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本科论文汇总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采矿工程是一门涉及地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科,其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文将探讨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选择、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主题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是论文成功的关键。
在采矿工程领域,有许多研究方向可以选择,如矿山设计与规划、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矿产资源评价与开发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进一步确定具体的研究主题。
例如,一个研究主题可以是“矿山安全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在这个主题下,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和分析矿山事故案例,总结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以提高矿山的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要。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可以采用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等方法。
以矿山设计与规划为例,学生可以选择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矿山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通过对矿山地质条件、资源储量、矿石品位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制定出合理的矿山开发方案。
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矿山开发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可以预测矿山开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写作技巧在撰写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写作技巧。
首先,要明确论文的结构和章节安排。
通常,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包括绪论、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等部分。
每个部分都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连贯的论证。
其次,要注重数据和实证分析。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基于实际数据和实证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合理的统计和分析。
此外,要注重文献综述和引用。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论文中引用相关文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四、未来发展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采矿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发展。
安全性采矿工程论文(全文)

安全性采矿工程论文一、采矿工程中应用安全性原则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生产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采矿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加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使采矿工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高,因此在采矿工程过程中应用安全性原则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什么是安全性原则呢?安全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各项活动包括安全活动中对于客观存在着的安全问题所要坚持的规范。
1.安全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促进采矿企业的经济进展。
在采矿工程中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性原则落实到采矿技术、采矿工艺、提高工作人员安全素养、运用先进的安全设备等方面,不仅可以提高采矿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目标。
2.安全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促进其他行业的经济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进一步进展。
采矿坚持安全性原则不仅可以提高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为其他工业提供优质的矿石,促进其他工业的进一步进展。
3.安全性原则的运用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展。
近年来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处理纠纷问题一直不断,给社会增加了负能量,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展。
因此采矿工程活动要改变以往的忽视安全谋求利润的模式,改用安全与经济并重的生产模式,在采矿工程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性原则,把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到最低。
同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要妥善处理事故,用法律保障受害者及其家属得到合理补偿,促进社会的和谐进展。
收稿日期:20XX-06-16总经理。
总之,在采矿工程中坚持安全性原则,把安全问题的处理措施落实到采矿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采矿企业的经济进展,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进展,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进展。
二、安全性原则在采矿工程过程中的应用对采矿工程来说,安全性原则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安全施工技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现代计算机应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
(一)采矿安全施工技术的应用采矿工程难度大,涉及技术比较多,因此要加强采矿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_采矿工程结课毕业论文范文模板采矿工程结课论文5000字(一):浅析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论文摘要:采矿工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程学科,对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为强化采矿工程实验室在学生培养中的服务效果。
从教学、科研、设备管理及服务对象四方面分析了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及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从教学、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开放运行模式、实验室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有效对策,为我国采矿工程类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采矿工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策0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大高校纷纷扩招,而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院校也在逐渐增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同时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1-4]。
采矿工程是一个工程应用较为明显,且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在采矿工程专业扩招的同时,采矿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也需与其共同发展[5-6]。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门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学科实验室的教学水平,而实验室教学水平高低又主要取决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好坏[7-8]。
采矿工程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主要侧重于地下岩土体的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水利工程等,对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更为明显,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更好地为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服务[9]。
1采矿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1)人才培养的需要。
矿产资源作为国家资源的命脉,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采矿工程作为我国相对较传统的学科之一,主要培养具有矿山开采施工、设计及科研方面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10-12]。
在过去10多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采矿工程学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需要进行采矿工程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学生人数在大幅增加,同时采矿工程也由宏观的研究逐渐向细观研究方向发展,这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更高。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

关于采矿工程论文精选3篇摘要:采矿工程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但采矿工作者不可忽视挑战的存在,要具有忧患意识。
努力奋斗、实现国家采矿事业的高速发展和辉煌!关键字:采矿机遇挑战大学生通过这学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使我对采矿工程专业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在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中,报考采矿工程专业完全出于长辈的建议。
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在我大体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我很庆幸当时我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1.采矿工程专业介绍采矿工程专业地矿类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
采矿工程专业自西方起步比较早,在西方产业革命期间便已初具规模。
我国在清末也已开始设立采矿工程专业,现在已有好多高校设立此专业,为我国的采矿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
采矿工程专业涉及岩体力学、工程力学、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电工与电子技术、采矿机械、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多个学科。
此外,地质学、考古学、科学技术史也在采矿工程专业中有所渗透。
1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采矿技术突飞猛进,发展极为迅速。
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但是,繁荣的表面依然没能够掩饰住背后的诸多问题和挑战。
作为这个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祖国的煤炭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采矿工程的发展现状多年来,采矿界的工作者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自动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涌现出一大批诸如钱鸣高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著名采矿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韩继馨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优秀人才,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对中国采矿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奠定了采矿业的高质量高素质发展的基础。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综述与总结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综述与总结标题:基于机器学习的采矿工程优化应用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优化问题,采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分析与应用研究。
综述了采矿工程优化的相关方法和算法,包括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结合机器学习技术的采矿工程优化方法。
并通过实验证明机器学习在提高采矿工程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采矿工程优化、机器学习、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效率、成本1. 引言采矿工程是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的重要学科,其优化设计对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矿山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采矿工程涉及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优化成为一项挑战,传统的优化方法往往无法针对大规模、复杂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机器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逐渐应用于采矿工程优化中,以提供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2. 采矿工程优化方法综述2.1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优化过程的算法,通过模拟基因的交叉、变异、选择等过程,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在采矿工程中,遗传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矿山开采方案、设计爆破参数等问题,具有较好的优化效果。
2.2 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是一种模拟鸟群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通过不断调整粒子的飞行速度和位置,寻找问题的最优解。
在采矿工程中,粒子群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矿山巷道设计、地下水的排放与治理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搜索能力和效率。
2.3 模拟退火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模拟固体退火过程的优化算法,通过通过模拟固体物质从高温到低温的退火过程,寻找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在采矿工程中,模拟退火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优化矿山的生产系统安排、矿山供电系统设计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
3. 机器学习在采矿工程优化中的应用基于已有的优化方法,我们可以结合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来提高优化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问题进行建模和预测,通过引入大量的数据和特征变量,提高优化算法的搜索能力和精确度。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

采矿⼯程毕业论⽂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 ⾯对现如今的资源短缺和安全问题的出现,采矿⼯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有机遇的发展趋势;毕业⽣可从事煤矿、铁矿、⾦矿、⽯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有⾊、化⼯、核⼯业、⾮⾦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利、铁道、地下、⼯程和环保部门的⽣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作。
以下是⼩编整理的采矿⼯程毕业论⽂(精选8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采矿⼯程毕业论⽂篇1 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系列的⽅案论证⽐较,选择了适合⽴式矿井的开拓⽅式、采煤⽅法和各⽣产系统。
井⽥内地质构造⽐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平选择了⽴井开拓⽅案,⾸采区的采煤⽅法采⽤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的运输,⽆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作⾯。
矿井⼀⽔平采⽤两翼对⾓式通风系统。
⽴井开拓;条带式;单⼀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式通风。
第⼀章: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
有时把矿⼭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属矿⼭或采煤矿井的⽣产建设的全局有重⼤⽽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向地下开掘⼀系列井巷,通⾄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选择合理的开拓⽅式,确定矿井的⽣产能⼒,按标⾼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式,进⾏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井开拓。
采⽤合理的采矿⽅法是搞好矿井⽣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般都是⽔平或者近⽔平的,在⼀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采矿论文8篇(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论文)

采矿论文8篇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论文采矿论文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形势下,采矿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在不断完善。
采矿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也在不断变化,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管理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建立学习型企业等,这些都是我国采矿企业所要考虑的。
总之,在当前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采矿企业想要求得生存空间,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采矿论文采矿采矿论文:采矿过程中地质灾害论文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几大类型1岩土体变形灾害(1)岩爆是极易发生在采矿区的一种常见事故,通常在地下井巷开采作业是造成是地面坍塌高频发生的区域2。
在采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采空区,在这样的区域尤其要注意,要保留足够的矿柱,因为矿柱提供了主要的支撑力。
很简单的例子在一些采煤的矿区,经常会由于开采过程出现的问题造成开采区坍塌的现象。
在开采作业进行过程中,要时刻分析采矿区的现况,在矿体较深的采矿区,作业者要求要能够及时回填开采区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能够在某些程度上减小大面积坍塌的事故发生。
(2)采矿过程中采矿区边缘容易出现滑坡和岩崩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合理的开采矿山所造成的,不合理的开采会使边坡的角度发生严重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一些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易见。
(3)矿山冲击主要是因为采矿区矿坑周围和一些底板围岩,在受到地壳运动过程中的应力所造成的,在受到应力的时候其会受到强烈的压缩,在采矿过程中岩石由于受到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岩石一下子就会破损成碎片,同时大量的喷射会直接喷向坑内,是非常危险的。
(4)采矿过程中极易引发地震,发生在采矿过程中的地震往往危害是非常大的,小级别的地震都有可能引发矿井之内和地表层发生严重的损坏。
(5)在采矿过程中的矿尾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矿尾发生崩塌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回事泥石流的出现。
不但给周围人们日常的生活引来极大地麻烦,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破坏的程度是不容小觑的。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范文一、文献综述就聚合物而言,聚丙烯树脂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通用高分子材料。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物理机械特性,成型加工性及密度小等优点。
特别是由于其价格低廉,及近年来随着其合成技术,化学,物理改性技术的不断提高,聚丙烯在建筑,电子电气机械,汽车等工业上的使用量不断增加。
但由于聚丙烯的表面加工特性进行改良。
如:(1)采用聚丙烯和其他极性单体共聚合,在聚丙烯中添加无机物或其他高分子材料进行复合,共混等;(2)在涂料中添加氯化聚丙烯而改变涂料对聚丙烯的粘着强度等;(3)对聚丙烯表面进行处理,如化学药品处理(如硫酸—重铬酸混液处理),电晕处理,极性单体的表面接枝处理,火焰处理,紫外线处理,等离子处理等.其中(1)法将引起聚丙烯物性的改变,(2)法只限于特殊的情况下有效,而(3)的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以不改变聚丙烯本体材料的性质,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方法。
但这些方法在工业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如成本,技术,设备,环境对策等问题。
例如,目前被认为最先进的等离子法虽然可在聚丙烯表面简单地导如极性官能团,有效地改良聚丙烯的表面涂装性,却因其设备投资巨大且处理腔容量有限等原因,其工业化受到了很大限制。
与上述表面处理方法相比,臭氧氧化法由于具有臭氧的制取方法简单,氧化能力较强(可以在常温常压下使聚丙烯的固体表面发生氧化),使用后的臭氧可简单地通过加热的方法还原为氧气,其本身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臭氧发生器一般价格低廉。
且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投资等特点,因而更具特色,此种利用臭氧氧化法对聚合物表面进行改性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于建等采用臭氧氧化法在常温常压下对聚丙烯均聚物(JHH_G),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JH_G,乙烯的含量9.0%)及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GFL_G,乙烯含量3.0%)进行了表面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改善聚合物表面性能方面,臭氧氧化和紫外线处理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1臭氧氧化和紫外线照射处理方面的应用1.1.1臭氧在炭黑氧化上的应用炭黑气相氧化是臭氧氧化的典型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协庄煤矿矿井-850水平采区设计学院:山东科技大学专业:采矿工程姓名:学号:联系方式:邮箱:指导教师:山东科技大学本科论文摘要摘要本设计为协庄井田初步设计,内容包括:1)井田地质条件;2)井田境界及储量;3)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4)井田开拓;5)矿井基本巷道;6)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7)井下运输及矿井提升;8)矿井通风与安全;9)基本经济技术指标。
本井田为一简单单斜构造,煤岩层倾角自东向西从160—350。
共含煤层19层,可采6层,2、4、6划分为前组,11、13、15划分为后组。
除6层为薄煤层外,其余均为中厚煤层,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井田面积约30Km2,可采储量21769万吨,生产能力240万吨/年,服务年限65年。
本矿井第一水平采用斜井开拓,水平标高-200m,第二水平主斜副立,水平标高-530m,各水平均为上下山开采。
采用集中大巷布置,大巷位于4煤底板,以采区石门与后组采区相联系。
采区划分尽量以自然断层为界,划分为18个采区。
为改善大巷及上下山压力状况,尽量采取跨大巷、跨上下山开采,并考虑大巷煤柱的回收。
矿井基本巷道的主副井及井底车场为半圆拱形断面料石砌喧,风井为圆形断面混凝土支护,其余均为圆弧拱形断面光爆锚喷支护。
井底车场为折反式。
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全部跨落采煤法,综采主要2、4层,其余均为高档普采。
每一采区设两条上下山即运煤和轨道上下山。
采石门联系上山和下山顺槽。
大巷采用架线式电机车—5吨底卸式矿车运输。
主井采用1.2m钢丝绳胶带输送机运煤。
两副斜井均为串车提升。
辅助提升(运输)均为1.5吨矿车。
轨距均为900mm。
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初期为对角式通风。
风井井口安装轴流式风机进行抽出式通风,并制定了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协庄煤矿井田初步设计。
山东科技大学本科论文目录目录1、绪论 52、第一章矿区概述 62.1、矿区的地理概况 62.2、井田地质特征 82.3、井田开拓方式 193、第二章开采范围与生产能力 263.1井田的境界 263.2矿井工业储量 273.3矿井可采储量 314、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3 4.1矿井工作制度 334.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35、井田开拓 355.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 355.2水平的划分 365.3大巷布置及运输方式 375.4采区划分、煤层群分组及开采顺序 375.5通风方式及风井布置 385.6水平过渡及其他 386、矿井基本巷道 396.1井筒 396.2井底车场 397、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407.1煤层地质特征 407.2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 407.3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58、井下运输 478.1概述 478.2采区(首采区)运输设备选择 479、矿井提升 539.1概述 539.2主副井提升 5310、矿井通风与安全 5410.1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5410.2采区及全矿所需风量 6510.3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5910.4扇风机选型 6011、防止灾害的安全技术措施 6412、设计矿井基本技术经济指标 67 参考文献 68致谢 691 绪论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我国一次能量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炭探明总储量在9000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已知含煤面积55万多平方千米,而且煤种齐全。
我国煤层的赋存条件多种多样,煤矿开采条件比较复杂;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原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从而决定了我国煤矿的建设方式、采煤方法和管理体制具有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
煤矿矿井开采的重要特点是地下作业,生产环节多、工序复杂。
因此,要以开采为中心,建立地面及井下生产系统,搞好掘进、提升、通风、排水、动力供应,搞好生产技术及组织管理。
矿井开采时,井下生产场所随煤炭逐步采出而不断转移,在生产的同时要不断进行准备。
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变化的随机性,也增加了煤矿地下开采的复杂性。
因此,矿井开采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和反映。
采煤方法是煤矿生产的核心组织工艺方式。
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的第一线。
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搞好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井巷开拓是整个矿井开采的全局性战略部署。
研究了采煤方法、采区准备等局部性的内容,就容易了解全局性的开拓问题;而研究掌握矿井开拓巷道布置及矿井生产系统的有关知识,更合理的搞好采区准备,为井下采煤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提高矿井开采的技术经济效果。
第一章 矿井概述第一节 矿区概况一、矿井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地形地势协庄井田地处山东省新泰市小协镇境内,位于新汶煤田南翼西端,因矿井工业广场和职工生活区域地处小协村和大协村之间而得名。
地面占地总面积为1708482平方米(1991)。
1958年建矿,1962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井田面积35.6平方公里。
矿区东连小协村、陈家庄;南邻小李庄;北至唐立沟村、刘官庄、玥庄;西毗大协村、碗窑头村、高佐村。
东距新汶矿业集团所在地8 km ,距新泰市13km 。
开采深度+110m ~-1050m ,东西长9~12km ,南北宽1.1~4.2km,面积约35.662km 2。
地理坐标:东经117°31′03″~117°41′15″,北纬35°53′45″~35°56′58″。
行政区划归新泰市管辖。
矿井有铁路专用线与磁莱铁路接轨,西接京沪铁路;蒙馆公路横贯东西,京沪高速公路自矿井西部经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见图1-1示。
二、地形特点及居民点分布本区位于小汶河两岸,为莲花山与蒙山间的山间凹地半缓阶地形丘陵,呈东西向分布,地面标高+150~+200m ,南北高中间低,由山间河谷向南北两侧山坡可分为三个明显的阶地型地貌单元:(1)小汶河两岸冲积型河谷平原;(2)第三系、侏罗系及古生界地层组成的极平缓阶地型丘陵地带;(3)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及寒武系灰岩构造的高山区。
矿区范围内分布有大小村庄9个,大部分分布在井田边界。
另外,在矿区南部有大片职工住宅区。
三、工农业生产和原料及电力供应矿区内工业以煤炭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间杂有果园、桑园、菜园和苗圃等。
本矿井建设期间,所需要建设材料,除钢材、木材和部分水泥需由国家计划供应外,其它砖、石、砂等土产材料,均由当地供应,满足建设需要。
供电电源有两路:一路来自华东电网泉沟区域配电所;一路来自本矿区内矸石热电厂。
电力资源比较充足。
四、矿区气候条件本区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2℃,一月最低,平均气温为-3.3℃,七月最高,平均为26.0℃。
1至3月为冰霜干冷期,7至9月份气候较热,6至10月为雨季。
全年主要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风速 2.4m/s,最大风速14.3m/s (1954.04.09)。
历年平均降水量779.4㎜,最大年降水量1395.4㎜(1964),年最小为450.9㎜(1968)。
一般初始结冰日期为每年十月下旬,最早为10月15日(1962),最晚为11月17日(1998),结冰期为四个月。
五、矿区水文及工农业供水小汶河是流经本矿井主要的地表水系,其支流有光明河、崖头河、刘官庄河等多支小河流,均为季节性河流,多呈正交型由南北两侧汇入小汶河。
小汶河自东向西流经本矿井浅部,至大汶口汇入大汶河。
历年来洪水期的洪水位标高为+158~162.9m,根据小汶河观测站1958~1984年的观测资料,最大流量为1830m3/s (1964年7月17日),由于近年来上游筑坝蓄水灌溉农田,使小汶河流量受到很大控制,现已成为季节性河流。
在浅部煤系地层露头直接伏于古河床及现代小汶河河床之下,接受第四系潜水和小汶河水渗入补给,据观测,由协庄矿大桥至韩庄段,小汶河入渗量达0.16m3/s。
目前有地面供水井数眼,开采奥灰水,而且由集团公司水源地统一供水。
矿井工业用水为井下排水,锅炉及生活用水为在工业广场用深水泵取奥灰地下水。
另外,工业用水还利用井下排出的水,较好地实现了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基本上满足了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需要。
1963年1月至2002年5月的矿井多年涌水量平均为880.48m3/h。
鉴于目前矿井涌水量较大,水资源较丰富,建议建设一座600m3/h处理能力的矿井水处理厂,处理后的矿井水应分别达到生产和生活饮用水标准,分别向矿区生产、生活分质供水,以使宝贵的地下水资源进一步得到综合利用。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一、井田地形及勘探程度井田位于新蒙向斜南翼的西端,其基本构造形态为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简单的单斜构造,无明显的次级褶皱;地层倾角变化较大,东部缓,倾角180,西部陡,局部倾角大于250。
整个区域内的构造特征以断裂构造为主,断层比较发育,多为高角度正断层。
主要断层按走向分为NE向、NEE向和NW向3组,其中绝大多数断层为NE向。
井田的勘探程度:分为协庄、窑沟两个勘探协庄区。
全区经过普查、详查、精查勘探及使用综合勘探的精查补充勘探后,完成钻孔413个,工程量88735.35m,其中施工徐灰水文孔11个、奥灰观测孔2个。
施工地震测线78.035km,物理点4499个。
基本控制了断层在深部的摆动方向,满足了采区设计需要。
二、井田煤系地层矿井含煤地层主要为二迭系下统山西组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1、山西组厚65.31~91.80m,平均77.59m。
以4煤层底板下约10m的细砂岩与太原组分界。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细砂岩、浅灰色粉砂岩、灰色及深灰色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4层(1、2、3、4煤),可采2层(2、4煤)。
地层中砂岩粒度及比例明显大于下伏地层,粉砂岩中植物化石种类与数量多于太原组。
本组为一套三角洲体系的沉积,主要沉积相有河口砂坝、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沼泽和分流间湖泊微相。
河口砂坝沉积于山西组底部,为楔状交错层理和缓波状层理的逆粒序细粒岩屑石英砂岩。
分流间湾相为一套具菱铁质结核的致密均匀的灰黑色泥岩,分布于中、下部。
中部发育一套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分流河道相沉积,交错层理发育,底部含泥砾,对下伏地层有轻微的片流冲刷。
泛滥平原沉积为灰色、浅灰色、富含植物根化石的泥岩、粉砂岩,常为煤层底板。
远离分流河道的低洼区形成厚层浅灰色均匀致密的分流间湖泊沉积。
本组可分为三个旋回,其沉积序列为分流间湾—泛滥平原—沼泽—分流间湾。
4、2煤分别形成于Ⅰ旋回与Ⅱ旋回,Ⅲ旋回成煤条件差,形成的1上、1下煤薄而不可采。
2、太原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厚162.00~192.80m,平均177.61m。
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灰色粘土岩及浅灰、灰色砂岩、灰岩及煤层组成,含煤10~11层(5、6、7、8、9、10、11、12、13、14、15、16煤),其中可采、局部可采煤层4层(6、11、13、15煤),含灰岩4~5层,其中一、四灰全区稳定,是煤岩层对比的可靠标志。