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学案(一)
朔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

朔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田野里出世的婴孩[土耳其]奥尔汉·凯马尔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太阳似乎主宰着一切,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有节奏地不断挥动锄头。
随着锄头均匀的起落声,农场工人们哼着歌。
法尔霍那双肿胀的手满是汗水,他把汗都揩在那条宽松的黑裤子上,掉过头去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瞧着他身旁挥锄头的妻子,说:“怎么?你怎么啦?”古丽沙是一个肩膀宽宽的结实女人,干瘪的脸上淌着亮晶晶的汗珠。
由于剧痛,脸已经不成样儿,而且露出一道道的皱纹。
她没有回答。
法尔霍用胳膊狠狠推她的腰部:“你到底怎么啦?”古丽沙用疲倦的眼神瞥了丈夫一眼。
她的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怪吓人的。
这时锄头忽地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她用手紧紧按住大肚子,俯下身去,在红棕色的土地上跪了下来。
监视他们干活的汉子撑着黑色的太阳伞站在一旁,这时叫了起来:“古丽沙!不要再干了,走开吧!”她痛得死去活来,使出常人罕有的力气,咬紧牙关控制自己。
她突然呻吟起来:“哎哟……”对一个女人来说,劳动时被陌生人听到这种声音真是丢脸。
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
女人驯服地蹲在地上。
她知道这副样子丈夫是不会宽恕的。
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时,监工又说:“古丽沙!快走!娘儿!现在你赶快走,快!”她朝离她一千英尺光景远的沟渠走去,这是农场的边界。
法尔霍咆哮着,看到九岁的女儿赤脚站在监工的身旁,吩咐她说:“你得代你妈干活!”女孩知道现在该轮到她了。
她拿起和自己身子一般高的锄头,走到行列里。
锄头的起落声依旧和农场工人们的歌声相应和。
古丽沙挺直身子站在沟渠里,她环顾四周,在炙人的热浪中侧耳细听。
最新高三语文自主探究学案教师用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精编版

2020年高三语文自主探究学案教师用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精编版高三语文自主探究学案(教师用)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第一课时:对比一、读文必备老师明确:对比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表现手法。
二、学习目标1、能鉴赏古诗词中的对比手法。
2、通过例题理解古典诗词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3、掌握高考诗歌鉴赏对比手法的答题方法。
三、1、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点解释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主题或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法。
四、答题步骤(步骤一)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步骤二)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步骤三)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五、例题指导1、阅读此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答案(步骤一)采用对比的手法。
(步骤二)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后者乐。
对比鲜明,反差强烈。
(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朱门贵族的愤慨。
六、巩固练习1、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答案(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步骤二)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步骤三)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问: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2009年宁夏、海南卷)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学案(一)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学案(一)一.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3.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4.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
二.典型例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反衬。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答案: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考语文背诵考查(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背诵考查23、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24、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
小园香径独徘徊。
25、南宋•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拄杖无时夜叩门。
26、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
,,沙场秋点兵。
,弓如霹雳弦惊。
,赢得生前身后名。
!27、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
28、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
锦帽貂裘,。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鬓微霜,又何妨!,何日遣冯唐?,西北望,。
29、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30、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
31、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
32、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波涛如怒,。
望西都,意踌躇,,。
兴,!亡,百姓苦!33、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2。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羸骏白居易一骅骝失其主,赢饿无人牧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①肉。
【注释】①驽骀:指劣马。
(1)本诗以骏马被弃之后的不幸遭遇,暗含着对________的同情和对________的呼吁。
(2)本诗在叙述上颇有特色,试赏析。
【答案】(1)英雄没落;明主要赏识英才(2)①采用赋的手法,直叙骏马被弃之后的种种遭遇。
②层层推进,先写骏马被弃,再写无人赏识,最后写骏马被吃掉,增强悲剧性。
③叙述中含有深情,增强感染力。
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体现出悲壮与苍凉;“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体现出对不识骏马者的不屑与内心的辛酸。
【解析】【分析】(1)本诗先言“骅骝失其主”,后言骏马的种种不幸遭遇,暗含着对英雄被埋没的同情和对明主要善于发现英才、赏识英才的呼吁。
(2)首先,本诗前八句写骏马的种种遭遇,表现它被遗弃之后的彷徨与失落,在传统文学理论中,其实是运用了“赋”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其事。
简而言之,就是描述事情。
其次,在描写了骏马被弃之后,写骏马因瘦弱更加不被凡人赏识,甚至难逃被杀掉吃肉的命运,悲剧性逐层加重。
最后,作者虽然通篇叙述,但是叙述中是含有深切的情感的。
如“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蹋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表面上客观呈现骏马的遭遇,实际上在冰雪、黄河、大风的衬托中,骏马的一切遭遇都具有一种苍凉悲怆的意味,寄寓了作者的同情。
又比如“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客观呈现骏马的悲剧结局。
开篇以“骅骝”的身份出场,最后以“化作驽骀肉”结束,如此命运的变化,不知不觉透露出作者的同情,甚至是愤恨。
故答案为:⑴英雄没落明主要赏识英才⑵①采用赋的手法,直叙骏马被弃之后的种种遭遇。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微时代、微文化与微批评张文东“微”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体征,浸透在时代文化的肌理当中,已成为当下仿佛无所不能而又无所不包的功能性存在。
从文化生产来看,较之一般意义的数字媒体或网络平台,以自媒体为核心的微平台显然是更自由、自主与随意的文化大院,而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简易快捷,从微信到微博、从微电影到微视频、从微小说到微散文,“微化”的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甚至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项内容或一种方式;再从传播方式看,从“点对点”的传输到“圈套圈”的分享,“微传播”的规模可能越来越小,但半径却越跨越大,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效果更加有效迅捷,其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有了更足的涵容与更多的可能性;而从接受模式看,微看、微赏、微阅等“微接受”似乎愈发成为大众文化体验的主流模式,不仅使审美行为进一步个人化、私人化和碎片化,而且使文化效能更具自娱性、利己性和即时性。
同时,随着自媒体的普及与升级以及媒体融合的加快,文化产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不过,消费和娱乐驱动下的微文化并不值得欢呼。
因为其背后的潜能与动因,实际上是一种消费机制和娱乐基因。
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
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
迁屯田员外郎,转祠部、右司二员外..。
母忧..居丧有闻,免丧,除司勋员外。
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
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
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
德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寻除河中晋绛都防御观察使。
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
逗留于中路。
征入,养疾私第。
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朱泚,与吐蕃相尚结赞等盟于清水。
将盟,镒与结赞约各以二千人赴坛所,执兵者半之,列于坛外二百步;散从者半之,分立坛下,镒与结赞升坛为盟。
初,约汉以牛,蕃以马为牲,镒耻与之盟,将杀其礼,乃请结赞曰:“汉非牛不田,蕃非马不行,今请以羊豕犬三物代之。
”结赞许诺。
时塞外无豕,结赞请以羝羊,镒出犬、白羊,乃坎于坛北刑之,杂血一器而歃.。
盟毕结赞请镒就坛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为誓誓毕复升坛饮酒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
李楚琳者,尝事朱泚,得其心。
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楚琳不去,必为乱。
”乃遣楚琳屯于陇州。
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
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学案(一)一.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诗人塑造具体的诗歌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品格、情操、志向、理想),多见于咏物诗。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3.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有正衬和反衬两类。
4.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
二.典型例题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案:反衬。
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
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 3分)答案: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托物言志。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月夜(杜甫)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全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借助想象,前两联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孩子年幼不懂思念的情景;后两联想象妻子独自看月的情景。
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华清宫过华清宫吴融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译文:据说在山间树林中有一种奇异的鸟,自己说是“凤凰”。
清晨醒来喝的是甘甜的泉水,傍晚栖息在高高的山岗上。
它一声高吭的鸣叫可以响彻九州大地,伸长脖子可以远望到最僻远的地方。
此时正值秋风吹起,羽翼就低垂了下来。
一下子就飞到了昆仑山以西,不知要到何时才往回飞。
它只遗憾处身的位置不适合于自己,它的悲伤真的让我伤心难过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年级(上)语文学案编号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专题(二)制作人:孟金萍审核人:张晶时间:2012年12月(第周)一.表现手法5.抑扬变化: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欣起波澜,收到强烈艺术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
6.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7.赋比兴: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
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
8.用典: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典型例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开头写少妇“不知愁”,后面却又说她“悔”,这是采用了__ _的写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答案:先写少妇“不曾愁”,后写“悔”——先扬后抑。
通过对少妇情绪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苍生百姓疾苦的批评之情。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这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1分)译文: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别好衣襟兜回来。
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问:此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用典,借屈原和白居易两位古人,来表达自己谪官的愁思,正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黄庭坚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
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③玉台,传说中天神的居处,也指朝廷的宫室。
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3分)答案:展开想象,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意思对即可给分,“想象”“用典”“拟人”。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高冠:山谷名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用典、借代(2分),表现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2分)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比兴。
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
译文茂盛桃树嫩枝芽,开着鲜艳粉红花。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茂盛桃树嫩枝芽,桃子结得肥又大。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美满。
茂盛桃树嫩枝芽,叶子浓密有光华。
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