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不怕,中医针刺效果立竿见影~

乳腺增生不怕,中医针刺效果立竿见影~近年来,乳腺疾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乳腺增生,据临床数据显示: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虽然说单纯性的乳腺增生并不可怕,但怕就怕是囊性增生,所以,及时发现、早治疗,刻不容缓!乳腺增生在女性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病率,而且给广大患病的女性身心带来苦恼,身体上,乳房会胀痛,尤其是月经前,胀痛还是蛮厉害的;另外是心理上的负担,今天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给大家解决疑惑,对大家有所帮助!【主讲老师】胡追成:针灸推拿学博士,主治医师。
推崇古法针灸,提倡中西互参,擅长应用阴阳对应平衡针法及董氏奇穴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对肩周炎、落枕、颈椎病、膝骨关节炎、急慢性腰扭伤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痛等痛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倡精简用针,常有下针即痛减或即时止痛之病例治验。
对面瘫、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难治性眼病(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眼底出血、青光眼等)、慢性胃肠性疾病、压力性或急迫性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中风后遗症等疑难杂病的针药结合治疗也颇有心得,同时开展穴位贴敷疗法防治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针刺减肥。
女性乳房结构在我们讲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前,我们先看一下乳房的结构。
它整个内部的结构,像倒过来的一棵树,乳头像树根,乳房的基底部是像树叶树枝一样的,这些树叶一样的就是乳腺小叶,分枝和枝干是乳汁输送的管道,比如说输乳管,输乳管靠近乳头那里会膨大,形成输乳管窦。
所有的这些乳腺小叶和输乳管,就组成了女性乳房最基本的结构,就是我们的乳腺。
乳腺增生什么是乳腺增生症?这是与内分泌功能密切相关的一个疾病,本质是一个生理性的增生、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
复旧不全是指,乳腺在生理期之前会产生增生,生理期之后增生会逐步消退,这就叫复旧,但是由于增生和复旧的平衡失调,就会导致乳腺结构的失调,就产生了乳腺增生症。
而且这个病的命名很多,有40多种,比如囊性纤维瘤病,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小叶增殖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等等等。
张应泰老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

张应泰老师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景书州【摘要】张应泰老师是原甘肃省中医学校高级讲师、甘肃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刺灸学会副会长,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50余年,治学严谨、医技精湛,为甘肃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应泰老师治疗乳腺增生症,针药并用、针刺为主,整体调理、局部为主,大道至简,疗效显著.现将张老师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介绍如下.【期刊名称】《中医研究》【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中医药疗法;针刺;张应泰;中医师;验案【作者】景书州【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5.8张应泰老师是原甘肃省中医学校高级讲师、甘肃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刺灸学会副会长,从事针灸教学及临床50余年,治学严谨、医技精湛。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现将张师治疗乳腺增生症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乳腺增生症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乳癖(lump in breast)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中青年妇女[1]。
《乳腺增生症诊治专家共识》认为:乳腺增生症的肿块多为双侧多发,亦可单发,肿块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生长缓慢,其性状可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可伴有乳腺疼痛[2]。
乳癖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明清医家阐述最为详细,认为该病与肝、脾、肾3脏和冲任二脉相关,是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在肾脏和冲任二脉,其标在肝胃[3]。
徐雅鹏[4]认为:本病除与肝郁气滞、疏泄失司有关外,天癸的量与质的变化或冲任调节失衡是乳癖的重要病机。
肝郁气滞是重要的病理环节,瘀血凝结是其发病机制,阳明胃热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不舒、忧思恼怒,则肝郁气滞,肝木克土,致脾不运湿、胃不降浊,气滞痰浊阻于乳络而致肿块疼痛。
针灸治乳腺增生

针灸治乳腺增生文章目录*一、针灸治乳腺增生 *二、中医怎么看乳腺增生*三、哪些小毛病容易引发乳腺增生针灸治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乳房部的一种非炎症疾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同时或相继出现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
本病多发于20~45岁女性,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中医治疗中的采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佳。
第一步、取穴: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
肝郁气结者配太冲;肝肾阴虚者配太溪;伴有月经不调者配三阴交,伴胸闷困痛者配外关。
第二步、操作:以华陀牌28号1~1.5寸毫针在膻中穴向患者乳根部斜刺,屋翳穴亦斜刺向乳根部;余穴以直刺为主。
捻转得气后膻中与屋翳两穴可接G6805-Ⅰ型电针仪,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余穴10分钟行针1次,随证补泻,每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天;月经期治疗暂停,治疗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全部停服。
第三步、体会:乳腺增生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有肿块,祖国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恼怒、伤肝、思虑伤脾致气血郁结于乳房而成癖。
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针刺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气血,调经止痛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从而达到消肿散结之效。
中医怎么看乳腺增生中医对乳腺增生采取对证治疗,分型辩证:婚前婚后、产前产后、孕前孕后。
根据患者的体质大至分4型:1、肝郁型:其症多见乳房胀痛结块,多于经前或生气后加重,疼痛可向肩背腋下放散,胸闷不舒,腹胀纳差,月经周期紊乱,舌质不红或有瘀斑,脉弦。
掌色无华,纹线杂乱在手腕纹靠掌的连接处。
2、肝火型:其症多见乳房胸胁灼热胀痛,两乳结块,生气后乳痛加剧,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目赤,月经错前,舌红苔黄,脉弦数,掌色赤存红点。
3、肝肾阴虚型:其症多见乳房结块疼痛,时轻时重,胸闷,胁肋隐隐伴痛,头晕目眩,手足心发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血双虚型:其症多见乳房结块疼痛,劳累后加重,身倦乏力,纳差,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面色不华,舌淡,脉沉细。
【每日一穴】天宗穴,乳腺增生,多用此穴

【每日一穴】天宗穴,乳腺增生,多用此穴
标题:
先看看近代对天宗穴研究的进展:
1.针刺天宗穴治乳腺增生,可促进患者淋巴细胞转化和玫瑰花结形成。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天宗配肩井,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
2.现代研究证明,用皮内针刺入天宗穴内,X线检查可见胆囊阴影缩小,即胆囊收缩增强。
用皮内针刺入左侧天宗穴后30分钟,X线检查可见胆囊阴影缩小
历代医家认为天宗穴有很强的舒筋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
天宗穴首先有很强的,通畅肩部气血之功能。
所以,天宗穴一大用处,就是治疗肩胛痛、肩周炎。
中医治病经常有全息观,点对点观等治病方法,天宗穴,在其正对面是乳腺,按照对应取穴的原则,这天宗穴就有疏络乳房部位气血、筋脉的功能。
所以,它可以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炎。
天宗穴使用方法:
1.请人用拇指指尖按压天宗穴,每天晚上操作200次,力道适中,先轻后重,要长期坚持
2.艾灸温灸10-15分钟,也可以直接贴上有艾灸效果的穴位贴
取穴方法:
以对侧手,由颈下过肩,手伸向肩胛骨处,中指指腹所在处即是天宗穴。
位于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
正坐垂肩取穴。
参考文献:
《中国针灸学词典》《中医药学名词》《中医大词典》《针灸穴名解》《中国针灸全书》《经络穴位按摩大全》。
“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获显效

“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获显效
某女士,45岁。
患双侧乳腺增生症5年,经多次体检,病情有发展,医生提示定期复查。
现将我治疗该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我在研读杨维杰前辈所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过程中,发现此书中对于治疗妇科疾病包括乳腺增生有些独特穴位,我便把其中一些穴位挑选出来,组成了两个方子:一是将妇科穴、下三皇加气海组成一个方子。
二是将三重穴倒马,四花中、副加膻中组成第二个方子。
我用这两个方子轮换给该患者治疗共六个疗程(注:两个方子中的穴位互有调用。
一个疗程为7天,两个疗程中间稍有休息)。
针灸治疗结束后,该患者再次到医院检查,结果没有再发现乳腺增生症状。
当时该患者反复说明曾多次检查确有增生,并出示以前体检记录。
此医生于是又请来另外一位医生共同检查,结果还是正常,未发现有增生。
到现今已过了两年,该患者乳腺增生症始终没有复发。
此例明证,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确有显效。
但因我对董氏奇穴治疗乳腺增生的用穴方法、机理理解比较肤浅,所以将此例提交到论坛,烦请各位师友给以指教。
王全民:
这两个董氏针灸对乳腺增生的处方,用的很好。
在1973年董师亲自编着的”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中,有关乳房方面毛病,除了董氏奇穴外,也用了十四经的穴道,请叁考。
乳腫大:
-指三重穴
-三重穴(包括乳癌,乳痰,乳疼)
乳痛:
-陽輔穴/光明穴/外丘穴。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进展张聪;车依檀;张永臣【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32)007【总页数】3页(P745-746,747)【作者】张聪;车依檀;张永臣【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355.8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既非感染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伴有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好发于25~45岁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居乳房疾病的首位,约占75%[1]。
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较多,非手术疗法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针灸疗法因其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有效的独特优势,更是受到极大地关注和重视,笔者现将近10年以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1 单纯针刺治疗李庆等[2]采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502例。
在患者背部第4、5腰椎旁开4~5cm的区域内找到红色反应点,将此点作为治疗部位,以“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新针刺八字疗法作为基本原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治愈431例,显效50例,有效21例。
王丽等[3]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58例,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癖消组。
针刺组以屋翳、膻中、合谷、肩井、天宗、肝俞为主穴,配穴根据临床情况选取。
乳癖消组口服乳癖消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92.86%、乳癖消组46.67%。
张智敏等[4]治疗气郁型乳腺增生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1.7%。
邓君林[5]将乳腺增生1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用乳癖消片合逍遥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取膻中、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阳陵泉(双侧)进行常规针刺治疗。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对照组90%。
乳腺增生的针灸和推拿疗法及临床研究进展

乳腺增生的针灸和推拿疗法及临床研究进展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
针灸和推拿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针灸和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疗效以及临床研究进展。
一、针灸治疗乳腺增生针灸作为中医经典疗法之一,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及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针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调节内分泌系统:乳腺增生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而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平衡体内激素水平,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
2. 活血化瘀:乳腺增生常伴随着乳房胀痛、结节、囊性肿块等症状,而针灸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来减轻疼痛,缩小肿块。
3. 调节免疫功能:乳腺增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很大关系,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乳腺增生的康复。
二、推拿治疗乳腺增生推拿是一种中医传统按摩疗法,通过推、拿、揉、按等手法刺激乳腺区域,来达到祛病健康的效果。
推拿治疗乳腺增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改善气血循环:推拿手法可以刺激乳腺区域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加速代谢废物的排除,从而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
2. 舒缓精神压力:乳腺增生常伴随着情绪不稳定、焦虑等心理症状,而推拿具有舒缓神经、缓解压力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3. 调节内分泌功能:推拿手法能够通过刺激乳腺相关穴位来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平衡激素水平,改善乳腺增生的病情。
三、临床研究进展针灸和推拿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得到了不少研究的关注。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总有效率可达到75%以上。
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推拿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乳腺增生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针灸和推拿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例如,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治疗乳腺增生,在改善症状和减少复发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医与针灸治疗乳腺增生2019.9.16

针灸 解溪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 处的横纹中央凹陷 中,当拇长伸肌腱 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该穴位主要功能是 分流胃经经水,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全 身祛痰祛湿的穴位, 进行艾灸之后还能 够有效的解决下半 身水肿的问题。
中医黄姜膏祛湿腰骶治疗
背部祛湿经验篇
• 一、 选用大椎,曲池,委中等穴位贴药贴。 • 二、 在外侧,可选用阳棱泉、丰隆穴温艾熏。 • 三、 刺血督脉相关穴位,在长强、承扶、等穴
• 海带绿豆薏米汤:海带70克,生薏苡仁65克,绿豆70 克,冰糖70克。用上述食材加水煲成饮料,不但可以 治疗乳腺增生,还可以防暑降温。
• 海参乌鸡汤:发海参96克,乌骨鸡半只,龙眼肉35克, 生姜2片,冬菇5枚,盐适量煲汤,每日分2次温服。此 方适合身体较为虚弱的女性使用,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不仅对乳房有保健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抗妇科肿瘤的 作用。
中医针灸治疗原则
• 1、早期治疗 既治疗病又可防病变 – 早期治疗和调养情志对防恶变有重要意 义
• 2、扶正与祛邪 – 针灸以刺激体内的经络,调体之强弱, 虚者补之,以调五行阴阳正气。
• 3、内外同治 调养情志
一、针灸可结合脉冲电疗
• 在增生的乳腺附近以阿是穴为主,外围 采用围针刺法,再配与针刺膻中、乳根、 期门、屋翳、关元、足三里、合谷、列 缺、阳陵泉、太冲、三阴交、肝俞、肾 俞等辨证取穴,可起到调理冲任两脉、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
位刺血。
谢谢!
自测体内湿气
刷牙恶不恶心 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会不会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 就呕吐、恶心,喉咙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 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小腿肚子会不会发酸发沉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当小腿肚子发 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参考标准
• 2、排除标准:排除初潮前小儿乳房发育症、男性乳房发育症以及乳房良恶性肿瘤。 • 3、辅助检查:钼靶X线摄片、B超、乳腺纤维导管镜、穿刺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近红外线扫描。
• 肝郁气滞:乳房肿块和疼痛随喜怒
•
消长。伴急躁易怒,胸
•
闷胁胀、心烦、口苦、
•
喜叹息、经行不畅。
•
苔薄黄,脉弦滑。
•
• 痰湿阻络:乳房肿块坚实,胸闷
•
不舒,恶心欲呕,头重
•
身重,苔腻,脉滑。
• 冲任失调: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
•
肿块和疼痛在月经前加重,经
•
后缓解。伴腰酸乏力、神疲倦
•
怠、月经失调、色淡量少。
• 清《外科真诠》:“乳癖……患经数载者不治,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
病因及发病机理
• 1、内分泌失衡 已被大多数学者公认 • 乳腺的生理 • 乳腺组织是性激素的靶器官 • 主要影响激素:雌激素(E)、孕激素(P)和催乳激素() • 雌激素促进乳管及管周纤维组织生长 • 孕酮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组织发育
乳腺增生病
本病是妇女常见的乳房疾病。 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而占全部乳房病的75%。发病年龄为青春其到绝经期的任何年龄,但以 25~50岁多见,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癌的关系
• 有人认为该病可发生癌变,属于癌前期病变。其患乳腺癌的机会为一般妇女的3~5倍,而且病理证实有20 %~61%的乳腺癌并发囊性增生病。
二、病因病机
• 2、 经络及乳房 • ①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厥阴肝三经络属乳房。 • 薜已《外科发挥·乳痈》“大抵乳房属阳明胃经,乳头属厥阴肝经。若忿怒伤肝,或厚味积热,以致气不行,
窍不通,乳不出。则结而为肿为痛。”
• ②冲任二脉及乳房
• 薜已《外科发挥·乳痈》云“夫乳汁乃气血所化,在上为乳,在下为经,若冲任之脉盛,脾胃之气壮,则乳 汁多而浓,衰则少而淡。”
(二)病因病机
• 1、情志内伤 肝郁气滞 •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
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
•
2、肝肾不足 冲任失调
•
宋《圣济总录》 “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阳明经热,或为风邪所客,则气壅
病因及发病机理
• 在月经周期中,受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变化的影响,乳腺的形态及组织结构也随着子宫内膜增殖、分泌、 脱落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周期性增生和复旧的改变。
大脑皮层 丘脑下部 脑垂体
卵巢激素
卵巢周期
子宫内膜 乳腺组织
复旧
增生
图 1 月经周期中乳腺与卵巢激素、子宫内膜的关系
病因及发病机理
• 发病机理 •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增加,或孕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减少时,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
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
•
《外科医案汇编》:“乳中结核,虽云肝肾,其病在肾”
• 3.饮食失节 痰瘀凝结
• 基本病因病机 • 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为本 • 气滞、痰凝、血瘀为标 •
• 二大主症: • 乳房肿块 • 乳房疼痛 • 特点: • 周期性变化:及月经周期有关 • 及情绪有关
三、临床表现
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乳腺增生
一、概述
•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疼痛、肿块为主要特点的内分泌障碍性疾病。 • 中医学范畴:乳癖、乳痰、乳核
乳腺增生病的性质
• 乳腺增生病又称乳腺结构不良( ),是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地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结构在数量 上和形态上的异常
乳房的主要结构:乳腺 脂肪 结缔组织
《循经考穴编》主气逆噎塞,乳中痛
•
期门-疏肝理气,化滞散结
•
丰隆-除湿化痰、通络消肿
其他治疗
• 1、皮内针:取屋翳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2等。
3、耳针
• 内分泌 • 交感 • 皮质下 • 乳腺 • 垂体 • 卵巢 •肝
4、穴位敷贴法
• (1)药物的选择
病因及发病机理
• 3、精神因素
•
乳腺增生病患者以性格忧郁内向或偏激者为多。
二、病因病机
• (一)中医对乳房生理的认识 • 1、 脏腑及乳房 • 中医认为乳房的发育、生长、衰萎是受五脏六腑之精气支配的。其中以肾的先天精气,脾胃的后天
水谷精气,肝的藏血及疏调气机,对乳房的生理病理影响最大。 • 故有“乳房属胃”,“乳房属胃、属肾”,“乳头属肝” 之说
•
舌淡,脉沉细。
•
• 治则 • 肝郁气滞、痰湿阻络者 •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 以针刺为 主,泻法 • 冲任失调者 • 调理冲任、软坚 散结 • 以针刺为主,平补平泻 •
治 疗 基本治疗
主穴及方义
• 取足阳明经穴为主。
•
膻中、乳根-宽胸理气、消除患部
•
气血之瘀阻
•
屋翳-宣畅乳部经气,散结化滞
•
诊断参考标准 根据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 1、症状及体征: • ① 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及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
连续3个月或间断疼痛3~6个月不缓解; • ② 一侧或两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及周围组
而无孕激素的节制和保护作用,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 此外,有学者认为本病是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激素水平波动后,由于
乳腺组织对激素敏感性的差异,从而决定着增生结节的状态及疼痛的程度。
病因及发病机理
2、及妊娠和哺乳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本病及不合理的孕、哺史有关,依据为多数患者乳腺增生病发生在未哺乳或未哺乳侧; 未孕或曾怀孕过而未哺乳的乳腺增生病患者,在经过怀孕、分娩、哺乳的生理过程后,病症多可自 愈。
病理分型
• 由于本病组织形态改变较为复杂,病理分类意见纷纭,迄今尚未统一,但公认其本质是相似的,即:①各 型的病因均及卵巢功能失调有关。②各型都存在着管泡及间质的不同程度的增生。③各型之间都有不同程 度的移行性病理改变。
• 部分学者趋向于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3个病理阶段。
辨证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