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从中医的角度全面认识流行性感冒

从中医的角度全面认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的辨证规律在流行期间,诊断流感虽较简单,但在非流行期间,诊断颇属困难。
因有多种疾病,其临床症状极似流行性感冒。
所以,关于流感的发病因素、流行季节、发病过程及其分类等问题,亦即掌握流感的辨证规律问题,是防治流感的重要关键。
1流行因素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滤过性病毒。
但是,因病毒有不同类型以及病毒的变异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流感流行规律的复杂性。
祖国医学虽对病原体尚没有直接观察到,但已注意其自然环境、气候的外在因素,和这些因素对流感流行规律的影响。
古人所谓「暴寒」、「风邪」、「时行乖戾之气」,虽非明指病毒,但可以说明这些因素是引起流感流行的诱因。
同时,还认识流感是由呼吸道传染及其容易引起流行的发生和预防的方法。
2流行季节祖国医学谓「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不正之气也。
」说明四时非时之气均能引起疾病的流行。
但亦有不因非时之气而发病的,即所谓六气外感为病。
所以对流感的辨证,在因时制宜的情况下,既要分析非时之气,又要分析当令之邪。
例如:冬日为寒水正令,单衣薄被,感冒寒邪,多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此即当令之寒邪为病;若气候反温,感其气而发病者,则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冬温法中求治。
春日为风木主令,春日感冒风邪,若初起微恶寒,后则但热不寒,头胀、身痛、口渴、咳嗽、或自汗,脉浮数者为风温,亦当令之邪为病;若寒水之气未尽,或气候骤寒,感之而发病者,则又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感冒寒邪法中求治。
夏日则多属热属暑。
长夏则多兼暑兼湿。
秋日则燥气偏胜,而燥又有两种性质,一属于凉,一属于热,因之有凉燥和温燥两种不同的类型。
以上根据时令不同,寒温各异,则四时流感亦因时变化,而表现不同的症候类型,在临床上,「审查病机,无失气宜。
」自能收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效果。
3发病过程及分类1.发病过程流感的发病过程很短,病势发展很快,一般1~2天症状达最高峰,各种症状可渐次消失遗留极度虚弱和劳动力的降低。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有以下知识:
1.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预防流感时需要注意加强身体的整体调理和提高免疫力。
2. 中医药注重个体化辨证施治:中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流感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流感时,应根据个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3. 中医药推崇“补虚扶正”:中医药认为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时,应重视补充营养和调整身体的防御功能,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等。
4. 中医药强调“清热解毒”:中医药认为流感属于“热毒侵袭”,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连翘、金银花等。
5. 中医药也可以配合西医药物使用:中医药并不排斥西医药物,而是可以与西医药物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流感时,可以结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热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且有待科学验证。
在面对流感时,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每年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出发,探讨流感的中医药预防方法。
一、中医药理论对流感的认识1.1 中医药将流感归为“风邪”范畴中医药认为流感是由“风邪”所致,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咳嗽等。
1.2 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中医药强调通过调整体质、增强反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1.3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注重整体调理以增强反抗力。
二、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2.1 合理饮食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建议多食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食物,如葱、姜、蒜等。
2.2 调节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反抗力。
三、中药预防流感的常用药物3.1 防风通圣丸具有驱风散寒、解毒抗病毒的功效,适合于感冒引起的流感。
3.2 金银花颗粒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适合于流感早期预防。
3.3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能健脾胃、散寒解表,适合于风寒引起的流感。
四、中医药穴位预防流感的方法4.1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具有调温和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4.2 风池穴位于颈部,具有散风清热、缓解头痛的功效。
4.3 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跖骨之间,有温经散寒、增强体质的作用。
五、中医药草药预防流感的方法5.1 荆芥煎剂荆芥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适合于风寒型流感的预防。
5.2 薄荷薏米汤薄荷薏米汤可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痰,适合于痰湿型流感的预防。
5.3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适合于湿邪型流感的预防。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合理饮食、调节作息、运动锻炼等措施,结合中药药物、穴位、草药等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提高免疫力,保障人们的健康。
流感的中医药防治PPT课件

证型: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 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 弦细。
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 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浙贝母10g 杏仁10g青蒿10g炙枇杷叶10g焦三仙各 10g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流感的中医药防治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主要内容
01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02 流感的中医辨证治疗 03 预防调护
PART 01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病名
温病、戾气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邪气所致。外邪上受,首先犯 肺,肺气失宣,卫气被遏,出现一系列 卫表症状,为表热实证。若人体正气偏 虚,病邪由卫入气,邪正斗争激烈,脏 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 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
加减
PART 03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冬季风寒之邪当令, 天气寒冷干燥,应注 意保暖并适时增减衣 物。减少外出次数及 到人员密场所逗留时 间;外出带口罩;做 好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更衣。
食饮有节
饮食清淡、多喝水、 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 奶、鸡蛋、瘦肉等优 质蛋白质,提高机体
免疫力。
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 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治疗流行性感冒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针对流感,西医学除了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古代中医学在流感防治中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但由于中西医学病名诊断的不同,导致了古代很多经验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1.中医如何认识流行性感冒?从《黄帝内经》时起,中医就开始记载和治疗感冒。
感冒这个词本身也来源于中医典籍,感就是指感受外邪,冒则指感冒时出现的咳嗽、流涕、嗓子疼等症状,就像是在人体内向上冒一样,所以称为感冒。
您看,仅仅两个字,即指明了发病原因,又概括了发病特征,这也就难怪感冒这个词深入人心,以至连西医也不得不沿用至今了。
①感冒的外因感受外邪其实,在引发感冒的病因上,中医和西医的许多看法是相似的。
中医所说的感冒也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分,只不过把流行性感冒叫做时行感冒、时行病或瘟疫,中医还认为,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其外因都是感受外邪,这与西医普通感冒和流感主要都是由病毒引发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普通感冒患者和时行感冒患者所感受到的外邪也是不尽相同的。
中医认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寒热变化。
如果寒热变化适度、正常,与当时节气相符,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体就不容易得病;但如果寒热变化过度、反常、与当时的节气不符,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非其时有其气,这种气候就是邪气,人体感受了这种邪气就很容易得感冒。
如果邪气中夹杂了感染性很强的时行疫毒,就会引起时行感冒,使患者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
②感冒的内因内有火毒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不仅认识到了感冒外因,还看到了人体自身因素在感冒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试想,同一个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气候都差不多,可为什么有的人就常年不患感冒,有的人就一年到头感冒不断,这说明感受外邪只是引发感冒的诱因,人体自身的内因才是引发感冒的决定因素。
那么,究竟是什么内因引发了感冒呢?经常感冒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冒之前常会出现嗓子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然后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才出现。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一、背景与目标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每年,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影响人类健康。
中医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中医对流感的预防知识,帮助大家提高对流感的预防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二、中医对流感的看法中医认为,流感属于“时疫”、“感冒”范畴,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感六淫邪气,尤其是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来抵御外邪入侵。
三、中医预防流感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同时,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作用的食品,如菊花、绿豆、梨等。
2. 运动锻炼:中医提倡“动则生阳”,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升身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运动时应避免出汗过多,及时补充水分。
3. 情志调护: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在预防流感的过程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4. 起居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有助于预防流感。
5. 中药预防:针对易感人群,可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祛湿解表作用的中药或药膳进行预防。
例如,玉屏风散、板蓝根冲剂等中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预防流感作用。
四、结语中医在预防流感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护、起居规律以及中药预防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在流感高发季节,我们应保持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守护健康。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医学PPT
3
普通感冒 —— 是感受風邪所引起;可因 季節氣候,地域環境的不同 而有不同的兼夾:如兼寒、 兼熱、兼燥、夾暑、夾濕等。
時行感冒 —— 是感受四時不正之氣夾時 行疫毒 所引起;
医学PPT
4
西醫所講的流行性感冒與中醫所講的 時行感冒相似;如其臨床証候表現符 合温病特點者,又可按温病論治;如 出現大流行者,可稱時疫,屬疫証範 圍。
柴 胡3錢 葛 根5錢 白 芷2錢 黃 芩3錢 芍 藥3錢 甘 草1錢 板藍根5錢 大青葉3錢
羌 活2錢 桔 梗3錢 石 膏5錢
挾濕者,加藿香3錢、佩蘭3錢、生薏
仁5錢等。
医学PPT
15
雙解湯:
麻 黃2錢 防 風3錢 荊 芥3錢 黃 芩3錢 梔 子3錢 連 翹3錢 石 膏5錢 桔 梗3錢
若咳喘甚者,加杏仁、桑白皮、枇杷葉止 咳平喘; 大便秘結不通者,加大黃、芒硝通腑瀉熱。
医学PPT
10
其他季節的流感可根據不同的兼夾而作出適 當的加减用藥:
如發生於夏季,兼夾暑濕,症見心煩、口渴、 小便短赤、舌紅苔膩,可去荊芥、淡豆豉, 加荷葉3錢 青 蒿2錢 滑 石6錢 西瓜翠衣5 錢等。
如發生於秋季,兼夾燥邪者,症見咳嗽少痰、 鼻咽乾燥、口干渴、舌苔干燥,可去荊芥、 淡豆豉,酌加辛涼甘潤之品,如天花粉4錢、 沙 参5錢、 梨皮5錢等。
医学PPT
16
(三) 邪毒壅肺
【症候】高熱、汗出、口渴、咳嗽喘促、 咯痰黃稠或痰中帶血、舌質紅或暗紅、舌 苔黃、脉數。
【治法】清熱、宣肺、解毒 。
【方藥】麻杏石甘湯合千金葦莖湯加减
医学PPT
17
炙麻黃2-3錢 杏 仁3錢 甘 草2錢 葦 莖1兩 冬瓜仁5錢 薏苡仁1兩 魚腥草5錢 葶藶子5錢 連 翹3錢 大青葉3錢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流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等。
每年冬季都是流感高发期,因此了解流感的预防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预防流感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知识。
一、中医药对流感的认识中医药认为,流感是由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邪气入侵人体所致。
同时,流感也与个人体质的强弱、脾胃功能的健康与否密切相关。
中医药的预防理念是以调整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中药辨证施治来达到预防流感的效果。
二、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1. 注重锻炼身体中医强调“外感与内伤”的关系,即外界邪气侵袭依赖于个人体质的强弱。
因此,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
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2. 合理饮食中医强调“宜寒热”,即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
冬季流感高发期,应适当增加温热食物的摄入,如姜、葱、大蒜等,以帮助机体抵御寒邪。
此外,还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注意保暖在冬季,保暖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预防流感。
按中医的观点,寒邪入侵人体,易导致阳气不足,从而减弱机体抵抗力。
因此,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保暖措施,如穿着厚衣服、戴帽子、手套等,有助于防止寒邪侵袭。
4. 中药预防中药作为中医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常用的预防流感的中药有防风、花粉等,这些中药具有解表散寒、抗病毒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5. 疏导情绪情绪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强调情志与体质的关系,过度的悲喜、愤怒、忧郁等情绪都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力。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压力,有助于预防流感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药预防流感的优势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显著的优势在预防流感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无甲型H1N1流感病名,根据甲型H1N1流感发病特点和症候表现,属于中医“时行感冒”范畴。
时行感冒,是指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发病呈流行性之感冒病证。
如果流行范围较广,病情较重者则称之为“瘟疫”。
中医在历史上抗击“瘟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张“扶正气、避邪气”,强调“未病先防”;中医药以人为本,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天人合一,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防治方法。
中医“避邪气”的方法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保持身体清洁;适应气候变化,根据天气变化,适度增减衣服以适寒温,注意腹背、足部的保暖;生活起居,做到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保证一定的湿度温度;流感季节,可采用食醋、艾叶、苍术等熏蒸的方法,衣被定期清洗、晾晒;疾病流行季节,不去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老人小孩尤应注意。
中医“扶正气”的方法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养生经典《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
1、均衡营养:饮食应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营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2、保障睡眠:充足有质量的睡眠,可以保证充沛精力,维系身体免疫机能。
3、锻炼身体:多进行户外锻炼活动,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按摩保健:每天定时按压足底涌泉穴可以调节身体循环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机能。
中医现代研究将国人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其中平和质为正常体质。
中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就是防患于未然,使人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带病延年。
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恢复平和质,增强抵抗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最后,应该常记流感预防顺口溜,增强防流感意识:新流感,易传染,发热咳嗽如感冒;勤洗手,常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肉煮熟,放心吃,饮食调理不可少;讲卫生,最紧要,中医保健起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