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懂”后“答”——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一)诗歌鉴赏答题方法点拨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送别类。
以抒发离情为主。
②怀古类。
以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为主。
③思乡怀人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④战争或边塞类。
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对和平向往或对国家的忠勇之情为主。
⑤闲适类。
表达清闲恬淡心情或对田园、隐居生活向往之情为主。
⑥借景抒情类。
借景物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物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为主。
⑦托物言志类。
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之情为主。
⑧爱情类。
⑨民生类。
抒发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找意象。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因此我将诗歌当中较常出现的意象的喻意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小结,作为一种诗歌鉴赏必须积累的知识进行归纳。
比如说XXX的清高芳洁、傲雪凌霜、坚强、不屈不挠;兰、荷的高洁;笛声的思乡怀远;竹的气节、劲健、积极向上;菊的高洁、脱俗、隐逸;松的坚贞、傲雪斗霜、有凌云志;柳的柔情、惜别怀远;梧桐的凄凉、悲伤;桃花的美人之喻;杨花的离散、漂泊之意;杜鹃的凄凉哀伤、有归家之意;牡丹的富贵、美好;禾黍代表国家昔盛今衰之悲情;青鸟往往与男女恋情与婚嫁有关;鸾鸟、凤凰喻忠臣、贤士;鹧鸪、寒蝉喻离愁别绪、羁旅伤感之情;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鸿鹄骏马XXX喻志向远大之人;月喻思乡怀远;飞星传恨;日落、夕阳、秋天、流水代表生命短暂,时光飞逝;灞桥易水多怀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多指乡思乡愁;XXX喻酒;XXX、XXX指怀才不遇之人;XXX、XXX喻富商巨贾;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点拨

本身份(将军、隐士等)。【什么形象】 第二步,结合诗词句意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
貌仪表、性格品质等)。【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分析所塑造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
情感等。【形象的意义】 (名师导学P138)
鉴赏事物形象
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步骤1)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最能体现其 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有 哪些?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步骤2) 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 情。(步骤3)
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 照应、对比。照应、对比等。
直接描写(正)和间接描写(侧) 三步作答!
【答题步骤】
②对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如“使诗句更具有一种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具有更强
前句(联)后 句(联)的关 系
线索 重章叠句 铺垫 伏笔照应
抑扬 过渡
如何体现主 旨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
对比 画龙点睛
规律: 1、就诗句开头提问的术语有:
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兴、统领全诗、 伏笔铺垫、重章叠句、对比、抑扬、照应。 2、就诗句中间提问的术语有:
伏笔铺垫、承上启下等。
3、就诗句结尾提问的术语有:
后“答”: 三步作答! 四个考点!
三步作答:
1.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明手法)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阐运用) 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析作用)
万能公式: 手法+阐释+作用;作用=表
达效果+情感主旨。
②对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如“使诗句更具有一种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具有更强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鉴赏是语文试卷中一道必考题,很多学生都在这道题上栽过跟头,但是诗歌鉴赏也不是特别难的题,应对它,也是有方法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诗歌鉴赏答题技巧1一、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设问方式:1、请分析抒情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2、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信息;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拨高。
在此基础上明确出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应答步骤:1、性格+身份2、分条列举出性格而后点明身份。
答题示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个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请赏析这首诗诗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

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指出写下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并作某字,你真的: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言之有物上的促进作用就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表述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高字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衬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请问]①“宽”字更好。
②宽就是原野、宽广之意(这一步有时可以划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显得渺远无际,两岸变得格外宽广。
④“宽”字,轻易抒写了诗人视野更加宽广的猛烈体会。
(此题只请问“宽”字不好,不并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后。
卷面提问时,通常可以省却序号,这里分点列举,提示信息不要略去一些步骤或要点。
萨兰勒班县。
)(2)句意型题复述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融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认知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述语表义,有时必须挖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及“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认知。
[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下了什么意象,恳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

语文诗歌鉴赏全方位解题思路及技巧诗歌鉴赏题主要包括分析意象类、分析意境类、分析主旨型、表达技巧类、语言炼字类、分析诗眼类等六种题型,诗歌鉴赏答题时要分三步走,一是读懂诗歌,二是审读问题,三是科学答题。
1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步骤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一一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一一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2语文诗歌鉴赏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一一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一一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
•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答题模式(三步走):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 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 “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 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
•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 河淹没在破晓பைடு நூலகம்曙光中(步骤2),
•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
• 五、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 答题要求: • ⑴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⑵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
山行即事 王 质
•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三江小渡 杨万里
•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 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将:行,流过。
•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 简要分析。
• 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 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 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 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古诗词诗歌鉴赏,这一块在初中是考试必考内容,分值在8-15分左右。
考试是先出一首课外的古诗词,让大家通过阅读品味诗词,回答相应问题。
所以,想要做好这道题,第一步就是要读懂这首诗词。
第二步,就是通过我们考前掌握的答题技巧来回答问题。
品味诗词并读懂,这需要大家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
答题技巧,这个是可以总结的。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份古诗词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大家平时就把这个掌握了,再做相应例题练,这样到了考试,8-15分就轻轻松松落入口袋啦。
第一章诗歌鉴赏10大解题技巧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一)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二)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三)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一切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一切诗作。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
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类型一 概括思想内容
• 知识储备
• 一、思想感情分类
• 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 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 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 赏的重点。
古诗中常见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登高览胜之畅快 清高脱俗之孤独 蔑视权贵之高洁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 什么而“感伤”。(悟情)(步骤3)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
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鉴赏古诗词的语言
► 类型一 炼字
【答题步骤】
1.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思和深 层含义)。该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就写,没有 不写),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什么形象(景、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点拨 ——一二三四 先“懂”后“答”
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切忌粗枝大 叶走过场。“落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 方面。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属于内 容的范畴,一定要看懂;修辞手法、表达 技巧等属于形式的范畴,也要有所了解。
先“懂”
一个“读”字 两个重点(意象与关键词) 三处信息(标题、作者和注释)
后“答”: 三步作答! 四个考点!
三步作答:
1.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明手法)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阐运用) 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析作用)
万能公式: 手法+阐释+作用;作用=表
达效果+情感主旨。
手法。就是指出此诗或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只要说出一到两个,能与该诗该句挂上边 就可以了,如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比如 映衬、对比、烘托等;比如寄情于景、托物言 志等。
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抑扬、 照应、对比。 4 、就诗句整体结构提问的术语有: 以小见大、抑扬、照应、对比等。
【答题步骤】 1.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步骤1) 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步骤2) 3.指出此种结构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步骤3)
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 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 定的。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 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积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
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有机融合而形 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作为表达题,答题语言要准确、简洁、明晰 、流畅作为表达题,语言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得分 的。
四个出题点: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小结: 一个“读”字! 两个重点(意象与关键词)! 三处信息(标题、作者和注释)! 三步作答! 四个考点!
鉴赏古诗词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作者自己)
物、人)。(概括说) (步骤1)
2.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将画面 具体展开,展开时要注意突出画面特征,分值 少的题这步可省略) (步骤2)
3.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形象,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哲理。(必答) (步骤3)
► 类型二 诗眼
【答题步骤】 1.点明哪一诗(词)句在全诗(词)中是关 键(如果试题已经点明,这步骤可以省略)。 (步骤1) 2.简要分析诗(词)句在全诗(词)结构上、 在突出诗歌(词)主题或在表达诗(词)人情感 上所起的作用。(步骤2) 3.抒发或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步
祝你成功!
意境鉴赏常用术语
壮阔类: 阔大悠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 浑开阔、雄浑壮观、富丽堂皇、浩瀚辽阔
明丽类: 瑰丽、淡雅、恬淡自然、幽静、生机 勃勃、繁华热闹、宁静恬淡、优美迷人、清新 明丽、清静幽远、清净悠闲
深远类: 幽深、奇险迷蒙、迷茫、缥缈、暗淡、 幽暗、昏暗、恢弘高远、朦胧邈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
形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鉴赏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第一步,结合诗词题目、注释等定位诗歌描写形象的基
本身份(将军、隐士等)。【什么形象】 第二步,结合诗词句意分析并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外
貌仪表、性格品质等)。【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三步,分析所塑造形象的时代意义或作者借以表达的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 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 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 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 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答题步骤】 1.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 自己观点的地方并阐述理由。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寄情山水之惬意 时光易逝之感慨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愁 惜春悲秋之痛 贬官谪居之恨 愤世嫉俗之绪
• 二、古诗题材分类
•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
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
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因此,要很好地鉴
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
抒情方式
抒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因事缘情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或咏史抒怀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烘托、渲染、对 照、用典、叠词、想像、联想、曲笔、逆笔、 照应、倒装、铺垫、铺、抑扬、正侧结合、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 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欲擒故纵、白描与工 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 ①怀古咏史诗
• ②咏物抒怀诗
• ③山水田园诗
• ④边塞征战诗
• ⑤羁旅行役诗或闺怨爱情诗
• 送别赠答诗
• 【答题步骤】
• 1.指出作者的情感。(如果分值少的话, 按照诗的字面意思指出情感;如果分值高的 话,首先阐明诗句的表面情感,然后再阐明 深层情感或者在一首诗里面的几种情感) (步 骤1)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2)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 什么形象。(步骤3)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常见的表达方式
概念解说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
直接描写(正)和间接描写(侧)
1.观察者的立足点及角度:远近、高低、俯仰 2.绘形、绘声、绘色(色彩渲染) 3.动静结合 4.虚实结合(注意“对写法”) 5.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细笔描绘) 6.点面结合 7.细节描写(不经意中的特写镜头似的放大)
类型三 赏句
【答题步骤】 1.描述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如 果有表现手法,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步骤1) 2.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步骤2)
类型四 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答 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 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 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步骤1)
阐释。就是将所要鉴赏的诗句的大意给解说一 下,但远没有翻译那么严格,略可自由发挥。
作用。就是紧承上句,进一步指出该“手 法”的作用,一般从两处下笔:①该手法本身 所具有的表达效果,如比喻、拟人就可以说是 “更加形象生动”之类;②对表达情感、主题 的作用,如“使诗句更具有一种悲切感人的艺 术效果”“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 愤之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之类,如果你 竟然连该诗的基本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笼 统地说“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感人”之类。
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 作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 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 乡”、“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 说表现了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 “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 果使赏析流于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 要注意从诗歌中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 具体内容作分析。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 助的。
情感等。【形象的意义】 (名师导学P138)
鉴赏事物形象
答题步骤: ①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 (步骤1) ②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最能体现其 处境的词语是什么?最能体现其品行的词语有 哪些?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步骤2) ③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 情。(步骤3)
答题步骤
1.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明手法)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阐运用) 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析作用)
万能公式: 手法+阐释+作用;作用=表
达效果+情感主旨。
鉴赏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
按景情 的顺序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荒寒类: 肃杀、萧条、萧索冷落、孤寂、落寞、 凄清冷落、冷森幽僻
悲凉类: 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 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绘景)(步骤1)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析 景)(步骤2)
•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注意抓住表 情(情感)词语。(步骤2)
• ► 类型二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 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