅析 作者:郑卫花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3年第01期 【摘要】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饲料、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文章从品种选用、种子处理、选择整地、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精细管理、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是让农民增收的有利措施。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玉米需求的持续增长。玉米叶片长宽,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位于华北平原的邯郸由于雨热同季,适宜玉米生长,玉米面积稳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1 品种选用技术 在品种的选择上,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情况、栽培管理水平、种植习惯等实际情况来考虑,选择适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因此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2)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3)根据前茬种植选种。(4)根据病害选种。(5)根据种子外观选种。(6)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 2 种子处理技术 (1)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2)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3 选择整地技术 播前整地的实质就是为玉米高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耕层构造和适度的孔隙比列,从而调节土壤水分存在状况,协调土壤肥力各因素间的矛盾,为玉米的播种和种子萌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肥地及贫瘠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地种植,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播种前要精细整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垄播种。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 (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 (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种(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浅析 一、我省的玉米生产 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2013年黑龙江省深入推进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三大主要品种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两增一减”态势。即: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玉米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达到10780万亩,比上年增加858万亩。可见,玉米生产在国计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选用良种 1.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 (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优良品种正常年份应能在7月25日左右抽穗,在初霜前5-10天达到蜡熟末期或完熟期,选用品种的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应比当地正常年份的无霜期少10-15天,或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平均活动积温少100-200度。 (2)有高产潜力。适合黑龙江省各地种植的不同生育期品种的产量潜力通常都应该达到。 (3)优质。普通玉米籽粒的化学品质应达到淀粉含量大于65%,粗蛋白大于9%,粗脂肪大于4%,赖氨酸大于0.25%。商品品质包括色泽、橙黄或橙红,容重高,出籽率和出渣率高,最好是硬粒型或中间型。

(3)抗逆性强。包括抗旱性、耐低温性、耐瘠薄性和抗病性等。抗逆性强的品种一般具备出苗快、苗壮;雄穗散粉到雌穗抽丝的时间间隔短,授粉结实好;田间自然发生的大斑病小于2级,丝黑穗病少于3%,茎腐病较轻,群体边行有双穗,中间不空杆等特征,综合表现为稳产高产适应性强。 2、合格玉米种子的标准 对普通农户有实际意义的标准主要是:发芽率和纯度。国家规定玉米杂交种子的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不低于95%。 二、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采样地膜覆盖技术科增加玉米产量,地膜覆盖技术的增产原因,一是地膜有明显的增温保湿作用;二是可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 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 1.催芽。精选过的种子先用60度的热水烫一下,再用凉水浸种24-48小时。种子浸好捞出,在20-25度下保持湿润催芽,一般经过48小时即可出芽。芽宜小不宜大,芽尖长以0.5厘米左右为好。浸种时可加入植物抗逆剂,有利于芽齐芽壮。 2.播期。由于覆膜的增温效应和催过芽的种子不易粉种等原因,地膜覆盖的玉米可比直播玉米早播10-15天。例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增效,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底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种 选地 施肥 1.1 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上,可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选择,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质绿色玉米品种。 1.2 选地、选茬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绿色玉米。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1.3 施肥 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并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及含氯钾肥。每公顷施入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优质农肥30~40t,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kg,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每亩施入硫酸钾3~5kg,做底肥或种肥,不能做秋施底肥。直播玉米施纯氮100~150kg/hm2,保护地栽培玉米施纯氮150~240kg/ hm2,其中30%做底肥或种肥,70%做追肥。采用锌肥浸种、拌种,或结合坐水种施入,每亩用量为1kg。 2 播种 2.1 播种方法 当土壤5~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5~6℃时,即可抢墒播种。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地块,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可直接播种,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3~4cm。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2.2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收敛、小穗型品种宜密,水肥条件差、植株繁茂、大穗型品种宜稀。清种株行收敛品种,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保苗3300~3700株;株型繁茂品种,一般每亩保苗3000~3500株。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定苗 绿色玉米间苗宜早,间苗次数一般依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掌握。采用一次间苗、定苗的,可在幼苗4~5片叶时进行。采用两次间苗的,第一次在3~4片叶时疏苗,第二次在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群体整齐度。 3.2 铲趟 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度为20~25cm。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整个生育期做到三铲三趟。要将苗眼和苗旁的杂草铲净,雨后趟地时注意防止伤苗。 3.3 追肥 拔节前或6~7叶期间,结合铲趟每亩追施尿素3~5kg,追肥部位离植株8~12cm,深度10~15cm。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喷施1~2次0.3%磷酸二氢钾。 4 病虫草害的防治 4.1 杂草的综合防治 4.1.1 农业防治。严格执行杂草的检疫制度,控制杂草传播;清选种子、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入田。 4.1.2 化学防治。生育期间应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可选用乙草胺、2,4-D丁酯等除草剂中的一种进行杂草防除,每亩用乙草胺50%乳油100~160mL,2,4-D丁酯50mL在播种后或出苗前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 4.2 虫害的综合防治 虫害防治以物理人工防治为主。 4.2.1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 4.2.1.1 农业防治。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4.2.1.2 化学防治。地下害虫较重,没有用药剂闷种的,下列方法可任选一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对水500g拌玉米种子40~50kg,堆放3~4h后再播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500g拌入20kg细干土中,施入垄沟中。 4.2.2 粘虫(夜盗虫) 4.2.2.1 人工捕杀。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手捏捕杀。 4.2.2.2 诱蛾采卵。于粘虫成虫产卵盛期,在田间插草把(或毒草把)大面积诱卵灭卵。可用谷草、稻草或其他禾本科杂草,每5~10支为一束扎在木棍上,然后每公顷地均匀地插300~450把,使枯草把高于草顶30~50cm,诱蛾产卵。每3天换草把1次,集中烧毁或饲喂牲畜。也可将草把先浸在50%辛硫磷、40%乐果乳油50倍液中4~8h,然后再插入田间,可灭卵和杀灭初孵幼虫。 4.2.2.3 药剂防治。可选用除虫脲、灭幼脲、敌百虫、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杀虫剂中的一种进行防治,每公顷用灭幼脲25%悬浮剂5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敌百虫90%固体750g,对水喷雾。公顷用溴氰菊酯2.5%乳油150~2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氰戊菊酯20%乳油150mL,对水喷雾。 4.2.3 玉米螟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为主。 4.2.3.1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处理越冬寄主秸秆、根茬,在4月~5月玉米螟醒蛰前,对寄主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等每立方米用100g白僵菌粉剂封垛。 4.2.3.2 物理防治。玉米螟趋光性强,可采用高压汞灯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艾 玲 (陕西省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陕西榆林 719000) ·147·

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张兴伟韩东志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3期 商水县袁老乡农业服务中心张兴伟 商水县袁老乡文化服务中心韩东志 一、选用高产、稳产品种 作物要增产,品种选择最关键。玉米也是如此。玉米品种选择应按市场要求、生产目标和气候条件选择,根据商水县的气候条件和实际情况应选择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登海605、伟科702、中单909等适合全县大面积范围种植的优质高产并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农作物品种。 二、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组合特性及品种的栽培技术特点,严格执行密度规格,只有适当密植,才能进一步发挥其增产优势。由于玉米植株高大,既要有足够的密度,又要保证通风透光,故提倡宽窄行种植。一般宽行距70~80cm,窄行距40~50cm。一般稀植品种如登海605、先玉335每667m2种植密度以3 500~3 800株为宜。中密度品种如郑单958、伟科702、中单909、浚单20每667m2种植密度以4 500株为宜。 三、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的好坏对保证苗全、苗齐、苗匀和消灭大小苗,最终达到高产目标非常重要。要重点抓住以下4个环节:一是选用包衣种子,预防苗期病虫害。二是力争早播,争取6月10日前播种结束,最迟不能超过6月15日。三是足墒下种,麦收后如果墒情充足要抢墒播种,墒情不足要先浇水后播种或者播种后立刻浇水补墒,力争足墒下种,一播全苗。四是推行机播,特别是精量点播,保证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四、加强田间管理 (一)及时补苗、间苗、定苗 生产中如遇特殊情况缺苗断垄严重时要及时补苗。玉米顶土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时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的幼苗带土移栽并及时浇水,保证成活率。间苗在3~4片叶时进行,定苗在5~6片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和混杂株,保留健壮植株。定苗时缺苗处就近留双株,保证留下的植株均匀一致。 (二)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不仅可以疏松土壤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消除麦茬和杂草,一般人或机械中耕2次,定苗时1次,10片叶展开时1次。用除草剂封闭处理或者秸秆覆盖的田块,可在拔节后到10片叶展开时一次性中耕培土,不仅可以预防后期玉米倒伏,而且一旦发生水涝灾害又可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三)施肥

玉米地膜覆盖技术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作为传统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需求量越来越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增加玉米总产,促进农民增收,“狠抓玉米生产,深挖面积潜力,努力提高单产”是玉米产业发展的根本。长期以来,季节性干旱是稳定提高玉米生产能力的第一限制因素。据建国以来统计资料,玉米产区春旱、夏旱、伏旱发生频率分别高达89%、92%、62%,其中:最高年损失达7亿公斤(1987年)。加之玉米生产多靠雨养,生育期降水占玉米一生耗水量的50%左右,土壤蓄积降水供水占40%左右,人工关键期补灌不足10%。因此,研究和推广“蓄住天上水、保住土中墒”的农艺技术对稳定提高玉米单产,增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玉米是我县的主栽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都在160万亩左右,但由于我县农业生产条件差“十年九春旱”,春季播种难以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因此充分发挥旱作优势,大力发展玉米生产,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是我县抗旱夺丰收,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民增收的突破性措施。近几年来我县逐步推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玉米单产可达到800--900公斤,比正常直播田高出150—200公斤,取得了明显效果。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模式可采用小垅和大垄双行两种方式,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是以改进玉米合理密植适宜耕种方式为核心,垄距由常规栽培的65--70cm增加至100cm,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垄内两个姊妹行小行距40cm,垄间相邻苗行间大行距60cm,全田苗行平均行距50cm的栽培方法。形成了大垄之内适合加密\大垄之间宜于耕作、行距宽窄相间、利于通风透光的良性田间态势。小垅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单粒播种:精品种子质量高,机播建议精量播种,亩播5000-6000粒,仍然要间苗,如何使用单粒点播专用播种机亩播4400粒即可,不用间苗。2.按照要求的密度定苗。很多人不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使得田间表现不佳。浚单20的最佳密度为4000株/亩; 3.增施磷钾肥:玉米高产要求有相应的养分、水分供应,建议使用10公斤的二胺和钾肥做底肥或苗期施入,可以促苗早发,提高抗逆性,为高产打下基础。 4.加强中后期管理:要重视大喇叭口肥的施用,建议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以上。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5.适当晚收:玉米完全成熟之前收获会降低籽粒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要等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以提高千粒重,提高玉米品质,最大程度地获得好的产量。 合理 ..密植,玉米才能高产 近日在田间调查发现农民朋友玉米留苗的随意性很大,一个品种每亩留苗密度竟达6000株,这样种植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概括来讲,玉米品种分为密植型、稀植大穗型,密植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在4000株/亩左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一般建议密度3000株/亩左右.种得太密容易造成玉米抗逆性差。密植型品种密度在4500株/亩以上,稀植大穗型的品种种植密度在每亩3500株以上,

属于种得过密,有时会造成玉米的空秆、秃尖,还会造成玉米株高、穗位增加,茎秆变细,茎秆的韧性降低,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出现倒伏、发病严重等情况,造成减产。那么,怎样确定玉米的行距和株距呢?由于玉米的根系90%的重心在主茎四周20厘米的范围内,加上细根的四周扩展,建议玉米的合适行距为60-66厘米为好。这样,密植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28-25厘米,稀植大穗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37-33厘米.过度的加大行距会造成土壤肥力和光能的浪费. 俗话说“见苗三分收”,玉米苗齐、苗匀是获得丰产、丰收的基础,一播全苗就成为玉米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那么,除了要选择好的种子外,在播种中,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就播种中常见的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 1、播种深度要合适:无论机播、手点,玉米播种深度要求3-5厘米,如果计划浇蒙头水,播种3厘米深即可。播种过深会造成出苗慢,苗弱,如果再浇水太大,甚至会出现出苗很差,缺苗。 2、正确施用基肥: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能显著增强苗期长势,进而提高产量,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适量:亩播二铵或者复混肥10公斤左右为宜。要错行:种子和化肥要错行播种,距离间隔5-7厘米。要浇水:播种后要浇蒙头水。如果播肥量大、种子化肥不错行、不浇水极易造成化肥烧种,导致严重缺苗。 3、浇水要合适:种子发芽出苗要求有一定的空气才可,浇水只要能够使苗出齐即可,不能浇水太大,大水漫灌形成田间积水会使出苗慢、苗黄,甚至会造成严重缺苗。尤其是播种偏深地块,更要控制浇水量。 4、播种机的各条腿播种量要一致:在播种前,种子倒入播种机后,要转动拨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生产概述 玉米生产发展简史 玉米又名玉蜀黍,苞谷、玉茭、棒子 玉米的栽培历史约有4500-5000年,是一个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并认为墨西哥是玉米的起源地,从1496年以后才逐渐传入世界各地。我国栽培玉米有460多年的历史,从国外传入我国应在16世纪前期或中期,又确认玉米于1511年以前已传入我国。传入和扩散的途径是先沿海后到地各省。省是我国重要的生产玉米省市之一,种植玉米的历史也较长,《稷山县志》早在1602年已有记载,距今至少有近400年的栽培历史。 1、玉米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我国的粮食作物各类很多,但也主要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这三大作物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粮食的73%和85%。因此提高玉米的生产是保证全国和全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养殖业和有关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玉米是高产作物 玉米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玉米的干物质产量95%以上都是依靠叶片在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由于玉米是一种碳四作物,其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少,而光合效率却比较高,一般比小麦、水稻等作物的净光合效率高出2-3倍,因而,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世界三大作物单产的最高记录是:水稻亩产1029.45公斤,小麦亩产达1013公斤,而玉米亩产则可达1554公斤,居三大谷类作物之首。近年来高平也出现了不少高产记录,建宁乡玉米亩产达到1000公斤。 (2)玉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玉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籽粒中平均含淀粉72%,蛋白质9.6%、脂肪4.9%、糖分1.58,另外还含有1.92%的纤维素和1.56%的矿物质。玉米籽粒中脂肪含量较高,高于面粉、大米和小米,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略低于面粉及小米,而且在玉米籽粒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以硫胺素和核黄素较多,单位重量的发热量也较高,超过了大米和面粉。 (3)玉米是高产质优的饲料 玉米被誉为“饲料之王”,每100公斤玉米籽粒的饲用价值相当于燕麦118公斤、高粱110公斤、大麦115公斤。因此,玉米是近代世界上用于生产肉、奶、蛋、鱼等畜产品和水产品重要的饲料来源。 (4)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玉米淀粉工业;玉米榨油工业;玉米酿造工业;玉米医药工业;食品加工工业。 (5)玉米的其它用途 玉米茎秆可以制造出很好的纤维素,人造丝、纸、电气绝缘材料和化学胶板等;玉米果糖的穗轴和茎秆还可以制造软木塞,黑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省优质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赵 玉 祥 项城市范集四中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内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鉴定品种的好坏、玉米播种时间的确定、土壤土地整治。回到农村能应用此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 2、在本节课讲述优良品种的特点后,让学生实践鉴别玉米种子的好坏。目测30cm、40cm、50cmc以确定株距和行距,然后动手去量找出误差。 3、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观点、一粒粮食来自不易、要尊重劳动人民。把学到的知识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 高质量品种选择。 教学难点 不同品种播种时间的选择。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相结合。

教具 单玉-13品种,优、差各若干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到田间调查发现,有的农户种植的玉米到了收获季节只收获了几百斤玉米,而有的农户采用科学的方法种植,同等条件下却收获1800多斤,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板书。 二、新课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玉米的发现 古代的南美的印第安人所发现的一种粮食作物。经过人类不断的种植培育,玉米的产量不断提高,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作物。它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根系发达,长得高大。 (二)玉米的价值 同学们!玉米经过人们的种植发现,它不仅是人类的食物,也可以加工后是饲养动物的饲料。后来又发现玉米可以制糖、生产出味精等成为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玉米消费的增大,对玉米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成为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一件大事。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找出了一种使玉米高产的种植方法,现在我们来讨论。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一般比不盖膜玉米增产150公斤以上,增收90元以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覆盖栽培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现介绍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地膜规格的选择 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7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带田玉米可选用幅宽50厘米的超地膜。 二、选茬整地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选在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水方便、肥力条件较好的土壤地块。前茬以选择小麦、洋芋、豆类、绿肥等作物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23--27厘米,底墒要充足,灌足冬水,墒情不足的灌好春水。土地平整,多次耙耱、镇压保墒,达到地平、土绵、墒足、上虚下实。 三、选用良种 根据我区气候特点及积温条件,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可选用晚熟种,海拔1600--1800米的地区可选中熟品种;海拔1800--1900米的地区以早熟品种为宜。为了防治地下害虫的发生,播前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用20%粉锈宁150--200克加水1.5--2.5公斤,拌在50公斤种子上,以防治丝黑穗病。 四、施足基肥,氮磷配合 枯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施用本着底肥重磷、追肥重氮的原则进行,既可防止玉米苗期徒长,又能防止后期不脱肥,保证玉米后期正常生育。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6000--7000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作基肥,结合播前浅犁地一次施入,实行集中沟施肥效更好。 五、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土壤耕层5--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盖膜单种玉米一般比不盖膜玉米应提前5--7天播种。川区一般4月12日--15日,沿山一类地区在4月15日--20日播种为宜。按宽行87厘米,窄行40厘米,划线开沟按规定株距点播,每穴点籽2--3粒,播深3--5厘米。一般亩保苗晚熟品种以4500--5000株、中熟品种5000--5500株、早熟品种5500--6000株为宜。带田玉米播期可推迟到4月25日--5月1日,以减少前期小麦玉米共生期矛盾。带幅为80厘米(距小麦27厘米),保苗4500--5000株。结合播种,窄行中间或株间亩深施磷二铵10公斤、硝铵7公斤与精肥混合作种肥,切忌化肥与种子接触,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六、盖膜严密,保证覆盖质量 玉米地膜覆盖宜采用宽窄行平作规格种植,行要开直,实行先播种后盖膜,随种随盖的方法。单种玉米宽行套种黄豆、萝卜、蒜苗等。播种行向,可采用顺风种植,以减少风力接触面,以防止揭膜。并在盖膜前把地甫的前茬残留根茬、秸秆、石块等杂物清除干净。打碎土块,以免划破或顶起地膜。盖膜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盖膜一定要严密,将地膜拉紧、拉展、铺平、铺匀,膜的四周各开一条浅沟,把地膜用土压紧、压严,以防大风揭掉地膜。但膜边压土不宜过多,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膜面宽度,扩宽采光面,做到严、紧、平、宽的要求。

玉米种植技术

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 (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目前河北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中晚熟类型:郑单958、先玉335;中熟类型:蠡玉88号、石单3号等;早熟类型:农单116、农大108等。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GB4404.1-1996)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二)播种技术 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 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这对无霜期较短地区的玉米制种十分关键)。玉米发芽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因此,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情况下(田间持水量大于60%),新疆春玉米适宜播种期一般掌握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12℃时播种,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如果考虑土壤墒情及保证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玉米能够正常成熟,可在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适期早播。地膜覆盖玉米可提前至5~10cm地温8~10℃时播种。 2、播种方式 根据收获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 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计算公式为: 亩播种量(kg)=×1.5~2 例如:亩计划留苗密度为4500株,种子千粒重为280g,种子发芽率为85%,则亩播量=4500×280×1.5÷(1000×1000×85%)=2.22kg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从玉米施肥技术、水灌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农民群众的实际种植工作提供相关指导。 标签:玉米;施肥技术;水灌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 玉米在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种植的面积很大,它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做菜,并且营养丰富,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爱。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1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在施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玉米的自然属性合理的施肥。玉米是耐高温、喜光作物,通常情况下,它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植株也比较高大,另外玉米的产量也相当高,所需要的肥料量大,却又对肥料很敏感,施肥时应该注意。 对于玉米对肥料的要求在每个生长发育期是不同的,应该区别对待。玉米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最多的元素是氮,钾、磷、钙、镁、硫依次排列。纵观玉米整个生长期,在出苗期所需要的肥量占整个需肥量的20%,主要原因是此时的玉米植株比较小、生长速度慢、所需要摄取的营养量小。从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所需要的肥量占整个需肥量的85%,因为此时玉米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营养的需求量可谓与日俱增。开花授粉以后所需要的肥量占整个需肥量的13%,因为此时玉米的开花授粉已经结束,对营养的吸收量明显减少。 基肥应施足。在施肥中,有机肥应该占玉米基肥的大部分,化肥次之。磷钾肥是基肥中的重点,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关键。施种肥可以起到壮苗的作用。在基肥不足导致土壤肥力低或是没有施用基肥的条件下,施用种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肥力明显增强,施用时应采用与种子分开或是混合在土壤之中的条施或者穴施,防止烧苗。以下重点介绍下氮磷钾三肥的使用情况。 氮肥:玉米对氮肥需求量比较多。在苗期虽然只占总量的 2.1%,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视。如果这个时期缺少氮肥严重者将直接导致无果穗状态而出现空杆现象,轻者也会产生老苗现象,减产减收。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所占比例为51.2%,此时缺少氮肥,会影响花粉发育,花粉不能进行正常授粉,果实形成将不饱满。后期氮肥所占比例为46.7%,此时氮肥不足将影响玉米产量。 磷肥:玉米所需要的磷肥是仅少于氮肥。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玉米的色泽与品质都少不了磷肥的作用。苗期磷肥所占比例为 1.1%,此时磷肥不够将直接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玉米生长磁迟缓。玉米在前期缺少磷肥,将直接

玉米的栽培技术教案

成教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姓名:郭兰芳 单位:官渡镇魏寨小学

成教课教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玉米种植的知识,特别是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堂示范性教学与学生课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与自主实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玉米栽培技术,让学生明白两个道理:粮食来之不易需珍惜;做任何事需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教学重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教学难点:玉米品种的选择、合理密植,以及施肥技术等知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一个孩子生的好,衣服穿了七八套;头上戴着红缨帽,身上装着珍珠宝。谜底是:玉米。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二、本课内容概要: ?一、玉米简介 ?玉米别称、原产地、种植历史、产量 ?二、玉米品种的选择

?玉米籽粒类型、适宜本地的优良品种、 ?稀植品种、密植品种、中密度品种 ?三、合理密植 ?四、施肥技术 三、讲授新课: (一)玉米简介 1.玉米简介: ?大家好,我叫玉米,你们也可以叫我包谷、棒子或者珍珠米, 我的名字可多了。 ?你可别瞧我个子没你大,我可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呢。 ?我的祖先最早生活在墨西哥或中美洲。 2.栽培历史 ·说到我们的栽培历史,粗略算来,也有4500---5000年了吧,就算是我们在中国的栽培历史,也有400多年了呢。 3.产量 ·世界各地都有我的兄弟姐妹,除了水稻和小麦,我们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就是第一了。我们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谷类作物之首,小麦和水稻跟我们没得比。

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高产优质杂交新品种:选用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生育期适中、植株紧凑或半紧凑的高产优质杂交杂交新品种。如:郑单958、登海9号、郁青272等。 2、适时早播:我县在3月25日——4月10日播种。 3、耕翻整地:播种前及时耙碎,按厢宽2.6-2.8米分厢,开沟起垄。 4、合理密植:郁青272等行距规格为65cm×30cm,直播每穴播1-2粒种子,播后覆土3-5cm。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5、配方施肥:玉米施肥重点是底肥和攻苞肥,看苗巧施苗肥和拔节肥。亩用35%复混肥40公斤另加人畜粪水1500公斤,每亩加锌肥1.5公斤作底肥,底肥在播种前7-10天结合整地碎土时一次施入。6~7叶时亩施人畜粪水500公斤加尿素15公斤作拔节肥,10-11叶大喇叭口期亩用人尿素20公斤作攻苞肥。发现脱肥早衰地块可酌情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加尿素500克叶面喷施。 6、查苗补缺,间苗定苗:玉米出苗3-4叶时应进行间苗、补苗;间苗时多留苗20%,缺蔸的从多余苗蔸带土移栽补缺。播节前再去弱留强,每穴只留单株苗。 7、中耕除草:玉米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或金都尔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喷雾封闭土壤,中耕一般在播节前(5-8叶期)进行,苗旁浅锄,行间深锄,结合中耕培蔸。若芽前除草效果差,而又

未中耕的要采用苗后除草剂喷雾除草,一般用苗后喜,苗后乐或玉力等玉米专用除草剂除草。 8、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我县玉米生长期间重点防治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纹枯病和茎基腐病等。苗期地老虎用速灭杀丁或青虫地虎通通杀防治。玉米螟于大喇叭口期用玉米螟防治专用药防治,如三唑磷、敌杀死、高氯等药剂防治。蚜虫用蚜虱净或吡虫啉防治,纹枯病用5万单位井岗霉素、茎腐病用70%甲托或50%多菌灵进行防治。 8、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人工去雄有利于形成大穗,辅助授粉可以减少秃尖。具体方法为:在雄穗抽出30%左右,隔行或隔窝去掉雄穗。注意:去弱株、去病株、去早花株、去空杆株;在霉雨和严重干旱时不去、地块四周和瘠薄地不去雄。授粉方法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可用竹杆在上午9~11时,下午4~6时轻摇雄花进行授粉,或用绳索,两人各拉一头,从地块的一头拉向另一头进行授粉。 9、玉米适期晚收:提倡完熟期收获:果穗苞叶干枯而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变硬,达到完熟期标准进行收获,秸秆还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