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浅谈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盏4 0 0 w 的汞 灯 , 大 的村 屯 应 设 双排 。
5 . 5 . 2 . 2赤 眼蜂 防 治 每 公 顷释放 赤 眼蜂 2 2 . 5 3 0万 头, 分 2次释放 。 第一次在产卵 2 0 %~ 3 0 %时进行 , 第二次在 第一次放蜂后 1 0 d 进行 , 5 . 5 . 2 . 3药剂 防治 在玉米喇叭 口期 , 用0 . 2 5 %辛硫磷颗 粒剂 ,即用 5 0 %辛硫磷乳 油 0 . 2 5 k g 拌到 1 0 0 k g颗粒 内, 颗 粒可选用 2 0 ~ 6 0筛 目煤渣或砖渣 , 先用少量水润湿颗粒 , 而 后将药液拌入 即成 。每亩颗粒剂用量为 5 。 5 . 5 . 2 . 4化学 除草 苗前封 闭除草每公 顷选 用 9 0 %乙草 胺 1 . 5 - 1 . 8升 , 或7 2 %异丙 甲草胺 1 . 5 — 2升 , 或 9 6 %精 异丙 甲草胺 1 . 5升 防除禾本科杂 草 ,同时可以加入 7 5 %噻吩磺 隆 1 5 — 2 5克 , 或者 7 2 %2 . 4 一 滴 丁酯 7 5 0毫升 防除阔叶杂草 。
浅谈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赵 丽 敏


选地 、 整 地
栽 培的每亩施入腐熟 的优质农肥 3立方米 、 N、 P 、 K各 1 5 %
选择耕层 深厚 , 肥 力较高 、 保水、 保 肥及排水 良好 的地 块, 前茬 未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大豆 、 小麦 、 马铃薯 、 玉米等 肥沃 的茬 口, 忌选甜菜 、 葵花 、 烟、 白菜等耗肥量 大的前茬 。 实施 以深松为基础 , 松、 翻、 耙相结合 的土壤耕作制 , 三年深 松一次 , 耕 翻深度 2 0 — 2 3 厘米 , 做到整地标准化 。 二、 品种 选 择 、 处 理 1 . 品种 选择 : 应根 据本地 区 的生态 环境条 件 , 选 用 高 产、 优质 、 适应 性及抗病性强 、 生育期所 需积温 比动地 常年 活动积温少 1 5 0  ̄ C 的优 良品种。 2 . 种子包衣 与拌种 : 2 . 1 在地 下害虫严重 , 而玉米丝黑穗病 发病轻 ( 发病率 小于 5 %) 的地区 , 可干种下 地 , 也 可选 择“ 千斤 顶” 拌种, 再 用富尔玉穗宝 ( 药种 比例为 1 : 7 0 ) 进行种子包衣 ; 催芽坐水 埯种用“ 千斤顶” 对水催芽 , 当玉米芽 “ 拧嘴” 时, 再用 富尔玉 穗宝( 药种 比例为 1 : 7 5 8 0 ) 进行种子包衣。 2 . 2在地 下害虫严重 , 玉米丝黑穗病发 病也重 ( 发病率 大于 5 %) 的地 区, 要采用 “ 千斤 顶” 拌种 , 再 用再用 富尔玉 穗宝进 行种 子包衣 ,同时在播种时还要 每 6 6 7平方米用锌 硫磷 颗粒剂 2  ̄ 3公斤 随种肥下地 。 2 . 3在地 下害虫轻 , 玉米丝黑穗病发病 也重( 发病率大 于5 %) 的地 区 , 要根据不 同的情况 , 采 取不 同的措施 : 干 中 直播地区 ,可选择 2 %的立克 秀拌种 剂或 2 5 %的粉锈宁可 湿性粉剂 , 按 种子质 量的 0 . 3 ~ 0 . 4 %拌种 ; 催 芽坐水种 的地 区, 可用 “ 千斤顶 ” 对水进行 种子催芽后 , 将种子 晾干后 , 再 用 2 %的立克 秀按种子质量 的 O . 3 %拌种 。 2 . 4菌肥拌种 : 一般每公顷可用富尔“ 千斤 顶” 5 0 0毫升 和富尔亿生菌肥 1 5 0 0 毫升拌种 。 三、 适时播种 , 合理密植 当耕层 土壤 温度 稳定 通过 7 8  ̄ C 时抢墒播种 。播种时 依据土壤温度 、 土壤墒情 、 品种特性 等因素, 并按先岗地 , 后 洼地 ; 先沙质壤 土 , 后黏重土壤的顺序进行适 时播种 。 根据不 同栽培方式 、 不 同品种 、 生产水 平 、 地力 等因素 确定玉米播种密度。总的原则 是若 玉米 与矮棵作物小 比例 间作可适 当增加 密度 , 每公 顷保 苗 6 . 5万株左右 ; 清种 时 , 半收剑 型品种 , 每公顷保苗 6万 株左 右 ; 株 型繁茂品种 , 每 公顷保苗 4 . 5万株左 右。 四、 实行科学合理施肥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 要想获得玉米高产高效 , 必须实行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指 肥料各种 营养元素齐全 、用量适 宜, 在投入上最少 , 获得最佳 质量 , 最高产量和最好 经济效 益。 因此 根据不 同的栽培模式要采取不同的施肥标准 , 育苗 移栽和覆膜玉米 ,每亩施 入腐 熟的优质农肥 2立方米 、 N 、 P 、 K各 1 5 %的玉米专用肥 2 0公斤 , 锌肥 1 公斤 , 结合 整地 做底肥 施入 , 幼苗 7 - 8叶时追 肥 , 亩用 尿素 1 5公斤 , 密植

早春糯玉米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高垄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早春糯玉米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高垄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早春糯玉米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高垄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于传统化学农膜使用后遗症的认识,生物可降解地膜逐渐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和推广。

早春糯玉米是一种富含淀粉,口感鲜美的传统粮食作物,而高垄栽培则是一种创新耕作方式,能够提高土壤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危害和农药使用量,并且能够实现糯玉米的机械化操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那么,在高垄高产栽培技术中,生物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对于糯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种植糯玉米,能够起到保墒保温的作用,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促进糯玉米的生长发育。

此外,生物可降解基材能够为土壤提供营养元素,从而增加土壤肥力,为糯玉米的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

其次,高垄栽培能够增加糯玉米的根系生长,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排水性,有利于糯玉米的吸水和营养吸收。

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有机质含量,对于根系能力弱的糯玉米来说,更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最后,生物可降解地膜能够降解为绿色环保物质,不会残留在土壤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在高垄高产栽培技术中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既可以实现糯玉米的高产,又可以保护环境,符合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综上所述,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高垄高产栽培技术在早春糯玉米种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实践中,应当注意选择合适的生物可降解地膜,控制地膜的厚度和寿命,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这项技术,能够为糯玉米的生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加工利用途径拓展
开发玉米深加工产品,如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玉米酒精等,提高玉米附加值。
产业链延伸
构建玉米全产业链,从种植、收获、储存到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一体化经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形 成产业集群效应。
提高附加值,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高附加值
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玉米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开发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满足消费者 多元化需求。
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推广
滴灌
通过管道系统和滴头将水肥溶液均匀 滴入玉米根部土壤,实现精准灌溉和 施肥。
推广意义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 张问题;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 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喷灌
利用喷头将水肥溶液喷洒在玉米叶片 和土壤表面,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田 间小气候。
05
目前,玉米已广泛分 布于世界各地,是全 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之一。
16世纪传入中国,逐 渐成为我国重要的粮 食作物之一。
玉米在全球粮食生产中地位
玉米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广、产 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全球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地 位,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 粮食来源。
玉米还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对 畜牧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生物防治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应用
天敌昆虫利用
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瓢虫、草 蛉防治蚜虫等。
微生物制剂应用
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防治病虫害。
农业措施
合理轮作、间作、套种等减轻病虫 害发生。
农药使用注意事项和残留问题探讨
农药选择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不同农 药的交替使用。
使用时期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确定最佳 防治时期。

浅谈新时期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浅谈新时期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

浅谈新时期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摘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高产已成为种植业的重要目标。

本文从优质种子选取、科学施肥技术、合理密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生长调控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新时期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科学理念,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玉米产量和质量。

不断完善技术将有助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为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新时期的玉米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中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关键词】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优质种子、施肥、密植、病虫害防治、生长调控、发展、粮食安全、完善技术。

1. 引言1.1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的主粮之一。

在中国,玉米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一直是我国传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我国的主粮之一。

玉米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之一,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我国,玉米是至关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2 实现玉米高产已成为种植业的重要目标实现玉米高产已成为种植业的重要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生产责任。

而在新时期,实现玉米高产已经成为种植业的重要目标。

高产玉米不仅能够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还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种植技术的不断创新,种植业在实现玉米高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优质种子选取、科学施肥技术、合理密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生长调控技术的应用,逐渐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生产效益的提升。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增效,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底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1 选种 选地 施肥1.1 品种选择在选择品种上,可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选择,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质绿色玉米品种。

1.2 选地、选茬与整地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绿色玉米。

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

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1.3 施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并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及含氯钾肥。

每公顷施入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优质农肥30~40t,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

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kg,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

每亩施入硫酸钾3~5kg,做底肥或种肥,不能做秋施底肥。

直播玉米施纯氮100~150kg/hm2,保护地栽培玉米施纯氮150~240kg/ hm2,其中30%做底肥或种肥,70%做追肥。

采用锌肥浸种、拌种,或结合坐水种施入,每亩用量为1kg。

2 播种2.1 播种方法当土壤5~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5~6℃时,即可抢墒播种。

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地块,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可直接播种,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3~4cm。

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

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2.2 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

水肥充足、株型收敛、小穗型品种宜密,水肥条件差、植株繁茂、大穗型品种宜稀。

清种株行收敛品种,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保苗3300~3700株;株型繁茂品种,一般每亩保苗3000~3500株。

富锦市玉米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浅析

富锦市玉米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浅析
2 . 保 墒能 力强
状态 , 当前 耐密 玉 米 品种 缺 乏 , 农 民购种 的选 择余 地 不 多 。种 子 要 求纯 度 高 、 出芽率 高 ( 不低于 9 0 %) , 并
进 行包 衣处 理 。 播种 前进 行 晒种 。 以提 高芽势 。 品种要 选用优质 、 低水 分 、 耐 密 或半 耐 密 品种 , 以 中熟 、 中晚 熟 品种 为 主 ,要 因地 制 宜 。种 植 密 度 可 增 加 2 0 %~ 3 0 %, 与稀 植 品种 相 比产 量 提高 1 5 %~ 2 0 %。

成本. 提 高播 种精 密度 , 落 籽均 匀 。 播 种镇 压一 次性 完 成, 使种 子 与土壤 紧 密接触 , 以便 保 墒 , 有 利于 种子 吸 水 发芽 , 提 高保苗 率 。
二、 对 玉米 1 1 0厘 米大 垄栽培 模式 的 改进建 议 1 . 不适 于 分散 经营 模式 此 栽培 模式 仅适 用 于种植 大户 、 家庭 农场 及种 植 专 业合 作社 等连 片统 一经 营 的地块 , 配套 大型 农机 具 联 合作 业 , 提高作 业 效率 、 质量 。 农 户小 面积分 散 经营 的。 现 有 的 作业 机 械适 用 于 常规 垄 作 业 , 若 应用 该 模 式, 需 另外 购置新 农 机 , 增 加 生产成 本 , 无 法调 动农 民 积 极性 。
耐 密玉 米 品种 。 确保 了玉 米垄 垄都 有边 行优 势 。在 群 体最 大 发展 的前 提 下 . 既 可 以早些 使 叶面 积达 到最 大
值, 有效 吸 收光 能 , 提高 光能 利用 率 ; 又能保 持 叶 片有 较 长 的功 能 期 , 可 更 充分 地 利 用 光 能 和空 间 , 提 高 土 地 的 生产 能 力 。 达到穗多、 穗大 、 穗重 , 从 而显 著 地 提 高 玉米 的产 量水 平 。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情况浅析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情况浅析
县 地 膜 玉 米 种 植 55 3h ,0 8地 膜 玉 米 面 积 3 m 20
宜君县是一个 雨养旱作农业县 ,8 农 耕地属 9
旱 地 , 有 灌 溉 条 件 ,十 年 九 春 旱 ” 多 年 的 示 范 反 没 “ , 复证 明地 膜 玉 米 在 海 拔 12 0I 以上 山 区 适 宜 播 0 I T

9 ・ 2

2 l () O l 2
玉 米 地 膜 覆 盖 栽 培 技 术 应 用 情 况 浅 析
杨 邦 民 , 爱 荣 朱 ( . 君 县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心 , 西 宜 君 7 7 0 ; . 1宜 陕 2 2 0 2 宜君 县 园 艺 工 作 站 , 西 宜 君 7 7 0 ) 陕 2 2 0
期 应 在 3月 2 一 3 日, 拔 8 0 1 1 0 m 的 残 塬 O O 海 0 — 0
62 7h ,0 0年 地 膜 玉 米增 加 到 80 0 h , 8 m。 2 1 0 m
面积 逐 年 递 增 。20 0 9— 2 1 0 0年 宜 君 县 被 确 定 为
范片单产提高 6 9k , 个 百亩 核心攻 关 田平 均产 . g 6 量 89 1 g 6 7m , 5. / 6 2较上 年增 产 9 1k , k . g 最高产量
1 6. g 67m , 探 索 雨 养 旱 作 农 业 区地 膜 玉 3 6k / 6 为 0 米最大增产增收潜力提供科学依 据。
摘 要 : 过 玉 米 地 膜覆 盖 栽 培技 术推 广应 用 , 结推 广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靠 现代 旱 作 集 成技 术 , 断探 通 总 依 不
索 雨养 旱 作 农 业 区地 膜 玉 米单 产 提 高的 途 径 , 实现粮 食 增 产 、 业 增 效 、 民增 收 目标 。 农 农

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研究农家参谋-57-NONG JIA CAN MOU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姜国柱 丁作法(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临夏,731500)

【摘 要】玉米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同时也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人口密度的上升,提高玉米产量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国民生计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建议

玉米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地区有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这一带集中了我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85%。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我国近些年提出一个新理念。目标是通过扩展现代栽培技术和引进杂交玉米品种,提高我国玉米生产力,并实现优质玉米的可持续生产。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培育技术是指在玉米的选地、选种整地、播种、出苗、抽穗、成熟、收获期等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使种植玉米达到高产的栽培技术。2 目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2.1 选种品质不高选种时,没有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地环境,使得种子并不是在自身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生长,而且部分玉米种子的抗自然灾害和虫害的能力弱,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很容易造成玉米减产。2.2 耕地质量低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其根系的发育情况很重要,而部分农户在播种前并没有对农田进行彻底的翻耕,翻耕深度不够、旁边仍存在杂草,使得根系无法从土壤中获取足够的养分。2.3 种植密度不合理在种植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玉米品种特性、土壤情况、温度湿度、播种时间的早晚等,使得行距和株距不适合玉米的健康生长,密度过大会导致化肥养分失衡、苗期水肥过大等,最终造成玉米倒伏。2.4 田间管理不到位田间管理是对玉米出苗后进行查苗、补苗、定苗,并且合理中耕,追施提苗肥,做好防虫害的工作,而部分农户由于相关农业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到位,使得田间管理不能彻底落实,造成玉米大面积减产。3 解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问题的有效措施3.1 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的选择依照以下几个条件:1)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进行选种,当地的热量和降水量以及去年的降雪量等都会影响高产品种的生长期。2)根据当地的前茬种植选种,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土壤肥力则较好,宜选择高产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且生长良好、丰产,可继续选种这一品种。另外,同一个品种不能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三四年,否则会出现土地贫瘠、品种退化现象[1]。3)根据当地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选种,可以有效的避免灾害造成的玉米减产。像甘肃省康乐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平均海拔为2000米,海拔高,气候变化异常,南部乡镇高寒阴湿,北部地区干旱缺水,虫害较少,选种优先选用抗旱抗寒的优质品种,像龙高L2玉米种子、烟单17号玉米种子等。3.2 做好播种前期工作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前提,而土壤是高产的基础。在播种前,要注意对土壤的翻耕,结合当地情况,一般深耕深度在20cm为宜[2]。并且取土壤样品进行肥力检测,以便更好的管理养分。另外争取秋翻秋整,通常深耕时间越早,土壤的热化程度也就越高,因此秋翻秋整可以使土壤更好的吸收秋冬冰雪和雨水带来的养分,保障明年土壤的肥力足够玉米种子生长。还要对土壤进行深松,打破过厚的犁底层减轻土壤的容重,使得玉米根系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在播种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因素和地理环境,像甘肃康乐县平均日温很低,不能太早播种,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过早播种由于土地温度低,季节性气候也未稳定,如果从播种到出苗的一个月内遇见连阴雨天或干旱天会造成种子发霉烂掉或出苗不齐。3.3 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要充分考虑到种子品质、土壤肥力、光热条件等。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玉米的合适行距为60-66厘米为好。这样,密植型的品种株距应该为28-25厘米。3.4 科学施肥在玉米播种时播入适量磷钾肥做基肥,可以显著增强苗期长势,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同时苗期的水肥一定要适中,种子发芽需要空气,浇水只需要使出苗整齐就可以。浇水太多会造成出苗慢、苗色黄、缺苗等现象。最后具体的追肥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种肥的地块、低洼潮湿的地块和套种玉米等,要早追、在定苗前后追提苗肥。壮苗、土壤肥力高、基肥种肥充足的地块,可不追或少追提苗肥。除施用化肥外,再使用壮丰宝进行叶面喷施,促使玉米生长开始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进行转换。苗期追肥量,原则上磷肥、钾肥全部施入,氮肥追肥量要根据土壤、苗情而定。一般高产田施用总氮量的20-30%,中产田用50-60%,低产田用60%以上。追肥方法: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5cm以上,离苗10cm以上,不要烧苗[3]。3.5 做好防病虫害工作首先在种子的选择时,要优先选用耐病虫害的高产品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包衣种子,或者用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如果没有采用以上两种方法的,也可以选择用相应的防杀虫药剂进行拌种。其次要深耕灭茬,消灭地下害虫,减少玉米的虫害来源,同时清除周边的杂草杂物、消灭害虫的寄生植物,在杂草丛生的地块,要做到修理整齐,使得喷洒除草剂和防止虫害药剂更好发挥药效。另外还可以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采用配方施肥,使植株抗病虫能力增强,中耕除草,及时摘除病叶、坏叶等,减少病虫的寄生植物,也能预防病虫危害。如果是局部发生蛀茎夜蛾的地块,可以用4.5%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或5%高氯·甲维盐1500倍液+苗后安全性除草剂3—5叶期全田喷雾预防。最后还可以用0.2%-0.3%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雾,也能有效的防治缺锌症,增强植株抗病能力。4 结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文
章从玉米施肥技术、水灌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农民
群众的实际种植工作提供相关指导。

标签:玉米;施肥技术;水灌技术;病虫害防治
引言
玉米在我国特别是东北地区种植的面积很大,它不仅可以作为主食,还可以
做菜,并且营养丰富,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爱。玉米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玉
米的产量和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1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在施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玉米的自然属性合理的施肥。玉米是耐高
温、喜光作物,通常情况下,它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植株也比较高大,另外玉
米的产量也相当高,所需要的肥料量大,却又对肥料很敏感,施肥时应该注意。

对于玉米对肥料的要求在每个生长发育期是不同的,应该区别对待。玉米在
整个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最多的元素是氮,钾、磷、钙、镁、硫依次排列。纵观玉
米整个生长期,在出苗期所需要的肥量占整个需肥量的20%,主要原因是此时的
玉米植株比较小、生长速度慢、所需要摄取的营养量小。从拨节孕穗到抽穗开花
期所需要的肥量占整个需肥量的85%,因为此时玉米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营养的
需求量可谓与日俱增。开花授粉以后所需要的肥量占整个需肥量的13%,因为此
时玉米的开花授粉已经结束,对营养的吸收量明显减少。

基肥应施足。在施肥中,有机肥应该占玉米基肥的大部分,化肥次之。磷钾
肥是基肥中的重点,是保证玉米产量的关键。施种肥可以起到壮苗的作用。在基
肥不足导致土壤肥力低或是没有施用基肥的条件下,施用种肥不失为一个好办
法,肥力明显增强,施用时应采用与种子分开或是混合在土壤之中的条施或者穴
施,防止烧苗。以下重点介绍下氮磷钾三肥的使用情况。

氮肥:玉米对氮肥需求量比较多。在苗期虽然只占总量的2.1%,所发挥的
作用却不可小视。如果这个时期缺少氮肥严重者将直接导致无果穗状态而出现空
杆现象,轻者也会产生老苗现象,减产减收。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所占比例为
51.2%,此时缺少氮肥,会影响花粉发育,花粉不能进行正常授粉,果实形成将
不饱满。后期氮肥所占比例为46.7%,此时氮肥不足将影响玉米产量。

磷肥:玉米所需要的磷肥是仅少于氮肥。根系发育、雌雄穗分化形成和改善
玉米的色泽与品质都少不了磷肥的作用。苗期磷肥所占比例为1.1%,此时磷肥
不够将直接导致根系发育不良,玉米生长磁迟缓。玉米在前期缺少磷肥,将直接
导致后期难以补充。在生长到5-8片叶时磷肥量所需最多,大概占63.9%,此时
缺磷将造成子实不饱满,玉米在后期所需要的磷肥量所占比例为35%,磷肥缺少
将导致严重的减产现象。

钾肥:钾肥在早期的玉米所需要的量多,并且应该早些施用,应用在底肥。
钾肥在苗期就开始被吸收,吸收量最多的时期在孕穗期,开花期达到一定的累积,
逐渐下降趋势。

总而言之,根据需肥量、土壤养分供给量、肥料利用率以及计划产量等指标
来综合确定玉米的施肥量,这样才能达到科学合理施肥,有助于玉米的生长。

在追肥方面,一般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4万公斤,磷酸二铵150-200公斤,
尿素150-225公斤,硫酸钾50-75公斤,硫酸锌7.5-15公斤。其中尿素的30%做
底肥,70%在玉米6-7叶期追肥。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苗肥要趁早。
这在北方春玉米表现的较为明显。因为季节的原因,北方春季时还比较寒冷,干
燥少雨,施肥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应该早施苗肥。夏季时工作的重点应抢墒直播
上,不用施基肥,所以苗肥要趁早。(2)穗肥可以适当施用。大喇叭口期追加施
用穗肥最为合适。实践证明施用穗肥对玉米在春季和夏季的产量有明显提高。追
肥时应深施,可以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吸收力强并且面积广,增长效果明显。

2 玉米水灌技术
玉米是较耐旱的作物,玉米需水曲线与单株曲线相一致,玉米苗期耗水较少,
播节期需水激增,是玉米水分临界期,这时如遇干旱,减产严重。乳熟期仍需较
多水分,此时缺水会降低粒重,蜡熟期需水较少,干燥天气有利于成熟。玉米灌
溉应在玉米8-10小时,此时正是雌雄穗分化期,利于结大穗、夺高产。

玉米灌溉定额为:干旱年:地面灌1900-23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
1400-17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1000-1200立方米/每公顷。一般年:地面灌
1600-21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1100-1500立方米/每公顷;喷灌800-1000立
方米/每公顷。湿润年:地面灌1300-1600立方米/每公顷;管输灌900-1100立方
米/每公顷;喷灌650-800立方米/每公顷。

3 玉米丝黑穗病(乌米)发病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3.1 病癥特点
丝黑穗病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对玉米危害很大。病菌一般会种子表面或是土
壤中亦或是粪肥中存活过冬。病菌可以在有效期的三年内存活,在玉米播种时随
即进入玉米中。病菌进入玉米中,在玉米的锥基部的分生组织中生长,玉米发芽
分化时期,病菌将侵入到花蕾中,丝黑穗进而形成。

3.2 防治
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减少初侵染来源。一是铲除病苗和可疑苗;二是中期
铲除病苗;三是后期割除病株,并把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施用腐烂的粪肥;加强
苗期管理,促进快出苗,增强抗病力;药剂处理种子:用吉农高新吉农4号种衣
剂处理种子可兼治地下虫害和丝黑穗病,也可用立克秀拌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
果。

4 玉米粗缩病防治技术
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
中毒感染病。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叶色浑
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
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矮化严重,一般是在四至五叶片染病,一般不
能抽穗,造成绝产,七叶片之后感病的植株能抽穗结实,但发育不良,减产幅度
很大,不可轻视。

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植株一旦染病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
因此在预防和防治上主要做到:一是清除田间地边杂草、消灭灰飞虱繁殖场所;
二是适当早播,调整播种期,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三是在播前药剂
拌种,可用种子量的0.2%-0.3%,甲拌磷,或用75%的“3911”乳油,用药量为种
子量的0.3%。四是苗期喷药防治:玉米四叶期可用40%水硫磷乳油,30毫升,
喷雾,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毒宁6000倍液,加喷施宝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混
合喷雾,可有效预防灰飞虱的侵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在栽培技术上需要种植户细心呵护,各乡镇的技术人员也应
该积极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玉米的增产增收共同
努力!

参考文献
[1]汪丽华,杨春梅.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
(05).

[2]崔莉.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农家科技,2011(03).
[3]王胜,尹勇,罗林钟.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199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