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牙周病病因及临床修复处理体会

牙周病病因及临床修复处理体会

牙周病病因及临床修复处理体会目的分析牙周病病发因素,为临床修复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随机抽取40例在我院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口腔科治疗牙周病情况,总结牙周病诱发的主要因素。

针对牙周病患者实施临床修复处理术,按照口腔科室手术标准执行操作。

手术结束后30d,对患者实施回访调查,判断修复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情况,确定临床修复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临床初步观察牙周病的症状比较复杂,主要集中为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牙槽骨吸收、高度异常;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经过临床修复手术处理之后,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控制(P<0.01)。

结论修复手术是治疗牙周病的主要方式,临床需积极推广此方法。

标签:牙周病;病发因素;修复手术;体会牙齿是保持人体健康水平的主要组织,并且对日常饮食及生活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改善良好的生活水平。

伴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牙齿健康保护缺少了足够的认识,造成牙周病发生率持续上升,大大降低了牙齿组织的功能状态。

目前,临床对牙周病治疗主要采用修复手术,根据患者牙周病状态拟定手术修复方案,从而实现了牙组织症状的有效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40例在我院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回顾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口腔科治疗牙周病情况,总结牙周病诱发的主要因素。

根据临床资料,40例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2.3)岁,病程时间1~12个月;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40±3.0)岁,病程时间6~12个月;女10例,平均年龄(36±4.6)岁,病程时间1~6个月。

入院就诊期间,初步观察牙周患者症状表现为疼痛、牙组织出血,部分患者有牙肿情况,需进一步检查判断是否为牙周病。

1.2方法1.2.1检查本次40例进行详细检查,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此次检查方式包括:血液常规检查、X线摄片检查、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检查。

口腔医学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口腔医学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口腔医学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病例概要:
患者姓名:张
性别:女
年龄:45岁
主诉:右侧下颌骨区域持续性疼痛
现病史:
患者于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颌骨区域疼痛,疼痛逐渐加重,伴有轻度肿胀感,无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
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右侧下颌骨区域轻度肿胀,压痛阳性,开口受限。

辅助检查:
线平片示右侧下颌骨区域骨质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讨论:
1.临床表现分析
本例患者主诉右侧下颌骨区域持续性疼痛,体格检查发现同侧下颌骨区域轻度肿胀、压痛阳性、开口受限,线平片示骨质增生及周围软组织肿胀,符合慢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2.病因分析
慢性骨髓炎常由于根尖周围炎、牙周炎等慢性感染引起,也可能由于创伤或肿瘤所致。

本例患者无明显诱因,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3.诊断思路
针对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口腔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根尖周围炎、牙周炎等局部感染;
(2)或检查,观察骨质及周围软组织情况,排除肿瘤可能;
(3)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评估感染情况;
(4)根管治疗或拔牙等初步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

4.治疗方案
(1)对症处理: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等对症治疗,减轻症状;
(2)根治性治疗: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根管治疗、拔牙、骨质钻孔引流、肿瘤切除等措施;
(3)术后随访: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进一步治疗。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慢性骨髓炎的诊治至关重要。

口腔科病例讨论

口腔科病例讨论

口腔科病例讨论近年来,口腔科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人们的口腔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讨论具体的口腔科病例,探讨口腔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和认识。

病例一:牙龈出血患者女性,30岁。

主诉牙龈出血已持续3个月,刷牙时出血明显,有时伴有牙龈肿胀。

患者没有其他不适感,口腔卫生状况良好。

初步诊断为牙龈炎。

针对该病例,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否存在牙结石等因素,并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定期洗牙、正确的刷牙方法、漱口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加强口腔卫生意识,避免吃过硬的食物,定期复诊以监测病情。

病例二:牙齿龋坏患者男性,40岁。

主诉右上侧磨牙出现疼痛,较敏感,咀嚼食物时感觉不适。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右上侧磨牙存在龋洞。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彻底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X光检查,以了解龋洞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选择采取补牙或根管治疗等方法来修复受损的牙齿。

同时,患者需要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含糖食物,定期复诊以监测修复效果。

病例三:口腔溃疡患者女性,20岁。

主诉口腔内出现溃疡疼痛,并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口腔问题。

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我们需要先确定溃疡的原因,如是否由细菌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所致。

在治疗上,可以采取局部漱口、口腔喷雾、口腔贴剂等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此外,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吃辛辣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均衡。

病例四:牙齿畸形患者女性,18岁。

主诉门牙排列不齐,牙齿畸形影响美观。

对于牙齿畸形的治疗,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拍摄牙齿X光片以了解牙齿的位置和错位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选择矫正牙齿的方法,如牙套、隐形矫正器、正畸手术等。

治疗过程需要定期复诊,以调整矫正器的力度和监测矫正效果。

患者还需要加强口腔卫生,定期洗牙,避免吃黏糊食物。

口腔牙周病例展示范文(必备3篇)

口腔牙周病例展示范文(必备3篇)

患者,男,13岁,3年前因“间断鼻衄7d伴黑便1d”收入院。

化验室检查:白血球13100/mm ,血色素g/dL,血小板2万/mm,。

骨穿示:巨核细胞增生性血小板减少,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

入院查体,双下肢及右肩34个(2 cm×2cm)(4 cm×5cm)青瘀斑,双下颌及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

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院后采用输血、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强的松)及能量治疗。

2000年10月至2003年1月3年间住院治疗5次,两次病危通知,每次住院1019d,出院后一直口服强的松,每日mg之间反复调整服用,同时给予多维钙片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2003年10月30日患者因双侧下牙自发痛伴夜间痛两周就诊,之前在当地县医院治疗两次,疼痛不缓解。

口腔检查:45髓腔开放,探牙髓敏感、有血,叩痛(++),松动Ⅲ°弱,牙龈充血水肿,牙龈沟底完整。

35叩痛(++),未及龋,松动Ⅲ°,牙龈沟底完整。

44与34松动Ⅱ°弱,无叩痛。

全口牙未及龋齿,余牙无明显松动,牙颌关系无异常,17及27萌出不全,口腔卫生较差。

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水平吸收及脱钙骨小梁。

牙片显示:45与35牙槽骨吸收至根尖1/2至2/3,根尖形成。

治疗:45与35分别2%利多卡因麻醉下开髓,牙髓新鲜有血,拔髓根管预备,封樟脑酚棉捻,两周后复诊诉,治疗后牙痛即缓解。

检查:轻叩痛,牙龈轻度充血,用碧兰麻与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

讨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发于儿童。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激素治疗,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与激素促成蛋白质分解,抑制其合成以及增加钙磷排泄,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多见于儿童、绝经期妇女及老人。

本例病案从年龄上,服用药物时间长两方面均符合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至于只发生或先发生于双侧下颌双尖牙区,是否与下颌骨发育特点有关,即是否属于薄弱区,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随着钙剂的补充及生长发育,该患区能否恢复或重建牙槽骨。

《口腔科学》教案牙周病治疗

《口腔科学》教案牙周病治疗

《口腔科学》教案牙周病治疗口腔科学教案:牙周病治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牙周病的定义、分类和临床表现。

2. 学生能掌握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学生能了解牙周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病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牙周病治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爱口腔健康,预防牙周病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口腔医学事业,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内容1. 牙周病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牙周病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 讲解牙周病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牙周病的诊断- 介绍牙周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 讲解牙周病诊断中的关键指标和注意事项。

3.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讲解牙周病的非手术治疗,如牙周刮治、根面平整、牙周药物治疗等。

- 介绍牙周病的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手术、骨移植手术、引导组织再生等。

- 阐述牙周病治疗的个体化和综合治疗策略。

4. 牙周病治疗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介绍牙周病治疗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如激光治疗、生物材料应用等。

- 分析牙周病治疗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教学资源1. 教材和参考书籍- 《口腔内科学》- 《牙周病学》2. 多媒体教学资源- 牙周病治疗的PPT- 相关视频和动画资源3. 临床案例- 牙周病临床案例及治疗方案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 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课堂讨论和互动的表现。

2. 作业和练习-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 练习题的正确率和改进措施。

3. 期末考试- 牙周病治疗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临床案例分析的能力。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牙周病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牙周病的概念、病因和临床表现。

- 讲解牙周病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牙周病的诊断- 介绍牙周病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

- 讲解牙周病诊断中的关键指标和注意事项。

中晚期牙周炎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中晚期牙周炎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牙。③失败:有35颗牙齿多次治疗维持2年后拔除或自行
脱落。 4讨论 牙位:上前牙368颗,占46.8%,上磨牙(含双尖牙):147 颗占18.7%,下前牙164颗,占20.9%,下磨牙(含双尖牙) 107颗,占13.6%。 3治疗与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牙周病的发病与性别关系不大,其严重程 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组病例虽没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 深入研究,但从临床上分析,进行非手术的综合治疗,并且坚 持有效地控制荫斑和定期复查复治,是保持疗效的关键,对于 保留患牙,延缓j£咀嚼功能,具有很莺要的意义。对于多数松
mill,骨吸收不超过
பைடு நூலகம்
根长的1/2,多根牙的根分叉有轻度病变,牙可有轻度松动。
mm,AL,>6
nlm,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
有根分叉病变,牙齿一般均松动。本文就统计资料较完伞的 中老年牙周炎,观察疗效2年以上的中晚期牙周炎253例临 床情况报告如下。 2临床资料 本组253例,其中男129例,共434颗牙,女124例,共 352颗牙。总计786颗。病变与年龄的关系见表l。 表l 病变与年龄的关系(颗)
中晚期牙周炎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孙立刚李冬玲辛鸿哲
牙周病是口腔常见病,发病占f1腔疾病的第二位,属于感 染所引起的炎性反应和破坏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发生发展 与多因素有关。有全身疾病的影响,局部因素有菌斑牙石的 刺激以及创伤牙合等。针对这些因索,临床上采用综合治疗的 方法。 1分类标准 根据1989年世界临床牙周病学专题讨论会提出牙周炎 分类标准¨J,临床上根据牙周袋深度(PD),结缔组织附着丧 失(AI)程度和牙槽骨吸收程度来判定牙周炎的严重程度。 轻度(早期):PD 3—4栅,ALl~2 mill,骨吸收<根长1/3,牙 不松动。中度(中期):PD≤6 重度(晚期):PD,>7

口腔科病例讨论

口腔科病例讨论

口腔科病例讨论在口腔科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类型的病例。

这些病例涉及口腔健康的不同方面,包括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等。

通过讨论这些病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口腔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口腔科病例,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一:龋齿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牙痛,并且在咀嚼食物时感到不适。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有一颗龋齿,龋坏较为严重。

治疗方案为清除龋坏组织,并进行修复。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牙髓,防止感染和疼痛的发生。

修复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牙齿的位置、功能要求和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病例二:牙周炎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牙龈肿胀、出血和口臭。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有牙龈红肿、牙石积聚以及牙周袋形成。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洁牙和牙周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培养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洁牙,并配合医生进行牙周治疗。

对于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病例三:口腔溃疡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并且伴有疼痛和不适感。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口腔黏膜有溃疡性损伤。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指导、局部药物治疗和营养调理。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改善口腔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并使用口腔溃疡专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

对于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病例四:牙髓炎患者来诊时主要抱怨牙痛,并且牙痛发作时会加重。

经过口腔检查,发现患者有一颗龋齿,龋坏已经达到牙髓。

治疗方案为清除龋坏组织,并进行根管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彻底清除龋齿和感染组织,并填充根管,以防止感染的再次发生。

在治疗后,还需要对修复的牙齿进行定期检查和观察。

以上是几个典型的口腔科病例,每个病例都有其特定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口腔科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口腔检查结果,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口腔卫生的维护和定期复查。

通过讨论口腔科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健康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牙周病研究报告怎么写范文

牙周病研究报告怎么写范文

牙周病研究报告怎么写范文牙周病研究报告怎么写范文引言: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

它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患者常常出现牙齿松动、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深入研究牙周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本报告对牙周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讨牙周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分析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的临床特征;3.总结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研究方法1.文献搜集:通过检索各类学术数据库,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2.数据收集与整理: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与整理,提取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数据;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1.牙周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牙周病主要由牙菌斑引起,牙菌斑中的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在口腔内形成酸性环境,导致牙釉质溶解。

同时,细菌产生的毒素和宿主免疫反应也参与了牙周病的发展过程。

2.不同类型的牙周病的临床特征:根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牙周病可以分为轻度牙周炎、中度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三种类型。

轻度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没有明显的牙周袋形成。

中度牙周炎病情较重,常伴有牙周袋的形成和牙齿松动。

重度牙周炎病情最为严重,患者常常有明显的牙齿松动和牙周炎脓肿形成。

3.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牙周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口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同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综合判断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口腔卫生指导、机械性牙面抛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选择。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牙周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析了不同类型牙周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了牙周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这对于提高牙周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保护患者的口腔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牙周病的病因主要是牙菌斑的存在。

牙菌斑是口腔中的一种细菌群落,当细菌代谢产物在口腔中形成酸性环境时,会导致牙釉质的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女,33岁,2006年3月(初诊)
28
基本情况
姓名:葛X
性别:女性
出生:1973.9.24 民族:汉族
籍贯:北京
职业:设计
首诊日期:2006.3.16 首诊年龄:33岁
29
相关病史
主诉:上前牙移位数年 病史:刷牙出血多年,偶有牙床肿胀发生
1年前因牙齿松动拔除左上后牙 数月前于外院洗牙,无牙周系统治疗史 每日刷牙2-3次,每次2分钟 不适用牙线、牙缝刷及其他清洁工具 不吸烟 既往史与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全身情况:健康
动Ⅰ° ; 余牙PD:4-5mm,无明显松动; 深覆 牙合Ⅱ ° ,深覆盖Ⅱ°。
7
初诊口内像
8
初诊口内像
9
初诊牙周检查表
10
初诊全口根尖片 X-ray:41-31牙槽骨呈水平型吸收至根尖1/3,11-21牙槽 骨吸收占根长1/2 左右,16、46远中牙槽骨吸收至根长1/2, 46根分叉下方骨密度减低,余牙牙槽骨轻度吸收。
16
基础治疗后2个月复查
口腔卫生状况尚可 14颊侧牙龈红肿,BI:4; 42-32舌侧牙龈退缩2-3mm; PD深度明显降低。
PD≥4 mm位点再次刮治
17
基础治疗后2月口内像
18
基础治疗后2月口内像
19
基础治疗后2月牙周检查表
20
基础治疗后5个月复查
35探诊牙周溢脓
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 病例介绍
1
患者一般情况
女性患者 初诊年龄:23岁 初诊日期:2008-3-14 主诉:上前牙松动、移位,牙龈出血一年余。
2
问题
考虑哪些疾病? 问诊的重点内容?
3
病史
现病史:一年多来刷牙后牙龈出血,量中等, 漱口后可止,牙龈红肿。前牙松动,唇向移位, 牙间隙增大。一年前曾在外院“洗牙”两次, 牙龈出血症状缓解不明显。刷牙2次/天,横刷。 无烟酒史。
36
预后判断
整体 一般 (fair)
个别牙
右上第一磨牙:无希望保留 (hopeless) 上颌中切牙:有疑问 (questionable) 其他牙:一般 (fair)
37
治疗计划
① 拔除右上第一磨牙 ② 牙周基础治疗(OHI、洁治、刮治) ③ 牙周手术治疗(下颌第一磨牙) ④ 1 1 考虑拔除后修复或正畸治疗 ⑤ 2 2 重新制作固定义齿 ⑥ 6 修复 ⑦ 牙周维护治疗
30
31
32
33
34
诊断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16牙周牙髓联合病 上牙列缺损 32-42不良修复体
35
危险因素评估
√ 年轻女性 √ 全身健康 √ 无家族史 √ 依从性尚可 √ 经济状况良好
× 病情进展速度快 × 牙周破坏严重 × 龈下牙石 × 探诊出血 × 下颌磨牙根分叉区受累 × 牙根较短小,呈锥形
52
53
54
11.5.31 治疗后5年复查
55
56
57
牙周检查表
58
59
11.6.9 6 翻瓣植骨+GTR术 (Bio-oss+Bio-gide)
60
未来的治疗计划
2 根管治疗
61
未来的治疗计划
2 根管治疗 6 种植治疗 6 种植修复 6 继续劝说患者拔除后修复
(PRP,富血小板血浆)
欧阳翔英医师完成 43
骨袋底至CEJ距离11mm 44
植入Bio-oss+PRP 45
06.8.24 复查
46
47
06.8.24 正畸会诊 向患者讲明风险 考虑开始正畸治疗 先行上颌正畸治疗
48
08.1.22 正畸中复查
49
50
51
10.8.19 正畸后2年复查
38
拔除
活动 义齿
固定 义齿
种植 修复
患者X不接受 条件X不允许 种植会诊
拔除全部上颌牙齿
正畸

X 患者不接受 39
治疗过程
06.3.16-06.4.24 牙周基础治疗
06.6.1-06.6.20 牙周基础治疗
06.7.14
6 翻瓣植骨术
06.8.24
复查,再评估
06.9.15-08.11.5 正畸治疗
11
问题
诊断? 诊断依据? 危险因素评估? 治疗计划?
12
诊断
初诊印象:侵袭性牙周炎 诊断依据:
发病年龄 发病牙位 全身健康 局部刺激因素与病情的关系 家族聚集性
13
危险因素评估
总体预后良好 个别牙预后: √普遍预后良好(31,41预后较差,因是重
63
未来的治疗计划
2 根管治疗 6 种植修复 6 继续劝说患者拔除后修复 每3-4个月牙周复查
64
治疗前
治疗后
65
2006年3月16日 2011年5月31日
度骨吸收,松动,31冠根比略差)
14
治疗计划
OHI 洁治 刮治+根面平整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16、46酌情翻瓣术 SPT
15
治疗过程
2008-3-19- 2008-5-27基础治疗(龈上洁治、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阿莫西林0.5mg,甲硝唑0.2g.tid一周。
06.10.24
复查,维护
06.12.19
复查,维护
07.5.29
复查,维护
08.8.6
3—3固定义齿修复
……
复查,维护
10.8.19
复查,维护
11.5.31
复查,维护
11.6.9
6 翻瓣植骨术
40
06.6.1 第一次基础治疗后复查
41
42
06.7.14 6翻瓣植骨术(Bio-oss+PRP)
0.12%洗必泰冲洗,置浓台。
大多数PD明显降低。
PD≥4mm位点再次刮治。
21
基础治疗后5个月口内像
22
基础治疗后5个月口内像
23
基础治疗后5个月牙周检查表
24
初诊
基础治疗后5个月
25
初诊 2个月复查 5个月复查
26
附件2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多学科合作治疗一例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钟金晟 欧阳翔英
4
病史
既往史:无特殊,否认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母亲50岁牙齿松动、脱落 全身状况:健康,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倾向
5
问题
应该做哪些临床检查?
6
临床检查
口腔卫生一般,菌斑、软垢少量,牙石++。 牙龈色泽暗红,龈乳头水肿,质松、脆。41-31唇侧龈裂,
牙周溢脓; 12-22 PD:5-7mm,牙齿松动Ⅰ ° ,11-12间隙2mm; 16、26、36、46 PD:5-6mm,未及根分叉病变,36、46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